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循环结构教学导案
- 格式:docx
- 大小:79.60 KB
- 文档页数:9
For/next循环结构丽水第二高级中学胡艳俐一、教材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选至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陶增乐主编)4•3•3节,1课时。
循环语句是VB中比较难掌握的内容,而这节课是循环语句的第一节内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和执行的步骤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内容对全面掌握并运用循环语句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这些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初步了解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但是程序编程与设计能力较弱。
因此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应掌握VB程序的编程环境和运行方法,了解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具备了一定的算法基础,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步骤。
2.学会使用FOR/NEXT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步骤。
五、教学难点控制循环的条件。
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六、教学环境具有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的计算机房或具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上课。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古典的问题:播放1分钟左右的FlASh动画《国王算米》片断,内容大致如下:“古代有一个高明的棋手,象棋下得很好,于是被有同样喜好的国王招至宫中与他麾下的棋手对弈,结果那些人中没有一个能够战胜他。
国王为了奖励这位棋手,就问他有什么请求,这位棋手提了这么一个怪异的要求,他要一些米,具体的数量是:准备一个大的棋盘,第一天在棋盘上的一格中放置一粒,第二天在另一格中放置两粒,第三天放置四粒,第四天八粒……以此翻倍,直至棋盘的六十四个格子上都摆满了米粒,仅此而已。
《VB 程序设计—For 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4.3 语句》中的内容,程序的循环结构是之前学习的赋值语句、顺序语句、选择语句内容的提升。
在程序算法的三大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是VB 编程的基础内容,选择结构是VB 程序的一种提高与转折,循环结构是VB 程序中的重点与难点,For 循环是循环结构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为之后学习过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流程图、算法分析等内容,对于本节课内容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前段时间对VB 程序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VB 的基础知识、顺序结构、选择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具有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本节课对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要求更高一些,如何理解For 循环的执行过程就是一个很大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循环的执行过程一定要精讲慢讲,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For 循环的基本结构以及思想,并根据问题学会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循环结构的定义,了解For 循环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 理解For 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步骤,能够根据问题分析其循环执行的过程3. 学会分析问题,利用for 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For 循环结构的学习,根据流程图理解循环的执行过程2.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能够学会用For 循环编写程序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For 循环的基本结构以及循环执行过程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算法编写VB 程序五、教学过程3.以s=1+2+3+4+5 为例分析它的流程图以及执行过程。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for语句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for lang in langs: if len(lang) <= 6: print(lang)②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range 函数的使用及其说明。
随后编程实现输出20以内的偶数。
参考答案1:for i in range(2, 22, 2): print(i)参考答案2: for i in range(2, 21): if i % 2 == 0: print(i)●学习任务—讨论for 语句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问题:for 语句有何特点?什么情况下使用比较合适?参考答案:for 语句是在一个序列上循环,并通过序列的元素数量来控制循环次数,因此在循环次数明确的情况下使用for 语句比较方便。
●学习任务—热量消耗计算人体运动时,热量的消耗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进行同样的运动,体重越重所消耗的热量就越高。
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量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导致所消耗的热量有较大的差异。
请查阅相关资料,估算某一天你的主要运动所消耗的热量,并编程计算总量。
任务1:通过网络查找运动、运动时间、热量消耗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一天当中主要运动的时间和该运动消耗的热量绘制成表格。
然后根据绘制的表格抽象出总热量计算的公式。
从网络上查找到的运动需要消耗的热量主要和运动类型及其运动时间有关,比如慢走一般是1小时4公里,消耗的热量是255卡,单车1小时消耗的热量是415卡。
所以,在绘制表格的时候要表明运动项目,每小时的消耗和运动时间(单位为小时)。
分析表,可以得到热量消耗的计算模型如下:s = ∑a i b in i=0(其中s 为总热量,a i 为运动每小时消耗热量,b i 为该项运动运动时间。
)任务2:小组合作讨论绘制该算法的流程图。
任务3:小组合作编写“热量消耗”计算的完整程序。
参考答案:在本算法中,我们为了确保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读性,结合前面学过的分支结构解决简单算法问题。
《C语言循环程序设计—for语句》教学案例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尘威威《C语言循环程序设计—for语句》教学案例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尘威威C语言基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的一门重点课程,这门课程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的语言,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能读懂C语言源程序。
案例背景: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C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的课程。
要掌握和使用好这门语言,既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
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照本宣科,让学生理解这些枯燥的概念都难,更不要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改为从案例入手,通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模仿,在实际应用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和进行概念的延伸,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所以从课程内容而言,案例教学是适用的,是切合学生的。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的重中之重,而循环中的for 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也是较灵活的语句之一,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在知识构架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如果不采用一些恰当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难以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一些有趣的程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
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for循环语句在具体编程时的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领会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2、能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C语言语句,并能运用for循环语句编写出正确的程序。
(二)过程与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中for循环语句教学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扩展―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
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课件把文字和图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效率高。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摘要: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准确的目标,合理的内容安排,有效的策略,适当的媒体,灵活的活动是教学设计的必要元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研究教学设计的规律对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以计算机为基本教学媒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for循环语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探讨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的流程和特征。
关键词:for 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15-01本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取信息,然后利用信息处理现实问题。
根据皮连生对知识类型的分类,for循环语句基本属于陈述性知识。
设计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主,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有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
1 教学目标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划分,在本节课中,教学目标主要为智力技能目标。
2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
2.1 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1)一般特征:学习者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2)预备能力分析:布卢姆认为,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认知准备状态将决定学习结果的性质。
如果这些变量是适宜的话,所有学生的学习结果都会处于高水平。
学习者原有知识基础是新学习的重要内部条件。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以前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以及vb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一定的编程经验。
2.2 学习风格我国学者谭顶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分类:生理维度,根据学习者在信息接收和加工方面的生理偏好,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所以笔者在演示程序效果时使用了鲜亮的色彩对比来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
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C语言中的循环语句、循环控制语句的用法;3.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方法;2.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和使用场景;3.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循环中的控制语句如何使用和理解;2.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C语言教材;2.课件:PPT课件;3.实例代码:包括基本的循环语句和循环控制语句的示例代码。
教学活动: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问题引入,例如:“请问如何计算1到100的和?”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需要使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解循环语句(30分钟)1. 讲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和基本语法,包括for、while和do-while三种循环语句的用法和区别。
2.通过示例代码演示不同类型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分析每一步的执行流程和结果。
三、练习循环语句(30分钟)1.布置习题,要求学生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 使用for循环打印1到100的数字;- 使用while循环计算1到100的和;- 使用do-while循环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2.课堂讨论,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代码,并对代码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讲解循环控制语句(30分钟)1. 讲解break和continue两种常用的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和用法,以及它们与循环结构的配合使用。
2. 通过示例代码演示break和continue的使用方法,分析每一步的执行流程和结果。
五、练习循环控制语句(30分钟)1.布置习题,要求学生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使用循环打印1到10的数字,当数字为5时跳过;-使用循环计算1到100的和,但当和超过100时停止计算。
2.课堂讨论,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代码,并对代码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综合应用(3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阶乘、斐波那契数列等问题。
2.4.1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基本信息表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这节课是循环语句的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只是通过一个应用题引出了循环结构,并应用for循环结构实现了程序和编写,没有给出其语句格式和执行过程。
我认为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进行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和理解。
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
因此本部分内容分二节课完成,这节课主要讲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其执行过程,下节课再讲实际应用。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的学生,该校学生选修的是多媒体课程内容,没有掌握VB 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突然讲解到FOR循环设计对学生难度比较大,上课内容需要想办法设置比较简单易懂,尽量跳过VB程序设计前面的基础内容。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3)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4)能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穿插了两个大科学家的例子,提醒学生积极向上。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学生只有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了其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
教学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教材处理:教材上没有讲for循环语句格式,也没讲它的执行过程,直接讲了它的应用。
若直接按教材上的来讲,没有VB基础的学生很难接受。
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
《VB—For循环语句》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Visual Basic编程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讲述VB中的For循环语句。
For循环语句是VB中常用的控制结构之一,用于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一段代码。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For循环的基本语法、执行过程以及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For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VB编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
难点:For循环语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
2. 学具:学生用书、《Visual Basic编程基础》教材、练习本、编程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和的程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这个功能。
2. 知识讲解:介绍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包括For循环的三个部分: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并通过示例讲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一个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和的程序,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使用For循环语句实现这个功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和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拓展讲解:介绍For循环语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统计字符串中某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等。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和的任务。
(2)编写一个程序,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七、作业设计1. 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和的程序:Sub 计算和()Dim 和 As IntegerDim i As Integer和 = 0For i = 1 To 100和 = 和 + iNext iMsgBox "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的和为:" & 和End Sub答案: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的和为5050。
《Java程序设计》教案2.for语句循环结构图三、阅读程序,分析执行过程循环录入某学生的5门课程,计算平均分for(int i = 0; i < 5; i++){ //循环5次录入5门课成绩System.out.print("请输入5门功课中第" + (i+1) + "门课的成绩:");score = input.nextInt();sum = sum + score;}1.该程序中,循环条件是:2.循环体是:3.循环控制变量是:四、强化练习,巩固语法练一练:请同学们用刚学过的for循环语法输出加法表关键代码:for( int i = 0, j = val; i<=val; i++, j-- ){System.out.println(i + " + " + j + " = " + (i+j));}五、f or循环常见问题,强调语法格式实例1:for(;i<10;i++){ 阅读程序,进行认真的思考,讨论并分析问题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学生练习System.out.println("这是"+i);}问题:编译错误,变量i没有初始化实例2:for(int i=0;;i++){System.out.println("这是"+i);}问题:编译正确,但是缺少循环条件,造成死循环实例3:for(int i=0;i<10;){System.out.println("这是"+i);}问题:编译通过,但是循环变量的值无变化,造成死循环六、提升难度,独立编程例题:用for循环语句实现打印1-10的所有整数关键代码:public class Example5{public static vio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ln(“从1到10的整数为:“);for(int i=1;i<=10;i++){System.out.println(i);}}}七、归纳总结老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出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强调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中职电子与信息:循环结构(for-next)—教案第一章:循环结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场景1.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for循环的语法和执行过程while循环的语法和执行过程循环结构的应用场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作用以及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案例法:通过实例演示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1.4 教学准备教学PPT编程环境(如Python、C语言等)实例程序代码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实例程序,让学生感受循环结构的作用新课: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介绍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实践:让学生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for循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让学生了解for循环的常见应用场景2.2 教学内容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for循环的常见应用场景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案例法:通过实例演示for循环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4 教学准备教学PPT编程环境(如Python、C语言等)实例程序代码2.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实例程序,让学生感受for循环的作用新课:讲解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介绍for循环的常见应用场景实践:让学生编写使用for循环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while循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让学生了解while循环的常见应用场景3.2 教学内容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while循环的常见应用场景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案例法:通过实例演示while循环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4 教学准备教学PPT编程环境(如Python、C语言等)实例程序代码3.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实例程序,让学生感受while循环的作用新课:讲解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和执行过程,介绍while循环的常见应用场景实践:让学生编写使用while循环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循环结构的嵌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嵌套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循环结构嵌套的语法和执行过程4.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嵌套的概念和作用循环结构嵌套的语法和执行过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循环结构嵌套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循环结构嵌套的语法案例法:通过实例演示循环结构嵌套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4 教学准备教学PPT编程环境(如Python、C语言等)实例程序代码4.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实例程序,让学生感受循环结构嵌套的作用新课:讲解循环结构嵌套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循环结构嵌套的语法实践:让学生编写使用循环结构嵌套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循环结构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掌握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5.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场景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5第六章:循环控制语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循环控制语句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循环控制语句的语法和执行过程6.2 教学内容循环控制语句的概念和作用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语法和执行过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循环控制语句的概念、作用以及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语法案例法:通过实例演示循环控制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6.4 教学准备教学PPT编程环境(如Python、C语言等)实例程序代码6.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实例程序,让学生感受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新课:讲解循环控制语句的概念和作用,介绍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语法实践:让学生编写使用循环控制语句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第七章:实际案例分析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7.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7.3 教学方法案例法: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循环结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7.4 教学准备教学PPT编程环境(如Python、C语言等)实例程序代码7.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循环结构的应用新课:讲解循环结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分析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实践: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第八章:编程练习与拓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编程练习,巩固循环结构的知识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循环结构的拓展应用8.2 教学内容编程练习题循环结构的拓展应用8.3 教学方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编程练习,巩固循环结构的知识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循环结构的拓展应用经验8.4 教学准备教学PPT编程环境(如Python、C语言等)编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8.5 教学过程新课:布置编程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相互交流分享经验第九章:循环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循环结构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方法9.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循环结构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方法9.3 教学方法案例法: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循环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9.4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例程序代码9.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让学生感受循环结构的应用新课:讲解循环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实践: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方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循环结构的知识点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10.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的知识点回顾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循环结构的知识点互动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10.4 教学准备教学PPT10.5 教学过程新课:回顾循环结构的知识点实践: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循环结构的作用和重要性。
§5.4《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王森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这一节位于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最灵活、最频繁的语句,它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顺序、选择结构的基础之上,突破本节课,对提升学生编程能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for语句的格式•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作风•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4、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掌握f。
「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难点:利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本节课我的教学对象他们思维活跃,充满热情,优点是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程序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举例法外,1、导入新课时采用设问法、趣味教学法。
2、讲授循环执行过程时采用类比法和演示法。
3、练习时采用任务驱动法。
我结合本门课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引导学生采用:1、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
学生先由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将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和人走路的过程进行类比,再通过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深入探究,突破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和增量对循环次数的影响这一难点内容。
2、尝试实践法。
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大胆尝试,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f。
「语句表达出来,知识转化为能力。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活动手指和颈椎,准备上课(用时21)【复习导入】(用时4,)讲授一个故事: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褒奖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一一他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陛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依此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将这张棋盘上所有格子里的麦子给我吧,国王听了觉得达依尔的要求并不高,便说道你会如愿以偿的,然而,国王却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