第9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49
办公司9卫生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确立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办公室环境卫生管理,预防疾病传播,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二、管理范围
本制度涵盖公司内所有办公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工作台、公共区域、会议室、休息室、厨房以及卫生间等。
三、职责分配
1. 管理层职责:负责制定和修订卫生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卫生状况,并提
供必要的卫生设施与资金支持。
2. 员工职责:遵守卫生管理规定,维护个人工作区域的清洁,参与公共卫生区域的值日工作。
3. 保洁人员职责:负责日常清洁工作,确保办公环境达到卫生标准。
四、具体措施
1. 日常清洁:每日工作结束后,员工需整理自己的工作台,清理垃圾,保持桌面整洁。
2. 公共区域:由保洁人员负责,每日至少清扫两次,重点区域如厨房和卫生间需保持随时
清洁。
3. 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制度,设立可回收和非可回收垃圾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4. 定期大扫除: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地毯吸尘、窗户擦洗等。
5. 食品安全:厨房区域严禁存放过期食品,确保饮用水安全。
6. 卫生用品:提供充足的卫生纸、洗手液等卫生用品,并定期检查更换。
五、监督与考核
1. 卫生检查:管理层将组织不定期的卫生检查,对卫生状况进行评分。
2. 考核机制:将卫生管理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对于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
3. 问题反馈:建立卫生问题反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反映卫生问题。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行政部门负责解释,如有变更,将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6、一次污染物2、环境介质7、二次污染物3、环境因素8、原生环境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9、次生环境5、内分泌干扰物10、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1、生物多样性13、可持续发展12、清洁生产二、问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简述环境卫生和环境卫生工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2.生态系统(ecosystem)3.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4.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5.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6.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7.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8.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9.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10.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11.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12.增强作用(potentiation)13.拮抗作用(antagonism)14.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 15.易感人群(susceptible group)16.环境应答基因(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 17.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 18.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19.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21.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22.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2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24.内剂量(internal dose)25.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26.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27.生物标志(biomarker)28.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 29.致癌强度系数(carcinogenic potency factor) 二、问答题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在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上有何意义?2.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内分泌干扰物: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毒杀酚、五氯酚钠及某些重金属等。
3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也存在着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
6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7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所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9迁移: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的位移过程。
10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1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12转化:化学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
13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联合作用的类型包括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14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2.内分泌干扰物3.一次污染物4.二次污染物5.原生环境6.次生环境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7.环境介质8.环境因素9.生态环境10.生态系统11.迁移12.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13.剂量-反应关系14.转化15.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16.易感人群17.环境污染1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19.健康危险度评价(HRA)20.健康效应谱第三章大气卫生21.酸雨22.气溶胶23.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γ)24.可吸入颗粒25.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26.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27.空气离子化28.1h平均浓度限值29.温室效应30.风向频率图31.光化学污染32.大气湍流33.大气卫生标准第四章水体卫生34.浑浊度turbidity35.总固体36.硬度37.溶解氧(DO)38.化学耗氧量(COD)39.生化需氧量(BOD)40.总有机碳(TOC)41.细菌总数42.总大肠菌群43.粪大肠菌群44.富营养化45.水体自净46.复氧过程47.生物富集作用48.食物链49.公害病第五章饮用水卫生50.介水传染病51.氯化消毒副产物52.氯化消毒53.有机前体物5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 S)55.高层建筑二次供水56.混凝沉淀57.余氯58.有效氯第六章土壤卫生59.土壤的孔隙度60.土壤的背景值61.土壤环境容量62.土壤有机质63.土壤腐殖质64.土壤污染65.土壤自净作用66.腐殖质67.持久性有机物(POPs)68.大肠菌值.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69.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70.碘缺乏病71.地方性氟中毒72.克山病第八章环境污染性疾病73.军团病(LD)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室场所卫生74.住宅75.居室净高76.居室进深77.室深系数]78.窗地面积比值79.投射角80.开角81.采光系数82.室内小气候83.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84.尘螨85.办公场所第十章公共场所卫生86.公共场所第十二章环境质量评价87.环境质量评价88.等标污染负荷89.环境质量指数第十三章家用化学品卫生90.化妆品91.洗涤剂第十四章突然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9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写字楼卫生管理制度一、目的与原则为确保写字楼内的环境卫生与整洁,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特制定本卫生管理制度。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期清洁、消毒等措施,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责任分配1. 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写字楼的卫生管理计划。
2. 各租户单位应遵守本制度,并负责各自办公区域的日常清洁工作。
3. 清洁服务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专业的清洁和消毒服务。
三、清洁与消毒规定1. 公共区域(如大厅、走廊、电梯、洗手间等)每日至少清洁两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消毒。
2. 办公区域应每日进行至少一次的基础清洁,包括清理桌面、地面、垃圾回收等。
3. 餐厅和厨房区域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规定,每日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 定期对空调过滤网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四、垃圾处理1. 各租户应分类收集垃圾,并按照物业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存放。
2. 物业管理部门应确保垃圾及时清运,避免垃圾滞留造成的卫生问题。
五、应急处理1. 遇到突发事件(如疫情、水管爆裂等)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 物业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监督与考核1. 物业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写字楼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2. 对于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租户,物业管理部门有权提出整改要求,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七、持续改进1. 鼓励员工和租户提出卫生管理的改进建议。
2. 物业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八、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办公室区域卫生管理制度一、引言办公室是一个工作和交流的场所,保持办公室区域的卫生是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为此,公司制定了办公室区域卫生管理制度,以规范员工的卫生行为,维护办公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二、责任和义务1. 公司负责人是办公室区域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并确保其正确执行。
2. 科室主任和办公室负责人是各自科室和办公室的卫生管理责任人,负责组织卫生检查、整改和培训工作。
三、办公区域卫生管理要求1. 办公室区域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
办公用品、文件和物品应有固定的摆放位置,不得随意放置。
2. 办公室地面及走廊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扫和拖地。
保持地面的湿度适宜,防止滑倒事故的发生。
3. 桌面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得堆放过多的文件和杂物。
尽量使用垃圾桶和文件柜来收纳和存放物品,避免杂乱和占用空间。
4. 办公室的厕所和洗手间是卫生管理的重点区域,应定期消毒和清洁,保持干净卫生。
公共卫生间的使用应文明有序,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和布局。
5. 办公室的空气质量是卫生管理的关键,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使用空调和加湿器应遵守相关规定,保证其安全和卫生。
6. 办公室内的供水设施应保持畅通和清洁,饮水机的使用应按照规定摆放和维护,确保饮用水源的卫生安全。
7. 办公室内禁止吸烟,员工要注意自身卫生习惯,垃圾应及时清理并丢入指定区域,不得随意丢弃。
四、卫生管理的检查和整改1. 公司将定期进行办公室区域的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科室主任和办公室负责人应配合并协助检查工作。
2. 卫生检查主要包括地面、桌面、卫生间、空气质量等方面,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并设立整改时限。
3. 对于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个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等。
五、培训和宣传1. 公司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卫生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知识,使其遵守卫生管理制度。
办公场所卫生管理规定1. 总则为了营造一个整洁、卫生、舒适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场所,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员工休息室、走廊、楼梯间等区域。
3. 卫生责任划分3.1 各部门应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所使用区域的卫生管理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和检查本部门的卫生工作。
3.3 全体员工都有保持工作环境卫生的责任和义务,应积极参与卫生清扫和维护工作。
4. 卫生要求4.1 办公场所应保持整洁、干净,无垃圾、杂物、异味等。
4.2 地面应保持干净、光滑,定期打蜡保养。
4.3 墙面、门窗、桌椅等设施设备应保持整洁、完好,无污渍、划痕等。
4.4 会议室、员工休息室等公共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4.5 垃圾应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投放,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5. 卫生管理措施5.1 各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卫生清扫计划,明确清扫时间、责任人及清扫内容。
5.2 各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卫生清扫工作,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5.3 卫生清扫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设施设备造成损害。
5.4 各部门应定期检查本部门的卫生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5.5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公司办公场所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情况进行整改指导。
6. 卫生培训与宣传6.1 公司应定期组织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
6.2 公司应通过内部宣传渠道,加强卫生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7. 违规处理7.1 对不遵守本规定,导致办公场所卫生状况严重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7.2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8. 附则8.1 本规定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8.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适时进行修订。
办公室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办公室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为了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推进公司的规范化、秩序化,树立良好公司形象,特制定如下办公室值日制度。
一、负责区域:商务部 (每天1次)、经理室(每天1次)、会议室(每周1次)二、具体规定:1、每位同事应注意保持自己工作区域卫生:①在办公区域尽量减少食用油渍食品,养成良好地卫生习惯;②每天将自己使用的电脑、主机及键盘等擦洗干净,爱护电脑;③废弃的纸张应及时处理,不得堆放在桌上等区域;④每天下班前收拾好整理好自己桌上的书籍、文件和资料,整齐的摆放在办公桌上,切断电脑电源(包括显示器)后方可离开;⑤日常要保持办公室内外清洁美观,创造良好地工作环境。
2、各位同事轮流值班,按值日表的顺序循环。
3、值日同事负责办公室当天的保洁工作,有事不能当值要提前调换。
4、值日需提前20分钟上班,值日同事可以延长到8:40再开始工作。
5、保持墙壁、门窗、地面、窗台等干净清洁、无污物、浮土,无死角。
6、保持办公文件、清洁工具清洁、摆放整齐。
7、垃圾篓及时清理,垃圾不得超出三分之二。
8、办公室绿植由专人负责,其他同事不要参与。
9、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下班负责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10、以上制度要严格执行,由大家互相监督。
办公室场所卫生管理制度2为了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营造“整洁、文明、温馨、节约”的办公环境,学校决定由校领导对教师办公室卫生进行客观公正地检查评比,具体事项如下:一、检查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开始,具体时间由各组长规定。
二、检查地点:年级组办公室、各功能办公室、教学楼教室、清洁区三、检查小组第一组:一楼至三楼各办公室及功能部室、水房、厕所检查人员:组长:奚校长成员:秦校长、冯主任、杨主任第二组:四楼至五楼各办公室及功能部室、水房、厕所检查人员:组长:徐校长成员:郭主任、陈主任、李书记第三组:教学楼教室、水房、厕所、清洁区检查人员:组长:郭助理成员:苏主任、高主任、魏文斌四、评分细则1、整体感觉不整洁、不和谐,扣1分;2、桌椅摆放不整齐,扣1分;3、桌面有灰尘,扣1分;4、物品摆放不整齐,扣1分;5、地面有纸屑,一处有纸屑扣1分,如有多处则扣2分;6、墙面有手印、脚印等污迹,有一处扣1分,如有多处则扣2分;7、垃圾桶周围有垃圾扣1分,垃圾过半未倒扣2分,垃圾满桶未倒扣3分;8、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扣1分。
办公楼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办公楼内环境的卫生和提升员工的健康水平,制定本办公楼卫生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办公楼内所有区域和使用者。
第三条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卫生责任,保证办公楼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条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履行卫生管理职责。
第五条协调机构:设立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办公环境清洁第六条办公楼内的地面、墙面、玻璃等公共设施应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第七条办公楼内的卫生间应定期清洁,保持干净整洁,并配备洗手液、手纸等必要的卫生用品。
第八条办公楼内的空调、电梯等设施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保证使用的安全和卫生。
第九条办公楼内应设置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
第三章办公楼卫生管理第十条设立专职清洁人员,负责办公楼内的清洁工作。
第十一条卫生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卫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二条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对办公楼的卫生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员工应按照规定的要求,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办公楼提供的卫生用品。
第四章突发事件处理第十四条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或其他卫生事件,应立即向卫生管理委员会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处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管理要求进行,确保员工和办公楼安全。
第十六条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完善卫生管理制度。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改,经批准后生效。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以上为办公楼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具体执行细则和要求可根据不同办公楼的实际情况进行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