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平移和旋转图形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1:平移和旋转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2.平移的特征: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本身的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3.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固定中心转动的现象叫旋转。
4.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例1:下面的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例2:哪些小鱼通过平移可以和①号鱼重合?在它们的序号上画“√”例3: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1)(2)(3)例4:填一填,画一画。
(1)向()平移了()格。
(2)向()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4)向右平移了6格,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向下平移了8格,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例5:移一移,画一画,填一填。
(1)把Ο先向南平移4格,再向东平移4格。
(2)把∆先向西平移3格,再向北平移3格。
(3)平移后Ο在原来位置的()方向,平移后∆在原来位置的()方向。
例6:根据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后面的空格里画出相关图形。
【练习题】1.看图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2.下面的三幅图,哪幅图是通过图A平移得到的?哪幅图是通过图A旋转得到的?3.在()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4.假如你是一名出租车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答应顾客要求,调度车辆到达顾客指定的地点。
现在要接顾客()(选“A”或“B”),汽车要先向()平移()格,再向()平移()格,就能接到他。
5.把图①向右平移7格,图②向上平移5格。
6.下面的图形中,()不能通过1号图旋转得到A.B.C.D.知识点2: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边能完全重合。
例1: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的()里画“√”,不是的画“×”。
认识旋转现象问题导入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教材80页例2)过程讲解1.观察图中物体的运动方向(1)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的运动路线都是曲线,都是绕着中间一个轴运动。
(2)观察小结: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这些物体的运或都可以看成是旋转。
2.旋转的特征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绕中心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但物体本身的方向和位置改变了,这就是旋转的特征。
重点点拨平移式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式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
3.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旋转现象做一个转盘,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
然后再把指针继续旋转到指向C或D。
操作方法:先将指针从指向A开始,以轴为中心,顺时针拨动指针到B处,再按同样的方法,拨动指针到C处,最后到D处。
整个旋转的过程中,指针的大小、形状不变,但它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归纳总结1.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2.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自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
误区警示【误区一】判断:汽车行驶是平移现象。
(√)错解分析没有理解平移的意义。
物体或图形只有沿直线运动时才是平移现象,如果汽车不是沿直线运动,即使汽车大小、形状都不改变,也不能称为平移现象。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判断平移现象时,要看物体是不是沿直线运动。
有些物体永远是直线运动,如电梯;而有些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可以改变的,如题中的汽车,要明确题中要求,再作判断。
【误区二】选择:风车转动10圈后,叶片(A)。
A.变小了 B.变大了 C.大小、形状没有变化错解分析没有掌握旋转的特征,风车转动是旋转现象,旋转过程中物体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
错解改正C温馨提示物体或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大小、形状都不改变。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加强对图形美的感受和欣赏是十分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几何图形运动的内容大幅度进入欧美各国的小学数学课程。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有机会接触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并积累了有关各种形状积木拼摆的经验。
因此,我国在21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也开始重视几何图形运动对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图形的运动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位置发生变化(合同运动);二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相似运动)。
按照《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第一、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是合同运动,涉及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及少量简单的图形相似的内容。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对图形相似运动的直接感知,能为第三学段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和位似运动打下基础。
而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则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提供了机会,也可以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并确认图形的一些性质,有助于学生发展几何直观,有利于学生提高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体会研究图形性质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大致如下:第一学段: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º。
期末知识大串讲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01:平移和旋转1.平移:2.旋转:3.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运动的现象,运动中物体的都不变;二者的区别在于:平移是,而旋转是物体,平移只改变,旋转改变的是。
知识点02: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这样的图形就是。
是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考点01:轴对称1.(2021三上·玄武期末)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沿虚线剪开,剪出的图形展开后是()。
A.B.C.2.(2020三上·南通期末)下面各图,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转椅的升降运动是旋转现象。
②婚礼上贴的“喜”字是利用轴对称原理剪的。
③任何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④三种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4.手工课上,毛毛和豆豆做了下面几个手工作品,其中轴对称图形有()个。
A.3 B.4 C.5 D.65.仔细看,认真填。
(1)在上面四个图案中,可以由平移得到的有和。
(2)可以由旋转得到的有和。
(3)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和。
6.(2020三上·雨花台期末)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横线上面画“√”,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画“×”。
7.(2020三上·江宁期末)哪个图案是从下面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1)(2)(3)8.(2020三上·江阴期末)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下面几种图形。
(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1)观察上面的五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填序号)(2)请你在上面方格图中,再画一个与图⑤周长相同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9.(2021三上·玄武期末)下图是一个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1)方格纸中涂色图形的周长是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平移和旋转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本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节内容包括平移和旋转的定义、特点和例子,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和简单的几何概念,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基本图形,并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如滑滑梯、转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并解释原因。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可以设计一些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等方面。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和旋转》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然而,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深层次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子的引导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子的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准备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材料。
2.教室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如何移动的。
b.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b.通过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尝试平移和旋转物体。
b.学生相互交流操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变换方式。
本章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平移和旋转,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并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变换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多次的演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变换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平移和旋转,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能够熟练地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实例和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平移和旋转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平移和旋转的课件,包括实例和动画演示。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可以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实物,如小卡片、玩具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时认识平移和旋转
一、哪些花通过平移可以与框中的花重合?在那朵花下面打“√”。
二、下列现象中,哪些是旋转现象?在旋转现象后面的()里打“√”。
(1)妈妈拉开手提包的运动。
()
(2)站在电梯里的人上下运动。
()
(3)酒店里旋转门的运动。
()
(4)自行车行驶时车轮的云电脑。
()
(5)风吹来时,风车的运动。
()
三、根据△和○现在的位置和规定的走法,在格子图里画出△和○运动的路线。
(1)△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2格。
(2)○先向左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
答案:一、在第2、5朵花下面打“√”
二、(3)√(4)√(5)√
三、略
第2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四、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下画“√”。
五、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六、想一想,填一填。
(1)哪些字母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请你接着写3个。
W、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汉字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请你接着写3个。
中、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第1、2、3、6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二、
三、(1)O、M、A (2)由、口、目。
1.平移。
2.旋转。
3.轴对称。
4数出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2.知道在方格纸上的图形发生平移是方向和位置的变化。
3.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体会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只是在位置或方向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
6.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1.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
教材是从生活中的物体或图形入手,然后教学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上的例题以外,教师还应该再增加一些实例和图形。
如汽车的车轮、旋转木马的运动等是旋转现象,斗兽棋等棋类棋子的移动是平移现象,学过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等是轴对称现象。
这样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教学中要注意变式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变式,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实例,多找一些轴对称的图形,从而增加他们对新内容的感性认识,在全班进行讨论。
4.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知识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1 平移和旋转 1课时2 轴对称图形 1课时认识平移和旋转教材第80~82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知道方格纸上的图形发生平移时方向和位置上的变化,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以后得到的图形。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时平移和旋转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P80~8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模拟示范以及观察图片,加深学生对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移和旋转。
数出平面图形平移和的格数,以及画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一个圆盘、一个指针,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美丽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移
1.出示例1图
(1)依次出示3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和国旗的运动)。
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
指出:像图中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
(板书:平移)
举例: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2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表示的是哪些物体的运动吗?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清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示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交流并表示运动方式。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这几个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
(课题位置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
(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2、学生“试一试”。
(1)做转盘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让学生用事先先准备的转盘面和指针,照样子做一个转盘。
提问:你是怎样做成这个转盘的?圆面中心为什么用一个掀钮固定?
(2)动手旋转
引导:请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针从指向A点旋转到指向B点,再把指针旋转到指向C点或者指向D点。
提问:刚才指针是什么运动?是绕着哪一点转动的?请小朋友再把指针从指着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A点。
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请大家做一做。
(学生逆时针旋转)
追问:怎样的运动是旋转?
(三)比较
引导: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平移,再用手势表示旋转。
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就是平移和旋转。
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点转动的运动是旋转。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把通过平移能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图上颜色。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说说两枚棋子各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动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只要是绕着一点的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说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吗?你还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像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等物体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平
移。
在日常生活中,像电风扇扇叶的运动、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时钟钟摆的运动,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转动的,我们称这种运动方式为旋转。
教学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的最佳途径则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去获取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去体验、思考、讨论,在教学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一切条件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