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
- 格式:ppt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19
老年社会工作教案一、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与意义。
使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讲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年社会工作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些原则和方法。
二、第二章: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需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使学生认识到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身体健康、疾病管理等。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情感支持、心理健康等。
老年人的社会需求:社交活动、家庭关系等。
2.3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讲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三、第三章: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3.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福利政策宣传、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组织等。
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沟通技巧、问题解决技巧、资源整合等。
3.3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讲解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老年社会工作场景,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四、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的评估与监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社会工作评估与监督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评估与监督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老年社会工作评估与监督的重要性老年社会工作评估与监督的方法:定量评估、定性评估、过程评估等。
4.3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讲解老年社会工作的评估与监督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老年社会工作评估与监督,并提出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五、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老年社会工作案例。
考试科目:《老年社会工作》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
文件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1: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有哪些。
(10分)问题2:老年社会工作使命、专业守则有哪些?(20分)问题3:以材料为例,结合本地老龄化特点,请围绕如何健全本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加快发展老年产业,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1500字。
(70分)(题目自拟)答:1:人中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化问题压力巨大。
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制度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特点: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人及老年期老年期常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些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十分重要。
我国一般将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划分为低龄老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人。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特点。
划分老年期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关注老年人群的共性需要和差异性需要。
比如,社会工作者在策划社区老年人服务项目时,不仅要了解本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关注其中低龄、中龄和高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
大部分低龄老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类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则不仅需要社会参与类服务,而且需要较多的社区照顾类服务。
单以出生日期为标准界定的年龄常被称为日历年龄。
除了日历年龄,最常见的对年龄的界定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
生理年龄指的是按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指的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年龄指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工作者认识老年人不能单凭日历年龄来判断,还要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标准来考虑,因为每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衰退程度有可能不同步。
一位刚满60岁的低龄老人可能会有因老化而带来的多种退行性疾病,而一位80岁的高龄老人可能仍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社会工作者不能仅凭老年人的年龄来判定服务需求,还要关注个体的差异。
二、老年期的特点(一)生理变化1.人体九大系统的老化特点老化会给人体的九大系统带来变化,详见表5-1。
2.九大系统老化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首先,社会工作者在评估和介入阶段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因为健康状况是决定老年人生活安排的核心,身体觉得怎样是他们是否愿意离家、参加社会活动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晴雨表”。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涉及老年人隐私的健康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知识点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六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的界定:我国政府多以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年龄的影响:1.生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2.心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了老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3.社会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4.生理、心理、社会年龄对开展社会工作的意义。
老年期的划分: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为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的特点:生理的老化、心理的老化、社会的老化。
智力分为结晶智力、液态智力。
角色理论:有关较年老的人的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影响的理论。
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一条龙照顾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的注意事项:价值观问题、自我意识与督导。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处理精神问题。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个人帮助、出行和行动服务、紧急呼叫系统等技术支持、专门服务项目的提供。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五点:1.珍惜当下非常重要;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撼;4.接受生活中的好与不好,寻求和解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的缺撼;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老年社会支持网络: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家庭思维、社会融合。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涉及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等。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P21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②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不是行政人员③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P22助人过程特征:①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②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③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是助人活动的发动者,居于主动甚至是支配的地位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P23⑴服务提供者⑵支持者⑶倡导者⑷管理者⑸资源获取者⑹政策影响人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一、功能的涵义与类型P24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P24⑴助人是社会工作这者的基本功能⑵救难⑶解困⑷发展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秩序的意义㈠社会秩序的涵义P26㈡社会秩序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P27⒈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⒉社会秩序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㈢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⒈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⒉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⒊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P28㈠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性与相悖性㈡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P29㈠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㈡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①接触问题→②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③分析和诊断→④提供服务→⑤评估服务→⑥终结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P30㈠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让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
社会组织模式包括:①服务福利提供者的组织模式②受助者求助模式③资源获取模式④服务提供模式㈡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P32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第四节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一、中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特点P32内容:主要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①整体性、②渐进性、③非同步性、④计划性与自发性并存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P33三、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P341.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路径依赖2.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3.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⑴不同模式并存⑵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⑶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⑷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九章社会行政第一节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一、社会行政的涵义1.什么是社会行政P152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1、身体安康方面的效劳〔1〕安康促进与安康维护效劳。
安康促进效劳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效劳,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慢性病的安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展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的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安康效劳、推广预防性效劳、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效劳和后续性安康效劳的咨询等。
〔2〕与安康照顾有关的效劳。
与安康照顾有关的效劳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安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效劳。
安康照顾效劳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慰问等个人协助效劳;②出行和行动效劳,包括提供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③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④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人住老人院舍等效劳。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年人的一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
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年人的认知,帮助老年人适应他无法改变的情形。
做这方面的工作要注意老年人对待介入的态度。
老年人可能对认知和情绪问题有偏见,抵触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因此,帮助老年人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各种情感状态也是介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局部。
3、处理精神问题珍惜当下;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承受生活中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
〔1〕正式支持。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是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
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养院、护理院、临终关心机构、社区老年中心等。
第十三章老年社会工作1.什么是老年社会工作?其发展经过如何?答:现代社会中,老年问题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发展老年社会工作对解决老年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①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
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②广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为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2)老年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①老年人福利思想与福利措施在我国起源很早。
舜以“孝”治天下;周公制六礼,提倡尊敬老人;孔子提倡“老者安之”,“老有所终”;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都无不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尊老敬老传统。
②西方国家的慈幼、养老、赈穷等综合性福利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幸福主义”、古罗马的“责任观”和希伯来人的“正义论”等观念的启发。
③工业革命以前,北欧及美国等先进国家皆因社会现实的需要,而制定各种济贫法案以协助贫民,其中受助者大部分为老人。
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英国开始,西方国家纷纷宣布建立了福利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福利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实现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⑤20世纪末,为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的变化,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直接提供的老年人福利工作有所减少,从而鼓励多种形式的民间承办的老年社会工作,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也积极参与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2.如何正确认识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答:对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论述如下:(1)老年问题的含义老年问题又称老年人问题、老龄问题等等,是指老年人由于自身老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包括老年人个人方面出现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