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金刚石、石墨、 C60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6
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课件】二、探究学习掌握规律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小组发言后,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或纠错,但不要重复。
阅读课本106—107页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释疑猜想石墨和金刚石是怎样构成的?(二)对比石墨和金刚石的性质(三)石墨和金刚石分别有哪些用途?石墨用途【课件】同学们认识到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化学性质确是相似的。
【课件】性质石墨金刚石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硬度小。
能导电。
有滑腻感。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固体。
硬度大,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用途铅笔芯;电极;润滑剂。
装饰品(钻石);刻划玻璃;切割金属、石材;钻头,钻凿坚硬的岩石。
教师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评价、反馈、矫正,逐步形成完整的“对比表”。
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探究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性质、用途对比表可以直观地发现两种物质的异同,并且明白性质决定用途的道理。
金刚石用途【课件】(四)其它碳单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阅读教材了解它们的性质,并完成实验6-1。
(五)C60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C60的分子结构及用途。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实验操作步骤:在盛有半瓶水的烧杯中加入一滴红墨水,搅匀,投入几小块烘干的木炭,轻轻搅拌,然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原理:木炭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颜色。
本实验易操作,安全性好,由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对手能力。
实验现象由学生通过观察获得。
原理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三、迁移运用提升能力学习要求:同学自主完成,不会的可以查阅资料或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自由举手展示学习成果;后发言的同学可以补充、纠错,但不要重复。
(一)每组桌上有一把稍稍生锈的锁,请尝试把铅笔末加入到锁芯中,用钥匙反复开锁,体验开锁的感受。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教学设计第1课时 碳的单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2.金刚石 、石墨和C 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课堂讨论 (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 (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
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 无定形碳提出问题 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探究实验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不同用途的探讨探究,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价值观【教学重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碳单质的微观结构与他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与碳单质有关,如:石墨电极、玻璃刀、钻石、铅笔芯等,学生对于碳单质具有一定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
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环节二、走进“卖炭翁”,了解碳单质倾听、思考讨论、探究,轻松、愉快地达到各项学习目标。
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给学生展示商店里面商品的图片:大家看看一号柜台出售的是金刚石类的,有人造的和天然的金刚石,由金刚石打磨而成的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由金刚石制成的用来切割的玻璃刀和钻头。
大家根据金刚石的用途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看、思考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给学生以美感,使学生体会回答: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到化学对美化人类生活八面体,非常坚硬。
所起的作用。
【评价并提出新问题】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咱们继续去买咱们需要的活性炭吧。
二号柜台出售的是石墨类商品,请大家观察它的颜色,这些是由石墨制成的产品,有铅笔芯,润滑剂,电池的碳棒,坩埚。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
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同样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
[提出问题]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具6B铅笔芯、活性炭、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红墨水、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铁架台、网罩、试管、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20分钟学生交流:10分钟课堂练习:10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
课后小结教学中特别注意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及金刚石的
硬度等相关知识。
通过研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说明碳的还原性。
同时体现出碳单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组成。
2、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会比较和归纳。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及它们的用
途。
【教学难点】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6B铅笔芯、活性炭、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红墨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导入图片]金刚石和钻石的相关图片
[学习研讨]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主要用途。
(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2)通过对人造金刚石、C50等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品所用道具:玻璃刀、小刀、直尺、一块玻璃;石墨导电性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碳棒、6B铅笔芯;[实验6-1]器材:锥形瓶、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其他器材:防毒面具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聆听、思考后回答。
复习旧知识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能举例说明吗?【引入新课】思考、猜测。
过渡(设疑)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倾听。
引出本节教学内容【讲授新课】(欣赏)组织欣赏一段小品表演。
(展示)展示玻璃刀上的金刚石,引导学生观察。
(交流)请学生汇报所查到的关于金刚石的一些资料进行交流。
(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两名学生表演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
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负责收集资料的同学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资源共享。
归纳小结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知道与此相关的一些用途。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
同一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教学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物理性质上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
一、碳的单质
物理性质对应的主要用途金刚石①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①装饰品——钻石
②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②玻璃刀、钻头等
石墨①深灰色、有金属光泽、
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②很软,有滑腻感①制造铅笔芯,做润滑剂
③优良的导电性②石墨电极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用途
木炭与活性炭的结构及性质
结构性质及用途
C
60
二、金刚石、石墨和C60比较
差异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归纳展示或演示的资料。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理解碳单质的微观结构与它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探讨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单质新的形态的发现及其简单介绍,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难点: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由玻璃刀、铅笔芯引入。
【自主探究】一:碳的单质阅读课本P106__P108,完成下列内容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纯净的金刚石是、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的物质。
石墨是一种的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
木炭、活性炭、炭黑等具有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
4.新型碳单质⑴C60分子是由60个构成的分子,形似。
⑵状的碳单质。
【合作探究】1、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⑴金刚石的硬度很大:⑵石墨的导电性能好:⑶活性炭的吸附强:2、学生讨论:(1)、有一口小水井中的水有异味,你有什么方法来消除吗?(2)、打水井时常在水井周围埋一些木炭,其作用是.这是由于木炭有结构,因此具有的性能。
(3)、P107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4)、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5)、金刚石与石墨混合在一起,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为什么?(6)、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7)、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8)、结合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得到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2.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金刚石、石墨、木炭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时数: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四、探究过程:【复习提问】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能举例说明吗?同学们任重聆听、思考后回答。
复习旧知识为下面的引入做铺垫。
【引入新课】(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可以是单质(纯净物),也可以是几种单质所形成的混合物。
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呢?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引出本节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自学提示:1、纯净的金刚石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用途?2、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用途?3、这些用途中都体现出了哪些性质?让学生自学、讨论后回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归纳小结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归纳小结能力。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 0,其主旨是在学习这三种单质物理性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使学生生疏到化学在促进社会进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在消灭方式上留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科技材料,如石墨烯等。
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供给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2.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使他们差不多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差不多形成了由现象分析性质,由性质推演用途的规律思维方式。
然而,学生关于物质的性质与其内在构造的关系尚不格外清楚,因此,使学生建立“构造——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构本钱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确定的差不多操作力气,并能设计简洁的探究试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够强化他们已有的学问和技能,激发其学习爱好,使之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思路本课题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思想设置教学目标,并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设计过程中从学生生疏的铅笔和钻石入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探知的欲望,让学生去争论,猜测,设计,动手做试验,得出结论。
通过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到性质、性质到构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动身,用自然界的物质制造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质。
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教学环节步步推动,充分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宗旨。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微课教学、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等合作、沟通的互动平台,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乐观性并即时消灭、反响教学成效,评判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把握金刚石的外观和硬度及其对应的用途。
2.把握石墨的外观、质软、导电性、滑腻感及其对应的用途。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时1 碳的单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2.知道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碳的不同单质在物理性质上差异是微粒空间排布的不同造成的。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见过钻石吗?关于钻石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美丽的钻石》【过渡】钻石是金刚石仔细研磨后的产物,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深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也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差别这么大呢?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讲解】1.金刚石【提问】你能大致说出钻石有什么特性吗?【展示】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经仔细研磨后,可成为璀璨夺目的钻石。
【讲解】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常用来切割玻璃、大理石;做钻探机的钻头等。
【提问】为什么金刚石的硬度这么高呢?【讲解】经研究表明:金刚石之所以硬度这么高,主要是因为碳原子按正四面体的结构排列而造成的。
【学生活动】总结出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过渡】同学们平时用过铅笔和2B铅笔吧!你知道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它又有什么性质呢?【讲解】2.石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质地软、用手捻一下有滑腻感,铅笔芯还能导电做电极。
)【讲解】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质地软,有滑腻感和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用做铅笔芯、石墨电极、石墨电刷、润滑剂、耐高温的石墨板等。
石墨的这种性质是由碳原子的层状结构排列决定的。
【播放视频】趣味视频:一支石墨笔点亮一座城(认识石墨的导电性)【讨论】你能说出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巨大的原因是什么吗?【总结】是由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正所谓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
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金刚石、石墨、 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韭菜台中学——贾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建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型。
2、通过对活性炭等物质用途的推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形成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碳的单质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科学观念。
2、通过对碳单质用途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处处离不开化学。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难点:碳的几种单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单质,那么同一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呢?【出示问题】同一种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的单质呢?如果能,请举例说明?【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三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板书课题:6.1金刚石、石墨和C60学生显现各种表情或声音。
学生答回忆所学过的有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为新课作铺垫。
观看三种物质的图片,整体上了解。
让学生对三种物质的外观上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生1:无色透明的固体生2:正八面体形状惊讶、感叹、欣赏让学生认识金刚石。
感受化学中的物质美。
观察生答:切割玻璃思考生答:硬度大思考得出金刚石的性质。
观察生1:不透明生2:有金属光泽生3:深灰色生4:细鳞片状观察思考生答:质软观察铅笔芯并用手触摸。
认识石墨的外观知道石墨的性质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图片展示】电车、石墨电极观察、体会感受石墨在生活中的作用。
石墨的熔点高,耐高温。
【图片展示】石墨坩埚观察、思考【过渡】第三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C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