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化验报告单(内容清晰)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13
血液检验报告单1、红细胞计数(RBC)男:×10 ×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10 ×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10 ×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XX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性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5%)。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血液分析报告单25项解读血液分析报告单是医生诊断疾病和评估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自己的血液分析报告单,但是对于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可能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本文将对血液分析报告单上的25项指标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1.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
正常范围为4-10×10^9/L,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都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感染。
2.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为4.3-5.8×10^12/L。
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与贫血、失血或其他疾病有关。
3.血红蛋白(HG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蛋白质,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
正常范围为130-175g/L,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4.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正常范围为40-50%。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失水,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fL。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等有关。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单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正常范围为27-31pg。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有关。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正常范围为320-360g/L。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有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指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程度,正常范围为11.5-14.5%。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有关。
9.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化验报告单化验报告单
报告编号: [编号]
报告日期: [日期]
患者信息:
姓名: [患者姓名]
性别: [患者性别]
年龄: [患者年龄]
住址: [患者住址]
联系电话: [患者联系电话]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项目列表:
1.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 [计数结果]
- 红细胞计数: [计数结果]
- 血红蛋白浓度: [浓度结果]
- 血小板计数: [计数结果]
- 中性粒细胞计数: [计数结果]
- 淋巴细胞计数: [计数结果]
2. 尿常规:
- 尿蛋白定性: [定性结果]
- 尿糖定性: [定性结果]
- 尿潜血定性: [定性结果]
- 尿比重: [比重结果]
- 尿酸碱度: [酸碱度结果]
- 尿沉渣镜检: [镜检结果]
3. 肝功能测试:
- 谷草转氨酶(ALT): [酶浓度结果]
- 谷丙转氨酶(AST): [酶浓度结果]
- 总胆红素: [胆红素结果]
- 白蛋白: [白蛋白结果]
4. 肾功能测试:
- 尿素氮(BUN): [氮浓度结果]
- 肌酐: [肌酐结果]
- 尿酸: [尿酸结果]
5. 血糖测定:
- 空腹血糖: [血糖浓度结果]
- 随机血糖: [血糖浓度结果]
本次化验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具体解读请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血液检测报告单简介血液检测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不同组分和指标,可以提供关于个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的有价值信息。
本报告单将介绍血液检测常见的指标和其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并解读血液检测结果。
1.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是血液检测中最常见和基础的指标之一,反映了个体的血液情况和造血功能是否正常。
1.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测量值,单位为10^9/L。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10 * 10^9/L之间。
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意味着炎症、感染或骨髓异常,而过低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1.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测量值,单位为10^12/L。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在4-6 * 10^12/L之间。
红细胞计数异常与贫血、骨髓疾病及失血等相关。
1.3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单位为g/L。
正常血红蛋白浓度范围在120-160 g/L之间。
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可提示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
1.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测量值,单位为10^9/L。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50-400 * 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与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2. 电解质指标电解质指标是血液中不同离子的浓度测量值,反映了个体的电解质平衡状态。
2.1 钠离子浓度钠离子浓度是血液中钠离子浓度的测量值,单位为mmol/L。
正常钠离子浓度范围在135-145 mmol/L之间。
钠离子浓度异常可能与肾脏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有关。
2.2 钾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是血液中钾离子浓度的测量值,单位为mmol/L。
正常钾离子浓度范围在3.5-5.0 mmol/L之间。
钾离子浓度异常可能与肾脏功能紊乱、心脏疾病等有关。
2.3 钙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是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测量值,单位为mmol/L。
正常钙离子浓度范围在2.1-2.6 mmol/L之间。
化验单范本1.血常规化验单样本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因此请你按照“科普”格式来写。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血液分析是一项常规检测,它能够通过对我们的血液进行检测来了解我们体内的情况。
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看血液分析报告单可能会感到十分棘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
首先要了解的是,血液分析报告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
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在一定的体积内所含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x10¹²/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与骨髓增生、肿瘤、高原适应症等相关,而红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与贫血、骨髓抑制、失血等有关。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一定容积内所含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x10⁹/L。
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与感染、炎症、肿瘤等有关,降低则可能与免疫低下、休克等有关。
血红蛋白(Hb)是指血红细胞中的铁蛋白质,其含量反应了血红细胞的含氧能力。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血红蛋白升高可能与慢性病、骨髓增生、肺心病等有关,降低则可能与贫血、失血等有关。
血小板计数(PLT)是指在一定容积内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25-350x10⁹/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与骨髓增生、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有关,血小板计数降低则与全身性疾病、止血药物等有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指标需要我们注意,比如: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分析报告单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
如果你在看完血液分析报告单之后发现自己存在某些问题,最好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排除疾病。
总之,了解血液分析报告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避免疾病的加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血液分析报告单,及时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验血报告单如何看验血报告单,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1.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2.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3. 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测定(HGB)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青少年(儿童):110,160g/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血红蛋白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
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
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
一般人血液体检报告一般人血液体检报告篇一:让你看懂血液常规检查报告让你看懂血液常规检查报告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
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看不懂,感到很困惑。
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1、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 正常参考值:男:正常参考值: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
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常参考值:或T13、风湿三项类风湿因子抗“O”C反应蛋白14、DR 胸部X光透视腰椎正侧位片15、血流变血液流变学检查16、心电图十二导联心电图17、心脏彩超心脏大血管、心包、心瓣膜18、黑白B超肝,胆,脾, 胰,双肾19、采血一次性真空材料注:以上为通用项目,以下为男女项目。
男性 B超:前列腺,膀胱前列腺癌抗体未婚女性乳腺B 超篇三: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怎样看血液体检报告单临床生化检验正常值参考: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当红细胞破坏增加或肝细胞损害或胆道梗阻胆汁排泄障碍,临床出现黄疸。
胆红素代谢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各类黄疸以及了解肝脏损害程度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称为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能准确反映血清中黄疸的程度。
各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如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均可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升高的值反映黄疸程度。
血清直接胆红素(DB):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G):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的蛋白质就会发生质和量的改变。
临床意义:1、肝病时总蛋白通常无显著变化,虽然白蛋白合成减少,但球蛋白合成增加,因此总蛋白量不变,不能单纯根据TP判断肝损害程度。
正常血液报告单引言血液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血液样本的化验结果制作的一份报告,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针对正常血液报告单的各个项目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血液报告单的意义。
血液报告单解析1.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与氧气结合并在体内进行氧气运输。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根据年龄、性别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成年女性中,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一般为12-16 g/dL,而在成年男性中则为14-18 g/dL。
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可能表示贫血。
2.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免疫细胞)的计数,用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一般为4,500-11,000 cells/μL。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身体正在抵抗感染,而过低的计数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3.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能力。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一般为150,000-450,000/μL。
高于正常范围的计数可能意味着存在血液稀释的风险,而过低的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4.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反映了氧气运输能力。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一般为4.5-5.5 × 10^6/μ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肺部疾病或心脏疾病的存在,而过低的计数可能表示贫血。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体积用于评估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正常MCV范围一般为80-100 f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小细胞性贫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用于评估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姓名:性别:男年龄:79 门诊号:住院号:201710024送检科室:荣康科床号:02 标本类型:全血标本状态:样本编号:临床诊断: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白细胞13.75↑109/L 4-10 血红蛋白浓度113 g/L 110-150淋巴细胞 1.63 109/L 1.26-3.35 红细胞压积37.0 % 36.6-44中性粒细胞 6.49 109/L 2.1-8.89 平均红细胞体积83.1 fL 82.9-98单核细胞0.39 109/L 0.25-0.84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8.2 pg 27-32.3嗜酸性粒细胞0.04 109l/L 0.01-0.4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0 g/L 318-347嗜碱性粒细胞0.03 109l/L 0.01-0.07 红细胞分布宽度SD 40.80 fL 38.2-49.2淋巴细胞比率 5.9 umol/L 18.3-45.7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4.0 % 12.1-14.3中性粒细胞比率88.3 % 42.9-74.3 血小板337 109/L 100-300单核细胞比率 5.9 % 4.2-11.8 血小板压积0.37 % 0.18-0.39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6 % 0.2-5.3 平均血小板体积9.80 fL 9.1-11.9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5 % 0.1-1 血小板分布宽度10.60 fL 9.9-15.4红细胞 4.78 1012/L 3.5-5.5 大型血小板比率23.4 % 17.5-42.3送检医师:送检时间:2017-08-11 08:10 检验医师:检验日期:2017-08-11 08:10报告时间:2017-08-11 09:24 审核医师:本报告仅对本标本负责,结果供医师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检验科联系。
云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姓名:洪文贵性别:男年龄:79 门诊号:住院号:201710024送检科室:荣康科床号:02 标本类型:全血标本状态:样本编号:临床诊断: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白细胞13.34↑109/L 4-10 血红蛋白浓度119 g/L 110-150淋巴细胞 1.25 109/L 1.26-3.35 红细胞压积35.1 % 36.6-44中性粒细胞 6.89 109/L 2.1-8.89 平均红细胞体积88.3 fL 82.9-98单核细胞0.39 109/L 0.25-0.84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8.9 pg 27-32.3嗜酸性粒细胞0.03 109l/L 0.01-0.4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0 g/L 318-347嗜碱性粒细胞0.06 109l/L 0.01-0.07 红细胞分布宽度SD 44.80 fL 38.2-49.2淋巴细胞比率 3.6 umol/L 18.3-45.7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2.1 % 12.1-14.3中性粒细胞比率93.7 % 42.9-74.3 血小板289 109/L 100-300单核细胞比率 5.2 % 4.2-11.8 血小板压积0.27 % 0.18-0.39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2 % 0.2-5.3 平均血小板体积9.3 fL 9.1-11.9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3 % 0.1-1 血小板分布宽度13.60 fL 9.9-15.4红细胞 3.82 1012/L 3.5-5.5 大型血小板比率21.7 % 17.5-42.3送检医师:林娜送检时间:2017-08-16 09:17 检验医师:朱丹检验日期:2017-08-16 09:18 报告时间:2017-08-16 09:25 审核医师:谢树芝本报告仅对本标本负责,结果供医师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检验科联系。
医院检验报告单模板(血液检查)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查日期:血液检查结果血红蛋白(Hb):{数值} g/dL红细胞计数(RBC):{数值} ×10^12/L血小板计数(PLT):{数值} ×10^9/L白细胞计数(WBC):{数值}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数值}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数值}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数值}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数值}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数值} %结论及建议根据血液检查结果,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都处于正常范围。
然而,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正常范围,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增高。
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原因,并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
请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医生。
参考范例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模板(血液检查)患者信息姓名:___性别:男年龄:40岁住院号:检查日期:2021年1月1日血液检查结果血红蛋白(Hb):13.5 g/dL红细胞计数(RBC):4.5 ×10^12/L血小板计数(PLT):200 ×10^9/L白细胞计数(WBC):8.5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___):60%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30%单核细胞绝对值(___):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5%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0.5%结论及建议根据血液检查结果,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都处于正常范围。
然而,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正常范围,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增高。
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原因,并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
请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医生。
心肌炎抽血化验报告单
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
门诊号:XXXX 体检号: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参考范围
白细胞计数XXX×10^9/L X.X-X.X×10^9/L
血红蛋白XXX g/L XXX-XXX g/L
红细胞计数XXX×10^12/L X.X-X.X×10^12/L
血小板计数XXX×10^9/L XXX-XXX×10^9/L
C-反应蛋白XXX mg/L 0-3 mg/L
心肌肌钙蛋白I XXX ng/ml 0-0.04 ng/ml
心肌肌钙蛋白T XXX ng/L 0-16 ng/L
检测结果解读:
根据你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说明你目前的血液情况正常。
C-反应蛋白是一种很敏感的炎症指标,它的检测结果可用于判断身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根据你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其水平为XXX mg/L,处于正常范围内。
心肌肌钙蛋白是一种特异性标志物,其水平常用于评估心肌细胞损伤程度。
根据你的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肌肌钙蛋白T的检
测结果,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暂无心肌细胞损伤的迹象。
综上所述,根据你的抽血化验报告单显示,血常规及心肌标志物检查未发现异常。
但请注意,该报告单仅是一个参考指标,如果你有任何不适症状或担心自身健康,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咨询。
医生签名: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姓名:张三 科室: 内科 病人类型: 样本编号: 姓别:男 病区: 二区 病历号:15090602 临床诊断:肺炎年龄:52 岁 床号: 22 标本类型: 血检验时间: 2019-02-29 09:06 检验项目结果 报警 单位 参考范围 检验项目结果 报警 单位参考范围 白细胞数目(WBC ) 4.2 ×109/L 3.50-9.50红细胞变异系数(RDW-CV )12.0 11.0-16.0 淋巴细胞比例(Lym )22.020.0-50.0 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42.0 fL35.0-56.0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n ) 52.050.0-70.0 血小板(PLT )126.0×109/L 125-350 中间群细胞百分比(Mid ) 6.03.0-9.0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 6.6fL 6.5-12.0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 2.2 ×109/L 1.10-3.20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 9.2 fL9.0-17.0 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 2.6 ×109/L 2.00-7.00 血小板压积(PCT ) 0.22 0.108-0.0.282 中间群细胞数目(Mid# ) 0.6 ×109/L0.10-0.90 大血小板比例(P-LCR )22.011.0-45.0红细胞(Rbc ) 2.6 ×1012 /L 3.80-5.80 大血小板数目(P-LCC ) 66.0×109/L30-90血红蛋白(HGB ) 122.0 g/L 115-175红细胞压积(HCT ) 42.035-50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92.0fl 82.0-100.0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 30.0 pg 27.0-34.0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322.0g/L316-354打印时间:2019-02-29检验者:李四审核者:张二送检时间: 2019-02-29送检者:李三(本结果仅对此次检验样本负责)血液细胞检验报告单。
血化验报告单
1、葡萄糖:GLU正常值3.80——6.10葡萄糖高是糖尿病标志,糖尿病易诱发多种并发症:1、肠胃功能紊乱:大便干稀不定;
2、眼病:视力模糊,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
3、心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
4、肾病: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尿蛋白、肾炎水肿、尿毒症;
5、神经末梢病变:手脚麻木、发凉、神经痛、关节痛等;
6、糖尿病足病:下肢溃溃疡、坏疸等。
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为了防止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平时注意随身带两样东西:一样是“病人卡”,说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名称、用药情况、家庭住址等;另一样就是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吃上以迅速改变低血糖状态,但千万注意不要用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
眼睛、肾脏: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
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2、尿素氮:BUN2.9——8.2尿素氮和血肌酐同是肾功能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尿素氮数值的高与低反映着肾脏功能的好与坏。
血尿素氮高有两种情况。
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解决尿素氮高,就必须从这种病理原因出发,对因治疗才能彻
底。
3、肌酐:CREA59.0__104.0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高,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肌酐高一般就指血肌酐高。
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损伤,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133μmol/L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
肾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
肌酐低是没有什么大碍。
4、二氧化碳CO220.0——31.0-----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体内酸硷平衡、氧气输送及气体交换。
血液中二氧化碳过少,会引起大脑和心肌血流量减少,使人头昏脑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越少,发生碱中毒,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再加上碱中毒的影响,易导致大脑缺氧。
5、尿酸UA208__4281.痛风性肾病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少部分发展至尿毒,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
约5—10年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17%—25%死于肾功能衰竭。
2.痛风石是人体内因血尿酸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部位析出的白色晶体。
如同一杯盐水中的盐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杯底就会出现白色的沉积物一样。
析出的晶体在什么部位沉积,就可以发生什么部位的结石,痛风病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
痛风石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
3.肾脏病变尿酸高会引起哪些肾病?大约有20%~25%的原发性痛风患者合并肾结石,其中约85%属于尿酸结石。
结石较大时可有肾绞痛、血尿。
约有20%~40%的患者早期可有间歇性少量蛋白尿。
痛风常伴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尿酸浓度降低临床意义较低,引起血尿酸降低:肝功能严重损害尿酸生成减少。
如范可尼综合征、急性肝坏死、肝豆状
6、总胆红素TBIL0——20.0----- 胆红素主要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总胆红素(TBIL)这三项,其中
因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红细胞损坏过多,间接胆红素偏高容易诱发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偏高肝脏受到损害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
总胆红素偏高既是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也可是易诱发溶血性黄疸。
胆红素主要是由人体红细胞死亡后形成的,胆红素偏高是疾病发出的讯息,胆红素偏高间接的诱发各种肝脏疾病。
7、直接胆红素DBIL0——6.8------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危害常有两种表现形式:1)肝炎性黄疸,此时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偏高。
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偏高,多见于肝癌、胰头癌、胆石症原发性胆汁型胆道梗阻等。
8、间接胆红素IBIL0---17.0-----------:胆红素主要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总胆红素(TBIL)这三项,其中因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红细胞损坏过多,间接胆红素偏高容易诱发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是因肝脏受到损害,不能很好的运转直接胆红素造成的,所以直接胆红素偏高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
因此总胆红素偏高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也可是易诱发溶血性黄疸。
总的来说胆红素主要是由人体红细胞死亡后形成的,所以胆红素偏高通常是疾病发出的讯息,胆红素偏高间接的诱发各种肝脏疾病,肝脏疾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以大大降低因胆红素偏高而间接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性。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三项都高,一般对身体影响不大,不会传染,建议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定期复查肝功。
胆红素高的临床意义1、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
2、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3、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
征
9、总蛋白TP64.0__82.0肝脏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
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11-14 .7克。
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
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降低,白蛋白的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显示出来。
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或呈中度减少。
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
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的高Y球蛋白血症,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就会显著减少。
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AST、ALT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
如果这两个值远远高出正常值,则应该怀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急性肝炎。
ALT 和AST存在于正常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进入血液中。
因此血液中的ALT 和AST升高间接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
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渐减少,白蛋白值减少到25g/L以下时,容易发生腹水。
肝脏损伤严重,病变范围较大时,可见到A/G比值倒置。
A/G正常比值为1.5~2.5:l。
病情好转后白蛋白回升,A/G比值也趋向正常。
血清总蛋白,轻度肝病时一般
10、白蛋白ALB34.0__55.0------偏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
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偏低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脏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肝损伤,导致白蛋白产生减少。
因此,肝脏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白蛋白,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了解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腹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
白蛋白高的原因:一:白蛋白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
二:此外白蛋白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
有时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