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论语导读2020年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38.61 KB
- 文档页数:25
**********************************************************绪论(一):钱学森之问1中国古代教育的渠道有()。
A、官学B、私学C、家学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2“古之学者为己”,“为己”指的是学问向内求,为的是自我人格的提升。
()正确答案:√3“钱学森之问”指的是钱学森2015年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正确答案:×绪论(二):孔子其人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出自()。
A、《论语·学而》B、《论语·为政》C、《论语·雍也》D、《论语·述而》正确答案:B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
()正确答案:√3“三十而立”中的“而立”指的是立学、立人。
()正确答案:√绪论(三):孔子“自传”1士希贤,贤希圣,圣希()。
A、人B、王C、天D、道正确答案:C2“士希贤”中的“希”指的是希望。
()正确答案:×绪论(四):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1将孔子尊为“至圣”的是()。
A、司马迁B、利玛窦C、黑格尔D、程颐正确答案:A2《论语》是孔子的著述。
()正确答案:×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1儒学要处理的关系不包括()。
A、人我关系B、群己关系C、物我关系D、天人关系正确答案:D2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确答案:D3“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应当解释为()。
A、朋党B、朋友C、学生D、同门正确答案:D4今人的“学”指的是求知,古人之“学”不仅包括求知,也包括求道、做人。
()正确答案:√学而篇(二):君子之道1“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不包括()A、为人谋而不忠乎?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传不习乎?D、过而能改乎?正确答案:D2孔子认为什么人接近仁德?()A、坚毅B、木讷C、其言也讱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3“其为人也孝弟”中的“弟”是通假字,通“悌”。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句话中“舞雩”的意思是:()1.0 分A、看歌舞的地方B、喝酒的地方C、求雨的地方D、登高的地方正确答案: C2“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1.0 分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正确答案: C3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0.0 分A、沿袭B、抄袭C、暗藏D、偷袭正确答案: C4“韦编三绝”的故事中孔子读的书是:()1.0 分A、《易经》B、《道德经》C、《大学》D、《诗经》正确答案: A5“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1.0 分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易经》正确答案: C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这句话中“士”的意思是:()1.0 分A、士兵B、将士C、读书人D、士大夫正确答案: C7“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句话中“反”的意思是:()1.0 分A、相反B、反而C、返朴归真D、反对正确答案: C8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下列哪项视为首要的:()1.0 分A、治国B、齐家C、修身D、平天下正确答案: C9古人讲学习的第一步要:()1.0 分A、拜师B、立志C、博览群书D、游学正确答案:B10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0.0 分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正确答案: A1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受下列哪位的影响:()1.0 分A、司马迁B、庄子C、曹雪芹D、老子正确答案: D12“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1.0 分A、大意B、表意C、意思D、猜测正确答案: D13孟子在()中对孔子所言“德之贼也”做了解释。
0.0 分A、《孟子·离娄》B、《孟子·告子》C、《孟子·万章》D、《孟子·尽心》正确答案: D14孔子晚年回到鲁国,鲁哀公尊称他为:()0.0 分A、军师B、国师C、国老D、国公正确答案: C1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句话中“称”的意思是:()0.0 分A、映衬B、相称C、称道D、匀称正确答案: B16“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1.0 分A、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正确答案: D17“文胜质则史”中“史”的意思是:()1.0 分A、史实B、史诗C、华丽的言辞D、历史正确答案: C18“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句话的关键词是:()1.0 分A、山梁B、雌C、雉D、时正确答案: D19“夫子哂之”中“哂”的意思是:()0.0 分A、恶意的笑B、大笑C、夸张的笑D、善意的笑正确答案: D20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0.0 分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礼乐制正确答案: B21在孟子看来“圣之时者”是:()0.0 分A、伯夷B、伊尹C、孔子D、柳下惠正确答案: C22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0.0 分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C、以丧礼处之D、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正确答案: C23《道德经》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句话中“广”的意思是:()1.0 分A、广泛B、广阔C、大方D、广大正确答案: C24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1.0 分A、死亡B、灭亡C、忘记D、消亡正确答案: C25《论语》中的《里仁》篇重点论述:()1.0 分A、智B、义C、信D、仁正确答案:D2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1.0 分A、《道德经》B、《古兰经》C、《诗经》D、《史记》正确答案: A27“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中“趋”的意思是()。
超星学习通论语导读章节测验答案,尔雅课后答案1.1绪论(一):孔子其人1【单选题】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下列对“志于学”最准确的理解是(B )。
A、上学B、有志于学道C、学习知识D、学习做人2【多选题】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对于“立”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BCD)。
A、成家立业B、学问有所建树C、树立自己的人格D、安身立命3【判断题】“至圣先师”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 )4【判断题】孔子的故乡在今天的山东青岛。
(× )1.2绪论(二):孔子“自传”1【单选题】下列哪个神话故事不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C )A、夸父逐日B、精卫填海C、黄粱美梦D、女娲补天2【多选题】对“圣”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贯通B、睿C、一事精通D、神圣的3【判断题】周敦颐是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
( ×)4【判断题】孔子在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
(√ )5【判断题】孔子人生的最后五年主要是聚徒教书,整理文献。
( √)1.3绪论(三):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单选题】关于《论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订的一部集子B、成书于战国初年C、是一部私家著述D、是孔子所著2【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汉代《论语》版本?( B)A、《鲁论语》有二十篇B、《张侯论》二十篇C、《齐论语》二十二篇D、古本《论语》二十一篇3【判断题】利玛窦认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 )4【判断题】在周游列国之后,孔子在七十岁时回到了鲁国,开始整理典籍。
(× )2.1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上)1【多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孟子的“人生三乐”?(ACD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B、蟾宫折桂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2【多选题】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D )。
A、“学”不仅指求知,还包括求道、修身、做人B、“习”是温习的意思C、“学”指上学D、“习”不仅包括温习,还有见习的意思3【多选题】儒学主要处理哪几种关系?( ABCD)A、人我关系B、群己关系C、物我关系D、天人关系4【判断题】“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是指同门。
《论语》精读2020年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这句话出自( )?C、《论语.阳货》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色难”指的是()。
C、和悦的态度3、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B、晨醒昏定4、“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这句话出自( )?B、《孟子.尽心》5、《论语正义》的作者是( ),他认为“施劳”与“伐善”对文。
A、刘宝楠6、《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为:()也。
C、柔7、“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 )?A、子张8、以下哪位是《国故论衡》的作者?()D、章太炎9、在《说文解字》中,“克”被解释为什么意思?()C、肩也,有负担的意思10、按照孔子的想法,季氏不能使用八佾,只能使用()。
C、四佾11、以下哪一位是《论语正义》的作者?B、刘宝楠12、恕”的实质是什么?()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当田常欲作乱于齐,孔子问二三子何为莫出的时候,哪一位弟子请行被孔子同意了?( )D、子贡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学”的三个层次?()C、学平等15、《研经室集》的作者是?()C、阮元16、以下哪个不是古人理解的“三达德”?B、达者不畏1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问仁时孔子的回答?( )D、仲弓18、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1.0分)C、将要死去19、“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出自以下哪本书?()C、《史记.孔子世家》20、“君子义以为质”中,“质”可以解释为()。
(1.0分)C、基础21、《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
D、完人22、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哪里?( )D、《论语.学而》23、将“慎终追远”解释为“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的是()。
C、孔安国24、以下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正确的是?()D、以上都是25、大悦并许诺送子贡金百镒的是( )。
***********************************************************老子论语今谈道经(一)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A、庄子B、墨子C、荀子D、朱熹和王阳明2、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南华经》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5、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道经(二)1、“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2、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最高经典:()A、《古兰经》B、《玉皇经》C、《南华真经》D、《道德经》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A、一种哲学思想B、动词、说C、道路D、道德4、《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5、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道经(三)1、《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2、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3“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4、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5、“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道经(四)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A、说话B、言语C、发号施令D、言传身教2“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A、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3“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A、满B、充盈C、盈余D、尽4《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尔雅通老子论语精读-学期考试答案1()体现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含义。
(1.0分)0.0 分A、其政察察,其民缺缺B、欲将弱之,必固强之C、绝圣弃智,民利百倍D、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2()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1.0分)0.0 分A、子路B、自贡C、颜回D、有子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词性是()()(1.0分)1.0 分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4“死而不亡者寿”中“亡”指的是()。
(1.0分)1.0 分A、消亡B、忘记C、灭亡D、死亡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5()说明懂得道的人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会非常慎重。
(1.0分)1.0 分A、敦兮其若朴B、涣兮若冰之将释C、俨兮其若客D、豫兮若冬涉川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乾卦的含义即为()。
(1.0分)1.0 分A、元横利贞B、原亨利贞C、元亨利真D、元亨利贞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殆”指的是()。
(1.0分)1.0 分A、倦怠B、危险C、怠慢D、懈怠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8成语“愚不可及”出自《论语》()篇。
(1.0分)0.0 分A、《公冶长》B、《里仁》C、《为政》D、《学而》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9“不迁怒,不贰过”中“贰”指的是()。
(1.0分)1.0 分A、二B、第二次,再次C、两个D、第二个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0老子认为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
(1.0分)1.0 分A、乐B、苦C、勤D、练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1述而第七中“曰:‘怨乎?’”中“怨”指的是()。
(1.0分)0.0 分A、不满意B、抱怨C、仇恨D、后悔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12根据孔子的观点,“孝”的表现不包括()。
(1.0分)1.0 分A、葬之以礼B、祭之以礼C、奉之以礼D、事之以礼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3孟子在()中对孔子所言“德之贼也”进行了解释。
《论语》精读2020年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这句话出自( )?C、《论语.阳货》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色难”指的是()。
C、和悦的态度3、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B、晨醒昏定4、“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这句话出自( )?B、《孟子.尽心》5、《论语正义》的作者是( ),他认为“施劳”与“伐善”对文。
A、刘宝楠6、《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为:()也。
C、柔7、“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 )?A、子张8、以下哪位是《国故论衡》的作者?()D、章太炎9、在《说文解字》中,“克”被解释为什么意思?()C、肩也,有负担的意思10、按照孔子的想法,季氏不能使用八佾,只能使用()。
C、四佾11、以下哪一位是《论语正义》的作者?B、刘宝楠12、恕”的实质是什么?()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当田常欲作乱于齐,孔子问二三子何为莫出的时候,哪一位弟子请行被孔子同意了?( )D、子贡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学”的三个层次?()C、学平等15、《研经室集》的作者是?()C、阮元16、以下哪个不是古人理解的“三达德”?B、达者不畏1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问仁时孔子的回答?( )D、仲弓18、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1.0分)C、将要死去19、“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出自以下哪本书?()C、《史记.孔子世家》20、“君子义以为质”中,“质”可以解释为()。
(1.0分)C、基础21、《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
D、完人22、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哪里?( )D、《论语.学而》23、将“慎终追远”解释为“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的是()。
C、孔安国24、以下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正确的是?()D、以上都是25、大悦并许诺送子贡金百镒的是( )。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老子答案:A2. 《论语》共有多少篇?A. 15篇B. 20篇C. 25篇D. 30篇答案:B3. 孔子的弟子们将《论语》中的言论整理为一部书是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三国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秦朝时期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论语》中的一本?A. 《为政》B. 《乡党》C. 《公冶长》D. 《颜渊》答案:B5. 孔子是哪个国家的思想家?A. 中国B. 印度C. 日本D. 希腊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一章。
2.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论语·学而》的第一句话。
3. 孔子的学说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要介绍《论语》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括孔子的学说、行为准则以及对于君臣、父子、朋友关系等的论述。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对于中国的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孔子的核心思想包括“仁”,即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道德情操的高尚,以及“礼”,即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与仪式。
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3. 《论语》中的哪些故事和格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答案:例如,《论语·述而》中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永远保持学习和谦卑的心态,不断从他人身上学习和进步。
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无论是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保持谦虚与学习的态度,不自满或自负。
4. 孔子的教诲在当代社会有何意义?答案:孔子的教诲强调了道德、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而孔子的教诲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和应用孔子的教诲,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礼与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
A、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B、施行刑罚成本高。
C、刑法更有效。
D、礼仪更有文化内涵。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尚书》。
错1.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
”这一文本出自哪一部文献?(B)A、《尚书》B、《大戴礼记》C、《论语》D、《孝经》2.“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倍”如何理解?(B)A、加倍B、通“备”,完备C、通“背”,背叛D、准备3.孔子做过的最大的官职是?(A)A、大司寇B、中都宰C、司空D、乐正4.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反对使用刑狱治国。
(错)1下列哪些选型符合儒家执法时的原则?(AC)A、哀矜勿喜B、鼓励告奸C、原心定罪D、慢令致期2.在对待犯罪问题上,儒家和法家遵循的原则的不同点在于(BCD)。
A、儒家反対用刑罚,法家主张用刑罚。
B、儒家主张扼恶于未然之时,法家主张惩恶于已然之际。
C、儒家反对检举揭发,法家鼓励检举揭发D、儒家主张执法从宽,法家主张执法必严3.孔子认为,为了达到杀ー儆百的效果,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
(错)1.下列哪一选项能够体现孔子的政治思想?(A)A、不能将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凌驾于全体人类的利益之上。
B、国家稳定的基础在于合理的制度。
C、以德治国固然重要,但费时久,见效缓慢,远不及依法治国。
D、竞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孔子的思想?(AD)A、以人为本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重农抑商D、反求诸己3.孔子认为,唯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可能实现。
(错)《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下列选项中,哪--部经典不属于“四书”?(C)A、《论语》B、《孟子》C、《孝经》D、《中庸》2.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C)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D、销量永居榜首3.《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错)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C)A、《论语》B、《孟子》D、《道德经》2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3.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论语》精读2020年春季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这句话出自( )?C、《论语.阳货》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色难”指的是()。
C、和悦的态度3、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
B、晨醒昏定4、“说大人,则藐之,忽视其巍巍然”,这句话出自( )?B、《孟子.尽心》5、《论语正义》的作者是( ),他认为“施劳”与“伐善”对文。
A、刘宝楠6、《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为:()也。
C、柔7、“师与商也熟贤”中的“师”指的是( )?A、子张8、以下哪位是《国故论衡》的作者?()D、章太炎9、在《说文解字》中,“克”被解释为什么意思?()C、肩也,有负担的意思10、按照孔子的想法,季氏不能使用八佾,只能使用()。
C、四佾11、以下哪一位是《论语正义》的作者?B、刘宝楠12、恕”的实质是什么?()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当田常欲作乱于齐,孔子问二三子何为莫出的时候,哪一位弟子请行被孔子同意了?( )D、子贡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学”的三个层次?()C、学平等15、《研经室集》的作者是?()C、阮元16、以下哪个不是古人理解的“三达德”?B、达者不畏1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问仁时孔子的回答?( )D、仲弓18、子路死后,孔子歌唱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里的“萎”指()。
(1.0分)C、将要死去19、“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出自以下哪本书?()C、《史记.孔子世家》20、“君子义以为质”中,“质”可以解释为()。
(1.0分)C、基础21、《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
D、完人22、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哪里?( )D、《论语.学而》23、将“慎终追远”解释为“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的是()。
C、孔安国24、以下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正确的是?()D、以上都是25、大悦并许诺送子贡金百镒的是( )。
礼与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
A、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B、施行刑罚成本高。
C、刑法更有效。
D、礼仪更有文化内涵。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尚书》。
错1.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
”这一文本出自哪一部文献?(B)A、《尚书》B、《大戴礼记》C、《论语》D、《孝经》2.“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倍”如何理解?(B)A、加倍B、通“备”,完备C、通“背”,背叛D、准备3.孔子做过的最大的官职是?(A)A、大司寇B、中都宰C、司空D、乐正4.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反对使用刑狱治国。
(错)1下列哪些选型符合儒家执法时的原则?(AC)A、哀矜勿喜B、鼓励告奸C、原心定罪D、慢令致期2.在对待犯罪问题上,儒家和法家遵循的原则的不同点在于(BCD)。
A、儒家反対用刑罚,法家主张用刑罚。
B、儒家主张扼恶于未然之时,法家主张惩恶于已然之际。
C、儒家反对检举揭发,法家鼓励检举揭发D、儒家主张执法从宽,法家主张执法必严3.孔子认为,为了达到杀ー儆百的效果,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
(错)1.下列哪一选项能够体现孔子的政治思想?(A)A、不能将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凌驾于全体人类的利益之上。
B、国家稳定的基础在于合理的制度。
C、以德治国固然重要,但费时久,见效缓慢,远不及依法治国。
D、竞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孔子的思想?(AD)A、以人为本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重农抑商D、反求诸己3.孔子认为,唯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可能实现。
(错)《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下列选项中,哪--部经典不属于“四书”?(C)A、《论语》B、《孟子》C、《孝经》D、《中庸》2.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C)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D、销量永居榜首3.《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错)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C)A、《论语》B、《孟子》D、《道德经》2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3.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错)1.“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B)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2.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D)A、安徽B、陕西C.山东D、河南3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
(错)1.孔子几岁有志于学?(B)A.12B、15C、18D、202.孔子读哪--部经典时韦编三绝?(C)A、《诗经》B、《尚书》C、《周易》3.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
(错)4.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对)1.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B)A、夹谷之会B.诛杀少正卯2.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CD)A、叔孙氏B、赵孙氏C、季孙氏D.孟孙氏3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
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错)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B)A、13B、14C.20D、222.下列哪一个国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去过?(C)A、卫B、郑C、秦D、齐3.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ABA、著书立说B、教导学生4.孔子认为,师生关系是双向的伦理关系,彼此都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对)1.下列哪个称号不属于孔子?(D)A、至圣先师B、素王.C、万世师表D.文成公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位思想家?(C)A、周敦颐B、朱嘉C、张载D、管国藩3.孔子的历史功绩在于(AC)A、奠定文明B、统一天下C.教化众生D.制礼作乐4.孔子认为,修身与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
两者关系不大。
(错)1.孔子最服膺以下哪个朝代的政治理念?(B)A、夏朝B、周朝2.《殷周制度论》是哪位学者的作品?(B)A.陈寅恪B.王国维3.《股周制度论》分析了周朝取代股朝的原因.认为周胜股在于周朝的统治者制定了富国强兵的制度。
(错)1.“有教无类”的“类"是什么意思?(D)A、类似B、人类C.好像D、类别2.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BC)?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
C、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未必会发展。
D、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精神文明的退步。
3.孔子认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在于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
(错)为什么孔门如此重视学1.《性恶篇》出自哪-部先秦经典?(A)A、《荀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2.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C)A、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B、入性之无分于善不着也,犹水之无分于东C、性相近,习相远.D、仁义礼智根于心3.孔子重视学的原因在于(A)A.唯有学习+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德行。
B.学习改变人的命运。
C、不学习,无以光宗耀祖。
D.不学习难免被社会淘汰。
4.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错)1.“六言六蔽”的“言”是什么意思?(B)A、语言B、文字C、言谈D、方言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的“胶”是什么意思?(C)A、费心思B、缠绕C、急刻尖利D、狡诈3.为什么“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AC)A、学了之后,才能爱所当爱。
B、仁者爱人。
容易受蒙蔽。
C、常人之爱常常使其分寸,变得无原则。
D、仁者牺牲自2的利益来成就别人,在常人看来,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
4.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
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
(错)1.“今之学者为人”的“为人”如何理解?(B)A.、为了他人的福利B、为了取悦人心C、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D、为了帮助他人2.下列哪种学习最切合孔子论学的旨意?(C)A、学日语B、学习开车C、学习如何孝顺父母D、研究天文学3.《白虎通》把“学”解释成(D)?A、学习B、知识C、实践D、觉4.“古之学者为己”表明,古人学习是为了完着自己的私德。
(错)1.在下列学生中。
孔子评价谁为“好学”?(C)A、子路B、子贡C、颜回D、冉伯牛2.“不贰过”的意思是(B)?A、不犯大错B、不重复犯错C、从不犯错D、不要两次责怪同一个人的过错3.在孔子看来。
好学的标准是什么?(AD)A、不迁怒B、入则学C、出则悌D、不贰过4.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技能。
早日成为有用的人。
(错)1.“学而时习之”的“时”是什么意思?(C)A、时时刻刻B、经常C、恰逢其时D、准时2.“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B)A、练习B、实践C、复习D、习得3.哪一个是为学的最高境界?(C)A、知之B、好之C、乐之D、学以致用4.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错)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友”?(C)A、同一师门B、性格相合C、志同道合D、同甘共苦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B)A、论语B、礼记C、春秋D、周礼3.“益者三友”指的是哪三友?(ACD)A、友直B、友善C、友谅D、友多闻4.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对)1.“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A)A、心中不快B、愤怒C、嫉妒D、怨恨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CD)A、和而不同B、以德定位C、反求诸己D、名实相副3.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错)1.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的“文”指的是?(D)A、文学B、文章C、文字D、六艺2.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学习的态度(A C)?A、生而知之B、学而不知C、困而不学D、不学而能3学习国学最要紧的是要抓紧时间,博览群书。
(错)4.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
(错)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这里的“罔”如何理解?(B)A、白费苦心B、迷惑而无所得C、灰心丧气D、不知所措2.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B)?A、拥有智慧B、修身养性C、扬名显亲D、报效国家3.下面哪些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ABCD)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举一反三D、全面发展4.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学习客观知识和客观技能,因此单单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学思结合,不能偏废。
(对)1.人可以通过修身,逐渐成为君子。
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念?(A)A、人性向善B、人性本善C、过而能改,善莫大焉D、学贵自得2.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于(C)A、社会地位B、知识水平C、道德品性D、物质财富3.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
”这里的“敞”是什么意思?(D)A、凋敝B、遗失C、残败D、弄坏4.“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C)?A、晓谕B、说服C、譬喻D、教导5.孔子认为,人成为君子并非--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地修炼。
因此,君子是很难实现的人格境界。
(错)6.颜回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这里的“伐”如何理解?(夸耀)这题有毒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哪一部文献?(D)A、《大学》B、《孟子》C、《论语》D、《中庸》2.下列选项中,哪-项最符合“仁者不忧”的意思?(B)A、仁者从来都没有忧虑B、仁者不为自己的私利而发愁C、仁者不为他人的事情烦忧D、仁者目光长远,不为眼前的小事烦忧3.孔子认为,君子是与人为善的好人。
(错)1.“志于道”的“道”是什么意思?(D)B、方法C、道理D、天道2.“据于德"的“德”是什么意思?(C)A、得失B、品德C、自得于身,人行之总名。
D、三从四德3.朱子把“游于艺”的"游”解释为(D)?A、优游涵泳B、放松自我C、游乐D、玩物适情4.孔子主张为学之人要多才多艺,全面发展。
孔子以六艺为教,正是为了培养人的才艺。
(错)1.“兴于诗”的“兴”是什么意思?(C)A.兴奋B、兴盛C、兴起D、振兴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六艺?(A)A、琴B、礼.C、射D、书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哪部文献?(B)A、尚书B、礼记C、论语4.孔子之所以把音乐看作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于音乐能够提升人的艺术感。
(错)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哪部文献?(C)A、左传B、战国策C、礼记D、孔子家语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