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化学粘合..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
名词解释:1.形变热:由于轧辊间的压力使处于轧辊钳口的高聚物产生宏观放热效益,导致纤网温度进一步上升。
2.clapeyron效应:高聚物分子受压时熔融所需热量远比常压下多。
3.面粘合热轧:适用于生产婴儿尿片和妇女卫生巾包覆材料、药膏基布、胶带基布及其他薄型非织造材料,纤网面密度通常为18~25g/m2,少数甚至在10以下,制成的非织造材料表面结构比较光滑。
4.ES纤维:芯是聚丙烯材料,起主体纤维作的用,其皮是聚乙烯材料,起热熔粘合的作用。
超声波粘合:利用超声波激励被粘合材料内部分子产生高频振动,分子运动加剧而熔融,再施以一定压力使材料粘合。
热轧粘合:热轧粘合是指用一对热辊对纤网进行加热,同时加以一定压力的热粘合方式。
热辊加热方式有电加热、油加热、电感应加热等。
第七章:1.泳移现象:所谓泳移即是在烘燥过程中聚合物分散液在加热时随水蒸发一起移向纤网的表层,因而烘燥后纤网的表面粘合剂含量多,而纤网内部粘合剂含量少未得到充分加固,导致了纤网分层疵病。
2.接触角:液体对固体表面润湿程度可用接触角θ表示。
它是在液滴、固体、气体接触的三相界面点,作液滴曲面的切线与固体表面的夹角。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越小,润湿程度越好。
3.泡沫半衰期:是指一定的泡沫容积内部所含的液体流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它表征了泡沫的排液速度和稳定性。
化学粘合加固:利用化学粘合剂的粘合作用使纤维间相互粘结,纤网得到加固的一种方法。
泡沫粘合:利用刮涂或轧液等方式,将制备好的泡沫粘合剂均匀的施加到纤网中去的方法,待泡沫破裂后,释放出粘合剂,烘干成布1.粘均分子量:用稀溶液粘度法测得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熔体指数(MFI):是纺丝成网、熔喷实际生产中对原料性能的主要指标,其定义为: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融状态的高聚物在一定负荷下,10分钟内从规定直径和长度的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重量,单位为g/10min,熔体指数越大,流动性越好。
3.热裂解现象:热裂解制程为间接加热将碳氢化合物分解后重组,将高沸点、巨大分子的有机物质裂解或分解为较低分子的物质如轻油及柴油等高价物质。
热粘合、化学粘合法知识笔记00一、热粘合加固纤网基本原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大都具有热塑性,即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软化熔融,变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粘流体,冷却后又重新固化,变成固体。
热粘合非织造工艺就是利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这一特性,使纤网受热后部分纤维或热熔粉末软化熔融,纤维间产生粘连,冷却后纤网得到加固而成为热粘合非织造材料。
二、热粘合工艺分类热轧粘合:利用一对加热钢辊对纤网进行加热,同时加以一定的压力使纤网得到热粘合。
电加热油加热磁感应加热热熔粘合:利用烘箱加热纤网同时在一定风压条件下使之得到熔融粘合加固。
热风穿透式热风喷射式超声波粘合:将电能通过专用装置转换成高频机械振动,然后传送到纤网上,导致纤网中纤维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剧而产生热能,使纤维软化、熔融、流动和固化,从而使纤网得到粘合。
热轧粘合与热熔粘合的区别热轧粘合是指利用一对加热辊对纤网进行加热,同时加以一定的压力使纤网得到热粘合加固。
热熔粘合是指利用烘房加热纤网使之得到粘合加固。
热轧粘合和热熔粘合的区别在于,热轧粘合适用于薄型和中厚型产品,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大多在15~100g/m2,而热熔粘合适合于生产薄型、厚型以及蓬松型产品,产品单位面积质量为15~1000g/m2,两者产品的粘合结构和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热轧粘合工艺过程和机理1、热传递处理:当纤网进入轧辊组成的热轧粘合区域时,由于轧辊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热量将从轧辊表面传向纤网表面,并逐渐传递到纤网的内层。
2、形变过程:向纤网提供热量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形变热,两轧辊之间强大的压力使高聚物产生形变而导致纤网温度进一步提高。
3、克莱帕伦效应:高聚物分子受压时熔融所需的热量远比常压下多,这就是所谓的clapeyron效应。
4、流动过程:在热轧粘合过程中,纤网中部分纤维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熔融,同时还伴随着熔融的高聚物的流动过程,这也是形成良好粘合结构的条件之一。
轧辊温度升高将有利于熔融高聚物的流动。
第七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一、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α-萘磺酸2、 β-萘胺3、β-蒽醌磺酸SO 3HNH 2C C OO SO 3H4、9-溴菲5、三苯甲烷6、联苯胺BrCHNH 2二、 命名下列化合物。
1.2.C COO 3.SO 3HNO 24.CH 25.6.CH 3CH 3OHNO 2二苯甲烷 对联三苯 1,7-二甲基萘三、 推测下列各化合物发生一元硝化的主要产物。
SO 3HSO 3H1.HNO 3H 2SO 4O 2NSO 3HNO 2+2.CH 3H 2SO 4HNO CH 3NO 23.OCH HNO 3H 2SO 4NO 2OCH4.CNCNNO 2HNO 3H 2SO 4NO 2CN四、 回答下列问题:1,环丁烯只在较低温度下才能生成,高于350K 即(如分子间发生双烯合成)转变为二聚体什么?写出二苯环丁烯三种异构体的构造式。
解:环丁二烯π-电子为四个,具有反芳香性,很不稳定,电子云不离域。
三种二苯基环丁二烯结构如下:2,1,3,5,7-环辛四烯能使高锰酸钾水溶液迅速褪色,和溴的四氯,已知它的衍生物二苯基环丁二烯,有三种异构体。
上述现象3 3化碳溶液作用得到C 8H8Br8。
(a),它具有什么样结构?这两个共振结构式表示?解:不可以,因为1,3,5,7-辛环四烯不具有离域键,不能用共振结构式表示。
(c),用金属钾和环辛四烯作用即得到一个稳定的化合物2K+C8H8(环辛四烯二负离子),这种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预期环辛四烯二负离子将具有怎样的结构?解:环辛四烯二负离子具有芳香性,热力学稳定,其结构为:五、写出萘与下列化合物反应所生成的主要产物的构造式和名称。
1,CrO3, CH3COOH 2,O2,V2O5 3, Na,C2H5OHOO C O CO O解:具有右式结构,不是平面的(b),π-电子云是离域的。
1,4-萘醌邻苯二甲酸酐 1,2-二氢萘4,浓硫酸,800C 5,HNO3,H2SO4 6,Br2α-萘磺酸α-硝基萘 1-溴萘7,H2,Pd-C加热,加压 8,浓硫酸,1650C四氢萘β-萘磺酸六、用苯、甲苯、萘以及其它必要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1.CH 2CH 3Cl ,hvCH 2ClAlCl 3CH 2ClCl 2FeCH 2Cl2.(C 6H 5)3CHCH 3Cl ,hvCHCl2AlCl 3(C 6H 5)3CH3.NO 2Br23H 2SO 424.NO 2SO 3HSO 3H NO 2SO 3HH 2SO 4165C3H 2SO 45.C C OOCO O COAlCl 3O 2,V 2O 5450CC COOHO 97%H 2SO 4C C OO七、 写出下列化合物中那些具有芳香性? 解:1.2.3..4.+5.6.7.8.9.10.H HH HHH11.CH 2=CHCH=CHCH=CH 2代表有芳香性代表无芳香性。
五个化学粘合原理的应用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一种基于分子间作用力的粘合原理,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或静电力使物质粒子相互吸附。
•物理吸附通常用于吸附剂、填料等物质的粘合和固定。
•例如,将活性炭颗粒用于废水处理时,水中的污染物质可被物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2.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粘合原理,通过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实现物质之间的吸附。
•化学吸附常用于有机合成领域中,如聚合物的交联反应。
•例如,通过在聚氨酯中引入异氰酸酯官能团与多元醇反应,可以实现聚氨酯的交联,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3. 双面胶原理•双面胶是一种常见的粘合材料,其粘合原理是通过物质表面的粘附力和黏附力实现粘合。
•双面胶通常由胶层、支撑材料和保护膜组成。
•胶层中的胶粘剂能够在接触面上产生吸附力和黏附力,从而实现粘合。
4.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胶黏剂领域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亲核和电荷互补性实现物质的粘合。
•缩合反应常见于聚合物的胶黏剂中,如环氧树脂。
•例如,将环氧树脂与胺类固化剂反应,形成交联网络结构,从而实现胶黏剂的固化和粘附。
5. 多种粘合原理的综合应用•在实际的粘合过程中,往往会综合应用多种化学粘合原理。
•例如,在车辆制造行业中,常采用焊接和胶黏剂粘合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粘合。
•焊接主要通过热能和焊接材料的相互作用实现粘合,而胶黏剂则通过化学吸附和双面胶原理来实现粘合,从而结合了物理和化学粘合的优点。
综上所述,化学粘合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从物理吸附到化学吸附,再到双面胶原理、缩合反应以及多种原理的综合应用,这些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以实现不同材料的粘合和固定。
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掌握这些化学粘合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将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更加可靠和高效的粘合工艺和材料。
化学粘合技术化学粘合:是指采用化学粘合剂的乳液或溶液,通过浸渍、喷洒、泡沫、印花、等方法将粘合剂施加到纤网中,并通过热处理将纤维基体—纤网粘合加固形成非织造材料的方法。
化学粘合是非织造生产方式中使用最长、应用最广泛的纤网加固方法,其非织造材料中粘合剂的附着量一般为纤维的5%~300%,粘合剂的性能以及用量都对非织造产品的外观与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化学粘合机理粘合剂对纤维的粘合过程包过浸润(润湿)、吸附、扩散和化学键合等过程,同时粘合剂液体渗入被粘合的纤网中与对纤维产生一定的嵌定的机械作用力,也对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显著影响。
化学粘合非织造材料的形成过程,是将纤维用一定的技术形成纤网,然后借助粘合剂在纤网中形成无数独立的粘合点、团或块状结构等,将纤维年合成一个整体。
所以,纤维表面结构性质以及粘合剂结构性质是影响粘合效果的主要因素。
润湿润湿是指粘合剂在纤网中以及纤维表面能够自发铺展开来,使得粘合剂通过润湿作用在粘结处与纤维表面充分接触,利于粘合剂在纤维表面的分布与扩散。
第一阶段,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粘合剂溶液或乳液借助宏观布朗运动从液相中移动到纤维表面,再经由微布朗运动大分子链节逐渐向纤维表面极性相近的基团靠近,该过程可于压力与温度的作用下加强。
第二阶段,发生次价键吸附作用。
当被粘体与粘结剂分子间距小于0.5nm时,开始产生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等)。
吸附理论、扩散理论、化学键合、电子静电理论、变形层理论、优先吸附理论、机械联结理论等见《聚合物复合材料》P-135—界面粘合机理。
化学粘合方法常用化学粘合方法有:1)浸渍2)喷洒3)泡沫4)印花5)涂刮其中,浸渍法应用最为广泛。
浸渍粘合法:浸渍粘合法又称饱和浸渍粘合法,是最早被采用的粘合加工方法。
纤网由传输辊或夹持网帘输入浸渍槽于一定压力以及温度条件下进行浸渍,再经由压液辊或吸液装置(二者可联合使用)除去纤网表面以及内部多余的液态粘合剂,最后经烘燥装置固化处理成非织造材料。
非织造学试卷 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ES纤维2、熔体指数(MFI)3、干法造纸4、纤网杂乱度5、CV值6、泳移现象7、针刺密度8、形变热9、SMS非织造材料10、各向同性二填空(每空1分,流程图每空0.5分,共25分)1、熔喷工艺中,聚合物原料的分子量越小,熔体粘度越( ),同样拉伸条件下,纤维细度越( )。
2、非织造热风烘燥工艺中有( )、( )和( )三种方式。
3、短纤维非织造的成网方式有( )、( )和( )。
4、非织造化学粘合工艺包括( )、( )、( )、( )、( )。
5、聚酯纺丝成网的工艺过程为( )、熔融纺丝、( )、( )、( )和加固。
6、试标出流程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7、试标出流程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问答题和论述题(共55分)1、阐述非织造布的定义以及与纸张的区别。
(6分)2、按成网及加固方法,对非织造材料分类(用框图表示)。
(5分)3、论述杂乱罗拉杂乱成网的原理,其纤网MD:CD比值范围为多少?(6分)4、试述预针刺机与主针刺机的主要区别。
(5分)5、试比较纺丝成网法与熔喷法两者的特点。
(6分)6、试述粘合剂玻璃化温度(Tg)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5分)7、试述水刺加固机理及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8分)8、简述水刺工艺中预湿的作用。
(3分)9、热轧工艺三要素对产品性能有何影响?(6分)10、试述弧形针板对纤网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影响。
(5分)习题作业第一章绪论:1. 试说明非织造材料与其他四大柔性材料的相互关系。
2. 从广义上讲,非织造工艺过程由哪些步骤组成?3. 试阐述非织造工艺的技术特点。
4. 掌握理解我国国标给非织造材料给予的定义。
5. 试根据成网或加固方法,将非织造材料进行分类。
6. 试阐明非织造材料的特点。
7. 试列出非织造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
8. 举例分析说明非织造材料结构、性能。
第二章非织造用纤维原料:1. 试述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第七章粘合剂第七章粘合剂第一节粘合剂的组成和分类粘合剂:将两种同类或不同类的固体物质连接在一起的物质,又称粘接剂﹑胶粘剂或直接称为胶。
1. 粘合剂的组成:①基料(粘合物质) 基料是粘结剂的主要而必须的成分。
它又称为基体,也称粘结剂的骨架。
它又称为基体,也称粘结剂的骨架。
②固化剂。
又称硬化剂或熟化剂。
它能使线型分子形成网型或体型结构,从而使粘结剂固化。
③填料。
填料的加入可以增加粘结剂的弹性模量,降低线膨胀系数,减少固化收缩率,增加粘度、抗冲击韧性,提高使用温度、耐磨性能、胶接强度。
④增韧剂(增塑剂)。
增韧剂能改善粘结剂的性能,增加韧性、降低脆性,提高粘结层的抗剥离、抗冲击能力,而且可以改善粘结剂的流动性、耐寒性与耐震性等。
1. 粘合剂的组成:⑤稀释剂。
释释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粘度,以便于涂布施工。
稀释剂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活性稀释剂又称为溶剂,例丙酮、甲乙酮、乙酸乙酯、苯、甲苯等。
它不参与例丙酮、甲乙酮、乙酸乙酯、苯、甲苯等。
它不参与粘结剂的固化反应。
另一类是活性稀释剂,它既可以降低粘结剂的粘度,又参与粘结剂的固化反应,例:环氧丙烷丙基醚、甘油环氧树脂等。
⑥交联剂,是指能通过与大分子主链或支链上的基团反应,在大分子之间形成化学桥键.而成为不溶不熔的网状或体型结构的不饱和或多官能团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粘结强度。
1. 粘合剂的组成:⑦促进剂及着色剂。
在热固性粘结剂中,凡能加速固化反应或降低固化反应温度一类的物质叫固化促进剂,如环氧树脂粘结剂中常用的叔胺、酚类、硫脲等。
胺、酚类、硫脲等。
⑧消泡剂。
消泡剂用来防止在制备粘合剂时产生气泡,或者防止粘合剂在使用时产生气泡。
⑨其它。
2.粘合剂的分类3. 粘结机理一粘结的产生粘合力粘附力:粘结剂和被粘物之间的力内聚力:粘结剂层(胶层)内部的力注意:粘合力由粘附力和内聚力中最小的一个决定。
内聚力又由粘合剂本身来决定,如粘结剂的性质﹑组成﹑配比和固化工艺等。
在满足粘合条件的情况下,涂层越薄越好。
胶水的原理和应用大全1. 胶水的原理胶水是一种能够将物体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它能够起到固化和粘结的作用。
胶水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化学粘合原理:胶水采用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作为主要成分,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粘结剂,使胶水可以牢固地粘合物体。
常见的化学粘合原理包括聚合反应、交联反应等。
•物理吸附原理:胶水的成分可以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与物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粘结力。
这种吸附力主要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力、亲和力等。
•表面广泛润湿性原理:胶水的成分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够迅速渗透物体表面的微小孔隙,形成均匀的胶层,从而实现粘结效果。
2. 胶水的应用胶水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胶水的主要应用场景:•家庭用途:–纸张粘贴:胶水常用于粘贴纸张、画作、手工制品等。
–杂物修补:胶水可以修复各种杂物,如家具、陶瓷、玩具等。
–手工制作:胶水是手工制作的重要工具,用于黏贴材料、制作模型、书籍装订等。
•办公用途:–文件整理:胶水可用于粘贴文件夹封面、文件标签等。
–文具修复:胶水可以修复损坏的文具,如铅笔、笔袋等。
•建筑和装修:–地板安装:胶水可用于地板铺设,保证地板的牢固固定。
–瓷砖粘贴:胶水是瓷砖粘贴的重要工具。
–壁纸施工:胶水被广泛应用于壁纸粘贴,确保壁纸与墙面的密合度。
•工业生产:–汽车工业:胶水用于汽车零件的粘接,提高汽车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电子工业:胶水用于电路板的制作,实现电子元器件的粘合。
–化妆品工业:胶水用于化妆品的制造,如睫毛胶水、指甲胶水等。
•医疗领域:–医疗粘合剂:胶水用于医疗领域的外科手术粘合、创伤修复等。
–医药包装:胶水被用于医药包装的粘合。
3. 胶水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选择和使用胶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材质匹配:不同的材质需要选择相应的胶水,如木材需要使用木工胶,金属需要使用金属胶等。
选择合适胶水可以增加胶合效果的质量和持久性。
•环境条件:胶水的粘合效果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1. 简介硅胶是一种由硅氧键连接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塑料件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制品,具有轻便、耐用、易加工等特点。
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是指将硅胶与塑料件的表面牢固连接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粘合力。
2. 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方法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2.1 物理吸附粘合物理吸附粘合是指通过吸附力将硅胶与塑料件的表面黏合在一起。
这种粘合方式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化学反应,但粘合强度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化学粘合化学粘合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硅胶与塑料件的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
常用的化学粘合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粘接剂或胶水,将硅胶与塑料件的表面涂覆后,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化,形成强大的化学键连接。
3. 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优势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相比其他粘合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3.1 耐高温性硅胶具有很高的耐高温性,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粘合强度稳定,不易脱落或变形。
这使得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在高温环境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2 耐化学腐蚀性硅胶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可以抵御大部分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在遇到化学腐蚀性较强的环境时,仍能保持粘合强度不受影响。
3.3 柔软性硅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可以适应塑料件的变形和振动。
这使得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可以在复杂的应力环境下保持稳定,不易产生裂纹或断裂。
4. 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应用领域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电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
具体应用包括:4.1 电子电器领域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常用于电子电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如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外壳粘合。
由于硅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可以保证电子电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汽车制造领域硅胶与塑料件的粘合在汽车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汽车灯具的组装过程中,硅胶可以将塑料灯罩与灯体牢固连接在一起,保证灯具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非织造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纤网加固方法:化学粘合加固、热粘合加固、针刺加固、缝编法加固、水刺加固。
2.化学粘合法主要包括:浸渍法、喷洒法、泡沫法、印花法和溶剂粘合法五种。
3.针刺机是由送网机构、针刺机构、牵拉机构、花纹机构、传动和控制机构、附属机构、机架等机构组成。
4.针刺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有:针刺密度、针刺深度和步进量。
5.花纹针刺形式中根据叉形针针槽方向和纤网送进方向的关系、植针几何图案、提花机构及其控制程序,可获得四种表面结构条圈结构、绒面结构、小节距几何图案、大节距几何图案。
6.水刺生产工艺系统主要由纤维成网系统、水刺加固系统、水循环及过滤系统和干燥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7.预湿的目的是压实蓬松的纤网,排除纤网中的空气,使纤网进入水刺区后能有效地吸收水射流的能量,以加强纤维缠结效果,常见的预湿方式有双网夹持式和带孔滚筒与输网帘夹持式。
8.水刺机类型可分为平网式水刺加固机、转鼓式水刺加固机和转鼓与平网相结合的水刺加固机几种形式。
9.水刺中真空脱水箱的脱水机理是:靠纤网两面压力差挤压脱水及空气流穿过纤网层时将水带走。
10.热粘合工艺分热轧粘合、热熔粘合、超声波粘合等;其中热轧粘合根据其粘合方式可分为表面粘合、面粘合、点粘合;热熔粘合的方式有热风穿透式粘合、热风喷射式粘合。
11.热轧粘合特别适于薄型非织造材料的加固。
(薄型/厚型)12.热轧温度主要取决于纤维的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
13.热轧粘合和热熔粘合的共同影响因素有纤维特性、热熔纤维与主体纤维的配比、生产速度和冷却条件。
14.影响热轧粘合非织造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热轧辊温度、热轧辊压力、生产速度、纤网面密度以及热熔纤维与主体纤维的配比。
15.粘合剂按化学成分分类:天然类粘合剂和合成类粘合剂。
16.粘合剂的选择依据有非织造材料的性能、非织造粘合成形工艺及其设备、非织造产品成本。
17.热粘合工艺中的烘燥工序可分为热风穿透式烘燥、辐射式烘燥、接触式烘燥三种方式。
《非织造学》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非织造工艺过程由哪些步骤组成?答:非织造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过程:纤维准备、成网、加固、后整理。
2、试阐述非织造工艺的技术特点,并阐明非织造材料的特点。
答:技术特点:1)多学科交叉。
突破传统纺织原理,综合了纺织、化工、塑料、造纸以及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
2)过程简单,劳动生产率高。
3)产速度高,产量高。
4)应用纤维范围广。
5)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
6)金规模大,技术要求高。
非织造材料的特点:1)传统纺织品、塑料、皮革和纸四大柔性材料之间的材料。
2)织造材料的外观、结构多样性3)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多样性:感刚柔性;机械性能;材料密度;纤维粗细;过滤性能;吸收性能;透通性等。
3、试按我国国标给非织造材料给予定义。
答:国标定义: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物。
4、试根据成网或加固方法,将非织造材料进行分类。
答:(1)按成网方法分:1)干法成网(包括机械成网和气流成网)、湿法成网聚合物挤压成网(2)按纤网加固方法分:机械加固,化学粘合,热粘合第二章非织造用纤维原料1、试述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答:1)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成分。
2)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缠结成分。
3)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粘合成分。
4)纤维既作非织造材料的主体,同时又作非织造材料的热熔粘合成分2、试述纤维性能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纤维特性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1)细度和长度:细度↓长度↑→非织造材料强度↑2)卷曲度: 纤维卷曲度影响抱合力、弹性、压缩回弹性。
3)纤维截面形状:过滤材料采用多叶截面,孔径↓,表面积↑,非织造材料强度↑。
4)表面光滑程度: 影响强度,影响加工工艺性能,如静电、针刺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