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 格式:ppt
  • 大小:704.5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证论治-阴水- (三)分证论治-阴水-瘀水互结
证候:水肿日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小便短少, 肌肤或有紫红斑块,妇女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 暗红或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气行水。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前方重在活血 化瘀,方中桃红、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当归、地黄养血活血。后方重在通阳化气行水, 方中桂枝通阳化气,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健 脾渗湿利水。可加益母草,泽兰以增强化疲利水 之功;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益气行水;阳虚者, 加附子温阳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两方合用,具 温阳补肾,化气行水之功。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 阴,以阴中求阳;配肉桂、附子温补肾阳,两相 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用白术、 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渗湿,通利小便;生姜 温散水寒之气;白芍调和营阴缓附子辛燥之性, 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气短、神 疲,加人参、黄芪。
预防与调护
证候:水肿日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小便短少,肌 肤或有紫红斑块,妇女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红或 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气行水。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前方重在活血化瘀, 方中桃红、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当归、地黄 养血活血。后方重在通阳化气行水,方中桂枝通阳化 气,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健脾渗湿利水。可加益 母草,泽兰以增强化疲利水之功;气虚者,加黄芪、 党参益气行水;阳虚者,加附子温阳行水。
与西医联系
本节是论述以水肿为 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西 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 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 性肾小球疾病,内分泌失 调,心功能不全及营养不 良等疾患所出现的水肿, 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机Fra Baidu bibliotek
风邪外袭 疮毒内侵
病 因
感受水湿 饮食所伤
感受水湿


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肺、 脾、肾的相互作用,并与三焦、膀胱的气化功能 有密切联系。 发病机理在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 开合,水液潴留,而关键在肾。风寒或风热之邪, 由皮毛或口鼻而入,内侵于肺。肺失宣降,不能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风遏水阻,风水相搏发为 水肿。脾主运化水湿,但又恶湿,若水湿或湿热 之邪侵犯人体,则可困遏脾运;或饮食劳倦等伤 及脾阳,脾失转输而水湿内停,发为水肿。
诊断
1.临床特征: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 及四肢和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 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 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 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2.病史:患者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 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3.辅助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总量、 血常规、肝功能(包括血浆蛋白)、肾功能、体 液免疫以及心电图、心功能测定、肾B超等检查, 有助于明确诊断。


肾主水,是调节水液的重要脏器。水津的输 化,除赖于肺的通调、脾的转输外,与肾阳的蒸 化、开合作用关系更为密切。如水肿病久,或劳 欲体虚,肾阳不足,肾失蒸化,开合不利,水邪 内停,则泛滥成水肿,然三脏之中关键在肾。是 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而三脏 之间,又有其相关性,表现为肺脾同病,脾肾同 病,肺肾同病,甚至肺脾肾三脏同时为病。 此外,水肿日久,气化不行,经隧不利,水 停瘀阻,水瘀互结,每致水肿难愈。
分证论治-阴水- (三)分证论治-阴水-脾阳虚水泛
肾阳虚极,中阳衰败,浊阴上逆而见神倦 嗜睡,泛恶呕吐,甚至口中尿味,病情严 重,宜用制大黄、牡砺、半夏以扶阳泻浊。 此外,对顽固不消的水肿,常合活血化瘀 之品,取血行水亦行之意,常用药有益母 草、泽兰、桃仁、红花等。若见肾水凌心 射肺,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出现心悸, 喘促难卧,唇绀,宜重用制附片,去肉桂 加桂支、黄芪、丹参等温补心肾,活血行 水,并配合抢救。
习题:
1.水肿的定义是什么? 2.引发水肿的原因有哪些? 3.水肿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 4.水肿分几型,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本病《内经》称为“水”,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 “石水”、“涌水”。至于治法,《素问汤液醪醴论》早已 指出“平治权衡,去苑陈……开鬼门,洁净府”等原则。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则称为“水气”,从病因脉 症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又根据五脏 证候分为心水、肺水、脾水、肝水、肾水。在治疗上提出发 汗利尿两大原则。 《丹溪心法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指出 “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 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4.病机转化:阴水、阳水可互相转化。阳 水久延不退,或屡经反复,正气渐虚,脾肾之阳 日伤,可转为阴水;阴水每因复感外邪或饮食不 慎,导致水肿突然加剧,转为阳水,是本虚标实 之证。 5.预后:水肿预后,一般而言,阳水易消, 阴水难退。阳水初起不久,或由于摄养不足引起 的浮肿,只要及时治疗,合理调养,预后一般较 好。若属阴水,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正虚邪恋, 则缠绵难愈。
鉴别诊断
水肿与鼓胀: 膨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结于腹 内,以单腹胀大,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皮 脉络暴露为主要特征,肢体多不肿,反见瘦削, 后期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是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 不利,导致水液泛滥肌肤,以头面或下肢先肿, 继而全身,腹壁无脉络暴露。
(一)辨证要点
小 结
水肿是指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决读失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 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侵,感受水湿、饮食所伤及体虚劳欲。 形成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 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分清病因,病位,注意寒热、虚实的错杂与转化。 治疗原则为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三项基本原则。阳水应发汗、利水或 攻逐,以祛邪为主,同时配合清热解毒,健脾理气等法;阴水当温肾健脾, 以扶正为主,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对于虚实夹杂者,或 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应慎用攻逐法,以免伤正。 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复。因疮毒内侵及饮食不足所致水肿,治疗 得当,水肿可望治愈。若阴水日久,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脏功能严 重受损,则难治愈,常易转变为关格、癃闭、心悸、虚劳等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素问汤液醪醴论》早有 论述,即“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 便)、“去苑陈荃”(攻下逐水)三项治疗原则。 阳水以祛邪为主,或发汗,或利水,或攻逐,同时 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阴水当以扶正为主, 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对于虚 实夹杂者,则当兼顾,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分证论治-阳水- (三)分证论治-阳水-风水泛滥
证候:初起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 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无汗,肢 节酸楚,小便不利等。偏于风寒者,舌淡 红,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偏于风热者, 伴咽红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分证论治-阳水- (三)分证论治-阳水-风水泛滥
(一)辨证要点 1.辨阴水阳水:凡由风邪、水湿、湿毒、湿热诸邪 所致,发病较急,证见表、热、实证者,多属阳水;凡 饮食劳倦,房劳过度,损伤脾肾所致,或由阳水转来,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证见里、虚、寒证者,多属阴水。 但阴水、阳水并非一成不变,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辨病位:眼睑浮肿,继而四肢皆肿,伴恶寒发热、 咳嗽者,病位在肺;周身浮肿,肢体困重,院闷纳呆, 病位在脾;面浮肢肿,腰以下为甚,伴腰酸软,病位在 肾;面浮肢肿,心悸怔忡,病位在心;周身浮肿,胁肋 胀满,暖气不舒,病位在肝。
分证论治-阴水- (三)分证论治-阴水-肾阳虚水泛
证候: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 腰部冷痛酸重,尿少或反多,四肢逆冷,怯寒神 疲,甚则心悸,喘促难卧,面色灰暗或淡白,舌 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分证论治-阴水- (三)分证论治-阴水-脾阳虚水泛
分证论治-阳水- (三)分证论治-阳水-湿热壅盛
证候:遍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院腹胀闷,烦热口渴,小 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疏凿饮子为治湿热水肿实证之剂,具 上下表里分消之功。方中羌活、秦芜疏风解表,使在表之水 从汗外泄;以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协同羌活、秦艽以去 肌肤之水;用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偕同商陆、槟榔通 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烦热、口渴,加桅子、黄 芩、黄柏;大便不通,加大黄,枳实,厚朴;尿血,加大蓟、 小蓟、白茅根;肿甚喘满,加桑白皮、杏仁、防己。
分证论治-阳水- (三)分证论治-阳水-水湿浸渍
证候:全身水肿,下肢尤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按之 没指,不易恢复,小便短小,肿势日盛,身体困重,胸闷 腹胀,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前方五皮饮以桑白皮、陈皮、 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理气化湿利水。后方胃苓汤由平 胃散与五苓散二方相合而成,方中苍术、白术、茯苓、陈 皮、厚朴燥湿运脾;猪苓、泽泻利水消肿;桂枝通阳化气 行水(方中甘草甘缓壅中可去)。若肿甚而喘,加麻黄、 杏仁、覃劳子宣肺泻水而平喘;院闷腹胀甚,中阳不运者, 可加川椒目、干姜温脾化湿。
水 肿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定 义 病因病机
主 要 内 容
诊断要点 鉴别要点 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 小结、习题
定 义
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 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 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 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 史 沿 革
方药:越脾加术汤加减。方中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 以去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 大枣健脾化湿,有培土制水之意。本方为宣肺清热,宣肺 行水之剂,用于外有表寒,内有郁热最为合适。可酌加浮 萍、泽泻、茯苓以助宣肺利水消肿。风热偏盛,加连翘、 银花、桔梗、板蓝根、鲜茅根清热利咽,解毒散结;风寒 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祛风散寒;咳嗽较甚, 加杏仁、前胡降气止嗽;汗出恶风,一身悉肿,卫阳已虚 者,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 者,可按水湿浸渍证论治。
分证论治-阳水- (三)分证论治-阳水-湿毒侵淫
证候:眼睑浮肿,迅及全身,尿少色黄,身发疮痰,甚者 溃烂,或伴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前方是宣肺 清热,利水消肿之剂,方中麻黄、杏仁、桑白皮,宣肺行 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原方中生姜、大枣 可去)。后方以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 天葵清热解毒祛湿、消除疮痍。若湿盛而糜烂者,加苦参、 土茯苓;若风盛而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若血热而 红肿,加丹皮、赤芍;若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


1.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 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2.病位:水肿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 其中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肾主一身之水,主 司气化,又为先天之本,故水肿以肾为本,以肺 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 3.病理性质水肿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 阳水属实,是由风邪袭表,疮毒内侵,感受水湿 所致,病变脏腑以脾、肺为主;阴水多虚,由劳 欲体虚所致,病变脏腑以脾、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