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实验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63
目录第一部分大纲和计划1.1 实验教学大纲 1 1.2 实验实施计划表 2第二部分实验说明2.1 实验一:了解Oracle中的基本知识 3 2.2 实验二:Oracle中的查询 4 2.3 实验三:Oracle中的表 5 2.4 实验四:PL/SQL编程(一) 6 2.5 实验五:PL/SQL编程(二) 7 2.6 实验六:PL/SQL编程(三) 8 2.7 实验七:PL/SQL编程(四) 9 2.8 实验八:触发器设计 10第三部分实验补充教材3.1 实验一:了解Oracle中的基本知识 11 3.2 实验二:Oracle中的表 12 3.3 实验三:Oracle中的查询 15 3.4 实验四:PL/SQL编程(一) 15 3.5 实验五:PL/SQL编程(二) 18 3.6 实验六:PL/SQL编程(三) 22 3.7 实验七:PL/SQL编程(四) 26 3.8 实验八:触发器设计 31第一部分大纲和计划1.1《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Principle of Database System)二、课程编码:三、课程总学时: 16 学时 [理论: 0 学时;实验: 16 学时]四、课程总学分:学分五、适用专业和开课学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4学期。
六、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ORACLE中用户及表的创建、SQL查询、ORACLE中的表、PL/SQL编程、触发器设计等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大型数据库中的应用。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计算机八、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实用教程刘甫迎、王道学、党晋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九、成绩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教师根据学生通过FTP上交的实验报告确定其完成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综合学生的上机态度进行评分。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十、实验开出率:100%十一、实验项目与要求:注:1.项目要求:必修、选修、其他;2.项目类型:演示、操作、模拟;3.项目性质:验证、综合、设计、研究。
用server2000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
1、实验计划和实施要求上机实验是《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
本课程的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试验的软件环境为Microsoft SQL Server 。
2、实验的三个阶段《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上机实验可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数据库课程实验的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配合第1章~第4章的教学内容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数据库、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这些方法自己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应用项目,写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提出在系统中要解决的问题。
(2)基本操作阶段数据库课程实验的第二阶段为基本操作阶段,该阶段配合第5章~第7章和第8章的部分内容进行。
基本操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SQL语言的应用和利用DBMS的工具进行数据库定义、维护、查询及掌握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等基本操作,并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3)技术提高阶段数据库课程实验的第二个阶段为技术提高阶段,该阶段配合第8章和第9章内容进行。
技术提高阶段的实验不仅要求把书本上的内容掌握好,同时还需要自学一些相关的知识。
技术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掌握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还要掌握有关数据转换、复制、传送及数据库系统的编程技术。
3、实验目标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是:l)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环境本书选择的实验软件环境是Microsoft SQL Server。
前言数据库系统原理上机实验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的设置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和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理解。
通过上机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用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结果是否正确,使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更加具体、丰富;另一方面,可以综合软件工程知识、数据库知识和具体的开发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科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本门课程必做的实验有三个:1.交互式数据库;2. 数据库设计;3. 简单信息管理系统实验一交互式数据库实验目的:1 熟悉SQL Server 2000,特别是“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的环境;2 掌握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基本表以及向表中插入元组;3 掌握在“查询分析器”执行SQL语句的方法;4 熟悉“查询分析器”中的工具“对象浏览器”的环境和功能。
实验要求:1.实验前仔细阅读课本第三章,熟悉基本SQL语句的写法;2.独立完成实验,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在SQL Server 2000上建立数据库,并在目标数据库上创建表,给表输入内容;对相关表进行指定的查询。
学时:3实验步骤:1、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在Windows2000环境中,选择: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Server—企业管理器,进入企业管理器;在“控制台根目录”下找到“SQLServer组”,选择组下的一台服务器,展开,选择“数据库”,点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进入数据库属性窗口,如图-1所示:图-1:设置数据库属性在数据库属性窗口中,指定数据库名称“myDB”,其它属性为默认。
2、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基本表在“企业管理器”中,点击刚创建的数据库“myDB”,可以看到展开后的项目结点,右键选中“表”结点,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表”。
在打开的窗口中填入建立基本表的各列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等信息,保存。
数据库原理实验一、概述数据库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的学习,深入理解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本文将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SQL语言、索引与优化、事务与并发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1 数据库的定义与特点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它具有以下特点:•数据共享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控制。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数据的结构和存储方式可以独立于应用程序进行修改。
•数据持久性: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永久性存储的,即使系统崩溃或断电,数据也不会丢失。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满足一致性约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三、数据库设计3.1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确定数据模型和实体、属性、关系的定义。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
3.2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将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
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关系模式、关系之间的联系、主键和外键等。
3.3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将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存储结构、索引策略、物理存储设备等。
四、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和操作的标准语言。
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和数据查询语言(DQL)等。
4.1 数据定义语言(DDL)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和存储方式,包括创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操作。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一、实验概述数据库原理实验是学习数据库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实验指导将针对数据库原理实验的整体流程和具体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二、实验准备1. 硬件要求:一台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2. 软件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等)、命令行或图形化界面工具(如Navicat、SQL Developer等)3. 数据库原理实验相关资料和实验报告模板的准备三、实验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a. 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按照软件官方提供的安装指南进行安装,确保安装过程中选择适合的配置选项。
b. 配置数据库用户:根据实验要求,创建数据库用户并授予相应的权限。
c. 创建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命名为实验所需的名称。
2. 数据库表的设计与创建a. 分析实验需求: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实验所需的数据库表结构。
b. 创建表: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提供的DDL语句创建表结构,并设置各属性的约束条件。
c. 导入数据: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实验数据,并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提供的导入功能将数据导入到相应的表中。
3. 数据库操作a. 查询操作:使用SQL语句编写查询语句,实现对数据库表中数据的查询操作。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查询语句和条件,观察查询结果的变化。
b. 插入操作:使用SQL语句编写插入语句,将新的数据插入到数据库表中。
可以尝试插入不同的数据,并观察插入结果。
c. 更新操作:使用SQL语句编写更新语句,修改数据库表中已有数据的值。
可以尝试更新不同的数据,并观察更新结果。
d. 删除操作:使用SQL语句编写删除语句,从数据库表中删除指定的数据。
可以尝试删除不同的数据,并观察删除结果。
4. 数据库事务管理a. 事务概念与特性:了解事务的概念和特性,理解事务对数据库操作的重要性。
b. 事务处理操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提供的事务处理功能,掌握事务的开启、提交和回滚等操作。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Principles of Database)课程编号:111071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课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名称:数据库实用教程(自定)课程总学时:64 学分:3.5 实验学时:16面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名称:网络中心、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实验中心、CAD实验室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专业课。
其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会利用数据库理论进行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能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
主要内容有:数据库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全局结构;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的全貌和使用技术;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等。
二、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本实验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应用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管理,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2.实验课程教学要求⑴学生应做好上机课的准备工作,熟悉所使用的DBMS的基本使用方法;⑵学生应做到独立上机操作,进行数据库设计、表设计,学会SQL的基本语句的使用方法。
⑶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说明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考试(考核)方式:上机操作考试,其成绩占总成绩的15%。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联网计算机50台五、主要参考书目:[1] 丁宝康,董健全编著.数据库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 John PaPa Matthew Shepker等编著,前导工作室译.SQL Server 7编程技术内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2]Jeffrey D.Ullman,Jennifer Widom著,史嘉权等译.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3]郑阿奇主编.SQL Server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六、实验项目:大纲编写人:梁革英大纲审核人:严邦宁大纲批准人:简金宝。
《数据库原理》实验⼤纲《数据库原理》实验⼤纲⼀、实验概述实验题⽬独⽴于具体的DBMS,因此可以选择任意⼀种商⽤数据库系统作为实验环境。
在选定的具体环境中,完成所有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题⽬。
⼆、实验⽬的与任务实验内容密切结合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其⽬的是有助于学习理解理论课程知识点和锻炼学⽣的实际动⼿能⼒。
实验要求学⽣能够熟悉SQL语⾔的语法、功能。
会把SQL语⾔和某种程序设计语⾔相结合编写数据库应⽤程序。
对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数据备份、性能调试等DBA功能有所了解。
三、实验环境1、Windows操作系统;2、SQL Server 2005。
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1:SQL SERVER 2005使⽤(4学时)1、实验⽬的要求(1) 学会安装SQL SERVER 2005;(2) 熟悉SQL SERVER 2005环境;(3) 熟练掌握数据库及表的创建与修改;(4) 熟练掌握查询设计器的使⽤;(5) 熟练企业管理器的使⽤;(6) 熟练掌握⽤户权限设置。
2、实验主要内容(1) 熟练掌握SQL SERVER 2005的安装过程及集成环境;(2) 掌握数据库服务器的启动与停上;(3) 使⽤SQL SERVER 2005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XSXK.MDF(学⽣选课);(4) 创建如下的4个表:1)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学⽣(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2)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Cteacherno)课程(课号,课程名,选修课号,学分,教师号)3)SC(Sno,Cno,Grade)选课(学号,课号,成绩)4)Teacher(Tno,Tname, professional,Tdept)教师(教师号,姓名,职称,所在系)(5) 对上述4个表,分别输⼊不少于20条的仿真记录;(6) 根据你对学⽣选课的了解,建⽴起4个表的联系;(7) 再新建⼀个数据库,并在其中创建⼏个表,练习对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删除操作。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操作实验题目:SQL Server 2005基本管理工具的使用与数据库的创建及其操作实验环境及学时安排:1.SQL Server 20052.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库服务器的启动、登录2.了解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3.掌握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 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实验要求:1.启动、登录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2.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3.直接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 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实验内容:1.启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和登录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过程2.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数据库的创建的操作过程3.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的及其它操作的语句脚本问题与总结:实验二:数据库中基本表的定义及其操作实验题目:创建、修改基本表和索引实验环境及学时安排:1.SQL Server 20052.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SQL Server的数据类型2.了解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基本表的定义及其操作3.掌握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4.了解设定键码约束、外码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核查约束等各种约束实验要求:1.使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2.直接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 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实验内容:1.使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的操作过程2.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 创建四个基本表(包括索引、各种约束) 的语句脚本:●专业设置表(国标专业代码, 专业编号,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所属学科,培养层次, 学制),专业编号是4位数字字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讲义一、开设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
为配合《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通过模拟DBMS的实现,更深刻地领会DBMS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从而具有初步开发系统软件的实际能力,特开设此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DBMS原型设计与实现》。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模拟DBMS的实现,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关系代数语言的运算功能;了解DBMS的DDL、DML、DCL等功能的实质含义;掌握结构化设计方法;了解大型软件的设计技术。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创建数据库(DDL)功能模拟在熟悉和掌握某一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基础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创建数据库。
具体包括:(1)建立“建库”功能的总体菜单,包括建立库结构、输入数据、显示数据库结构和内容、退出等功能。
(2)实现建立数据结构的功能。
要求:①能输入任意库名(即关系名)②字段个数、名称任意给定(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任意)。
(3)实现输入数据库记录的功能。
(4)实现显示数据库结构和内容(最好以表格形式显示)(5)实现对主关键字的索引功能。
(6)实现建立视图的功能。
(7)建立数据字典保存三级模式中有关视图、基本表、存储文件的定义。
2、关系代数运算(DML)功能模拟将关系代数语言的选取、投影、连接运算公式进行等价变换,以便输入计算机,被计算机接受和识别。
(1)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做工具,实现关系代数语言中集合(2)采用索引的方式,用高级语言实现数据库系统中选取运算的功能。
包括带有“与”、“或”条件的查询,并以表格形式显示的运算结果。
(3)用高级语言实现数据库系统中投影运算的功能。
并以表(4)采用索引的方式,用高级程序语言实现关系代数语言自然连接、等值连接等运算功能。
并以表格形式显示的运算结果。
3、关系演算(DML)功能模拟(1)系统掌握DBMS中关系演算语言的功能,以QUEL语言为样本,用C语言实现对用规定符号表达的简单查询命令行进行识(2)熟悉QUEL语言的查询功能,用高级语言模拟实现对含有“与”、“或”、“非”符号的命令行进行识别,并以表格形式显示4、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用高级语言实现启发式关系代数优化算法以及启发式关系演算优化算法。
数据库原理讲义范文数据库是一个应用程序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层,它提供了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检索功能。
数据库原理涵盖了数据库的设计、建模、实现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本讲义将从数据库的概念入手,逐步介绍数据库的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数据库概念1.数据库是什么?数据库是一个以其中一种结构化方式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集合。
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并支持多个用户的并发操作。
2.数据库的优点数据库具有以下优点: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数据一致性、数据安全性、数据持久性等。
二、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其中,外模式描述了用户对数据的视图,概念模式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内模式描述了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结构。
三、关系型数据库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将数据结构组织为二维表格的形式。
表格的每一行都代表一个记录,表格的每一列都代表一个属性。
关系模型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种形式进行操作和查询。
2.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一种规范化的设计方法,用来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四、数据库查询语言1.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QL是一种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
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查询语言(DQ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2.SQL语句SQL语句包括:创建数据库和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查询数据等。
五、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来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和效率。
常见的数据库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
六、事务事务是指数据库中的一组操作,这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事务具有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七、数据库并发控制数据库并发控制是为了保证并发操作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常见的并发控制方法有:加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和时间戳机制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上机实验讲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编写:颜清实验一创建数据表一、实验目的1、熟悉PowerBuilder运行环境;2、掌握数据表的创建及SQL语言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有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包含以下基本表:(表略)用交互式SQL完成:(1)建立学生表,主码为学号,性别为‘男’或‘女’。
Create table 学生(学号# char(8) not null,姓名 char(8) not null,性别 char(2),年龄 smallint,年级 char(8),系编号 integer,primary key (学号#),check (性别=‘男’或‘女’),)(2)建立教师表,主码为教师编号,外码为系编号。
Create table 教师(教师编号# char(8) not null,姓名 char(8) not null,年龄 smallint,职称 char(4),系编号 integer,primary key (教师编号#),foreign key (系编号) references 院系 (系编号#),)(3)建立选课表,主码为学号和课程编号,外码为学号,课程编号。
Create table 选课(学号# char(8),课程编号# char(4),成绩 smallint,primary key (学号#, 课程编号#),foreign key (学号#) references 学生(学号#),foreign key (课程编号#) references 课程(课程编号#),check ((成绩 is null ) or (成绩 between 0 and 100 )),)(4)将学生张三从编号为001的系转到编号为002的系。
Updata 学生Set 系编号# = 002Where 姓名=“张三”and 系编号#=001(5)统计学生总人数。
Select count (学号#)From 学生(6)显示计算机系的学生的信息。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课程类别: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性质:必修适⽤专业、年级:08计算机⼯程1-2班开课院、系:计算机⼯程教研室学时:12编写依据:《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教学⼤纲修订时间:2011年2⽉⼀、实验内容安排⼆、实验说明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表实验⽬的:1.学会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2.学会使⽤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3.学会在企业管理器中对数据库表进⾏插⼊、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
4.学会使⽤T-SQL语句对数据库表进⾏插⼊、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
5.理解数据更新操作时应注意数据完整性约束。
6.了解数据库备份、恢复及导⼊、导出的概念及⽅法。
实验要求:1.独⽴完成实验2.提交⽐较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内容:1.使⽤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JXGL。
2.使⽤查询分析器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JXGL。
包含下列3个表:(1)STUDENT :学⽣信息表。
(2)COURSE:课程信息表。
(3)SC:选课情况表。
各表的结构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
表3 SC表结构实验步骤:1.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库JXGL要求:数据库JXGL初始⼤⼩为10MB,最⼤⼤⼩为50MB,数据库⾃动增长,增长⽅式是按5%⽐例增长;⽇志⽂件初始为2MB,最⼤可增长到5MB(默认为不限制),按1MB 曾长(默认是按5%⽐例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件名和物理⽂件名均采⽤默认值,分别为JXGL_data(物理名称是包括⽬录路径的物理⽂件名。
它必须符合操作系统⽂件的命名规则。
默认路径⼀般为:c:\program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本机房c:\program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2\mssql\data,物理⽂件名的后缀为.mdf)事务⽇志的逻辑⽂件名和物理⽂件名也均采⽤默认值,分别为JXGL_LOG(物理⽂件jxgl_log.ldf,默认路径同上)注意:数据库中默认路径是可以更改的。
实验内容实验一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安装(基本操作性实验 2学时)1.目的要求宏观了解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及功能2.实验内容在WINDOWS NT平台上,自行安装MS SQL SERVER2000,操作SQL SERVER2000的七个组件及各个组件的界面、菜单,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带有CD-ROM的客户机、MS SQL SERVER2000光盘。
实验二创建数据库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基本操作性实验 2学时)1.目的要求根据一个具体应用进行数据库设计,使用组件企业管理器菜单及CREATE命令对数据库创建,建立基本表、索引。
2.实验内容某高校要对在校生进行计算机管理。
①建立学生情况表(S)、课程表(C)、选课表(SC)、教师情况表(T)和授课表(TC)表3 选课表表4 教师情况表表5 授课表②在学生表的学号上建立唯一索引,在课程表上的课程号建立唯一索引③在选课表的学号和课程号上建立唯一索引,在授课表的教师号和课程号上建立唯一索引。
④将电子表格文件shiyaner.xls导入数据库建好的五个表中。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客户机、MS SQL SERVER2000。
实验三设计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及备份还原数据库(基本操作性实验 2学时)1.目的要求根据用户的需求,细化数据库设计,完善数据库中对数据的完整性设计与操作。
主要包括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以及简单的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的实现。
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备份还原操作。
2.实验内容①对学生情况表(S)加上实体完整性约束:SNO不为空(NOT NULL)、PRIMARY KEY(SNO)。
对课程表、教师表也加上实体完整性约束。
②对选课表添加实体完整性约束:SNO不为空(NOT NULL)、CNO不为空(NOT NULL)及PRIMARY KEY(SNO,CNO);参照完整性约束:FOREGIN KEY(SNO)REFERENCES S(SNO)、FOREGIN KEY(CNO)REFERENCES C(CNO);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CHECK(G IS NULL OR G BETWEEN 0 AND 100)。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的操作实验题目:SQL Server 2005 基本管理工具的使用与数据库的创建及其操作实验环境及学时安排:1.SQL Server 20052.学时:2 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库服务器的启动、登录2. 了解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3.掌握使用SQL 语句(Query Analyzer) 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实验要求:1. 启动、登录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2. 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3. 直接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其它操作实验内容:1 •启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和登录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过程2. 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数据库的创建的操作过程3. 使用SQL 语句(Query Analyzer)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的及其它操作的语句脚本问题与总结:实验二:数据库中基本表的定义及其操作实验题目:创建、修改基本表和索引实验环境及学时安排:1.SQL Server 20052.学时:2 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SQL Server 的数据类型2. 了解使用Enterprise Manager进行基本表的定义及其操作3. 掌握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4. 了解设定键码约束、外码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核查约束等各种约束实验要求:1 .使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2.直接使用SQL语句(Query Analyzer)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实验内容:1. 使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索引的操作过程2. 使用SQL 语句(Query Analyzer)创建四个基本表(包括索引、各种约束)的语句脚本:•专业设置表(国标专业代码, 专业编号,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所属学科, 培养层次, 学制),专业编号是4 位数字字符。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程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操作方法,掌握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能力。
2.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数据库查询与更新操作;-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
3.实验环境本实验可在Windows、Linux或macOS操作系统中进行,需要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4.实验步骤4.1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第一步: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第二步:创建数据库;-第三步:创建数据表;-第四步:插入数据;-第五步:修改数据表结构;-第六步:删除数据表。
4.2数据库查询与更新操作-第一步:查询数据;-第二步:更新数据;-第三步:删除数据;-第四步:查询加权平均成绩。
4.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第一步:备份数据库;-第二步:恢复数据库。
4.4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第一步:创建用户账号;-第二步:授予用户权限;-第三步:修改用户密码;-第四步:删除用户账号。
5.实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自选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并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学生应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
6.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数据库操作前,应先备份数据库,以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数据丢失;-在进行数据库查询与更新操作时,应注意保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进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备份策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7.实验结果与分析学生应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截图和数据库查询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将对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备份和安全管理等技巧,为以后的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一、实验目的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界面;掌握通过图形化向导和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5软件。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内容SQL Server中的一个数据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所以创建数据库就是建立主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在SQL Server 2005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中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方便的图形化向导创建,二是通过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
(一)向导方式创建1、从“开始”菜单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使用Windows 或SQL Server身份验证建立连接。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展开服务器,选择“数据库”节点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命令,打开“新建数据库”窗口。
3、该窗口中有3个页,分别是“常规”、“选项”和“文件组”,完成这3个页的内容即可完成数据库的创建。
这里,我们仅设置“常规”的相应内容,其他2个页的内容按照默认设置即可。
(1)“数据库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数据库的名称,如“sample_st”,再输入该数据库的所有者,这里使用默认值即可。
(也可以通过单击文本框右边的“浏览”按钮选择所有者。
(2)“数据库文件”列表中包括两行,一个是数据文件,一个是日志文件。
通过单击下面相应的按钮可以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数据文件。
逻辑名称:指定该文件的文件名。
●文件类型:用于区别当前文件是数据文件还是日志文件。
●文件组:显示当前数据库文件所属的文件组。
●初始大小:指定该文件的初始容量。
《数据库原理》实验讲义SQL Server版龚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系2011年12月目录实验一文件管理 (1)实验二DBMS软件的安装、卸载及认识 (3)实验三SQL练习1 (35)实验四SQL练习2 (41)实验五SQL练习3 (44)实验六其它数据库对象的管理 (47)实验七安全机制 (50)实验八数据库应用编程 (61)实验一文件管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据管理技术之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2.掌握应用程序存取数据文件的方法;3.通过实际体会与比较,为后面感受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优点做准备。
二、实验学时2学时三、实验内容设有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包括学生表student,课程表course 和选修表sc,如下表所示:用C或C++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建立3个数据文件分别保存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和选修信息,并且完成以下任务:1.编写数据插入功能模块,将以上各个数据表的数据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数据文件中,并显示输出各个数据表的数据信息;2.编写数据修改功能模块,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1岁,并显示输出所有学生的信息;3.编写数据删除功能模块,删除学号为95004的学生记录,并显示输出所有学生的信息。
4.编写数据查询功能模块,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四、实验报告提交源程序(加必要的注释)和数据文件,并将程序的每个任务的输出结果附上。
实验二DBMS软件的安装、卸载及认识一、实验目的1.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安装环境配置;2.掌握SQL Server 2005的安装方法与过程;3.掌握SQL Server 2005的卸载方法与过程;4.了解SQL Server 2005的系统数据库、系统表及系统存储过程;5.掌握SQL Server 2005的SQL Server管理控制台、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的使用。
二、实验学时2学时三、实验准备1.SQL Server 2005安装环境的配置在安装SQL Server2005前,需做好两项准备工作:⏹保证计算机的硬软件环境能满足SQL Server 2005的需要。
⏹依据所需的用途和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选择合适的版本和部件。
(1) SQL Server 2005的版本①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分为支持32位和支持64位两个版本。
企业版达到支持超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OLTP)、高度复杂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系统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
其全面商业智能和分析能力,以及高可用性功能,使它可以处理大多数关键业务的企业工作负荷。
企业版是最全面的SQL Server 版本,适用于超大型企业,能够满足最复杂的要求。
②标准版(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分为支持32位和支持64位两个版本。
这是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
其包括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业务流解决方案所需的基本功能。
其集成商业智能和高可用性功能可以为企业提供支持其运营所需的基本功能。
该版本功能虽没有企业版那样齐全,但它所具有的功能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一般要求,是需要全面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的中小型企业的理想选择。
③工作组版(Workgroup Edition)工作组版仅适用于32位机。
它适用于那些需要在大小和用户数量上没有限制的数据库的小型企业,能为这些企业提供理想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该版本包括SQL Server产品的核心数据库功能,并且可以容易地升级到标准版或企业版。
工作组版本是理想的入门级数据库,具有可靠、功能强大且易于管理的特点,可以用作前端Web服务器,也可以用于部门或分支机构的运营。
④开发版(Developer Edition)开发版分为支持32位和支持64位两个版本。
该版本主要适用于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在SQL Server 2005上开发用做数据存储的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
开发版包括企业版的所有功能,具有特殊的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因此只能将开发版作为开发和测试系统使用,不能作为生产服务器使用。
开发版适用于独立软件供应商、咨询人员、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创建和测试应用程序的企业开发人员,也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升级到企业版。
⑤精简版(Express Edition)精简版仅用于32位机。
该版本是一个免费、易于使用且便于管理的数据库。
SQL Server Express 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在一起,可以轻松开发功能丰富、存储安全、可快速部署的数据驱动应用程序。
该版本是免费且可以再分发的商业化产品,可以起到客户端数据库以及基本服务器数据库的作用。
它适用于低端独立软件供应商、低端服务器用户、创建Web应用程序的非专业开发人员以及创建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用户。
(2) SQL Server 2005的硬件环境设置要安装SQL Server 2005,还需要了解SQL Server 2005对硬件的安装要求。
以下以32位平台上安装SQL Server 2005为例,列出安装SQL Server 2005不同版本所必需的最低硬件需求,如表2-1所示。
表2-1 32位平台上安装和运行SQL Server 2005 的硬件要求注:①若硬件环境不满足处理器类型要求,系统配置检查器(SCC)将阻止安装程序运行。
②若硬件环境不满足最低处理器速度要求或是不能满足最低或建议的RAM要求,SCC将发出警告,但不会阻止安装程序运行。
安装SQL Server 2005,除了表2-1所列对于处理机的最低要求之外,对其他硬件方面的要求如下:硬盘空间:SQL Server 2005各个版本功能不同,所需组件数目也不相同,因此实际硬盘空间要求取决于系统配置和选择安装的应用程序和功能。
概略地说,SQL Server 2005完整的组件安装需要600MB硬盘空间。
监视器:SQL Server 2005图形工具需要VGA或更高分辨率,分辨率至少为1024*768像素。
其他设备:需要Microsoft鼠标及CD或DVD驱动器。
(3) SQL Server 2005的软件环境设置安装SQL Server 2005的软件要求主要指操作系统方面的要求。
不同版本的SQL Server 2005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不尽相同。
此外,还需要必备的网络软件及其他Internet软件,如表2-2所示。
表2-2 32位平台的各种操作系统对SQL Server 2005不同版本的支持注:①SQL Server 2005标准版、工作组版不能安装和运行在Windows XP Home Edition SP2操作系统之上。
②除SQL Server 2005精简版以外,其他各版本不能安装和运行在Windows 2003 Web Edition SP1之上。
2.SQL Server 2005系统数据库SQL Server 2005中的数据库由表的集合组成,这些表用于存储一组特定的结构化数据。
表中包含行(也称为记录或元组)和列(也称为属性)的集合。
当SQL Server 2005成功安装后,系统会自动创建5个系统数据库,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数据库实际上,SQL Server的数据库可分为“用户数据库”与“系统数据库”两类,用户数据库是指用户自行创建的数据库,而系统数据库则是SQL Server内置的,它主要是基于管理上的需求而存在。
(1) 系统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是由各自的数据库文件和日志文件所组成,系统数据库也是如此。
系统数据库文件在默认安装下存储在目录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中,其中,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为.mdf,数据库日志文件的扩展名为.ldf。
一个典型的SQL Server 2005系统数据库文件名称特性如表2-3所示。
表2-3 系统数据库文件注:SQL Server 2005 各个版本的系统数据库文件大小及文件增长大小有所不同。
另外,系统数据库文件大小不能超出SQL Server 2005系统的限制。
以数据文件而言,最大只能到16TB,而日志文件最大只能到2TB。
①master数据库系统数据库master内含有许多系统表(SystemTables),用来追踪与记录SQL Server系统的所有系统级别信息。
这些系统信息包括所有的登录账户信息、端点、链接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信息、SQL Server的初始化信息和其他系统数据库及用户数据库是否存在以及这些数据库文件的位置等相关信息。
每当用户创建一个数据库,此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例如主要数据文件的位置)便会记录在master中,也就是说,master会记录系统拥有哪些数据库。
如果进行的是分布式操作,master还会记录有哪些其他的SQL Server。
由此可见,master数据库是重要的系统数据库,如果该数据库不可用,则SQL Server无法启动。
因此,最好随时保留一份master的最新备份。
所以特此建议读者,在创建了一个数据库、更改系统的配置设置或添加了一个登录账号,以及执行任何会更改系统数据库master的操作之后,立即备份系统数据库master。
②model数据库该数据库是所有用户数据库和tempdb数据库的模板数据库。
既然model是一个模板数据库,则当用户每创建一个数据库时,这个新的数据库就会自动完成某些设定或包含某些数据库对象。
实际上,当创建数据库时,系统首先通过复制model数据库中的内容来创建数据库的第一部分,然后用空页填充新数据库的剩余部分。
系统数据库model是所有新建数据库的模板,也就是说,可以直接针对model做改动。
这样,每当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SQL Server便会复制model数据库的所有内容,以此作为新数据库的基础。
按照上述方法修改了model数据库,在此之后所创建的数据库都将继承这些修改。
例如,可以设置权限或数据库选项或者添加对象,诸如表、函数或存储过程。
如此一来,新创建的数据库将会继承系统数据库model 的一切,而不需要每次再设定。
这样做对简化数据库的创建和配置操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③msdb数据库系统数据库msdb主要提供SQL Server代理程序调度警报和作业。
它用于提供SQL Server、SQL Server Agent、Database Mail以及Service Broker 等服务程序存储诸如日程安排、邮件副本等数据,如果要让警报、备份、复制等各项操作能够自动定期执行,就需要启动SQL Server Agent服务。
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和还原操作时,SQL Server会将备份和还原的信息记录到msdb中,这些信息包括执行备份的个体名称、备份时间,以及存储备份的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