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09T17:07:39.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胡浩明

[导读]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对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效的监测,能够对大气环境信息进行妥善的管理、分析以及获取。

广东新创华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23170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对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效的监测,能够对大气环境信息进行妥善的管理、分析以及获取。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及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环境信息系统逐渐朝着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为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带来重要支撑。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发展历程;问题;展望

一、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发达国家较早面临环境污染问题,上世纪四十年代左右,很多国家的城市面临着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逐渐步入工业化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先后构建了二十余个大气监测站,我国大气监测系统抓紧取得了规模化发展。并且我国也参加了WHO的GEMS,沈阳、上海、北京等城市都都参与到了全球大气监测系统当中。通过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大气监测系统与国外的比较,能够发现我国当时运用手工分析法与监测信息系统单机间断化采样。在大气监测技术设备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气质量监测逐渐取得了新的发展,逐渐转变为了大气污染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决定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城市构建大气环境地面自动监测系统。1984年,青岛市与中美合资宁加公司相互合作。唐山市在震后重建的过程中,运用分散式集中微机控制无线电传输网络,一次仪表与子站系统能够持续性的运转。

九十年代之后,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信息系统包括互联网和通讯技术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计算机系统结构逐渐从集中封闭转变为了分散开放的形式,包括3S技术等。依托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设计出了大气环境检测信息系统,特别是新型软件得到了有效开发。气象部门在本世纪初期建立了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地面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气象卫星所构成的三层检测网络,为全国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远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型技术飞速发展的态势当中,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逐渐从以往的地面监测转变为了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从以往的手动化逐渐转变为了自动化,与3S技术相结合。太原市通过两次的技术改造,以往无线传输的形式转变为了有限传输。北京将Arc View GIS应用到了系统当中,使系统具备制表制图、趋势分析、空间分析、数据查询、数据管理等功能。并且信息系统当中也广泛应用到了物理技术,包括DO A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红外图像处理系统、依托于Intranet的分布式可控监测技术等。

我国大气污染监测在信息技术系统的不断进步当中,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大气环境信息系统和3S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以往的有线通信逐渐演变为了无线通信,监测技术以及软件操作平台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系统应用逐渐更为细致化与系统化。另外,大气环境加测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过一些发达城市以外,某些局部信息系统也取得了有效有效的发展。比如,在监控重点污染源的过程中,对矿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中运用GPS系统,在县市当中将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与GIS相结合。

二、目前的主要研究热点

(一)结合GIS技术的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而言之,我国环境方面的GIS技术应用较为缓慢,但是现阶段该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也取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比如该技术应用到了天津市地理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当中,使监测工作更加的具有时效性、准确性与可视性。该系统运用HJGIS系统,能够使两种的结构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我国市场上较为常见的GIS软件包括SYSTEM9、GENAMPA、ARC/INFO等,在直接性的在系统当中嫁接,通过一定形式的组装,从而使GIS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更加的完善,不仅能够减少开发的时间,并且能够使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优势多种多样,不仅能够持续性的进行动态监测,并且成本低廉、速率高、范围广泛,还能够将常规手段无法找到的污染源及时发现。该种技术不仅能够对大气环境污染及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跟踪,并且能够对处理方案进行有效的制定,从而使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得到有效解决。所以,遥感监测能够有效的控制大气忽然,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大气环境监测当中,与常规性的气象环境监测有着本质的差异。大气环境遥感能够对大气当中的气溶胶、痕量气体成分的三维分布进行有效监测。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根据其工作的形式,能够氛围主动与被动式遥感监测两种,能够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

(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云计算、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无限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想要满足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需求,应当运用网络通信与ZigBee技术来对大气环境的信息进行实时性的检测。系统通常是由客户端、服务器、移动网络、节点等组成,是大气环境监测更加的网络化、高效化、智能化。节点设计是其中的主要技术,运用3G、4G移动网络。现阶段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衔接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节点,提升服务器技术,智能化与人性化的设计客户端。

三、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规范、统一的对各区域应用软件的开放进行有效管理,独立进行系统的构建,导致数据孤岛的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有所欠缺。另外,环保机构大多根据特殊业务或本部业务对软件进行编制。但是各软件的后台数据库、开发工具、工作平台存在差异性,导致各软件系统间缺乏共享性。

(二)少数区域在构建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资金投入比例失衡,只重视系统的前期投入,对系统应用能力与设备创新没有有效提升,对相关工作者缺乏培训,导致系统建设的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三)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在现阶段逐渐步入了世界前列,但是因为需求分析以及信息公开环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大气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很难对真实的数值进行反映,影响穷工作效率。

四、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其逐渐从以往的局部化转变为了现阶段的整体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该系统不断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使大众能够有效的掌握大气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系统逐渐朝着统一化、自动化的方向发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007-1-19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 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000-1-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参数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技 术 参 数

阳高县环境保护局

设备技术参数 1、设备名称: 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监测仪 要求的技术特点和功能: ◆.分析方法化学发光法,对环境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进行实时监测,所监测的污染物浓度最高可以达到100ppm。 ◆.监测量程:0-50,500,20000ppb,可设置又量程自动切换◆.零点噪声限:0.2ppb(60秒平均时间) ◆.最低检出限:0.4ppb(60秒平均时间) ◆.零点漂移限:1.0ppb/24小时 ◆.标点漂移限:1%(满量程)/24小时 ◆.响应时间:60秒(10秒平均时间),90秒(60秒平均时间), 300秒(300秒平均时间) ◆.精度限值:0.4ppb(500ppb量程) ◆.线性限值:1%(满量程) ◆.重现性:<2% ◆.采样流量:恒流0.6升/分钟(标准配置)

◆.运行环境:0℃~45℃也可安全运行 ◆.供电电源:220-240VAC@50/60Hz ◆.标准附件分析仪说明书、分析仪远程控制软件,采样管2米、导轨一组、颗粒物过虑器一个,外置可更换干燥气体药品罐1个 ◆.控制方式微处理机控制方式,并有自我诊断及设定功能,自动调零及跨标测试功能; ◆.NO/NOX转换效率>98% ◆.输出RS232和RS485接口及模拟量输出 2、设备名称: 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监测仪 要求的技术特点和功能: ◆.分析方法:紫外荧光法, ◆.监测量程:0-0.05,0.1,0.2,0.5,1,2,5,10,20,50,100ppm可设置双量程自动切换 ◆.零点噪声限:SO2:0.5PPB(60秒平均时间) ◆.最低检出限:SO2:1.0PPB(60秒平均时间) ◆.零点漂移:±1.0PPB/24小时 ◆.标点漂移:±1%(满量程)/24小时 ◆.响应时间:80秒(10秒平均时间),110秒(60秒平均时间), 320秒(300 秒平均时间) ◆.精度限值:读数的±1%或1ppb ◆.线性限值:±1%(满量程) ◆.重现性:<2%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报告书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领萃环保科技公司

一、方案概况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CEMS)、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物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适应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方案架构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构成: 1、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环境空气)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 2、中心站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编制报告 与图表,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查询; 3、收集并可长期储存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案检索; 4、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 5、具有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 6、运维状态测试,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三、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在线自动监测,能全天候、连续、自动地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实时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收集、处理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1.1系统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子站、中心站、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子站的主要任务是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由采样装置、监测分析仪、校准设备、气象仪器、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SO2、NOX、O3、CO、PM10(2.5)、气象参数。 1.2系统特点 1.2.1系统集成优势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2019年文档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2095-3283 (2012) 08-0107- 03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误区 (一)期望值过高 有的企业盲目追求“大而全”、“先进性”,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步到位”;有的企业片面夸大信息化的作用,以为建设了信息系统,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来选择软件,造成信息系统脱离企业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不仅信息化成本高,无法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而且也令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备受质疑。 (二)信息系统与软件混为一谈 信息系统由软件、硬件与人员三部分组成。其中对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员,即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深刻理解软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的人员。如果存在不端正认识,以为购买了先进版本的软件,信息系统就先进完善了,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就会发生严重偏离。 (三)管理规范和流程与信息化无关 真正实施信息化成功的企业都有这样的体会: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权责体系、管理规范、流程和审批权限等,表面上与信息化建设联系不大,实质对信息化建设成败影响重大,甚至是事关成败。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固化了企业的管理 规范与流程,反之,管理规范与流程是否理顺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四)将信息化视为单纯的IT 项目 信息系统的应用主体在管理领域,其包含了特定的管理理念,将这些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业务进行整合是实施信息系统的关键。因此,信息系统实施特别强调技术、管理与人的集成。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的典型表现

一)缺乏量化的信息化战略和具体实施步骤 我国许多企业制定的信息化战略中,概念多、目标多、定性的内容多;责权分工少、具体实施措施少、定量的内容少。缺乏量化的规划、具体实施步骤、权责分工和奖惩考核制度,“战略” 就成了“空中楼阁”,结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缺乏预留空间,无法支撑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扩展 信息系统建设需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对企业管理理念及流程将会带来重大变革。由于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也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不为这种变化预留充分的拓展空间,将来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于保证信息化长期成功意义重大。 三)信息化目标未与企业战略结合 企业战略包括业务发展战略和管理战略。信息化目标既要结合业务实际,有适度的前瞻性,又要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管控 战略,使之系统化、流程化。 (四)孤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非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孤岛 模式 这是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的典型特征。而且财务系统更偏重 于会计核算系统,更多地把信息系统视为节省人工的工具。 当企 业的内外部经营形势日益复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深度化,孤立的财务系统,甚至会计核算系统就难以满足管理要求。 三、企业信息化规划层面与方向 (一)信息化规划层面 1战略层面。包括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所处的竞争环境 及信息化在公司战略中的定位。 2-技术层面。包括评估公司的IT基础设施和人员能力;IT 架构,包括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及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522 |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6)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及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文/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张福铮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科学研究是科研院主营业务之一,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对科研院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科研院科研项目管理,规范相关工作流程,强化执行力度,需加强科研项目信息的整合和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支持,推进科研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业务覆盖度不够,流程固化率不高;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不充分,业务数据无法有效的共享和流转; 未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对项目进度、质量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有限; 项目的资金管理未实现闭环控制,预算、采购、合同等环节的资金链条未打通; 科研成果管理不规范,项目立项辅助决策缺乏信息技术手段支持; 项目过程管控手段不足,内控机制未实现信息化支撑。 科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 按照国际项目管理标准及PMBOK 管理标准,围绕科研院的各种类型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项目化管理体系,同时结合科研院的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对项目成本、计划、成果、工作量、变更等业务线条进行精细化的业务设计和实现。 成果货架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实现 成果货架化管理的实现提升了科研院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了规范化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提高了科研领域布局合理性及持续创新能力,促进了各专业领域科技成果的积累、继承、共享和集成应用,为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科研项目立项提供指导,提升了科研投资效益与效率。其中关键技术如下: 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实现的关键任务、TRL 等级和成果交付计划管理; 实现“科技项目的研究课题分解”,并将WBS 过程和成果交付关联,以项目实施过程驱动成果的收集,为技术货架提供数据支撑; 实现项目过程管理和交付成果的紧密关联,第一步将交付成果控制到里程碑级别,里程碑的完成不再仅仅通过工作量的确认,而是要在工作量完成的同时,实现交付物的提交及审批确认。确保项目过程管理的更完整有效; 实现对于系统管理的关键技术成果,提供从领域、成果类型、关键技术点等多个维度结合不同的等级进行关键技术分析; 实现对历年项目的数目、累积数目、增长率进行统计,统计项目增长趋势、项目类型分布、技术领域项目分布进行展示; 实现为立项申报阶段提供立项辅助依据,进行项目申报时,可以立项辅助模块获取本关键技 图1项目关键过程技术支撑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大气环境监测

第三章 空气与废气监测 习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空气污染可分为型、型和型,其中,伦敦烟雾型污染是型,而汽车尾气属于 型污染物。 2.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态、态和态。大部分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状的。 3.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和,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和。 4.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进行校准,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和影响。 5.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6.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和。8.NH3是大气中唯一的碱性气态物质,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9.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和平均布点法。 10.大气环境监测的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溶液。 1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状,称为,简称;PM10即,是指当量直径的颗粒状。 13.采集TSP时,通常使用滤膜,滤膜的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中浸泡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和采样器。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m / s,单位面积滤膜24h滤过的气体量要求在m3范围。 15.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法和法。 16.用大流量采样器测定TSP时,如标准滤膜的称重偏差mg范围时,则认为该批滤膜称重合格。 17.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时,为消除NO x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 18.采集PM10时,采样前应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h,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干燥器h再称重,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mg为恒重。 19.测定空气中NO x时用含CrO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如氧化管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

大气环境臭氧O3实时监测系统

无人机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系统 一、概述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检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真的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测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系统组成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检测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软件、通信网络、监测点监测终端设备、各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器、烟气监测仪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等)。更多详情内容请咨询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三、监测仪详细参数 ●适用: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 ●检测气体:PM2.5、PM10、NO2、SO2、CO、O3、VOC等可灵活替换(具体请联系圣凯安售前谭经理:1-8-5-8-8-4-0-5-5-0-5); ●检测原理:电化学、激光以及红外原理; ●重量:950克(标准7参数); ●尺寸:220×145×60mm; ●供电:12-24V; ●数据传输方式:GPRS/数传; ●工作环境温度:(-30~+60)℃; ●工作环境湿度:(15~95)%RH无凝露; ●设备寿命:气体器件寿命2年 三、组网通信方式 监测点与监控中心之间采用GPRS通信方式。

四、系统功能 ◆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测: 以图标、表格、图形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实时展现各排污口设备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浓度、流量、排放量等信息,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报警与预警: 以声音、图形颜色变化、表格中数值的颜色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白酒功能,精确的描述超标数值,超标时间、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为强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故障报警:当在线监测仪表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统计与分析: 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精心全方位多角度的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充分满足各种统计要求。 ◆强化企业排放口的管理,以多种方式对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监控设备停运时间等重要指标精心统计,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 ◆实现对受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发展趋势,为总量管理,总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五、系统特点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的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时间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支持任何类别、任何厂家的监测仪表,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六、监测点设备及链接示意图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大和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在分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之上,提出由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科技统计等模块组成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 标签: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科研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工作之一,包含了项目、经费、成果、人员等部分。随着科研项目在数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科研管理的日益规范,为做好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做好科技政策、资源最及时的获取和传播,做好各类科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刻不容缓。 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国内高校都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数据库,然而,很多高校在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资源浪费。 1.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规划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仍处在初期,许多高校的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论文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使用不同的公司来开发的现象不在少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效率。高校应使用一家公司,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甚至其他职能部门涉及科研管理工作的,都应该纳入这个全方位的系统统一管理。 2.与其他部门互通不足 高校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项目、经费、成果等管理外,还涉及财务、人事、国资等相关部门,而这些部门往往也构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多个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信息孤岛。以财务为例,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报销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则负责项目预算制定。没有预算财务难以有效的进行支出控制,而没有经费报销信息的科研项目信息是缺失的。 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从科研工作涉及的人员类别来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有四个: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进行大气保护的前提,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选择监测项目、选择监测布点、试样采集、项目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文章重点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大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大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关心,特别是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物质,并逐步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发展起来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 二、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概况 1基本概念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系统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干法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利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原理,结合国际上成熟的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研制、开发出的最新科技产品。使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的损耗,维护量较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理想的性能价格比。 2我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空气监测从传统的事后的大气污染调查监测,事中大气染源监督发展到对大气的实时监测,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在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已经基本覆盖1800多个市、县,2000年,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只有25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站,总数仅为109,,创建24小时连续自动采样系统的监测站为22个,多个城市共同建立了一个空气自动监

测站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空气监测的准确性。2004年, 42 个城市待建,除此之外的很多城市,因为城市和地区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才的缺失,只能采用“五日法”监测,监测的项目具有局限性,监测常规指标为SO2 、NO2 、PM10和气象5参数,监测特异指标为CO2 、CH4 、H2O、NH3 、总烃、苯、二甲苯等。观察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现状,普遍化、自动化、标准化较世界先进水平都具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保证监测数据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一方面应当抓紧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要在监测技术上有所突破。3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硬件主要集中在子站,而子站的硬件又主要包括采样系统、监测仪器、校准设备,通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其中监测仪器是最重要的仪器。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经历了第一代湿法仪器,第二代干法仪器,近年来,国内部分城市引进了瑞典OPSIS公司、美国TE公司或法国ESA公司的基于差分光谱法(也称长光程法)原理的监测仪器来代替SO2、NO2、O3等参数的测量,主要是利用长光程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能够分时测量以上三个主要参数外还能测量如:THC、CH4、n-MHC、BTX等有机污染参数,开启了空气监测仪器的第三个时代,在国内采用此类设备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即为DOA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与第一代的湿法仪器和第二代的干法仪器相比,第三代的DOAS监测仪器的有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感器的使用率上,湿法仪器和干法仪器都无法避免其传感器和样气的直接接触,这样一来,湿法仪器就要经常更换库仑池中的溶液,而干法仪器传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力地理信息系统(LXGIS)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前言 (3) 二、概述 (4) (一)规划的编制目的和意义 (4) (二)规划编制依据 (4) (三)项目建设目标 (4) (四)规划的范围 (5)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5)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和建设原则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建设内容 (10) (三)建设原则 (12) 五、项目的总体需求 (14)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14) (二)电力生产管理的需求 (15) (三)功能需求内容 (16) 六、项目的总体规划 (17) 七、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 (25) (一)实施策略 (25) (二)组织保证 (26) (三)质量及管理保证 (26) (四)运行与维护 (26) (五)人才与培训 (26) 八、建设进度安排 (27) 九、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 (28) (一)项目总体预算 (28) (二)分项详细预算 (28) (三)资金来源 (29) 十、效益分析 (30) (一)经济效益分析 (30) (二)社会效益分析 (30) 十一、结论与建议 (30)

一、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是一种集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和可视化表达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GIS技术是建立在地理学、测量学、制图学、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的交叉科学,并随着社会对信息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GIS在近年的发展中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和应用潜力,从电力输配电监测、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自然资源调查、资源管理、交通规划与管理、大型工程选址,环境和灾害评估到辅助决策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GIS的最新发展方向从组件式GIS迈向到服务式GIS (Service GIS),GIS图形与属性的一体化(真正形成地理数据服务器),Web GIS的研究和应用,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应用等。GIS 在应用上出现了以下趋势: 1、网络化方向发展。在客户/服务器模式、Web GIS技术,以及分布式GIS技术支撑下,GIS正由单机或局域网络运行系统向广域网系统发展,使信息在全社会的共享成为现实,也使空间信息的产业化成为现实; 2、综合集成方向发展。GIS不再是单一的地理信息系统,而是将它自身与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融为一体,充分利用RS的动态监测和信息快速获取功能,以及GPS的空间精确定位功能,形成GIS精确定量、定位和动态分析能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xx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企业基本情况 ㈠公司的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1958年3月,为当时承建西北核武器某研制基地而建,初建时名称为“建工部直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建设工程部。1959年公司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更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为西南三线建设,公司迁至四川绵阳,公司名称为”国营西南第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公司名称为:“核工业部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撤销核工业部,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四建设公司”。199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注册名称为“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我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 组织机构: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生产单位9个,非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经营单位4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河北燕郊、上海江桥、浙江海盐、福建厦门等省市区。总部管理机构设置为:人劳处、财务处、规划发展处、经营管理

处、质量安全处、核电管理部、经理办、政工处等13个管理工作部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 人员结构:截止xx年8月31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3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501人,工人2044人;大专以上文化的712人,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的63人,中级职称的329人,初级职称的655人,工人技师35人;共有离退休职工6328人。 ㈡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0余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1000MW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许可证和四川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施工企业试化验室壹级资质证书、国防计量标准证书等。于1999年3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xx年12月通过ISO14001:1996及OHSAS18001:19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王齐浩 学号:B11070415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葛晓燕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说起分布式大气检测仪(采用圣凯安大气监测传感器),虽然它在市场上只是一个新面孔,可在咱们圣凯安科技的产品体系里却已经算是老前辈了,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早就有了,三年前也诞生了雏形产品,只是当时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所以市场开发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更加明显,产品推广计划就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总经理的李警,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考验自己综合能力的一次机遇,就开始了最初的市场摸索。 当时的大气监测项目部,说是一个部门,实际上就李警一个人,他亲自带着雏形产品到高新区环保局咨询后,发现这个产品只能监测PM2.5、Pm10,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了研发出产销对路的产品,公司决定组建了临时协同小组,由大气监测项目部联合智慧城市板块、智慧安全板块以及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对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经过研发人员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前前后后经历了无数次升级和改良,共推出了两个版本的样品,最终才有了咱们现在称之为“小型空气站”的二代产品。这款新品不仅完全满足了市场需求,可以检测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项空气参数,而且还具备便携性强、性价比高的优势,非常适合多点布位。以前在一个区只能建立一个点,这个点的数据却代表整个区,现在通过多点布位能够监测整个面,还能通过数据分析迅速确认污染源的类型、位置等信息,为后期治理提供了高度精确的决策性依据。 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高新区环保局的高度认可,并在4天时间内完成了14台小型空气站的多点布位,实现了对高新区全区大气质量的网格化监测。随后又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近70台小型空气站的多点布位,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_徐建国

收稿日期:2007—07—28 作者简介:徐建国(1964— ),男,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任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 逄锦荣(1978— ),男,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 徐建国 逄锦荣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266510) 〔摘 要〕 本文从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考核体系、专业实验室与实验基地等方面,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设的创新思想和方法,最后强调了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专业创新 〔Abstract 〕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of in 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 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the faculty struc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pattern ,theory and practice evaluation system ,specialized laboratories and experiment bases ,etc.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ideas about speciality construction and stresses the im 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K ey w ords 〕 in 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 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pecialt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 2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07)10-0074-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最初设置到现在已经有20 几年历史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专业建设也由最初的尝试到趋于完善,以至今天的继续创新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创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从某一方面对专业进行创新建设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不断发展的要求。根据当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系统地对专业体系中所涉及到的各环节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创新建设。 1 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新构建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基于当前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建立有特色的专业培养体系,在体现专业特色满足正常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发掘本专业的优势。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重新构建,要有明确的培养宗旨,以宗旨为核心建立理论与实践培养体系相结合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111  明确专业需求及培养宗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先进信息管理思想和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专业管理人才。要求管理人才能够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处理技术处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这一新兴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同时解决传统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处理技术及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都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因此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能够一成不变,因循守旧,需要我们紧跟社会发展,明确专业需求,以合理的专业培养宗旨为指导,构建完善的专业培养体系。 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社会需求特点,制定以下三条培养宗旨:①“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能力培养 为标准”;②“理论与实践并重”;③“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第一条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后两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针。 112 构建多学科交融的综合理论培养体系 理论培养体系是整个专业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需求决定了理论培养体系是一个由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学等构成的一个多学科综合体系。遵循“大框架、小调整”的原则,以三大学科内容体系为基础,分析各学科间交叉关联点,构建专业理论培养体系的大框架。根据具体社会需求,在大框架中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将需要的课程融入到理论体系当中,形成一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机理论培养体系。 113 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培养体系 实践培养体系是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管理中的关键中间环节。以理论培养体系为主体,结合具体能力需求,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实践培养体系,同理论培养体系相结合构建一套完善的专业培养体系。 针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内容,将本专业的实践体系分成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4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构建,以满足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一个层次:课程实践。由计算机类课程实践、管理类课程实践、信息管理类课程实践、综合性课程实践四类组成。课程实践是对理论教学体系中有关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模拟应用,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理 现代情报 2007年10月第10期October 12007 N o.10 ■ 信息化 与网络建 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