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二版》AB第四章:生产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3.4. 生产要素5.总产量6.平均产量7.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9.等产量曲线10.11.等成本线12.等斜线13.扩展线14.规模报酬15.规模经济16.规模不经济17.外在经济18.外在不经济二、选择题:1.生产函数表示( c )。
A.一定数量的投入B.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以上都对。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与( c )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B.纵轴C.横轴D.总产量曲线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a )。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总产量下降D.B和C。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b d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B.生产技术不变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D.A和B5.当总产量下降时( c d )。
A.AP为零B.AP为负C.MP小于或等于零D.AP递减6.等产量线( d a )。
A.说明了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B.除非得到了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画出该曲线C.表明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表示了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量都是一定的7.生产的第二阶段( a )开始于AP L开始下降处。
A.总是B.决不是C.经常是D.有时是8.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c )。
A.预算线的斜率B.等成本线的斜率C.边际技术替代率D.边际报酬9.若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相同产量,则MRTS Lk是( d b)。
A.1/2B.2C.1D.410.在生产有效区域里,等产量线( d )。
A.凸向原点B.不能相交C.负向倾斜D.以上都对11.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了D.以上都正确12.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意味着( )。
第四章 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等产量曲线: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放弃一定数量的某种投入要素而必须增加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 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二、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2.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Q=L 2/3 K 1/3=L=100,K=100。
3.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2L+K=3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00, K=1000,Q=L 2/3 K 1/3= 10002/3 10001/3=1000。
一、主要概念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参考教材P74)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教材P75)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中购买或租用所用生产要素的实际货币支出,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借入资本的利息、租用土地的地租、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运输等方面的支出。
一般称显成本为会计成本。
(参考教材P76)隐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但不直接表现为现期货币支出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得的报酬。
第二,固定设备折旧费。
(参考教材P76)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参考教材P76)会计成本----是指作为成本项目记入会计账的费用。
(参考教材P77)总成本(TC)----是指厂商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即上述的经济成本。
TC=f (Q)(参考教材P77)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它等于总成本与产量之比。
(参考教材P77)边际成本(M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参考教材P77)不变成本(FC)----又称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的成本。
包括折旧费、保险费和财产税等。
(参考教材P77)可变成本(VC)是指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的成本。
包括原材料、电费、直接工人工资及营业税等。
(参考教材P77)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
包括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参考教材P77)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TR=P?Q(参考P77)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的收入。
(参考教材P78)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如果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大于西瓜,那么,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还是小于西瓜,为什么?答:消费者更喜欢苹果而不是西瓜。
消费者的偏好表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这种排序表示了消费者对不同物品的喜好程度,可以代表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又大于西瓜。
所以,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2.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提供实物补贴的有效性低于与这些实物补贴相当的货币补贴。
对吗?为什么?正确答:(1)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满意度。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高满意度是一种高效用,反之,低满意度是一种低效用。
(2)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感觉。
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的效用小于货币津贴,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货币津贴更加灵活,可以自由支配,心理满足程度高。
4.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吃第一根冰棒时,你感觉最好。
你吃得越多,感觉就越糟。
如果你一次吃超过十根冰棍,那会很痛苦。
用边际效用递减定律解释这种现象。
(1)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连续食用十几根冰棍和反复的冷刺激会降低消费者的心理或生理满意度,降低满意度,甚至造成身体或心理疼痛。
5、如果你有100元,苹果价格为10元1千克,橘子价格为20元,1千克的苹果与橘子的边际效用如图(图略)。
消费者购买多少苹果与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解决方案1:组合方式mux/px与muy/py总效用qx=10qy=010/10≠0/20550qx=8qy=130/10≠200/20720qx=6qy=250/10≠170/20820qx=4qy= 370/10≠140/20850qx=2qy=490/10≠110/20810qx=0qy=50/10≠80/20700由此可以看出,各种组合都正好用完100元,但只有当qx=4,qy=3时才能满足mux/px=muy/py的条件,这种组合带来总效用最大,,为850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