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是一份由临床专家、药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共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选用不当导致的药物耐药问题,从而更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选择抗菌药物,需要注意药物的靶点、抗菌谱、抗生素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的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治疗抗菌药物所需遵循的步骤和原则。
首先,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使用。
如果在临床上不能明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微生物学检查,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判断。
其次,对于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剂量和疗程。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该指南还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给出了治疗方案的建议。
例如,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应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呼吸喹啉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在败血症治疗中,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视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细菌菌株的分离率,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此外,该指南还提醒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副
作用和注意事项,以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为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提醒医生注重抗生素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孕妇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这一指导下,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附件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3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20%≤20%≤1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40%≤50%≤1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60%≤70%≤40%Ds Ds Ds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30%,原则上不联合预股沟疝修补术(包括术、乳腺疾病手术、关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6 I类切口手术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菌药物合理情况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8 静脉输液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9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说明: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抗
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2015年发布了《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1.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的发生。
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原菌信息、病情严重程度、过敏史和肾功
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对于复杂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联合用药以增加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应根据具体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
4. 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范围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控制使用的时间和范围,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对
于轻度感染或预防性使用,应优先选择局部用药或其他替代性治疗方法。
5. 对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进行监测
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定期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监测,评估药物的疗效和耐
药情况。
如果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增加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医务人
员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5在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的出现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护公众健康,2015年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临床应用范围该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内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二、管理原则1.明确适应症:严格根据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明确临床感染病原,合理选用敏感药物。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要求使用抗菌药物,杜绝滥用和不当使用。
3.定期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评估疗效,根据疗效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或亢用。
三、使用原则1.避免滥用:医务人员应避免在明确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开具处方,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量。
2.避免超量: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禁止超量、超疗程使用抗菌药物。
3.注意药敏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药,避免使用对病原菌耐药的抗菌药物。
四、管理措施1.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
2.加强培训:对临床医生、药师等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于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认识。
3.监测和评价: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系统,定期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五、总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颁布是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情况,降低耐药菌株的发生率,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办法,将其落实到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附件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
25个/ 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 、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解读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印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现对有关要点解读如下:一、背景知识2004年,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旨在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尤其是规范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这一指导原则对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的监测显示,我国各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组成与耐药性发生了变化。
为此,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修订工作组,根据细菌耐药变化趋势和相关学科发展情况,经深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二、主要内容(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包括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预防用药原则、治疗方案的确定等。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包括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等工作的具体要求。
(三)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注意事项进行分类阐述。
(四)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包括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因、病理学分析、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的药物选择、疗程和用法用量等。
详细内容解读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2004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比,2015版主要在第一、二部分有变化,第三、四部分仅有部分调整。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分大块: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性感染依据。
附件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得抗菌药物品种与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得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得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就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与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就是指所有药物得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得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