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
- 格式:pptx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10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对当地经济乃至美国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美各界更担心的是其影响进一步蔓延。
美国总统奥巴马4日在演讲时说,漏油事件表明,美国经济随时可能面临突然的、代价巨大的危机。
他表示政府将寻求一切可能创造就业,支持墨西哥湾地区的经济,但“这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损失大或许引发二次衰退“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截至目前,油污已经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区,并被冲上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岛。
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顾问大卫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
在糟糕透顶的情况下,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
“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科托克说,不管油井何时被封闭,都会导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上升。
与此同时,墨西哥湾周边相关企业的税收却会减少。
“由于这次悲剧性的事件,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大了。
”美国密苏里州媒体报道说,漏油事件已经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海鲜和进口食品价格已经上涨,汽油也可能因此涨价。
如果原油污染区蔓延到航运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损失大或许引发二次衰退“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截至目前,油污已经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区,并被冲上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岛。
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顾问大卫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
在糟糕透顶的情况下,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
“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科托克说,不管油井何时被封闭,都会导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上升。
墨西哥湾事故及其影响漏油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陈立宏4月20日,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平台沉入墨西哥湾,底部油井从24日起每天溢出1.2万—1.9万桶原油。
事故发生后,BP先后尝试了多种封堵措施,包括建筑隔离带,使用化油剂、吸油棒、挖油罩、吸油管,采用灭顶法、“盖帽法”,修建减压井等。
目前“盖帽法”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以漏斗状装置“盖住”漏油油井,可以收集超过一半的泄漏原油。
BP也正在建造与泄漏油井平行的减压井,预期最快8月份完成,届时可以完全制止泄漏。
但有参与调查的研究人员表示,实际漏2009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在深海泄漏,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英国石油公司堵塞漏油取得了一定进展,漏油量逐渐减少,到8月份可望完全制止,但事故在环境、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造成的损失目前还难以准确估算。
事件过程油量要高于BP和政府的估计,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作为肇事者,BP损失惨重。
市场估计,BP承担的赔偿金、清理油污费、建造减压井和其他减缓泄漏设施费用以及受影响各州的相关支出总共将高达370亿美元。
事故还将影响BP今后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油气开采业务,打击其金融市场表现,严重损害公司信誉。
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也损失惨重。
BP漏油事故波及墨西哥湾及周边地区渔业、旅游、能源、航运等多个领域,影响到产值达2340亿美元的经济体系的运转。
事故发生后,上述地区旅游业陷入衰退,逾8.8万千米水域的渔业作业被迫停止,新的海底钻探工程也暂时叫停。
有观点认为,这次事故有可能冲击美国脆弱的经济复苏进程,甚至导致经济的二次衰退。
美国政府为此支付的各类费用必然影响上述各州和联邦政府的预算状况,有估计联邦赤字可能增加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
如果说政府动用紧急应变资金清理油2损失和影响经济损失Viewpoints污的费用还可以向BP收取,那么地区经济受到冲击而导致的政府收入减少则很难得到补偿。
石油事故案例石油事故是指在石油勘探、开采、储运、加工和利用等过程中因人为或自然原因造成的石油泄漏、爆炸、火灾、污染等不良事件。
石油事故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将介绍几起典型的石油事故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石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警惕。
2005年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
2005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
当时,一家名为BP的石油公司在进行深水钻探作业时,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到海洋中。
这起事故不仅对墨西哥湾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周边的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此外,数百名工人在事故中丧生,成为了这起事故的牺牲品。
2010年中国大庆石油泄漏事故。
2010年,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
当时,一家石油公司的管道发生泄漏,导致大量的原油泄漏到周边的土地和水源中。
这起事故不仅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污染,还对当地的农田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由于事故发生在冬季,泄漏的原油在地表结冰,给清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加大了事故的处理难度和成本。
2014年加拿大魁北克火车爆炸事故。
2014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车爆炸事故。
当时,一列载有石油制品的货车在行驶途中失控,最终发生了爆炸。
这起事故导致了大片的建筑物和道路被烧毁,同时也造成了当地居民的伤亡。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石油制品泄漏到了周边的土地和水源中,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以上几起石油事故案例充分说明了石油事故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危害。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生产,加强对石油勘探、开采、储运、加工和利用等环节的监管和管理,有效防范和应对石油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石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石油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今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发生爆炸,两天后沉入海底,11名工作人员死亡。
“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南大约82千米处的海域,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
4月24日以来,该钻油平台每天漏油5000桶,相当于79.5万升。
但卫星图像显示,浮油面积日增两倍,漏油量可能大大超出预期。
原油中含有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对人和生物都具有毒性,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导致人和动物中毒。
当然,原油泄漏的近期危害首先是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的危害。
原油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海鸟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鸟儿无法飞走,于是被滞留在油污中,或窒息或溺毙而亡。
当然,海鸟更多的是中毒而亡。
同样,被原油围困的海洋生物,如海豹和海龟等,也会试图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
但由于污染面积宽广,而且油污严重,它们最后都会一个个挣扎得精疲力竭,无力地沉入海底死亡。
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
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于浮油,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原油泄漏已经提供了灾难的样本。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
这一世界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在10年后才有了初步的灾难评估报告。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
其实,这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情况。
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远不止这些数量,保守估计,也是该报告数量的数倍到10多倍。
灾难评估报告也称,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
这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无论怎样评估,可能都不会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要轻。
井喷事故案例井喷事故是指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失控或者井筒完整性破坏等原因,导致油气从井口喷涌而出的突发事件。
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井喷事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井喷事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喷漏事故。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一座石油钻井平台上的油井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同时油井开始不断喷涌原油。
这次事故导致了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二,中国大庆油田井喷事故。
1979年,中国大庆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由于注水不当和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了一口油井的井喷。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原油喷涌而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控制事故,当地油田工作人员进行了紧急处置,最终才成功控制了井喷事故。
案例三,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口天然气井发生了井喷事故。
事故导致了大量的天然气喷涌而出,形成了巨大的火球,造成了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紧急处置,并最终成功控制了事故的蔓延。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井喷事故对人类、环境和资源的严重危害。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对井筒完整性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强应急预案和处置能力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减少井喷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墨西哥漏油事件风险总结(推荐4篇)墨西哥漏油事件风险总结第1篇近日,BP(英国石油公司)CEO罗伯特・杜德利(RobertDudley)正式履新,并宣布了一系列公司改组措施。
但BP重整雄风绝非易事。
除了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带来的数百亿巨额亏损难以填补之外,让人更为担忧的是BP品牌声誉的受损。
这一切,BP前CEO托尼・海沃德难辞其咎。
事实上,现年53岁的托尼・海沃德绝非平庸之辈,他曾为BP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但今年4月20日墨西哥湾的一声巨响,成了BP和托尼・海沃德挥之不去的噩梦。
预判失误忙于隐瞒推诿在漏油事件爆发初期,托尼・海沃德并没有对其做深入的影响力评估,对趋势发展更是出现严重的预判失误。
在他的主导下,整个BP滋生盲目的乐观情绪,试图大事化小。
然而,随着事件的逐渐失控,托尼・海沃德开始坐立不安。
但他并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失误,反而掩耳盗铃,忙于隐瞒和推诿。
他首先宣布预期每天漏油1000桶,但这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稚的每日泄漏5000桶相差甚远。
谎言被揭穿后,托尼・海沃德又玩起了推诿责任的游戏,将所有责任推给了钻井平台的拥有者Transocean和前任CEO。
出尔反尔视承诺为儿戏在危机事件中,CEO更应该勇于面对,并且在公众面前树立一诺千金的威信。
然而,托尼-海沃德却在如此重要的公众事件中,屡屡出尔反尔,从而让自己的威信扫地。
然而,在BP用来和公众真诚沟通的电视广告中,托尼・海沃德面对镜头承诺不遗余力地清理漏油。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将做到这件事。
”自以为是政治嗅觉短路在公司运营已不可避免地陷入政治语境时,CEO应有足够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公关智慧。
但可惜的是,托尼・海沃德在这方面同样是乏善可陈。
对BP而言,美国市场可谓举足轻重,漏油事件发生在墨西哥湾,BP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井及其他业务都在美国。
然而,托尼・海沃德的政治嗅觉却接近短路。
他不仅没有忙于修复,反而以“美国人善于提出假索赔”等言论来刺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