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82.72 KB
- 文档页数:21
这是一篇关于《统计》的说课设计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效。
一、课程背景《统计》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数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大量数据中的规律性和不规律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统计方法来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环境监测以及医学诊断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理解常见的统计概念和方法,能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统计结果,避免随意解释、误导和误判。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如何描述数据。
3. 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如何检验假设。
4. 常见分布的特征和应用,如正态分布。
5. 统计应用的实例分析,如社会调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如何定义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2. 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理解数据;3. 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难点:1. 检验的方法的理解和适用;2. 数据的处理和描述;3. 如何正确的表述结论和解释统计结果。
四、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教师将课件呈现于黑板,注重解释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举例教学法:教师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方法。
3. 小组讨论法: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和体会统计思想。
4. 实践教学法: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统计思想和方法,对于理解和应用统计成果至关重要。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如下:一、教学内容:1. 统计概念与方法1.1 参量与统计量1.2 总体与样本1.3 参数与估计1.4 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2 统计数据的标题和横纵坐标2.3 频数分布表的制作和解读2.4 频数分布图的绘制和解读3. 统计应用实例分析3.1 社会调查3.2 市场调查3.3 医学诊断二、教学流程:1. 开场:1.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1.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2. 统计概念与方法:2.1 用举例说明什么是参量和统计量2.2 解释总体与样本的区别,分析参数和估计的概念2.3 通过实例解释什么是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3.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3.1 分析数据收集方法3.2 解读专业文献中的数据标题和横纵坐标3.3 用数据举例说明频数分布表的制作和解读3.4 通过图解方法阐述频数分布图的绘制和解读4. 统计应用实例分析:4.1 介绍社会调查的意义和方法4.2 审视市场调查的意义和方法4.3 学习医学诊断的统计方法3. 讲解结论的表述和统计结果的解释3.1 确定结论的步骤和原则3.2 解释统计结果避免误导6. 作业布置: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后,让学生解答相关问题七、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手段:1. 讲解:通过讲解PPT呈现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统计学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统计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术语;(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3)熟悉频数分布、图表制作、概率计算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4)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场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能够运用图表、公式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4)学会如何提出统计问题、假设检验和制定预测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4)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定义、统计学的基本术语、统计学的作用;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清洗;3.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分布、图表制作、概率计算;4.推断性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5.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R语言等统计软件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学的本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3.实验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统计学教材,如《统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学》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统计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拓展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知识;4.实验设备:配置统计软件和计算机,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和统计有关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的方法。
3.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4.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6.能够解释和分析统计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描述性统计分析。
4.推断性统计分析。
5.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二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第三周: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周:推断性统计分析。
第五周: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践。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原理》2.参考书:《应用统计学》3.多媒体资料:统计软件的使用教程、实际案例的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2. 学会使用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3.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2. 熟练运用图表、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3.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分享和交流统计学知识;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数据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统计学基本概念:-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 数据描述与分析:-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变异程度及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3.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 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 概率分布及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周: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第三周: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第四周:数据描述与分析;第五周:变异程度及趋势分析;第六周:相关性分析;第七周:概率初步;第八周: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第九周:概率分布及应用。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涵盖了《统计学》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知识。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024)CATALOGUE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课程简介《统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选用及特点选用教材《统计学》(XXX主编,XXX出版社,2024年版)。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合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教材特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案例丰富。
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教学内容与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统计指标介绍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数据整理与显示等内容。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的定义、作用、研究对象等基本概念。
时间数列分析阐述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编制原则,以及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和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等方法。
统计指数讲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重点与难点解析重点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难点时间数列分析中的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以及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应用。
统计学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等方法整理和展示数据的能力,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3. 使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2. 提高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如Excel、SPSS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问题解决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有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数据和分析结果要有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运用统计学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统计学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和落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进行讲解。
2. 数据整理与展示: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饼图等,引用教材第三章案例进行分析。
3. 概率初步:概率的定义、计算方法,条件概率,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教学。
4.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引用教材第五章实例进行讲解。
5. 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等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六章内容进行操作演示。
初中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4. 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个体、样本等,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术语。
3. 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如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技巧。
4. 讲解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让学生学会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和分析数据。
5.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市场调查、科学研究等,让学生感受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统计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3. 实例:收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于教学。
4.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设计本统计学教学课程。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3.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1. 绪论- 统计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描述性统计- 集中趋势的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 离散趋势的度量:极差、四分位数、标准差;- 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饼图。
3. 推断性统计- 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4.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5. 统计软件应用- 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数据录入、数据清洗、数据转换;- 统计分析、结果展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4. 实践报告:考察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参考书籍:《应用统计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网络资源:统计学相关网站、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
统计学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呈现和分析的学科。
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家、科学家、医生等领域,也被企业界广泛应用于方案训练、生产控制等领域。
因此,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培养各类领域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教程旨在通过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3.1 基本概念1.统计学的定义、作用及与概率论的关系;2.总体、样本、样本容量、抽样的概念;3.频数分布、频率分布、累计频数分布、累计频率分布的概念;4.均值、中位数、众数及其计算方法。
3.2 描述性统计1.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析:均值、中位数、众数等;2.数据的离散程度分析:范围、标准差、方差等;3.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偏度和峰度等;4.箱线图、散点图等数据图表解析。
3.3 参数估计1.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概念;2.正态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3.单总体均值、比例的区间估计;4.两个总体均值、比例差的区间估计。
3.4 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流程和概念;2.正态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3.单总体均值、比例的假设检验;4.两个总体均值、比例差的假设检验。
3.5 非参数检验1.独立性检验;2.相关性检验;3.多样本检验;4.适度分布检验。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2.翻转课堂法:把课堂讲解的内容放到网络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在网络上学习统计学的理论;3.问题导向的学习法:提出实际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决。
五、课程评价1.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运用能力;3.实际应用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报告。
统计学实验教程课程设计简介统计学实验教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统计学实验教程的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理解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实验技能;2.熟悉常用的统计学软件工具;3.掌握统计学实验的基本流程;4.能够进行数据的描述和推断统计分析。
课程设计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理论部分1.统计学基础知识:概率、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样本和总体、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等;2.统计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类型、实验设计原则、实验设计要点等;3.数据分析基础:数据的描述和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等;4.统计学工具:常用的统计学软件工具介绍,如R、SPSS等。
实践部分1.统计实验流程: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输入、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等;2.实验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了解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过程。
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原则;2.统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3.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享;4.统计学工具操作:学生通过使用统计学软件工具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课程设计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基本统计学知识和实验原则的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编写实验报告,说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过程;3.实验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将实验成果展示给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课程设计总结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授课、统计实验、讨论和分享以及统计工具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统计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并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技能。
大学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2. 学会运用概率论知识分析随机事件,理解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概念;3. 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绘制方法;4. 了解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技能;2. 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民生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大学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类型、变量、总体与样本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描述性统计: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描述性统计量,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概率论基础:讲述随机事件、概率计算、条件概率、独立性等概率论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概率分布:学习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统计推断:介绍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统计推断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
6. 统计软件应用:教授常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R等)操作,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和统计分析,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石家庄经济学校《统计学基础》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一、课程定位与设计1.课程性质统计学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2.课程设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统计学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从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出发,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法、实训法、演示法、顶岗综合培训等方法的组合创新,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达到“做中教”,“做中学”的效果。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64课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会计专业应该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为上岗就业作好准备。
1、能力目标:1)能熟练运用统计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操作流程;2)掌握常用的科学统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描述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规律;3)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及处理的方法及操作流程;2、知识目标:1)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及作业过程;2)理解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实质;3)掌握统计数据采集(野外采集、室内采集)的方法及流程;4)了解统计数据管理的内容及方法;3、素质目标:1)注意培养严谨求实、勤奋动手实践的学风;2)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统计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3.了解常见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三、教学难点1.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四、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统计学的含义和作用•统计学中的变量和参数•统计学中的概率和分布•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2. 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样本和总体•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频数和频率•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3. 统计学的常见方法和应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4. 统计学软件的使用•Excel•SPSS•R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讲授统计学的概念、原理、术语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2.实例法。
通过实例演示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实践统计学的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2.统计分析软件:Excel, SPSS, R七、课堂练习•根据一组样本数据,求出样本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检验两组样本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绘制直方图、散点图和线性回归图•使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组别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八、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在Excel或SPSS中模拟一组样本数据,并使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实际问题,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4.将分析结果和思路整理成文档并提交九、教学评价1.考试。
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统计学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2.作业。
评估学生对统计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3.研究报告。
《统计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统计学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统计学》课程之后,进行此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的全面复习,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目的和任务通过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以统计学课程和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加强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解、掌握,训练并提高其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运用EXCEL、SPSS、WORD和PPT等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1、时间要求:本课程设计安排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之后进行,设计时间为2周(10天)。
(1)熟悉和掌握SPSS软件的操作和主要功能。
包括:SPSS的数据管理功能、SPSS描述性分析、SPSS的均值比较分析、SPSS方差分析、SPSS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等。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
可以采用:a)选择有意义的课题,确定调研题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b)根据前期论文阅读或其他相关材料,确定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选择多个变量,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总结设计过程,撰写并提交一份统计分析报告,并附支撑数据。
(4)课程设计答辩。
2、设计资料要求:尽可能选用具有说服力,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校园情况的数据为本课程设计的基础内容。
3、工作量要求:学生以2-4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本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必须明确独立完成的工作量,并参与和了解其他成员的内容,使每名学生工作量均饱满。
4、成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任务,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6000字。
并按时、按质、按量提交格式规范的设计成果。
包括Word电子版和打印版,每个小组要上交1份纸质版课程设计存档。
5、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课程设计报告70%课程设计选题有意义(10)课程设计内容有深度,思路清晰,层次性较强,分析详细(20)数据真实,数据分析方法得当(20)格式正确,无错别字(20)阐述流利,时间控制合理(10)课程设计答辩30%回答问题正确(20)6、Word打印版的要求:(见文件最后的模版要求)课程设计参考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一、问卷调查部分●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现象或市场问题,设计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结合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将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后,撰写出统计调查报告。
实用统计学课程设计简介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学科。
随着数据的快速增加和业务的不断升级,对于统计学熟练掌握者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本篇文档将给出一个实用统计学课程设计的例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统计学知识。
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员的实际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员掌握一些实用的统计学工具。
内容以下是本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安排:第一章:数据收集1.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2.数据清洗与整理第二章:描述统计学1.数据的基本描述2.中心趋势测度和离散程度测度3.统计图和图形可视化第三章:概率和概率分布1.概率基础2.离散分布和连续分布第四章:统计推断1.抽样方法和样本分布2.置信度和显著性检验3.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第五章:统计分析软件应用1.SPSS软件基本使用2.R语言基本语法3.数据挖掘工具课程安排本课程设计为期30天,每天学习2个小时,其中包含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学员将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搭建相应的学习环境。
教学方式本课程设计采取在线教学方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同时提供线上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让学员对所学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和学习支持。
教学效果本训练营的教学效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学员作业和考试,评估学员的理论掌握情况。
2.案例解析,评估学员的应用能力。
3.满意度调查,评估学员的满意度和课程满意度。
总结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员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掌握一些实用的统计学工具。
同时,本课程设计采取在线教学方式,让学员更加便捷地进行学习。
希望本篇文档能为统计学初学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统计学课程设计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
统计学课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和解释结果的能力。
课程目标统计学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概率、随机变量、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等;2.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 t 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3.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结果,例如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
课程计划第一章统计学导论1.1 统计学的定义和历史 1.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1.3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方法第二章概率论基础2.1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2.2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2.3 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公式2.4 常见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第三章统计描述3.1 描述性统计学和推论统计学的区别 3.2 数据集的测量中心和离散度 3.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第四章参数估计4.1 参数估计的概念和应用 4.2 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 4.3 样本量的选择和样本误差第五章假设检验5.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5.2 单样本和双样本 t 检验 5.3 F 检验和卡方检验第六章方差分析6.1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6.2 方差分析的应用场景 6.3 方差分析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第七章回归分析7.1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7.2 回归分析的应用场景 7.3 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第八章实验设计8.1 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8.2 实验因素和水平的选择 8.3 实验设计的类型和分析方法课程考核1.平时作业:包括理论题和数据分析题。
2.课堂互动: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3.统计分析报告: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说明分析结果和解释方法。
4.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大学统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概率论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2.技能目标:学生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概率论和统计软件应用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描述统计: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常用描述性统计量及其应用。
2.推断统计:包括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概率论:包括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和方差等基本概念,以及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基础知识。
4.统计软件应用:学习和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进行数据分析,熟悉基本操作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统计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验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统计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统计学著作,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统计学知识和方法。
课程:统计学课程作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班号: _______学号: ____目录一.............................................. 调查方案4(一) .................................. 调查目的3(二) .................................. 调查范围3(三) .................................. 调查方法3(四) .................................. 调查项目3(五) .................................. 调查时间3(六) .............................. 问卷发放方案4二.............................................. 调查问卷............................................... .6大学生关于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6)三.SPSS数据分析 (19)(一).................................... 原始数据7(二)................................ 描述统计分析15(三)................................ 推断统计分析19四.归纳总结 (20)一.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食品安全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从”三鹿” 奶粉事件以后,大家都对食品安全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将”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个引例,调查大学生是否同意购买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以及它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程度,得出结论和一些建议。
(二)调查范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届到2010届在校就读大学生(三)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四)调查项目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2.被调查者对食品的放心程度3.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检测仪的认知程度(五)调查时间2014年五月(六)问卷发放方案对于本科生共发放了160份问卷,大一至大三每个年级各50份,大四10份,男生女生各80份,专业属性各80份,理论上年级、性别、专业分别构成大样本,由于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方式,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因为被调查者往往不够重视,在完成问卷方面没有压力,所以把问卷放弃不答。
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本人做了很多跟踪回访,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回收情况见表1-1、表1-2及表1-3。
二调查问卷大学生关于食品安全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请原谅占用了您一些私人宝贵的时间。
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收集到一手资料,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能用几分钟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
您的奉献将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保证,您的私人信息绝对不会泄露出去。
谢谢您的合作!您的性别:男()女()您的专业属:理工类()文史艺术类()年级:1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A、是B、略有关注C、从不关注,觉得自己吃的东西都很安全2、您到食堂、餐馆吃饭时,对食品安全放心吗?A、完全放心B、不是很放心C很不放心3、对于“三鹿”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否怀疑过每天吃的食物的安全性?A、怀疑B、偶尔怀疑C毫不怀疑4、您是否觉得有必要开发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您日常食物的安全性吗?A、很有必要B、可有可无,检测起来有点麻烦C、完全没有必要5、如果有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面世,您觉得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好处吗?A、有B、不一定有C没有,不相信这种技术6、如果现在有食品安全检测仪销售,您会选择购买吗?A、会,健康才是最重要的B、有钱的话就买C不买,充分相信市场产品的安全性7、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仪的检测准确性,您的态度如何?A、应该可以检测出有毒物质B、期望不大C完全不报希望,现在有毒的物质太多了8、如果某大型超市(如家乐福、鲁广)宣布,他们所有出售的食品都经过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安全,您会更放心的购买吗?A 、会,至少感觉更安全B 将信将疑C 、完全不相信9、 您觉得食品安全检测仪的价格定位应该在什么范围?A 1000 以下B 1000-5000C 5000-10000D 、高于 1000010、 您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仪有什么建议吗?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性别爭业潮1 年垠vtV2V3V4VSVEV7V0V91理工矣1MA'»A 、常M 心日、可対可A-有A-gJiS 可 A-令,£ A -1000E1.T 2J5以昱B '■不昱很..2 #"有铁的…A 、gl 该可… 日,松枫 A 、侦姒下男理工鉄1.04 A"是 B'不是很C'先全股.. A* <3'期笔不丸B ' itiacKs..4 胃1QO恥是 B'不是很 8、册勝C'完全没 A'有 A •会,健A-礎可 日'薪信将逛0 •高手皿 5 95 理工关 1.00 A.、昱 B'不是痕日' 1翻隨c-怕全没.B-不一定荷斗会七4-駝可.B-将情将殒 i 1000-6..6 15100 B “昭荷芜i£恥瞬放心 B 、厮联 日、可封可…B 、不一走封■ M 山、应该可…A 1■含•董...O 5000-1...7男 理工姿 1 00 B “昭肓矢注 A ”完金放堆B'跡嵌B -可有可 22.0D... A*碗可典、会•至.B ・ 100Q-5..9再 理工畫 1QO 日■■略有矢注 A 伍全放皿日' 瞬隨 AiK 有必耳 日'不一定有B '朗生不丸蒂信将谟 1000^T 9 男 理工关1.O Te 、晦幷关注 B'不是腹 日' 1琵丽SA'很君対要U-没有,"期蝴日■■期豈环丸A-会,至 A - 1000J21.T10 黑200 e “昭封笔注 B-祥很… C*豪不般日、可有可.. 0、不一龙封A'^' He ,期毎不找 A *合0莹..C- 5000-1...11 禺 理工光 2.00A'l3:玮是很□牙刃椒亡'完全股••朴有合,憔B '期望不夫C 、500Q-1..V 再 2Wm 是 S 腹不放心6-可有可日-干一定有H0、朗姿不丸*解信将谟日"100Q-&13 男理工矣 2.MJ e 、BS 龛关注B'不昱腹日' 1富崗梯 日、可君可 A'育日■■期童环大B 、掙情将逢A -1000J21.T14理工注200 B 、晞封关庄 B'祥毎…S'騎硕 日、可有可…0、不一 it 封 "有铁的…e ,期望汗丸B 、痔IS 特解 B - 100&-5...15 男 埋工姿2.00S'玮是很B'辭两A •碾有必要A 、肓亡'弗全不…2黑±不B 1D0Q-S..16 再?w 日'略有笑注B' 占-隨 B-可有可日-平J 定有恥会芒0、期芫不丸 特信将世e- IQQM 17 95理工矣2.00B'不是腹 日' 1畅槻B 、可君可■*、商M吕■■应谑可.A 、会$至… O 50MM... 18 男 2.MB 从不关…A 、茄全嚴 B'卿联日、可有可.. 0、下一走封B '杭S 的… 亡-起不…A'合*莹…C 、6000-1... T9男3.00 o 从不矢A 、完士放堆吕、可肓可日'不一定肓日•肓刚 o 世不.匚•耘不 B ' 100&-i...20理工黄 3OT 日■■略有矢注 A 、完全放亡 B'幘破 A iR 有回要 A-有 扫■■有丫斓1 C-完全不日-持信持琵A 高于IQ理工矣3,00 e 、昭龛矣注 A ,諾全盼 C*奎不膳 C-諾全没… B-平一世有“期蝴.. 日、期总汗大O 牌座不. 8、100CK5..22 男理工裳3.00 e “昵封汩注 B'祥痕… B'騎嵌O 趙没...典,盘,CJ.e 期逵不丸B 、林碇日,1000-5 (23)3.M …昨笑注B'年是很,亳不缺G 完舉日、不一定荷戌卫镁可»高于W1彳图3-1原始数据分析:本次原始数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以填写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调 查。
本次调查,面对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一到大四在校就读的大学生。
获取数据的时间是2014年5月。
按时间状况来看,是截面数据;按搜集方法来 看,是观测数据;按计量尺度来看,原始数据包含了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三.SPSS 数据分析(一)原始数据(见3-1)型数据原始数据中体现的调查项目有被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食品的放 心程度以及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检测仪的认知程度这三块内容。
(二)描述统计分析1、重要指标的频率表1)1.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表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频率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A 、是 27 27.0 27.0 27.0 B 、略有关注60 60.0 60.0 87.0 C 、从不关注,觉得自己吃的 1313.013.0100.0东西都很安全合计100 100 100.0图3-2 分析:通过对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图表的观察, 我们可以看出关注的人频率为 27,占总体样本的27%而略有关注的人频率为60,占总体样本的60%由此可知,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中普遍比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就餐,食品安全的放心程度1 .忽抠否太注用音鬲碘金冋5Hu1削里舌第 网诧殆安全和81 “图3-3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完全放心24 23.5 24.0 24.0B、不是很放49 48.0 49.0 73.0心C、很不放心27 26.5 27.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率为24,占总体样本的23.5%。
而不是很放心的人频率为49,占总体样本的48%由此可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对就餐的食品安全程度存在一定的怀疑3)对食物安全性的怀疑表3-3 对于“三鹿”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否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怀疑23 22.5 23.0 23.0B、偶尔怀疑51 50.0 51.0 74.0C、毫不怀疑26 25.5 26.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4 图3-5分析:通过对就餐对食品的放心程度图表的观察, 我们可以看出完全放心的人频2-恋别熬世、琵馆吃诫时宦品变全曲?2•歴到宦堂・豪询圧ife时■时資禺安金散匕鬥?分析:通过对食物安全性图表的观察,我们可以由累计百分比看出,偶尔感到怀 疑的人数达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