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分析报告化学作业参考问题详解 1-4
- 格式:doc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23
国开电大药用分析化学形考任务1-4答案题目随机,请使用Ctrl+F组合键输入题目关键词查找答案形考任务一选择题1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加入KBr的作用是(生成NO+BR-)2两步滴定法,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阿司匹林的量是(18.02)3乙酰水杨酸,使用中性醇溶解的目的(防止供试品在水溶液中滴定时水解)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约4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照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即得,若样品称样量为W(g),吸收的吸收度为A,测含量百分率的计算式为 A*715*250/5*1/W*100%4.。
下列药物中,哪一个药物加氨制硝酸银能产生银镜反应(异烟肼)5.有氧化剂存在时,苯并噻嗪类药物的鉴别或含量测定方法为(钯离子比色法)6.1、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B)A.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B.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C.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D.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E.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2、盐酸溶液(9→1000)系指(A)A.盐酸1.0ml加水使成l000ml的溶液B.盐酸1.0ml加甲醇使成l000ml的溶液C.盐酸1.0g加水使成l000ml的溶液D.盐酸1.0g加水l000ml制成的溶液E.盐酸1.0ml加水l000ml制成的溶液3、具有B-内酰胺环结构的药物是(E)A.阿司匹林B.奎宁C.四环素D.庆大霉素E.阿莫西林4、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D)A.1.5~2.5gB.1.6~2.4gC.1.45~2.45gD.1.95~2.05gE.1.96-2.04g5、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D)A.0.0lmgB.0.03mgC.0.1mgD.0.3mgE.0.5mg6、在药品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外观、臭、昧等内容归属的项目是(A)A.性状B.-般鉴别C.专属鉴别D.检查E.含量测定7、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检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B)A.高效液相色谱法B.红外分光光度法C.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气相色谱法8、氯化物检查法中,用以解决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对测定干扰的方法是(C)A.活性炭脱色法B.有机溶剂提取后检查法C.内消色法D.标准液比色法E.改用他法9、BP采用进行铁盐检查的方法是(C)A.古蔡氏法B.硫氰酸盐法C。
2023秋国开药用分析化学形考任务一(第1-6章)答案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单选题 (2 分) 2分A.GLPB.GCPC.GSPD.GMP2.普通玻璃电极不能用于测定pH>10 的溶液,这是因为()。
单选题 (2 分) 2分A.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的响应B.电极的内阻太大C.钠离子在电极上的响应D.玻璃被碱腐蚀3.某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3000 cm-1、1650 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烷烃B.烯烃C.醇D.酮4.下面有关内标物的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与被测物质B.内标物是试样中存在的物质C.内标物与被测组分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相近D.内标物的色谱峰应位于被测组分色谱峰的附近,或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的中间,并与这些组分完全分离5.在标定NaOH 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邻苯二甲酸,则NaOH溶液浓度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为()。
单选题 (2 分) 2分A.正值B.负值C.无影响D.影响未知6.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1:1B.2:1C.1:3D.1:27.在下列哪种溶剂中,醋酸、苯甲酸、盐酸及高氯酸的酸强度都相同()。
单选题 (2 分) 2分A.纯水B.浓硫酸C.液氨D.甲基异丁酮8.下列对永停滴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滴定曲线是电流-滴定剂体积的关系图B.滴定装置使用双铂电极系统C.滴定过程存在可逆电对产生的电解电流的变化D.要求滴定剂和待测物至少有一个为氧化还原电对9.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CH3-CH2-CH3B.CH3-CH2OHC.CH2= CH-CH2-CH= CH2D.CH3-CH= CH-CH= CH-CH310.用气液色谱法分离正戊烷和丙酮,得到如下数据:空气保留时间为45s,正戊烷为2.35min,丙酮为2.45min,则相对保留值r2,1 为()。
2021国开药用分析化学形考作业1-3答案药用分析化学形考作业(一)第一章:名词解释1.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2.药品是药物和化学试剂的统称。
3.系统误差是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4.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的绝对误差不超过它某位数字的半个单位,从左到右,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这位数字止,每一位数字都称为有效数字。
5.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6.滴定终点误差是化学中由于指示剂的变色不恰好在化学计量点,而使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产生的相对误差。
7.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8.光谱分析法就是利用特征光谱研究物质结构或测定化学成分的方法。
9.保留时间是从进样到某一组分在柱后出现最高浓度的时间。
10.化学键合固定相是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分子键合到单体表面,称为化学键合固定相。
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
2.普通玻璃电极不能用于测定pH>10的溶液,这是因为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的响应。
3.某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3000cm-1、1650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烯烃。
4.下面有关内标物的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内标物是试样中存在的物质。
5.在标定NaOH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邻苯二甲酸,则NaOH溶液浓度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为负值。
6.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是1:1.7.在哪种溶剂中,醋酸、苯甲酸、盐酸和高氯酸的酸强度相同?答案是C,液氨。
8.下列关于永停滴定法的叙述中,哪个是错误的?答案是D,要求滴定剂和待测物至少有一个为氧化还原电对。
说明:为缩短篇幅,大多数的问答题和简答题的答案只给出了答题要点。
红字是答案。
(如有错误,请指正)第一章药典概况(含绪论)一、填空题1.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组成。
2.目前公认的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法规有 GLP 、 GMP 、 GSP 、 GCP 。
3.“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4.药物分析主要是采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知的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
所以,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性学科。
5.判断一个药物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_鉴别_、_检查_、_含量测定三者的检验结果。
6.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_安全_、_合理_、_有效_的重要方面。
二、选择题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可用( D )表示。
(A)USP (B)GLP (C)BP (D)GMP (E)GCP2.《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可用( E )表示。
(A)GMP (B)GSP (C)GLP (D)TLC (E)GCP3.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为( C )(A)2000年版 (B)2005年版(C)2010年版 (D)2007年版 (E)2009年版4.英国药典的缩写符号为( B )。
(A)GMP (B)BP (C)GLP (D)RP-HPLC (E)TLC5.美国国家处方集的缩写符号为( D )。
(A)WHO (B)GMP (C)INN (D)NF (E)USP6. GMP是指( B)(A)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C)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E)分析质量管理7.根据药品质量标准规定,评价一个药品的质量采用( A )(A)鉴别,检查,质量测定 (B)生物利用度 (C)物理性质 (D)药理作用三、问答题1.中国药典(2005年版)是怎样编排的?答: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第一章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一、基本要求1.掌握: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药品的定义和特殊性,药品质量和稳定性研究的目的与内容,药品标准制定的方法和原则。
2.熟悉:药品标准,中国药典的内容和进展,主要国外药典的内容。
3.了解: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二、基本内容本章内容涵盖《药物分析》第7版的绪论和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内容与药典概况。
(一)基本概念药物( 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 medicinal products)通常是指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药物通常比药品表达更广的内涵。
药品是用于治病救人、保护健康的特殊商品,具有以下特殊性:①治病与致病的双重性;②严格的质量要求性;(爹社会公共福利性。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科学。
药物分析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药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任务就是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立药物的质量规律,建立合理有效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呵控,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二)药品标准药品标准(也俗称为药品质量标准)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国家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品标准的内涵包括: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和品质要求三个方面,药品在这三方面的综合表现决定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最新资料推荐------------------------------------------------------药物分析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B 4. D 5.C 6.C 7.D 8. A 9. B 10.C 11.C 12C 13B 14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C 3.BC 4.BC 5.BC 6.ACD 7.AD 8.BC 9.ABD 10.BCD 11ABC 12BCD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 BCDC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CD 3BD 4ABCD 5ABCD 三、1 p45 2 p49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C 7.B 8.B 9.B 10.D 11.C 12.A 13.D 14.D 15.A 16.C 17.C 18.D 19.C 20.B 21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 3.AB 4.AD 5.BC 6.ABCD 7.ABD 8. BCD 9. CD 10.ACD 11.ABD 12.ABD 13.AB 14.BCD 15.ABC 三、分析问答题 1.答:判断滤纸上有无 Cl-或 SO4 2- 的方法是:用少量无 Cl-或 SO4 2- 蒸馏水滤过,收集滤液,滴加 AgNO 3 或 BaCl 2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纸上有 Cl-或SO 4 2- 。
消除的方法是:用含硝酸的水洗滤纸,至向最后的滤液中加入 AgNO 3 或 BaCl 2后,没有沉淀为止。
2.答:铁盐、铅盐、砷盐都要配成标准贮备液,临用时才能稀释成标准液使用,因为这些杂质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水解。
贮备液的特点是:1 / 16高浓度,高酸性,抑制此类药物的水解。
3.答:杂质是在药物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的。
医学生物化学网上作业
(正确答案红色)
1.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E )
A. 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 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
C. 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 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E. 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2.蛋白质高分子溶液的特性有(A )
A. 黏度大
B. 分子量大,分子对称
C. 能透过半透膜
D. 扩散速度快
E. 有分子运动
3.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E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C. R基团排斥力
D. 3,5-磷酸二酯键
E. 次级键
4. DNA水解后可得下列哪组产物(E )
A. 磷酸核苷
B. 核糖
C. 腺嘌呤、尿嘧啶
D. 胞嘧啶、尿嘧啶
E. 胞嘧啶、胸腺嘧啶
5. 肽类激素诱导cAMP生成的过程是(D )
A. 激素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 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
C. 激素受体复合物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D. 激素受体复合物使G蛋白结合GTP而活化,后者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 激素激活受体,受体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6. 芳香族氨基酸是(A )
A. 苯丙氨酸
B. 羟酪氨酸
C. 赖氨酸
D. 脯氨酸
E. 组氨酸
7. 蛋白质分子中主要的化学键是(A )
A. 肽键。
药用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用分析化学中,常用于测定药物含量的仪器是()。
A. 紫外分光光度计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C. 红外分光光度计D. 核磁共振仪2.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药用辅料()。
A. 淀粉B. 硬脂酸镁C. 盐酸D. 聚乙二醇3. 药物的鉴别试验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 色谱法B. 光谱法C. 化学显色反应D. 微生物法4. 在药物分析中,用于检测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是()。
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比色法5. 药物的溶出度试验中,通常使用的溶剂是()。
A. 纯水B. 乙醇C. 0.1mol/L盐酸D.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6. 药物的稳定性试验中,加速试验的条件通常为()。
A. 25℃,60%相对湿度B. 30℃,75%相对湿度C. 40℃,75%相对湿度D. 40℃,60%相对湿度7. 药物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内标法是()。
A. 外标法B. 内标法C. 标准曲线法D. 重量法8.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中,通常测定的是()。
A. 药物的血药浓度B. 药物的尿药浓度C. 药物的唾液浓度D. 药物的组织浓度9. 药物的杂质检查中,常用的色谱法是()。
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离子色谱法10. 药物的热重分析中,用于测定药物热稳定性的方法是()。
A. 差示扫描量热法B. 热重分析法C. 差热分析法D. 热膨胀分析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药用分析化学中,药物的含量测定通常要求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____%。
2. 药物的鉴别试验中,常用的化学显色反应包括____反应、____反应和____反应。
3. 药物的溶出度试验中,常用的溶出介质包括____、____和____。
4. 药物的稳定性试验中,加速试验的目的是模拟药物在____条件下的稳定性。
5. 药物的定量分析中,内标法的优点是可以消除____和____的影响。
药物化学形考作业⼀⼆、三、四精选及参考解答《药物化学》形考作业(⼀)(1-5章)⼀、写出下列结构式的药物名称及主要药理作⽤。
1.. F3C-CHBrCl 氟烷:⽤于全⾝⿇醉及诱导⿇醉2. Cl2CH-CF2OCH3甲氧氟烷:甲氧氟烷的⿇醉、镇痛及肌⾁松弛作⽤较氟烷强,⿇醉诱导期长,持续时间也较长,对呼吸道粘膜刺激性⼩,不易燃不易爆,对⼼、肝、肾也有⼀定的毒性。
3.氯胺酮:⽤于门诊病⼈、⼉童、烧伤病⼈的⿇醉4.盐酸普鲁卡因:⽤于局部⿇醉5.盐酸利多卡因:⽤于局⿇,抗⼼律失常6.苯妥因钠:⽤于治疗癫痫⼤发作和三叉神经痛及洋地黄引起的⼼律不齐7.苯巴⽐妥:⽤于治疗失眠、惊厥和癫痫⼤发作8.地西泮:⽤于治疗焦虑症和⼀般性失眠,还可⽤于抗癫痫和抗惊厥9.艾司唑仑:新型⾼效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具有光谱抗癫痫作⽤10.盐酸美沙酮:⽤于各种剧烈疼痛,还⽤于海洛因成瘾的戒除治疗11.对⼄酰氨基酚:⽤于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及痛经等12.布洛芬:消炎镇痛、抗风湿病药物13·.吡罗昔康:⽤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于术后、创伤后疼痛及急性痛风14.阿司匹林:⽤于感冒发烧、头痛、⽛痛、神经痛、肌⾁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也⽤于⼼⾎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516.盐酸氯丙嗪:⽤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亦⽤于镇吐、强化⿇醉及⼈⼯冬眠17.氯普噻吨:⽤于治疗有抑郁和焦虑的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等18.吲哚美⾟::⽤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等,也可⽤于癌症发热及其它不易控制的发热19.盐酸吗啡:⽤于抑制剧烈疼痛,亦⽤于⿇醉前给药20.双氯芬酸钠:⽤于各种炎症所致的疼痛及发热21.盐酸哌替啶:⽤于各种剧烈疼痛,如创伤、术后和癌症晚期等引起的疼痛,也⽤于分娩痛及内脏绞痛等。
⼆、单选题1. 下列药物中,( C )为静脉⿇醉药。
A. 甲氧氟烷B.布⽐卡因C. 硫喷妥钠D. 七氟烷2. 盐酸普鲁卡因是通过对(A )的结构进⾏简化⽽得到的。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药药物解析实验是中药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对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实验以某中药方剂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成分进行解析。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物解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技术。
3. 了解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实验材料1. 药材:某中药方剂药材。
2. 试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正己烷等。
3. 仪器: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药材处理:将药材粉碎,过筛,得到药材粉末。
2. 有效成分提取:(1)甲醇提取法:将药材粉末加入甲醇,超声提取,过滤,浓缩得到甲醇提取物。
(2)乙醇提取法:将药材粉末加入乙醇,超声提取,过滤,浓缩得到乙醇提取物。
(3)乙酸乙酯提取法:将药材粉末加入乙酸乙酯,超声提取,过滤,浓缩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
(4)氯仿提取法:将药材粉末加入氯仿,超声提取,过滤,浓缩得到氯仿提取物。
3. 有效成分分离:(1)硅胶柱层析:将甲醇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洗脱组分。
(2)薄层色谱(TLC):将各洗脱组分进行TLC分析,以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展开,观察斑点。
4. 有效成分鉴定:(1)紫外光谱:对主要斑点进行紫外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
(2)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主要斑点进行HPLC分析,确定其含量。
五、实验结果1. 药材处理:药材粉末过筛后,得到粉末粒径约为80-100目。
2. 有效成分提取:(1)甲醇提取物:颜色较深,有较强的气味。
(2)乙醇提取物:颜色较浅,气味较淡。
(3)乙酸乙酯提取物:颜色较浅,气味较淡。
(4)氯仿提取物:颜色较深,气味较浓。
3. 有效成分分离:(1)硅胶柱层析:分离出多个组分,其中部分组分在TLC分析中呈现明显的斑点。
药物分析化学试题一、简答题一、什么是分光光度法?二、什么是无菌检查法?3、什么是药材炮制?4、pH复合电极在利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五、试述pH计上温度补偿钮及定位器的作用各是什么?六、试述可见异物检查时,各类供试品的光照度各是多少?7、何为异样毒性检查法?八、何为热原检查法?九、何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一、答: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优势或必然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式。
二、答: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不是无菌的一种方式。
3、答: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置,制成必然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平安和有效。
4、答:①电极如较长一段时刻内不用,应将其漂洗干净,吸干残留的纯化水,放入所附的装有浸泡液的浸泡瓶内寄存。
②电极前端的灵敏玻璃球泡不能与硬物接触,任何磨损和擦毛都会使电极失效。
③电极经长期利用后,电极的斜率和响应速度会降低,可将电极的测量端浸在4%HF中3~5秒钟或稀HCl溶液中1~2分钟,用纯化水清洗以后,在氯化钾(4M)溶液中浸泡使之复新。
五、答:用温度补偿钮以抵消温度的阻碍,使每一pH距离相当于必然的伏特数;定位器的作用用来抵偿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或其他因素引发的电位误差,使pH计示数与所测溶液pH值一致。
六、答:无色供试品溶液,检查时的光照度应为1000~1500lx;用透明塑料容器包装或有色供试品溶液,光照度应为2000~3000lx;混悬型供试品为便于观看,光照度为4000lx。
7、答:本法系将必然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按时刻内观看小鼠显现的死亡情形,以判定供试品是不是符合规定的一种方式。
八、答:本法系将必然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滴入家兔体内,在规按时刻内,观看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形,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不是符合规定。
九、答: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以判定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不是符合规定的一种方式。
药物分析课后答案【篇一:药物分析课后习题答案】题1. b2. b3.b4. d5.c6. c7. d8. a9. b 10.c 11.c 12c 13b 14c 二、多项选择题1.acd2.bc3.bc4.bc5.bc6.acd7.ad8.bc9.abd 10.bcd11abc 12bcd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 bcdca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cd3bd 4abcd 5abcd三、1 p452 p49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a5.c6.c7.b8.b9.b 10.d 11.c 12.a 13.d 14.d15.a 16.c 17.c 18.d 19.c 20.b 21c 二、多项选择题1.bcd2.acd3.ab4.ad5.bc6.abcd7.abd8. bcd9. cd10.acd 11.abd 12.abd 13.ab14.bcd15.abc 三、分析问答题1.答:判断滤纸上有无cl-或so42-的方法是:用少量无cl-或so42-蒸馏水agno3或bacl2,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纸上有cl -或42-。
消除的方法是:用含硝酸的水洗滤纸,至向最后的滤液中加入agno3或bacl2后,没有沉淀为止。
2.答:铁盐、铅盐、砷盐都要配成标准贮备液,临用时才能稀释成标准液使用,因为这些杂质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水解。
贮备液的特点是:高浓度,高酸性,抑制此类药物的水解。
3.答:杂质是在药物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的。
有效控制杂质的方法包括: (1)改进生产工艺和贮存条件;(2)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合理制订杂质限量;(3)有针对性地检查杂质;应用类型特点(1)选用实际存在的待检杂质方法准确,但需要杂质对照品,不够方对照品法便。
2)选用可能存在的某种物质作较(1)方便,但仍需知道杂质种类,并为杂质对照品(3)高低浓度对比法需要对照品。
不需杂质对照品,方便,但杂质与药物薄层显色灵敏度应相近,否则误差大。
药用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药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溶剂?A. 甲醇B. 乙醇C. 水D. 甲烷答案:D2. 药用分析化学中,用于测定药物含量的常用方法是什么?A. 色谱法B. 质谱法C. 核磁共振D. 紫外光谱法答案:A3. 在药物分析中,哪种类型的色谱法可以提供分子结构信息?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薄层色谱法D. 质谱法答案:D4. 以下哪种仪器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A. 高效液相色谱B. 紫外-可见光谱C. 红外光谱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在药物分析中,哪种方法常用于检测药物的稳定性?A. 加速试验B. 热重分析C. 电化学分析D. 核磁共振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2. 药物的化学结构分析中,常用的波谱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3. 药物分析中,________可以用来测定药物的纯度。
答案:高效液相色谱4. 在药物分析中,________方法常用于药物的鉴别。
答案:薄层色谱5. 药物分析中,________可以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杂质。
答案:气相色谱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药物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法有哪些?答案:药物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2. 解释什么是药物的稳定性分析?答案:药物的稳定性分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进行研究,以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应有的质量和疗效。
3. 药物的鉴别分析有哪些方法?答案:药物的鉴别分析方法包括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等。
4. 药物分析中为什么要进行杂质检测?答案:药物分析中进行杂质检测是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由于杂质的存在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用分析化学自测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B 2.B 3.D 4.D 5.B 6.D 7.C 8.D9.C 10.D 11.D 12.B 13.C 14.B 15.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配位反应2.指示剂3.冰醋酸 高氯酸4.苯环5.2000cm -16.确定(固定)7.2.45~4.458.共轭双键9.越长10.-0.0040 -0.050%11.-42PO H -3HCO12.2.8⨯10413.强极性和氢键型固定液 三甲胺14.入射光的波长15. 大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
(2)这些弱酸或弱碱与其共轭碱或共轭酸具有不同的颜色。
(3) 共轭酸碱对之间存在一个酸碱平衡,平衡式中存在H +或OH –,所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是和溶液的pH 值有关的,当溶液pH 变化时,共轭酸碱对的浓度发生相对变化,从而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2. (1)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ECL 。
(2)朗伯-比尔定律表明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溶液后。
吸光度A 与溶液浓度C 和液层厚度L 之间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因此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3)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的E 为比例常数,称为吸光系数。
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光度。
在一定条件下(单色光波长、溶剂、温度),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可作为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在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或浓层厚度)的线性关系中,吸光系数是斜率,其值愈大,测定的灵敏度愈高。
3.凡是变色点的pH 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滴定的终点,这是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4.凡适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 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②.反应必须迅速完成。
③.必须有适宜的指示剂或其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
化学反应虽然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所以有些化学反应不能直接用于滴定分析法。
药用分析化学作业参考答案_1-4.药用分析化学作业 1 第1-3章一、单项选择题1. 在标定NaOH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少量邻苯二甲酸,则NaOH溶液浓度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为(B)。
A 正值B 负值C 无影响D 影响未知2. 相同浓度的Na2S、NaHCO3、Na2HPO4的碱性强弱为(B )。
A Na2HPO4> Na2S> NaHCO3B Na2S>Na2HPO4> NaHCO3C Na2S> NaHCO3>Na2HPO4D NaHCO3> Na2HPO4> Na2S(已知H2S的pKa1=7.04,pKa2=11.96,H2CO3的pKa1=6.37 ,pKa2=10.25;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3. 用0.1mol·L-1HCl滴定0.1mol·L-1NaA(HA的pKa=9.30)对此滴定试用的指示剂为(D )。
A 酚酞(pK in=9.1)B 酚红(pK in=8.0)C 中性红(p in=7.4)D 甲基红(pK in=5.1)4.K caY2-=1010.69, 当pH=9.0时,lgαY(H)=1.29,则K caY2-=(D )。
A 101.29B 0-9.40C 1010.69D 109.405.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D )。
A HCN; CN-B H2PO4-; HPO42-C NH3; NH2-D H2CO3; CO32-6.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D)。
A [H+]=0.0003mol/LB pH=10.42C 2.40×103D 9.627. 下列物质不能在非水的酸性溶剂中直接进行滴定的是(B)。
A NaAcB 苯酚C 吡啶D 邻苯二甲酸氢钾8.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时,应选用的指示剂是(B )。
仿制药相关解答问题一:我公司现开发一种单剂量口服溶液,原研制剂的处方加入了防腐剂,考虑到防腐剂的加入对人体还是存在一定的危害性的,且此口服液中并未含有蛋白或多糖成分,甜味剂是三氯蔗糖,并不容易染菌。
故我公司研发中去除了产品的防腐剂,同时加强了产品工艺过程的控制,1、溶液在灌装前进行0.22um的滤膜除菌过滤。
2、对灌装后的溶液进行105℃30分钟的蒸汽灭菌。
多批样品的检测结果,以及6个月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中微生物限度检查均合格。
这种情况下,产品中不加防腐剂是否可行?答:从目前口服溶液生产环境的控制要求、口服溶液剂型特点和处方特点考虑,口服溶液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污染及繁殖的可能性较大。
上述问题中,虽对产品的处方组成与是否易造成微生物污染进行了分析,但尚无充分的文献资料和试验资料的支持,同时也未对原研制剂的处方、以及原研制剂中使用防腐剂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于上述问题中所提及的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降低微生物污染的各项措施,其有效性并未通过验证来加以确证。
此外,微生物限度检查同无菌检查一样,由于微生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微生物检验误差较大等原因,即便是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要求,也并不能够完全代表样品的微生物符合要求。
综上,对于口服溶液而言,处方中不使用防腐剂,其微生物污染超标的风险将远大于处方中使用防腐剂。
如处方中使用防腐剂,应对防腐剂的种类、用量、质控标准等进行全面的筛选研究。
问题二:我公司现开发一种口服固体制剂,经对原研制剂的处方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其处方中使用了一种抗氧剂,但在国内无法购买到有合法来源有药用批准文号的该抗氧剂,请问可以使用食品级标准吗?答:原则上,除了应采用已获准注册的药用辅料外,在研发中更应关注通过全面的供应商审计工作、不同供应商产品的比较研究工作、辅料内控质量标准的制定、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研究工作等,选择并固定合适的供应商,制定严格的辅料内控质量标准,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对所用辅料应提供药用辅料批准证明文件、来源证明、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化学习题+重点讲解第一章总论【学习要点】1.掌握有效成分常用提取方法及特点:溶剂提取法(包括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等。
2.掌握有效成分常用分离纯化方法及特点:结晶法、两相溶剂萃取法、各种柱色谱法(包括硅胶、氧化铝、聚酰胺谱、凝胶柱色谱和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等)。
3.熟悉透析法、膜过滤法和分馏法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4.熟悉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在中药化学成分鉴别中的应用。
5.了解有效成分结构研究中UV、IR、MS、NMR等波谱方法的含义、原理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提示】一、有效成分常用提取方法及特点1.溶剂法(1)浸渍法适用于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中药。
(2)渗漉法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比较麻烦。
(3)回流提取法是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繁杂。
(4)连续回流提取法弥补了回流提取法中溶剂消耗量大,操作繁杂的不足,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来完成本法操作。
但此法时间较长。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3.升华法:适用于中药中一些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等。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1)液-液萃取法①液-液萃取与分配系数K值将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例如氯仿与水)置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放置后即可分成两相。
此时如果其中含有溶质,则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K)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为一常数,可以用下式表示:K=CU/CLK:表示分配系数;CU:表示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CL:表示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
②分离难易与分离因子β分离因子β值用来表示分离的难易。
分离因子β定义为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即:β=KA/KB(注:KA>KB)一般,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但100>β≥10,则须萃取10~12次;β≤2时,要想实现基本分离,须作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β≌1时,则KA≌KB,意味着两者性质极其相近,即使作任意次分配也无法实现分离。
药用分析化学作业 1 第1-3章一、单项选择题1. 在标定NaOH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少量邻苯二甲酸,则NaOH溶液浓度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为(B)。
A 正值B 负值C 无影响D 影响未知2. 相同浓度的Na2S、NaHCO3、Na2HPO4的碱性强弱为(B )。
A Na2HPO4> Na2S> NaHCO3B Na2S>Na2HPO4> NaHCO3C Na2S> NaHCO3>Na2HPO4D NaHCO3> Na2HPO4> Na2S(已知H2S的pKa1=7.04,pKa2=11.96,H2CO3的pKa1=6.37 ,pKa2=10.25;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3. 用0.1mol·L-1HCl滴定0.1mol·L-1NaA(HA的pKa=9.30)对此滴定试用的指示剂为(D )。
A 酚酞(pK in=9.1)B 酚红(pK in=8.0)C 中性红(p in=7.4)D 甲基红(pK in=5.1)4.K caY2-=1010.69, 当pH=9.0时,lgαY(H)=1.29,则K caY2-=(D )。
A 101.29B 0-9.40C 1010.69D 109.405.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D )。
A HCN; CN-B H2PO4-; HPO42-C NH3; NH2-D H2CO3; CO32-6.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D)。
A [H+]=0.0003mol/LB pH=10.42C 2.40×103D 9.627. 下列物质不能在非水的酸性溶剂中直接进行滴定的是(B)。
A NaAcB 苯酚C 吡啶D 邻苯二甲酸氢钾8.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时,应选用的指示剂是(B )。
A 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 荧光黄C 甲基紫D 曙红9.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是(A )。
A 1:1B 2:1C 1:3D 1:210.重铬酸钾(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被1mol的Fe2+还原为Cr3+时所需质量为其摩尔质量的()倍。
A 3B 1/3C 1/6D 611.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A 氢离子浓度相等B H2SO4和HAc的浓度相等C H2SO4的浓度为HAc的D 两个滴定的pH突跃围相同12.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用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对两溶液浓度关系正确表达的是(C )。
A C FeSO4=C H2 C2O4B 2C FeSO4=C H2 C2O4C C FeSO4=2C H2 C2O4D 2n FeSO4=n H2 C2O413. 在下列何种溶剂中,醋酸、苯甲酸、盐酸及高氯酸的酸强度都相同(C )。
A 纯水B 浓硫酸C 液氨D甲基异丁酮14.下面不能用来衡量精密度的是(A )。
A 绝对误差B相对平均偏差C标准偏差 D 相对标准偏差15.常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为(C )。
A 无水B 硼砂C邻苯二甲酸氢钾 D K2Cr2O7二、问答题1.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实验报告、原始记录2.中国药典和国外常用药典英语缩写分别是什么?中国药典Ch.P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法方J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3.中国药典的主要容由几部分组成,并对其做简要说明。
凡例解释和正确使用《中国药典》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全书中重复说明。
正文收载药品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
附录收载制剂通则和实验方法。
索引一部:中文、汉语拼音、拉丁名、拉丁学名;二、三部:中文、英文4.在定量分析,精密度与准确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有哪些?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
5.在非水滴定中,溶剂选择的原则及选择溶剂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在非水滴定中,溶剂选择应本着提高溶质的酸(碱)性,从而提高滴定的完全程度的原则来进行。
弱碱的测定选用酸性溶剂,弱酸的测定选用碱性溶剂。
选择溶剂时考虑下列因素:1.溶剂应能溶解试样及滴定产物;2.可采用混合溶剂。
3.溶剂应不引起副反应,并且纯度要高,不能含水。
6. 比较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曲线绘制方法的不同。
(1)酸碱滴定曲线是V(滴定体积)对pH作图。
即pH-V曲线;(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是V(滴定体积)对ϕ(电极电位)作图。
即ϕ-V曲线;(3)沉淀滴定曲线是V(滴定体积)对C(待测离子浓度)作图。
即p C-V曲线;7.在何种情况下可采用直接滴定法?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返滴定法?1.能满足下列要求的反应可采用直接滴定法。
(1)反应定量完成;(2)反应迅速完成;(3)有适宜的指示终点的方法。
2. 对于反应速度慢、反应物为固体或没有合适指示剂的反应,可采用返滴定法。
8.何为金属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条件?金属指示剂是一些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其颜色变化与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变化有关。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下列条件:(1)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颜色有明显区别。
(2)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离子-EDTA配合物稳定性低。
9.非水酸碱滴定与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相比较,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1)能增大酸(碱)的溶解度;(2)能提高被测酸(碱)的强度;(3)使在水中不能进行完全的滴定反应能够顺利进行;(4)扩大了滴定分析的应用围。
10.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科学管理的四个方面及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 GL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 GC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GM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 GSP 三、计算题1.以0.01000 mol·L -1 滴定25.00ml Fe 2+ 溶液,耗去K 2Cr 2O 7溶液25.00ml ,每毫升Fe 2+ 溶液含铁多少克(已知M Fe =55.85g·mol -1 )。
解: 7222)(6O Cr K FeCV M m =⎪⎭⎫⎝⎛+ g M CV m Fe O Cr K Fe 08378.085.55100000.2501000.06)(627222=⨯⨯⨯==++每毫升Fe 2+ 溶液含铁为0.08378/25=3.351×10-3g2.将0.5500不纯的CaCO 3溶于25mlHCl 液(0.5020mol/L )中,煮沸除去CO 2,过量盐酸液用NaOH 液返滴定耗去4.20ml ,若用NaOH 直接滴定HCl 液20.00ml 消耗20.67ml,试计算试样中CaCO 3 的百分含量。
(已知 M CaCO3 =100.09 g·mol -1 ) 解:()()HCl NaOH cv cv = ()14857.067.2000.205020.0-⋅=⨯==L mol v cv c NaohHClNaOH()()[]()%8.72%1005500.0100009.10020.44857.000.205020.021%100100021%CaCO 3=⨯⨯⨯-⨯=⨯⨯-W Mcv cv NaOH HCl =3. 用纯As 2O 3标定KMnO 4 浓度。
若0.2112g As 2O 3 在酸性溶液中恰好36.42ml KMnO 4溶液反应,求该KMnO 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已知 M As2O3=197.8 g·mol -1 ) 解:324O A KMnO 54= ()1000454KMnOM m cv ⋅=03664.042.36100084.1972112.0451000454KMnO =⨯⋅=⋅⋅=v M m c mol/L4. 称取分析纯试剂K 2Cr 2O 7 14.709g,配成500ml 溶液,试计算K 2Cr 2O 7 溶液对FeO 的滴定度。
(已知 M K2Cr2O7=294.2g·mol -1 ,M FeO =71.85g·mol -1) 解:1100.05.02.294709.14722722-⋅===L mol V M mC O Cr K O Cr K1/1.43100085.71100.0610006722722-⋅=⨯⨯=⋅⋅=mL mg M C T FeO O Cr K FeO O Cr K 5.取Al 2O 3试样1.032g ,处理成溶液,用容量瓶稀释至250.0ml ,吸取25.00ml ,加入T EDTA/Al2O3=1.505mg/ml 的EDTA 标准溶液10.00ml ,以二甲基酚橙为指示剂,用Zn(AC)2标准溶液回滴至终点,消耗Zn(AC)2溶液12.20ml 。
已知1.00ml Zn(AC)2相当于0.6812mlEDTA,求试样中Al 2O 3 的百分含量。
解:6.假设Mg 2+和EDTA 的浓度均为0.020mol/L ,在pH=6时,Mg 2+与EDTA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并说明在此pH 值条件下能否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Mg 2+?若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低pH 值。
(已知lgK MgY =8.7,pH=6时,lgX Y(H)=4.8; pH=11时,lg X Y(H)=0.7) 解: 9.38.47.8lg lg lg )(/=-=-=H Y MgY MgY X K K <8 在此pH 值条件下不能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g 2+8lg lg lg )(/=-=H Y MgY MgY X K K8lg lg )(/=-H Y MgY X K 7.087.8lg )(=-=H Y X能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Mg 2+的最低pH 值为11药用分析化学作业2 (第4-6章)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对永停滴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滴定曲线是电流—滴定剂体积的关系图 B. 滴定装置使用双铂电极系统%463.2%100032.102542.0%100%02542.0252501000505.1)6812.020.1200.10(323232=⨯=⨯==⨯⨯⨯-=S m O Al gm OAl O AlC.滴定过程存在可逆电对产生的电解电流的变化D.要求滴定剂和待测物至少有一个为氧化还原电对2.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为(A)A. 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 外溶液的H+活度不同D. 参比电极不一样3.在电位滴定中,以ΔE/Δ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A)A. 曲线的最大斜率点B. 曲线最小斜率点C.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D. ΔE/ΔV为零时的点4.电位滴定法中用于确定终点最常用的二次微商法计算滴定终点时,所需要的滴定前后滴定消耗的体积和对应的电动势的数据记录最少不少于(A)A.2B.3C.4D.55.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A)A. CH3—CH2—CH3B. CH3—CH2OHC.CH2=CH—CH2—CH=CH2D. CH3—CH=CH=CH—CH36.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B)A.空心阴极灯B.氙灯C.氘灯D.硅碳棒7.下列四组数据中,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包括CH3—CH2—CHO吸收带的是(D)A.3000~2700 cm-1,2400~2100 cm-1,1000~650 cm-1B.3300~301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C. 3300~3010 cm-1,1900~1650 cm-1,1000~650 cm-1D. 3000~2700 cm-1,1900~1650 cm-1,1475~1300cm-18.用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C)A.外标法B.标法C.归一化法D.加法9.用气液色谱法分离正戊烷和丙酮,得到如下数据:空气保留时间为45 s,正戊烷为2.35 min,丙酮为2.45 min,则相对保留值r2,1为(D)A. 0.96B. 1.04C. 0.94D. 1.0610.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305 nm,在乙醇中λmax=307 nm,试指出该吸收跃迁类型是(C)A.n→π*B.n→σ*C. π→π*D. σ→σ*11.在醇类化合物中,O —H 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的浓度增加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原因是(B ) A.溶液极性变大 B.形成分子间氢键 C.诱导效应变大 D.场效应增强 12.衡量色谱柱的柱效能指标是(D ) A.相对保留值 B.分离度 C.分配比 D.塔板数13.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相,主要原因是(C )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气相色谱的快 C.流动相粘度大 D.柱温低14.在其他条件相同下,若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两个临近的分离度将(C ) A.减少为原来的21 B.增加一倍C.增加2倍D.增加22倍15.样品在薄层色谱上展开,10分钟时有R f 值,则20分钟的展开结果是(B ) A. R f 值加倍 B. R f 值不变C.样品移行距离加倍D. 样品移行距离加倍,但小于2倍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组分的分配系数之比为1:2时,在同一薄层板上,它们R f 值之比为2:1B.两组分的分配系数之比为1:2时,在同一薄层板上,它们容量因子之比也是1:2C.两组分的容量因子之比为1:2时,在同一薄层板上,它们R f 值之比为3:2D.薄层色谱的R f 值,即为样品在展开剂中的停留时间的分数二、 问答题1. 简述在等吸收双波长测定法中,选择测定波长λ1与参比波长λ2的方法?答:根据两待测组分a 、b 的吸收光谱图,a 为待测组分时,可以选择组分a 的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λ2,在这一波长位置作x 轴的垂线,此直线与干扰组分b 的吸收光谱相交某一点或数点,则选择与这些交点相对应的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1,当λ1有几个波长可供选择时,应当选择待测组分的ΔA 尽可能大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