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5-1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情况
- 格式:xls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海新区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4.13•【字号】津滨政办发〔2017〕32号•【施行日期】2017.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海新区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滨政办发〔2017〕32号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滨海新区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4月13日滨海新区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市统计局关于在全市开展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样本轮换的目的和意义城乡居民收入是最重要的民生指标,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
城乡住户调查做为一项重要的民生调查,主要是为了准确掌握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消费和生活状况,为科学制定居民收入分配政策和改善民计民生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现行的住户调查样本已经运行了整整5年,出现了样本结构老化、记帐户厌烦情绪上升等影响样本代表性和数据质量的问题和现象。
开展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十分必要。
认真做好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对于提高住户调查样本代表性,准确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我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样本轮换的范围和目标此次样本轮换的范围,包括国家住户调查全部样本和我区街镇居民收入监测调查全部样本,涉及我区全部功能区和全部街镇。
通过此次样本轮换,抽选出一套代表性好、能够稳定使用5年(2018至2022年),同时兼顾国家、全市和我区各层级数据要求的调查样本,以满足未来5年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农民工监测调查、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调查等项目的需要。
天津市GDP、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2019年天津市生产总值14104.28亿元,同比增长4.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23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4969.18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8949.87亿元,增长5.9%。
2019年天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5%。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8%,电信业务总量增长62.4%,水运货物周转量增长16.5%,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0.9%,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3.4%,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4.1%,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3%,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2.6%,贷款余额增长6.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0.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6%。
2019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3.9%。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8%。
2019年天津市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
其中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9.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5.6%,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15.1%。
2019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0.0%,其中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1.2%;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中,快餐类单位营业额增长6.1%,餐饮配送类增长30.8%,小吃类增长22.4%。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4%。
其中,税收收入增长0.6%。
2019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4元,增长7.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9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4元,增长7.5%。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854元,增长6.5%。
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3.2%。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12.5%和11.8%。
2019年天津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
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来源:《求知》2018年第02期2017年对天津滨海新区来说,可谓是充满曲折、艰难转型的一年。
“调速度”“挤水分”使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回顾2017年滨海新区所走过的不平凡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滨海新区依然是充满活力和拥有巨大潜能的新区。
但其依然也面临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的自我挑战。
新区能否真正跨越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关口的转变恐怕是2018年的重大考验。
2018年的滨海新区需要率先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上来,在全市担当起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卫”“先锋”和“闯将”。
一、2017年滨海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859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滨海新区预计全年实现7000亿元生产总值。
从总体看,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因素与下行压力并存,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产业发展仍不平衡。
2017年滨海新区紧紧扭住转型升级不放,发展心态更加走向成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主动调低增速。
即将2016年1000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下调为6654亿元,同比增长降为6%。
这不仅反映了新区敢于直面问题、直击要害病根的决心;更反映了其贯彻新发展理念已走向作实的信心。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第三产业占比达48.5%,提高5.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8%;制造业比重比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偏重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引进了一批智能制造、互联制造、绿色制造等前沿项目,制造业价值链不断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实现创新、业态走向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
三是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新区主动改变高投资拉动模式,积极寻求内生动力。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负增长0.2%,而同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84.78%,发挥了较强推动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情况汇报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简要情况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决策。
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
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市委召开了八届八次全会,对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全面部署,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显着成绩。
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亿元,年均递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万美元。
财政收入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增长倍。
外贸出口由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今年一季度,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合同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外贸出口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经济发展的高起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是,区位优势。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7.06•【字号】津滨政发〔2024〕15号•【施行日期】2024.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4〕15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办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4年7月6日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服务质量强国战略,按照《天津市质量强市建设纲要》部署,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结合滨海新区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民满意为根本目的,突出高标准、高效益、高品质,推动质量变革创新,发力全方位质量提升,促进全面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建筑产业现代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
天津滨海新区前三季度GDP增长20.1%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获悉,今年(2012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区各单位全力推进“十大战役”、“十大改革”,扎实开展“调惠上”活动,努力遏制经济下行趋势,新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新区完成生产总值5060.65亿元,增长20.1%。
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3526.21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48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比重为0.1∶69.7∶30.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87.44亿元,增长15.1%;财政收入1202.3亿元,增长24%,其中地方财政796.2亿元,增长25.1%,一般预算收入545.5亿元,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3414.08亿元,增长25.3%;利用外资68.58亿美元,增长16%,利用内资456.22亿元,增长32.2%;外贸进出口619.91亿美元,增长21.8%,其中外贸出口238.56亿美元,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4.97亿元,增长15.2%。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目标。
“十大战役”稳步推进南港区域,南港工业区填海造陆70平方公里,6个通用泊位投入使用,中石化LNG、壳牌润滑油、液体化工码头等10多个项目开工,聚丙烯酰胺、陶氏化学等20多个项目签约落户。
轻纺经济区,滨海3号开张纳客,招商服务中心投入运行,中矿等6个项目投产,兰德、德昱等35个项目在建,罗莱家纺签约落户。
临港经济区,累计围海造陆近113平方公里,北京粮油仓储物流项目竣工,太重二期、春金棕榈油、金正阳物流中心等11个项目开工,金天源食品科技、白油等18个项目竣工。
新区核心区,泰达MSD核心区整体竣工,滨海文化商务中心接近尾声,时尚广场动感街区项目动工。
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海河外滩公园整治完工,海滨大道塘沽段等3条道路立面整治完成90%,14个社区整治完成90%。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情况调研报告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0 万人。
最近,******组织人员,专程赴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综合配套改革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突破总体上看,目前滨海新区还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2009 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 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2 亿元,同比增长49.2%,平均1 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 亿元)。
2008 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在一些领域形成亮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
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出台了一系列一是吸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
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多为有限合伙制,并且自然合伙人比例较高),只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非最高达到45%的累进税;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自开业年度起,实行营业税“两免— 1 —三减半”,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
推动设立了总规模各为200 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集聚了221 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 支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
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
先后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
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目前已上市原油、煤炭、热卷板等交易品种,日成交额超过30 亿元。
排放权交易目前已发展了40 多家会员单位和近10 家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等。
三是积极三开展金融综合经营。
成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和二级公司法人分业经营模式。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2.08•【字号】津滨政发〔2016〕2号•【施行日期】2016.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6年2月8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蓝图“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滨海新区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新区抢抓难得历史机遇、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从“滨海速度”向“滨海效益”转型的关键时期。
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滨海新区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向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新城区大步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的精神,按照《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关于制定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编制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十三五”时期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滨海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把握难得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启动实施“三步走”战略和抓实体、强功能、树标志、惠民生、优环境“五大战略举措”,扎实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重要领域改革创新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在攻坚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来源:《求知》 2018年第2期2017年对天津滨海新区来说,可谓是充满曲折、艰难转型的一年。
“调速度”“挤水分”使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回顾2017年滨海新区所走过的不平凡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滨海新区依然是充满活力和拥有巨大潜能的新区。
但其依然也面临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的自我挑战。
新区能否真正跨越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关口的转变恐怕是2018年的重大考验。
2018年的滨海新区需要率先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上来,在全市担当起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卫”“先锋”和“闯将”。
一、2017年滨海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859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滨海新区预计全年实现7000亿元生产总值。
从总体看,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因素与下行压力并存,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产业发展仍不平衡。
2017年滨海新区紧紧扭住转型升级不放,发展心态更加走向成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主动调低增速。
即将2016年1000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下调为6654亿元,同比增长降为6%。
这不仅反映了新区敢于直面问题、直击要害病根的决心;更反映了其贯彻新发展理念已走向作实的信心。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第三产业占比达48.5%,提高5.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8%;制造业比重比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偏重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引进了一批智能制造、互联制造、绿色制造等前沿项目,制造业价值链不断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实现创新、业态走向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
三是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新区主动改变高投资拉动模式,积极寻求内生动力。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负增长0.2%,而同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84.78%,发挥了较强推动作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16•【字号】津滨政发〔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1年3月16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滨海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指市区两级筹集的,专门用于支持加快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总规模1000亿元,自2021年起五年内,每年筹集200亿元,其中市财政每年出资100亿元(以下简称“市级资金”),新区各开发区财政每年共出资100亿元(以下简称“区级资金”)。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突出支持重点,发展壮大优势和新兴产业。
(二)产业扶持方向符合滨海新区产业空间布局指引、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开发区主观能动性,明确责任,强化担当。
(三)强化资金监管,突出绩效导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成立领导小组,组织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各项工作。
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各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发展改革委、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委网信办、区商务和投促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国资委、区统计局、区金融局、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各街镇主要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政府投资计划和2023-2025年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9.03•【字号】津滨政发〔2023〕21号•【施行日期】2023.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政府投资计划和2023-2025年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的通知津滨政发〔2023〕21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2023年政府投资计划和2023-2025年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下达给你们,请按计划组织实施。
一、计划安排(一)2023年计划2023年计划拟安排项目204个,总投资20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7.2亿元,资金来源为财政预算资金37.1亿元,专项债券146.6亿元,融资22.9亿元,社会资本PPP资金23.4亿元,中央补助资金8.9亿元,市级补助资金21亿元,自筹及其他资金7.3亿元。
其中:区本级项目94个,年度计划投资213.2亿元,资金来源为财政预算资金21亿元,专项债券108.8亿元,融资22.9亿元,社会资本PPP资金23.4亿元,央补8.9亿元、市补21亿元、自筹4.2亿元、其他资金3亿元。
其中,续建项目51个,年度计划投资185.7亿元;新开工项目19个,年度计划投资8.9亿元;待安排项目24个,年度计划投资18.4亿元;重点项目前期费安排财政预算资金0.2亿元,统筹用于保障项目前期工作。
开发区项目110个,年度计划投资54亿元,资金来源为财政预算16.1亿元,政府债券37.8亿元,自筹资金0.1亿元。
其中,续建项目72个,年度计划投资34.7亿元;新开工项目38个,年度计划投资19.3亿元。
(二)2023-2025年三年滚动计划三年滚动计划安排项目267个,估算总投资2270亿元,三年计划投资1125.8亿元,其中2023年计划投资267.0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438.7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420.1亿元。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
摘要: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概述
二、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具体情况
三、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分析
四、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概述
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是反映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报表。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具体情况
根据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274.69 亿元,较上年增长5.5%。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35.47 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投资4303.81 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6735.41 亿元,增长6.6%。
三、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分析
2017 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仍保持稳定增长。
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最快,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从行业投向看,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四、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的意义和影响
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天津显示,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为天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及发展潜力简析天津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及发展潜力简析自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以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滨海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区定位的要求,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结构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从滨海新区投资总量、工业优势产业聚集程度、投资发展和项目规模等方面分析了滨海新区投资对天津市投资增长、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以及滨海新区投资发展的潜力,提出了相应加快投资发展的建议。
一、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为天津市投资平稳增长、结构转型发挥重要作用(一)滨海新区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占天津市投资比重接近五成自滨海新区政府成立以来,坚持以项目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大项目引进,积极推动建设进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扩大。
2010年,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跨越3000亿元大关,当年完成3352.71亿元。
2012年,投资规模再次实现新突破,当年完成投资达到4453.30亿元。
到2013年,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次迈上新台阶,完成投资突破5000亿元,达到5036.68亿元,同比增长13.1%,对天津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7%,拉动天津市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
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天津市的比重接近五成,达到49.8%,滨海新区投资的平稳增长为天津市投资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工业优势产业项目高度聚集,提升天津市工业发展水平在投资总量较快增长的同时,滨海新区更加注重项目质量,严把项目落地关,坚持引进高端、高质、高新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促进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
2 013年,全区完成城镇工业投资1447.85亿元,其中,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轻纺工业等工业优势产业完成投资1288.11亿元,占城镇工业投资的89.0%,比重比天津市优势产业比重(87.2%)高1.8个百分点,滨海新区优势产业更加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