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显微组分鉴定与定量
- 格式:ppt
- 大小:77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煤的显微组成在显微镜下才能识别的煤的组分,叫做显微组分。
由植物转变而成的是有机显微组分,而矿物质是无机显微组分。
显微镜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观察煤片:一种是在透射光下观察煤的薄片,鉴定标志主要是颜色(透光色)、形态和结构等;另一种是在反射光下观察煤的光片,鉴定标志除颜色(反光色)、形态和结构外,还有突起等。
反射光下用油浸物镜代替干物镜时,由于浸油的折光率与物镜透镜光学玻璃的折光率相近,使物镜透镜与光片之间形成一个介质均匀的整体,使射入物镜的成象光线增多,减少了有害的反射光,提高了视野中各显微组分影象的反差和清晰度,使之更易于识别。
因此,反射光下通常用油浸物镜进行观察。
当前国外岩石学研究发展趋势是较多地以反光透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代替单独透光或单独反光的研究方法。
透反两用的光薄片除了用于镜下鉴定外,还便于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的研究。
在研究煤中某些特殊组分和显微组分的细微结构时,运用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腐植煤的各种显微组分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即凝胶化组分、丝炭化组分和稳定组分。
腐泥煤主要是由藻类及其分解产物组成。
现分述其特征:(一)凝胶化组分凝胶化组分是腐植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
它是植物茎、叶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凝胶体。
透射光下,凝胶化组分透明,具有橙红色(指低变质程度的烟煤而言,下同),反光色为灰色,油浸反光色为深灰色,没有突起。
我国大多数煤田的煤都以凝胶化组分为主,一般占50~80%,有些中、新生代煤甚至达90%以上。
凝胶化组分由于凝胶化作用深浅不同,分解程度不同,可分出木煤、木质镜煤、镜煤以及凝胶化基质等组分。
1.木煤特点是细胞结构保存完好,细胞壁保持原厚或稍有膨胀,胞腔清晰,排列整齐,横切面呈圆形、椭圆形,纵切面呈长条形,通常是空腔,但也可能被矿物质或有机质所充填(图版Ⅱ‒7)。
正交偏光下具有明显的条带状消光现象。
木煤是木质纤维组织在沼泽中吸水膨胀的初期产物。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
煤的理化性质是其应用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对煤的显微组成和矿物组成的研究可以更客观准确地反映煤的理化性质,为煤的成分组
分和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介绍了煤的显微组分分析及矿物
测定方法,以期为煤质量提供参考。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是评价煤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显微组分组的原理是把煤在一定的条件下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如有机质
组分、无机组分和混合组分等;矿物测定的标准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
定煤样的矿物成份,确定煤的热值等对煤因素的要求如有机质的类别、性质和含量等。
同时,还可以运用控制调节手段,如数字处理技术,
用于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以提高煤品质检测精度。
显微组分
组和矿物测定也可以用于测定煤粉尘、悬浮微粒和溶解氧等,以控制
大气污染物扩散以及控制水污染等。
通过对煤的各种分析,为改善煤
质量和促进安全煤矿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煤显微组分荧光光谱测定方法一、样品制备
1. 样品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确保样品无污染。
2. 样品处理:将煤样破碎至一定粒度,以便于后续的显微组分分离。
3. 显微组分分离:利用显微镜技术将煤样中的显微组分分离出来,分别收集。
二、荧光光谱仪操作
1. 仪器开机:先打开稳压电源,再打开仪器电源。
2. 波长校正:根据实验需求,校正激发和发射波长。
3. 激发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显微组分,选择合适的激发方式。
4. 样品测量:将分离好的显微组分放入样品池中,进行荧光光谱测量。
5. 数据记录:记录不同显微组分的荧光光谱数据。
三、激发波长选择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合适的激发波长范围。
2. 针对不同显微组分,选择能产生最大荧光强度的激发波长。
3. 注意排除非目标组分的干扰荧光。
四、发射波长扫描
1. 对选定的激发波长进行扫描,获取不同显微组分的荧光光谱。
2. 注意观察荧光光谱的峰值和形状,为后续解析提供依据。
五、荧光光谱解析
1. 根据荧光光谱的峰值和形状,识别不同的显微组分。
2. 分析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推断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六、组分含量计算
1. 利用标准曲线法或内标法计算各显微组分的含量。
2. 确保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重复性验证
1. 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评估方法的重复性。
2. 比较不同实验人员或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煤是一种主要的化石能源,其显微组分分离方法对于煤炭的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显微组分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密度梯度离心法、石煤显微组分分离以及煤炭矿物学分析法。
显微镜观察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煤的组分、结构和特征。
在实验中,将经过煤样制备的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放大镜头观察煤的显微结构。
根据煤中不同组分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煤的类型和品质。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密度差异来分离煤中的不同组分。
具体操作是将煤样与密度梯度溶液混合,然后进行离心分离。
由于不同组分在密度梯度中的位置不同,离心后可获得不同密度的分层物质。
通过取出不同密度层次的物质,可以得到不同显微组分的纯度较高的样品。
石煤显微组分分离是一种专门用于石煤的分析方法。
石煤是一种特殊的煤种,具有高矿物质含量和低有机质含量。
石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主要包括薄片制备和显微矿物学分析两个步骤。
首先,将石煤样品经过石煤薄片制备技术制成薄片。
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薄片中矿物质的显微组分,并进行鉴定和分析。
该方法可以揭示石煤中矿物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对于石煤的利用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矿物学分析法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分析技术的方法,用于煤中矿物质的分析和鉴定。
该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初步了解煤中矿物质的显微组分;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可以进一步鉴定和分析煤中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
该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于煤的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煤显微组分分离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密度梯度离心法、石煤显微组分分离以及煤炭矿物学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在煤炭研究和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揭示煤的组分、结构和特征,为煤的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镜下鉴定
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镜下鉴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样品:将样品切片并磨光,使其表面平整,便于镜下观察。
2. 镜检: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首先观察显微图像的亮度和颜色,并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组分的形态、大小、颜色、光泽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详细观察。
3. 鉴定组分: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将组分鉴定为藻类、孢粉、木质素、树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组分之间的配比和相互作用,以确定煤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4. 建立图像数据库:将所观察到的显微图像和组分信息,整理成数据库,便于后续研究和应用。
总的来说,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的镜下鉴定需要对煤岩成因和组成的了解,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判断组分类型和代表的演化历史。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的测定方法
煤的显微组分组是指将煤中的有机质与矿物质分开,在显微镜下观察煤的显微组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分:
1. 煤体组分: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包括腐植质、孢粉及其他有机颗粒。
2. 矿物质:主要由无机物组成,包括石英、黄铁矿、白云石等矿物。
3. 难熔组分:主要指难以熔融的矿物质,通常是铁、硅、铝等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等。
矿物的测定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取样制片:从待测矿石或岩石中取样,制成薄片。
2. 显微镜观察: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制片,根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态、折射率等特征,初步确定矿物的类别。
3. 化学反应测定:对观察到的矿物进行一些化学反应测试,如酸碱反应、溶解性等,以进一步确定矿物种类。
4. X射线衍射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矿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比对标准库中的衍射图谱,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
5. 电子显微镜观察: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微观结构,如
矿物的晶体形态、颗粒大小等。
以上是常见的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的测定方法,具体方法的选择与矿物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有关。
煤显微组分煤是一种富含能源的化石燃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煤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人们对煤的组成和性质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说,煤可以分为显微组分和微细组分。
今天,主要讨论的是煤显微组分。
首先,显微组分可以显微镜下观察到,而且它们最重要的特征是煤层组织。
这些组分和煤层交互作用,影响煤的性质。
一般而言,煤显微组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有机质、无机质、矿物、水分和其他混合物。
其次,有机质是煤显微组分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它们包括有机质和类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树木碳化过程。
它们可以描述为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物质,能够产生高易燃性气体,一般称之为可燃固体煤。
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了煤的热值和燃烧性。
接下来,无机质是煤显微组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煤形成过程中植物残余的矿物质。
无机质也可以分为全水分、微量矿物、重金属和其他物质。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影响热值和燃烧性,在煤的组织形态中,无机质和碳的比例也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其他混合物也是重要的煤显微组分。
它们包括有机物、水分、热熔质和无定形物质等。
其中,有机物可以由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有机物组成,它们混合在煤中,可以增加润滑性及弥补煤的水分缺失,从而极大地提高煤的利用率。
最后,水分是煤显微组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煤的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特点是影响热值,同时也改变了煤的烧结性能。
一般而言,水分含量越高,煤的热值就越低。
通过不同的水分测量方法,如热重分析、KF分析和紫外分析等,可以准确测定煤的水分含量。
综上所述,煤显微组分对煤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测量煤的显微组分,为煤的性质和利用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改善煤的性能。
煤显微组分煤是一种有机的生物岩石,可以用岩石学的方法来研究煤,这就是所谓的煤岩学。
从煤岩学角度来划分,煤是由有机显微组分和少量的无机显微组分组成的有机生物岩。
有机显微组分可以分为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三大类。
物理性质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的物理性质,对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的物理挑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密度。
因为显微组分密度不同,所以在了解煤显微组分之前,应该掌握各个显微组分的密度差异。
惰质组显微组分密度最大,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密度最小。
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加深,各个显微组分的密度差异逐渐变小,慢慢会相互交融最终相同。
(2)硬度。
惰质组硬度大于镜质组,在显微组分中惰质组硬度最高。
由于壳质组含量过低不予比较。
(3)润湿性。
各显微组分憎水性为壳质组最强,镜质组其次,惰质组最弱,但是从本质来看各个显微组分的憎水性区别不明显,不能一味地将显微组分的润湿性作为区分它们的标准。
化学性质在有机显微组分中惰质组碳含量要多于镜质组,壳质组碳含量最小;而关于显微组分氢含量则是壳质组最大,镜质组稍低于壳质组,惰质组最小;关于显微组分挥发性,壳质组要远远强于镜质组以及惰质组,所以在煤热解时壳质组最先挥发,在煤岩沉积变质过程中,壳质组反应也是最强烈的,以至于在煤的显微组分中壳质组的含量最低,通常在对比各个显微组分之间差异时,由于壳质组含量过小,不易被提取出来,而不将壳质组作为参与实验对象。
煤岩组分工艺性质煤岩3个显微组分的脆度都有差异,而且其脆度越大越容易被破坏粉碎。
根据哈氏可磨性指数就可以测定出煤粉碎的难易程度。
其中,惰质组脆性最大,通常最快被破碎;镜质组较小,在粉碎时会产生较小粒级;壳质组韧性大以至于难以被破碎,通常存在于大粒级。
因此,在工业作业时,可根据各煤岩显微组分的可碎性和可磨性差异,使用先破碎后筛分的方法,把富集在大粒级的壳质组用于煤炭的液化、气化,再将富集在中粒级的镜质组和富集在较细粒级的惰质组用于炼焦,从而提升煤最大利用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利益。
显微组分定量统计显微组分煤的显微组分定量统计以GB/T 8899-2013《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为依据。
根据打点计数原理用体积百分比表示煤中各种显微组分的含量。
1.测试条件在反射偏光显微镜下测定褐煤、烟煤、无烟煤的粉煤光片。
2.仪器和材料要求反射偏光显微镜:蓝色滤光片、干物镜20×~50×、油浸物镜25×~60×、目镜8×~12.5×,目镜中备有十字丝和测微尺;载物台移动尺:等步长移动,移动范围不小于25×25mm;计数器或统计软件;试样安装器材:载片、胶泥、压平器油浸液:适合物镜要求3.测定步骤将整平后的样品地上油浸夜置于载物台上,调整图像清晰;以预定的步长(点距、行距)沿预定方向移动样品,并记录十字丝交叉点下显微组分,有效测点应不少于500个并均匀布满全片;十字丝落在不同成分的边界上时,应从右上象限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选取首先充满象限角的显微组分作为统计对象。
(a)应取B象限惰质组(b)应取C象限壳质组(c)应取B象限胶结物即无效点4.结果表述去矿物基: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100%含矿物基: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矿物=100%计算矿物质(MM):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矿物质(MM)=100%(注:此式中矿物质非镜下统计,而是根据灰分和硫分按公式计算而来)。
5.精密度精密度要求见下表。
6.自动测试技术优势传统显微组分定量统计方法既耗时又费力,而自动测试技术具有测试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1)图像采集过程自动调焦,无需人工干预,该时间可统筹安排其他事项;(2)显微组分和反射率共用一套图像;(3)组分定量分类方案可由测试者自行定义;(4)检测数据及检测过程具备可重现性,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数据永久保存,可随时调阅。
(5)测试结果标注到图像上,便于交互式讨论与学习。
[解析]煤岩学1.显微组分特征及其成因。
(很大,注意组分差别)答: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的组成煤的基本成分,成为显微组分。
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为有机显微组分,而矿物杂质则成为无机显微组分。
(一)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划分为三大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
1、镜质组镜质组是由植物的根茎叶在覆水的还原条件下,经过凝胶化作用而形成。
低中煤阶段时,镜质组在透射光下具橙红、褐红色、,反射光下呈灰至浅灰色。
氧含量较高,氢含量中等,碳含量较低,挥发分产率较高,具最好的粘结性,是炼焦的最主要成分。
分为三种显微组分: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
(1)结构镜质体保存有植物的细胞结构,在煤中往往呈透镜状产出。
根据细胞结构保存的完好程度,又可以分为结构镜质体1(细胞结构保存完好,胞腔排列整齐,胞壁不膨胀或稍有膨胀)和结构镜质体2(胞壁膨胀,胞腔变小,胞腔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
胞腔闭合后常显示线条状结构,常有角质体镶边,有时显示团块状结构)。
(2)无结构镜质体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结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粒状结构。
据产状,形态和成因的不同,又分为四个亚组分:1)均质镜质体植物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变成均一状的凝胶。
呈透镜状或条带状。
轮廓清楚,成分均一,不含任何其他杂质。
发育垂直裂隙。
2)胶质镜质体常充填在植物组织的细胞腔或其他孔隙中,无确定形态,不含杂质。
3)基质镜质体常由富纤维植物转化,无固定形态,充当其他显微组分和矿物质的胶结物。
4)团块镜质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单体或群体分布,边界清晰,内部均一。
(3)碎屑镜质体粒度小于10微米的镜质组分碎屑,多呈粒状或不规则状,多余碎屑惰质体等混合堆积。
不易区别。
2.惰性组又称丝质组,常见显微组分组。
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组织在比较干燥的氧化条件下,经过丝炭化作用后在泥炭沼泽中沉积下来所形成;也可以由泥炭表面经炭化、氧化、腐败作用和真菌的腐蚀所造成。
还可以由镜质组和壳质组经煤化作用形成。
煤显微组分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煤的消费量更是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煤是复杂的自然物质,由不同的微细组分组成,历史上,人们对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显微组分上。
显微组分是指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煤样品中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部分,这些微细组分有粉末状、颗粒状、纤维状、毛发状。
粉末状细微组分是指直径在0.001-0.05毫米以下的微细纤维、碳酸钙晶和煤尘等,颗粒状细微组分是指直径在0.05-0.25毫米以内的细小颗粒、油滑石、煤泥等,纤维状细微组分是指直径大于0.25毫米的小结构纤维、木纤维、煤维素等,毛发状细微组分是指直径小于0.001毫米的细小毛发,这些毛发又可分为角发、棉发和棉绒发等。
显微组分的检测是煤的研究的关键,通过对煤的显微组分的检测,可以了解煤的性质和成分,从而帮助煤的利用。
煤的显微组分影响着煤的发热性能、气体生产性能、炼制气体产品性能,以及煤价和热效比。
显微镜检测是煤显微组分检测的重要手段,通过显微镜检测,可以直观地进行煤显微组分检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煤的成分。
原子力显微镜及其衍生仪器,如扫描电子显微镜也可用来检测煤的显微组分,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煤中的元素成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和仪器不断涌现,传统的显微镜检测技术和仪器不能满足需求,如X射线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可用来研究煤中的元素成分,热风热重分析仪可用来评价煤中的含碳量、灰分和水分等,这些新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煤的显微组分检测,为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煤的显微组分的检测在煤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和仪器的出现,煤显微组分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为煤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煤显微组分煤显微组分是指以煤为原料,在显微镜下用分析化学技术分析和识别各种微细组分组成的研究方法。
煤显微组分技术能够有效定量分析煤中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反映煤的质量,可以用来识别煤中的物质组分,特别是煤中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如煤分析中常见的有机物、元素、无机盐等。
煤显微组分技术在国内外煤炭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煤显微组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煤的质量丰富性,从而有效控制煤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环节。
煤矿企业、电力企业和煤炭流通企业都可以利用煤显微组分技术来获取正确的煤质量评估数据,使其能够按照客户的实际需要,采购合适的煤炭质量。
煤显微组分技术主要包括对煤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分析三个过程。
煤样品的采集是煤显微组分研究的基础,根据煤粒特性和相关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从煤层中取样,确保取样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输到分析室进行分析。
预处理是显微组分分析前对煤样品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粒度分选、烘干、热处理、分级等,以达到显微分析的最佳要求。
分析是显微组分技术最核心的环节,一般采用显微(光学和电子)和化学分析技术,根据煤样品中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分别进行分析,结合显微技术,给出细微组分的详细分布。
煤显微组分技术是影响煤质量的重要技术,也是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煤显微组分的分析,可以检测出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了解煤的质量特征,这对于改善煤的质量、提高煤的热效率、控制煤的污染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煤显微组分技术是一种研究煤中各种微细组分组成的技术,它能够定量分析煤中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反映煤的质量特征,可有效控制煤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环节,有助于提高煤的质量,降低污染物等,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