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历年人口自然变动
- 格式:xls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8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5. 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6.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 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 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 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 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2.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密度空间差异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空间计量分析中的标准差椭圆模型,以2011年贵州省88个县(市辖区、县级市)的GDP密度为基础,对贵州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贵州省经济密度较低的地区所占的比重大,区域经济差异十分明显,西北部经济密度明显高于东南部;在总体格局上,极化效应明显,形成以省会贵阳市为中心、辐射外围县域的经济格局。
【关键词】经济密度空间差异标准差椭圆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逐渐增强,经济要素的区域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日益扩大,这也成为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早期的学者们大多使用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指标(如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对整体差异的分布情况进行衡量(蒋建业,1998;董德利,2000)。
此后,一些学者通过建立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以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陈秀洁,2001;代合治,2003)。
然而,这样的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很难直观反映区域差异的全局特征。
在此之后,学者们开始使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域差异做更加全面科学的研究。
蒲英霞(2005)基于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江苏省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任家强等(2010)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联系及空间变动规律。
沈体雁(2013)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我国内地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
从研究对象来看,目前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多以全国总体或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西部落后地区研究仅有少数几篇(陈群利,2011;朱士鹏;2013)。
基于此,本文借鉴空间计量分析中的标准差椭圆模型,对贵州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并通过ArcGIS软件绘制图像以直观考察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以期能够补充和完善当前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序言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分析,剖析了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趋势变化。
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趋势。
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 (1)第二节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 (3)一、贵州省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三、贵州省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 (3)四、贵州省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4)五、贵州省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4)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5)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5)八、贵州省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贵州省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 (7)一、贵州省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 (7)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 (7)三、贵州省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 (7)四、贵州省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8)五、贵州省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8)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9)七、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9)八、贵州省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 (11)一、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 (12)五、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 (12)六、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分析 (13)七、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 (13)八、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贵州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贵州省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表 (3)表4:贵州省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表 (3)表5:贵州省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 (4)表6:贵州省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表 (5)表8: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贵州省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贵州省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表 (7)表12:贵州省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表 (7)表13:贵州省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 (8)表14:贵州省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表 (9)表16: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贵州省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贵州省人口死亡率同全国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占全国城镇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 (11)表21: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 (12)表22: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5-2017)统计表 (13)表24: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贵州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的定义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简称HDI。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的原则①能测量人类发展的基本内涵。
②只包括有限的变量以便于计算并易于管理。
③是一个综合指数而不是过多的独立指标。
④既包括经济又包括社会选择。
⑤保持指数范围和理论的灵活性。
⑥有充分可信的数据来源保证。
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及公式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
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
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对于HDI的任何组成部分,该指数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指数值=(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预期寿命指数= (LE-25)/(85-25)教育指数= (2/3)XALI+(1/3)XGEI成人识字率指数(ALI)= (ALR-0)/(100-0)综合粗入学率指数(GEI)= (CGER-0)/(100-0)GDP指数= [log(GDPpc)-log(100)]/[log(4000)-log(100)其中,以上出现的字母缩写含义如下:LE: 预期寿命ALR: 成人识字率CGER: 综合粗入学率GDPpc: 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人类发展指数的最新发展HDI在方法论上吸取了PQLI合理的内核,又增补了人均GDP,并用PPP($)进行换算,在知识变量中增加了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可以说HDI把PQLI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摘要: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反贫困任务艰巨。
本文旨在为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实提供高清晰度的贫困分布状况信息,找出贫困人口。
据此进一步分析贫困形成因素,最后从交通设施改善、教育培训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扶贫资金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概述影响因素脱贫建议一、贵州省农村基本情况概述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西部、边远、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
贵州省农村基本情况是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生活水平低,人均收入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贵州省的贫困面貌与其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比大有很大关联。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8年贵州省的农村人口占比在70%以上。
贵州省农村家庭贫困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近年呈扩大的趋势。
2001年贵州省的gdp仅占全国的1%,2008年也仅占1.1%。
从人均收入看,2001年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的59.7%,2008年下降到了58.3%。
二、贵州省农村贫困规模和贫困程度分布(一)贵州省贫困人口分布情况贵州省2005至2008年贫困人口比重占12.36%以上。
2008年国家将贫困人口划分标准线调整为1196元,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15.41%,如表3所示。
另据贵州省政府的统计资料显示,贵州省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占中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居全国第一。
贵州省贫困面积大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关联较大。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其中约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乌蒙山、武陵山等边远山区。
贵州省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0个,36个为民族自治贫困县,其中27个集中分布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另外9个则分布在铜仁、遵义、安顺、毕节等地区。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
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年鉴一、引言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一本全面反映国家及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参考书。
本文对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以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以深入了解。
二、综述2020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
然而,中国通过坚定的领导和科学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GDP总量看,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这表明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加快至6.5%,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人口与就业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年末总人口为14.79亿人,较上年增长0.39%。
同时,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人口比例达到了60.6%。
在就业方面,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2万人,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
同时,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
四、农业与农村中国的农业产量在2020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全年粮食产量为6.42亿吨,比上年增长0.9%。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
农村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持续投入和多项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五、工业与服务业2020年,中国的工业产能稳步提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更加显著,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在2020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
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投资与消费2020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缓,比上年下降3.1%,这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和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影响。
第一章贵阳市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研究一、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是全省的工业基地和经贸中心,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经过解放后前30年奠定的现代工业基础和后20年的改革开放,贵阳市的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2002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36.37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79.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08亿元,地方财政支出45.96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已基本实现小康。
贵阳是全省的科技、教育中心,具有较强的科技、教育实力,是全国“科教兴市”的试点城市之一。
全市科研机构集中,科技人才荟萃,有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铝镁研究设计院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科研机构,拥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现代实验手段,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对推动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
全市拥有正在按“211工程”进行建设的贵州大学等10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5万余人,还有成人高、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万余人。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贵阳市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相继拓宽了市区几十条主要交通要道和修建了高架桥,建成了绕西南环线、东北绕城高等级环线。
中心区功能完善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大规模地开发建成了配套完善的各类住宅小区,建成了煤气输运工程,开工建设日供水40万吨的西郊水厂等大型基础工程。
市区供水、供电、供气能力全面增强,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使贵阳市跻身于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省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全省科技、教育、人才、信息等知识资源最聚集,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市。
在二十一世纪里,贵阳市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在“十五”期间,我市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强市升位”的战略目标。
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针对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数据洞察报告对关键因素年末总人口数量,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数据洞察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 (1)第二节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一、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指标分析 (11)一、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统计表 (1)表2: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 (11)表21: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贵州省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比重(总人口数量=100)第二节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一、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2: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3: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表4: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四、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表5: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五、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6: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表7: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七、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8: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表9:贵州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指标分析一、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10: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表12: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四、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表13: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五、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14: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表15: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七、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16: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表17: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指标分析一、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表18: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同类比重统计分析表20: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占全国年末乡村人口同类比重统计表四、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分析表21: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表五、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表22: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分析表23: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7-2019)统计表七、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分析表24: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表25:贵州省年末乡村人口比重同全国年末乡村人口比重(2018-2019)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年份贵州省变动值总值变动值。
【摘要】本文对2000年~2013年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变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性别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一直偏高。
同时,该省还具有低龄年龄组性别比明显高于高龄年龄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明显下降等特点。
针对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应在提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对女性的价值认识上进行重点关注,实现男女就业平衡,实现贵州省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一、引言人口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常用性别比来表示。
一个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会通过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过程体现出来。
由于不同产业和职业对两性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存在差别,性别结构还可能通过影响就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根据2000~2013年的数据显示,贵州省总人口性别比波动较大,虽总体上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但较全国数据显示,一直是偏高的(见图1)。
而且,经验数据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总人口的性别比在95~102之间波动(陈卫,宋健,2006)。
由此可见,贵州省的人口性别结构是不平衡的。
本文拟从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为例,厘清其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正确评估未来“十三五”时期贵州省人口结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路径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现状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00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万人,男性人口数为19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女性人口数为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2013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男性人口数为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女性人口数为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
从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减少,女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但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不大,波动较小;2000年到2013年总人口的性别比波动较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