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鉴赏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6
17. 【答案】D【解析】D项,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8. 【答案】B【解析】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19. 【答案】①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②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
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
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 即可推出答案。
20. 【答案】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香、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
②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
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
“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以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
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D项,“用比喻的手法”错,结句“醒来时我己长出绿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 【答案】①口语式语言。
如“南高原南高原/在你的土地上/诗人和画师都早己死去/或者发疯”,诗人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言体现了人们为色彩斑斓的南高原景色而倾倒的状态。
②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充满张力。
例如“风•辈子都穿着绿色的筒裙/绣满水果白鹭蝴蝶和金黄的蜜蜂/月光下大地披着美A. “莲花”“柳絮” “青石”“春帷” “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B. “草滩,埔火/峥蛛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第3讲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新高考命题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形式是多样的,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
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
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情感来考查的。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所不同,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这两个考法。
考法1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点主要有关键词语、关键诗句和语言风格。
熟知类题通法“3步骤”准解诗歌语言鉴赏题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
(4分)[尝试解答][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定考查类型“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说明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关键词语,属于“炼字”题型。
第二步:依类型,定答题方法题干中列出的这四个词语均为动词,要结合全诗,把握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垂下”代表了老马内心的无奈和对苦痛的默认;“飘”,飘过的是鞭影,代表了老马受到奴役的命运。
第三步:依要求,定作答要点“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都形象地描写出了老马命运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助。
作答时,要注意对词义的理解,关注其表达效果。
[组织答案][答案] “扣”形象地写出了老马承受的压力之大;“垂下”形象地表现出老马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可奈何,也写出了它卖力前行的样子;“咽”表现出它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无奈;“飘”形象地补充了上一行的“泪”字,使诗意更丰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知道风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专题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3年模拟】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一、(改编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16分)一个小农家的暮[注]刘半农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慢慢地从田里回来;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还数着天上的星:“一,二,三,四……”“五,八,六,两……”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一九二一,二,七,伦敦。
[注] 刘半农离开风雨飘摇的祖国前往英国学习,该诗就写于他在外留学期间。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选取一户普通农家作为写作对象,描写了农家傍晚时分的日常生活场景。
B.男主人带着锄头从田里回来,一会儿到栏里看牛,一会儿问新酿的酒,表现了他的勤劳。
C.诗歌第四节写景,通过青山、松树、半轮的月亮写出了夜的宁静美好,也表示天色已经晚了。
D.诗歌最后两句暗示现实社会中并不都是诗中所写的那种祥和、安宁的农家生活。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三个画面。
B.本诗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而着重写人物活动、生活场景,将情感蕴藏其中。
C.诗中含有空间的变化,诗人以农家生活为中心进行空间排列,从厨房到庭院,再到场上。
D.结尾借助儿歌暗示社会现实,且以“星”和“月”为本体,与诗境巧妙融合,浑然天成。
3.细节描写在本诗中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举两例并作分析。
(4分)4.诗歌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一、1.答案 B2.答案 D3.答案(示例)①“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女主人正在做饭,灶中柴火的响声这一细节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同时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现代诗歌读文指导快速有效读懂现代诗歌含解析一、现代诗歌一、现代诗歌文体特征现代诗歌又称白话诗,发端于清末,盛行于“五四”以后,像中国现代社会一样,受外来文化影响颇深,推崇象征、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思潮。
其与古典诗歌相比较,虽都为有感而作,但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形式更加奔放自由,意涵也更加丰富跳跃,意象的经营往往重于对修辞的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以及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其特点有:1。
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2。
饱含真情。
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3.立意新颖。
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
5。
跳跃自如.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6.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
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7。
节奏和谐。
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
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8。
形象生动。
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9。
意境优美。
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现代诗歌阅读成为高考的新宠,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又是重中之重。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现代诗歌这两类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因此,一轮复习中,要在答题方向和答题规范方面下功夫。
考法1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把握意象的内涵,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对现代诗歌而言,如何把握意象从而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熟知类题通法
解答意象鉴赏题“3环节”
1.抓关键词语
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思。
2.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内涵。
3.关注思考层次
现代诗歌意象鉴赏题一般答题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
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树
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细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注】选自诗人诗集《金黄的稻束》,本诗集所收诗歌写于1942—1947年。
“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4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题干中有“意象”“含义”等字样,是考查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
“树”既是诗歌的题目,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
第二步:依环节,找对应
[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这两
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人用象征手法表现残酷的现实,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 首先要理解诗歌中哪些是“残酷的现实”,然后找出其中运用象征手法的意象,并理解其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①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的余烟、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凄凉的大地等意象。
②这些意象蕴含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失望与悲哀、凄凉与迷惘的情感。
考法2 鉴赏现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能概括、分析和评价。
☞熟知类题通法
准解诗歌情感鉴赏题“4角度”
1.时间角度
按照诗歌的行文思路,给诗歌划分层次,提取多个感情要点,从而把握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关键词角度
作者在诗歌中往往会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来点明诗歌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描述对象角度
通过对情感的解读,从描述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作者复杂、变化的情感。
4.意象角度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鉴赏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意象入手。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口供①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注】①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
《死水》初版本分四个部分,这首诗独立于四个部分之外,显然,带有序诗的性质。
简要分析“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是诗人的“供述”,从各方面表现其爱国情怀;第二节是诗人“供述”的补充,是诗人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
第二步:找准角度,概括分析
可从找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分析。
“茶”字暗示诗人的身份,“苦”字寓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带给诗人精神上的苦闷之情。
第三步:全面归纳,落实要点
对诗中这句话情感的分析,既要从诗人的身份特点、偏爱喜好着手,又要结合时代背景,考虑诗人的精神苦痛。
结合这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组织答案]
[答案] 这句诗除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征(书斋里的书生,偏爱民族传统文化)外,还因为一个“苦”字,使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
诗中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义理想,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苦涩。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冯至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
各自东西。
我们紧紧抱住,
好像自身也都不能自主。
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
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
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
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选自《十四行集》) 这首诗的第一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对比手法,把屋外震天撼地的狂风暴雨和屋内油灯发出的一点光亮对比,表达了作者心灵的无比寂寞和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