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生活的影响。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概括出我国四大区
2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
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3。
地理七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授课人:江泽君前文回顾自然环境适应影响民居的造型、结构、材料、功能气候地形土壤南北民居建筑造型差异平原与山区民居差异服饰的材质、样式与色彩傣族、藏族、蒙古族服饰水源农作物生长人们饮食的食材、口味与习惯中国八大菜系学习要点一、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分布特点二、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农业方面(主要)对生活的影响:语言、饮食、民居交通运输工具……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相关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形耕作制度耕作方式农产品民居特点饮食习惯交通工具1、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对比一、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2、西北与青藏地区的差异对比北方地区华北平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华北平原--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1、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对比南方地区耕地以____为主,一年___熟或一年___熟,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南方地区水田三两猜一猜:它们产自北方还是南方?北方地区主要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枣、葡萄、柿子等温带水果。
(其中苹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南方地区主要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其中柑橘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形耕作制度耕作方式农产品民居特点饮食习惯交通工具平原、高原丘陵、山地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水田小麦、棉花、杂粮,苹果、梨、桃、杏、山楂、枣等温带水果稻谷、茶叶、蚕丝,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灌溉农业为主绿洲农业(新疆)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状绿洲: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生产和生活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讨论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
2.图片:四大区域的典型自然环境图片。
3.实例:四大区域的典型生产和生活实例。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大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四大区域的划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湿润、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原等,并通过实例展示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自主学习一、北方地区1、我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__________,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2、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由于地势 __________ ,人口众多,所以村庄都较大。
二、南方地区3、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4、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__________ ,利于排水。
三、西北地区5、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西北的 __________ ,地形多为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牛马羊等,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
四、青藏地区6、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多为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地势高,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青藏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高寒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条件,渐渐形成了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答案:1、季风区平原高原 2、地势平坦 3、丘陵山地4、较大5、非季风区高原盆地6、高原山地互动课堂名师精讲例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差异 B降水差异C地形差异 D气候差异解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气候差异造成的。
答案:D温馨提示: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年平均气温高;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较低。
在气候的影响下就有了明显的差异。
例2、华北平原适宜发展()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D以青稞、豌豆为主的高寒农业解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是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
答案:C温馨提示:北方降水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植小麦,棉花等耐寒农作物。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一、东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对生产的影响1. 东亚自然环境的特点•丰富的水资源:黄河、长江、松花江等•广袤的森林资源:北方的落叶松、红松等;南方的竹子、桂花等•岛屿众多:日本、韩国、台湾等•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2. 东亚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水资源:支撑了东亚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森林资源:滋养了东亚的家具和造纸业,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岛屿: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的重要来源•自然灾害:限制了东亚的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二、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对生产的影响1. 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带:高山区、平原区、沿海岛屿区•广大的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群岛•多山的高原和火山2. 东南亚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地形:限制了交通和农田的发展,但也可利用山地农业和旅游开发•热带雨林:大大影响着东南亚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同时也成为木材和生物质能的重要来源•珊瑚礁群岛:是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也对渔业和海洋运输业有重要作用•高原和火山:矿藏丰富,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三、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对生产的影响1. 南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广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高原•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2. 南亚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地形:限制了南亚的交通和农业发展,但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旅游资源•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南亚拥有世界优质的棉花和沙棘等农产品,也是木材、香料和纺织原料的重要来源•印度洋季风:南亚的农业、渔业和热带水果生产都离不开季风,但也带来了洪涝、干旱和热带气旋等自然灾害四、西亚-北非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对生产的影响1. 西亚-北非自然环境的特点•幅员辽阔,大多数为沙漠荒漠•有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海•沿海地区有地中海气候2. 西亚-北非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沙漠:按照自然分界线和人工分界线分布于沿海地带和内陆地带,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分布,但也提供了珍贵的石油等资源•死海:镁盐和钾盐储量丰富,是工业和化肥生产的重要原料•地中海气候:西亚-北非的海岸线广袤,气候宜人,是葡萄酒、橄榄等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地总结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四大区域,其自然环境与生产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民居特色、传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
-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运用地图和资料,加强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
-培养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具体影响。
-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复杂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复习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回顾各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
3.分析影响以农业生产为例,分别探讨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
-北方地区的旱地农业。
-南方地区的水田农业。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青藏地区的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传统服饰等的影响。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和补充。
6.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其他方面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现象。
7.课堂总结总结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广泛影响。
8.布置作业撰写一篇短文,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积极的小组讨论,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但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小组的组织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今后应更加注重小组合作的指导和监督。
对于一些复杂的影响关系,讲解还可以更深入细致。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参考二、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北方地Ⅸ、南方地Ⅸ、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紧跟上一节的内容,介绍我国四大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说明各地的农业、人们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异,景观图片可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类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认识,从而突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念。
本节重点: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过程指导本节教学建议使用的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和降水图),中国河流图,季风区的划分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各类景观图等。
导入新课教师可准备一些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生产生活的景观图片,通过一些典型的景观图片让学生首先形成我国地区之间差异的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应该分别对应上一节内容中四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地区,引入本节的内容。
北方地区引导学生读“华北麦田”和“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两幅景观图片,从图片上推测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品种,以及村落分布的特点,结合文字内容讲述北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特点。
南方地区引导学生读中国的气温和降水图,对照教科书第5 1页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析南方地区与其他三大分区相比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让学生推测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再对比教科书中的“江南丘陵水田”“江南丘陵地区的村落”两幅图片,教师可以再向学生展示一些反应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植物茂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将这些图片所展示的景观与专题地图中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对应起来。
另外,可以让学生分析“南粥北面”“南船北马”等俗语的含义与景观图片的联系。
西北地区引导学生读中国的气温和降水图,明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特点,从图片“新疆牧民转场”和“西北地区农家房屋”中寻找能反应西北地区气温、降水、植被等特点的细节内容。
青藏地区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明确相比于其他地区最丰要的特点是海拔较高,而这也是四大分区中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情况与其他分区不同的原因。
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南北方地理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征,理解这两个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和看图的方法,认识到我国南北方地理区域的差异。
3. 情感目标: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点: 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三.学习难点: 举例说明南北方地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地理差异 四.教具准备:配套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自主预习: (课文做重点记号)1、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须会影响到人们的 和 。
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和 等方面。
2、我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__________,地形多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耕作制度为 。
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由于地势__________ ,人口众多,所以村庄都较大。
3、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 ,地形多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__________ ,利于排水。
活动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①复习导入:回忆四大区域名称、位置、划分依据等。
②学生思考不同景观图片分别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地区?③学生齐读54页第一段课文,回答:自然环境的不同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和 等方面。
活动三: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 ①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分析南北方的农业差异活动四: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民居、交通等方面。
①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②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③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影响着交通运输工具 ④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影响着传统运动活动五:知识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1、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深厚的黄土分布区在北方地区( )2、北方交通运输以河运为主( )3、溜冰、滑雪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 )4、苹果、荔枝等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亚热带水果( )5、北方地区就是东北三省( )6、我国南方的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2课《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
技能目标: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知道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吗?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55页的几幅图,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是什么?自然环境对农业造成了哪些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农业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们的生活同自然环境有何联系?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一、东北地区——伐木业与冬季化冰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点是寒冷,其平均温度一年只有2℃左右。
雪季长达5个月,因此其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此,东北地区的伐木业比较发达。
然而,伐木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乱伐,导致雨量减少,湖泊和河流水位下降,水质下降,甚至还引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东北地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冬季化冰。
冬季气温低,河流表面易结冰,造成了重要的运输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用的方法是将河道进行加固,或者在河面覆盖一层破碎的积冰和积雪,从而形成一条冬季“冰路”。
这种方法解决了东北地区冬季交通运输难题,使得生产和生活得到了便利。
二、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环境改造与水资源利用华北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
然而,由于其自然环境的特点,水资源十分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利用闸坝、水库等工程技术改善水资源状况,使得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是一个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由于弱碱性土壤等原因,这个地区经常受到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展了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和固沙造林等工程,从而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长江三角洲——绿化环保与水资源争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
为了保障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的绿化环保工作。
比如,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建立生态牧畜区以及实行重度污染区域环境保护措施等。
此外,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是,开发水资源必须要遵守合理的规划,以免损害生态环境。
四、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与养殖业发展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区,自然环境以荒漠化地区为主。
由于这个地区的气温极低,土地种植不易成功,因此西北地区的养殖业比较发达。
【课题】:七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程标准分析】1、“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课程标准: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课标要求的把握:本课“标准”是对本章第一节的“标准”(即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的进一步要求。
地理区域间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环境上,还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时,不能从方方面面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而应以自然环境差异为基础,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易于学生学习。
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以农业最为典型,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相比之下对工业、矿业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
所以在学习时,可以农业为例去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则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以及表现在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上。
既然是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就应注意“影响”二字,而不能绝对化。
学习时也可引导学生反过来想,即一定地区生产、生活的特点,是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
反之,则人们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教材分析】《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年级《我国的区域差异》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它是在学习完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总论知识后,所渋及的分区地理知识,本章是认识区域差异的总论,也是为下面学习不同尺度区域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紧跟上一节的内容,介绍我国四大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之后,说明各地的农业、人们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异,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知识容量、思维能力都还比较欠缺,他们对我国各地生产、生活只有片面的、零碎了解,但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多种地理事物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易于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图片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和兴趣。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北方地区
1、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岭-淮河以北的__________,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2、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由于地势__________ ,人口众多,所以村庄都较大。
二、南方地区
3、我国南方地区位于岭-淮河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4、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__________ ,利于排水。
三、西北地区
5、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西北的__________ ,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牛马羊等,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
四、青藏地区
6、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地势高,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青藏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高寒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条件,渐渐形成了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答案:1、季风区平原高原2、地势平坦3、丘陵山地
4、较大
5、非季风区高原盆地
6、高原山地
互动课堂
名师精讲
例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差异B降水差异
C地形差异D气候差异
解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气候差异造成的。
答案:D
温馨提示: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年平均气温高;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较低。
在气候的影响下就有了明显的差异。
例2、华北平原适宜发展()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
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
D以青稞、豌豆为主的高寒农业
解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是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
答案:C
温馨提示:北方降水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植小麦,棉花等耐寒农作物。
随堂演练
1、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居民和农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4、下列几幅景观图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景观,它们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农村房屋外观、室的火炕、窑洞、马车
B.农村房屋外观、室的火炕、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水乡的船和
桥
C.室的火炕、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
D.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水乡的船和桥
5、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食的是
A.大米、谷子B.高粱、玉米
C.面食、谷子D.面食、大米
6、暑假一位同学乘火车从乌鲁木齐到呼和浩特旅游。
他在沿途能够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 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7、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A.潮湿
B.严寒
C.高温
D.干旱
8、北方著名的温带水果是
A.苹果B.香蕉C.椰子D.柑橘
9、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
B、温度较高
C、纬度较高
D、海拔较高
10、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布在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1-5CCCAD6-10BDAAA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甲、乙、丙、
丁位于不同的地理分区,甲、乙、丙、丁分别
代表的地理分区是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
3、因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 B C D
4、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小麦、玉米
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
5、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是
A.高原B.喜马拉雅山C.天山D.青藏高原
6、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
A、蒙古马
B、骆驼
C、驴
D、牦牛
7、“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青藏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8、造成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气候D.习惯
9、挖窑洞居住,以小米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
A长白山区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
10、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A.主要是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B.这是由于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有利于排水
C .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D .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河网密布决定的 答案:1-5 CBDAD 6-10 DACDB
二、综合题。
11.读中国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区域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2)位于 地区,该区域的代表植被
为 ,粮食作
物是 ,是因为这里年降水
在 毫米以上,1月平均
在气温 ℃以上。
(3)太阳能、地热能非常丰富的区域是
(填序号)。
(4)图中①③两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 毫米线相似,与我国 区和
区的分界线相似。
(5)界线A 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与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流)一线分布大体相一致。
答案:(1)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2)南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稻 800 0
(3)④ (4)400 季风 非季风
(5)岭 淮河
地理百度
青藏高原
③ ① ④ ②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青藏高原风光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分布在中国境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自治区、省西部以及省部分地区,西北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省部分地区。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
境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