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神奇的鸡蛋保护器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20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神奇的鸡蛋保护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材料,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2)会用文字或图画表达明确的设计意图,掌握探究实践活动的方法。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科技实践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3)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德育目标:(1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工具,节约制作材料,保护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保护鸡蛋时所用的材料,制作方法,小组合作都与实验成败有关。
难点:(1 )能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2)能画岀表达明确的设计示意图,知道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
三、教学媒体:PPT课件四、活动准备:材料:鸡蛋、细线1卷、气球、透明胶、纸盒、剪刀、泡沫块、纸杯、棉花、海绵、塑料袋等。
五、教学活动过程:(—)、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准备好了么?(准备好了)好,上课。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想玩儿吗?我来提问,你们在第一时间回答可能或者不可能,要求只能说一次。
1.明天是晴天。
(可能)2.—张脸上有两个鼻子。
(个可能)3.狗在天上飞。
(个可能)4.我把生鸡蛋从高处落下,鸡蛋不会碎。
(不可能)师: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看,结果怎样?生:鸡蛋碎了。
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1.师:同学们想一想,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从高处落下又摔不碎呢?谁来说?预设:生可能的回答:1.我会把鸡蛋放进装满棉花的盒子里。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为什么想到用棉花?生:起到保护作用。
师追问:怎么保证安全?2.我会把鸡蛋放中间,周围拴上代球。
师:嗯,你的想法也很有创意。
这又是为什么呢?生:为了减慢速度。
师:虽然大家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证?生:保证鸡蛋不会碎。
师:我们给这些材料取个名字,可以称它为“鸡蛋保护器”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制作“神奇的鸡蛋保护器”(板书),让它保护鸡蛋从高处落下,落到地上摔不碎。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保卫鸡蛋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鸡蛋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鸡蛋保护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鸡蛋的结构与功能:鸡蛋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
2. 鸡蛋保护方法:介绍不同的保护鸡蛋的方法,如使用缓冲材料、设计保护装置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鸡蛋保护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鸡蛋的保护方法及其原理。
2. 难点:设计出既实用又创新的鸡蛋保护装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材料、实验材料。
2. 学具:鸡蛋、缓冲材料(如海绵、棉花等)、保护装置材料(如纸盒、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鸡蛋的结构与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鸡蛋保护的方法及其原理。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鸡蛋保护装置。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设计进行实践操作,测试保护装置的实用性。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保护装置,并分享设计心得。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保卫鸡蛋2. 副鸡蛋的结构与功能、鸡蛋保护方法、实践操作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鸡蛋保护的方法及其原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一个鸡蛋保护装置,并测试其效果。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鸡蛋保护的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2. 改进措施: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此次活动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鸡蛋保护的方法、原理,以及实践操作,使学生对鸡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神奇的蛋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蛋的基本知识,包括蛋的来源、结构及用途,并学会基本的蛋类菜肴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食物的尊重和感恩之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蛋的基本知识:蛋的来源、结构、种类及用途。
2. 蛋类菜肴的制作:煎蛋、蛋花汤、蛋炒饭等基本蛋类菜肴的制作方法。
3. 蛋的文化:蛋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相关的节日习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蛋的基本知识和蛋类菜肴的制作方法。
2. 难点:蛋类菜肴的制作技巧和蛋的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蛋的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真实蛋、烹饪工具、食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蛋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或实物,讲解蛋的基本知识。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蛋类菜肴的制作。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讨论蛋的文化内涵。
5. 总结与反思:老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神奇的蛋2. 提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制作蛋类菜肴: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课堂上学到的蛋类菜肴。
2. 研究蛋的文化:学生调查和研究蛋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相关的节日习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蛋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蛋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还了解了蛋的文化内涵,培养了他们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素养。
重点细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够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神奇的蛋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蛋的基本结构,掌握蛋的孵化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蛋的物理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提高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教学内容1. 蛋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蛋的内外结构,了解蛋壳、蛋白、蛋黄的功能。
2. 蛋的孵化:讲解鸟蛋的孵化过程,让学生理解温度、湿度对孵化的重要性。
3. 蛋的物理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蛋的形状、强度和密度等物理特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蛋的结构、孵化过程和物理特性。
2. 难点:蛋孵化过程中的环境控制,蛋的物理特性的实验探究。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蛋模型、孵化器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单、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蛋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真实的蛋,分组讨论蛋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与演示:讲解蛋的孵化过程,演示孵化器的使用方法。
4.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蛋的物理特性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与分享: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蛋的物理特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蛋的结构、孵化过程和物理特性进行设计,使用图表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蛋,记录其特征。
2. 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蛋的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和学生的参与度进行。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蛋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流畅的段落衔接,确保教学内容丰富、用词准确,符合全国通用标准。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下第5课《保护蛋宝宝》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保护蛋宝宝》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让学生保护蛋宝宝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本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三下第5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但对于如何具体保护蛋宝宝,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保护蛋宝宝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理解保护蛋宝宝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制定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保护蛋宝宝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保护蛋宝宝的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保护蛋宝宝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鸡蛋,作为蛋宝宝。
2.准备一些保护蛋宝宝的材料,如棉花、塑料袋等。
3.准备一个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者视频,引入保护蛋宝宝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关于保护蛋宝宝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蛋宝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保护蛋宝宝的方法,并选取一种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保护方法,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有效。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保护蛋宝宝,还可以保护哪些事物。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保护蛋宝宝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神奇的鸡蛋保护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鸡蛋保护器的作用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鸡蛋保护器的作用和原理。
2. 鸡蛋保护器的制作方法和材料选择。
3. 鸡蛋保护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鸡蛋保护器的作用和原理,制作方法和材料选择。
2. 教学难点:鸡蛋保护器的实际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鸡蛋保护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制作鸡蛋保护器的材料(如纸盒、海绵、塑料瓶等)、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鸡蛋保护器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鸡蛋保护器的作用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制作鸡蛋保护器。
4.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鸡蛋保护器,并进行实验测试,评选出最佳设计。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鸡蛋保护器》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鸡蛋保护器,并记录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
2. 要求学生在下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注重课堂纪律,确保学生的安全。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鸡蛋保护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和制作过程中。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保护鸡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材料”单元第六课二、设计思路本课围绕保护鸡蛋这一主题,通过选择材料设计鸡蛋保护器,讨论完善设计图,并制作、试验鸡蛋保护器的活动,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并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能力的目的。
鸡蛋是一种很容易摔碎的物体,选择什么材料保护鸡蛋,使它不被摔破,是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富有挑战性,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发展,自信心得到培养。
组织好这个教学活动很有意义。
四、学情分析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易碎物品,学生很容易想到对鸡蛋的保护,即做一个鸡蛋保护器。
学生通过对“材料”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已经对生活中一些常见材料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
因此,学生会对这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在保护器的设计、制作、实验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科学的相反或做法,这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并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意识到用科学知识能解决很多问题,并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
3.知识与能力:能画出表达明确的设计示意图;并知道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材料。
六、活动准备分组材料:1.铁片、铝片、60cm细铁丝8根、塑料泡沫、玻璃片、石头块、木条4根、报纸、50cm×50cm方布1块、细线一卷。
2.自己准备的补充材料。
教师材料:鸡蛋七、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拿一个鸡蛋)谈话:这是我今天早上,刚从鸡窝里掏出来的!如果我一松手,鸡蛋落到地面上会怎样?(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生鸡蛋从一人高的地方落到地面上肯定会摔破。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下第5课《保护蛋宝宝》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保护蛋宝宝》是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下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保护蛋宝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生命的知识,对于生命的珍贵和脆弱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具体保护生命,特别是保护弱小生命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感兴趣,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生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保护生命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生命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保护蛋宝宝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保护蛋宝宝,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鸡蛋、保护蛋宝宝的材料(如棉花、棉花糖等)。
2.准备保护蛋宝宝的情境道具(如篮子、桌子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有关生命的图片,如婴儿、小动物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保护蛋宝宝,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保护蛋宝宝的情境,并将鸡蛋分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尽可能地保护鸡蛋,不让它破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使用棉花、棉花糖等材料,保护鸡蛋。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保护鸡蛋的方法和技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保护鸡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材料”单元第六课二、设计思路本课围绕保护鸡蛋这一主题,通过选择材料设计鸡蛋保护器,讨论完善设计图,并制作、试验鸡蛋保护器的活动,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并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能力的目的。
鸡蛋是一种很容易摔碎的物体,选择什么材料保护鸡蛋,使它不被摔破,是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富有挑战性,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发展,自信心得到培养。
组织好这个教学活动很有意义。
四、学情分析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易碎物品,学生很容易想到对鸡蛋的保护,即做一个鸡蛋保护器。
学生通过对“材料”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已经对生活中一些常见材料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
因此,学生会对这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在保护器的设计、制作、实验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科学的相反或做法,这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并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意识到用科学知识能解决很多问题,并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
3.知识与能力:能画出表达明确的设计示意图;并知道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材料。
六、活动准备分组材料:1.铁片、铝片、60cm细铁丝8根、塑料泡沫、玻璃片、石头块、木条4根、报纸、50cm×50cm方布1块、细线一卷。
2.自己准备的补充材料。
教师材料:鸡蛋七、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拿一个鸡蛋)谈话:这是我今天早上,刚从鸡窝里掏出来的!如果我一松手,鸡蛋落到地面上会怎样?(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生鸡蛋从一人高的地方落到地面上肯定会摔破。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神奇的蛋(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蛋的结构、种类及与蛋相关的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力、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蛋的结构:介绍蛋的组成部分,如蛋壳、蛋白、蛋黄等。
2. 蛋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蛋,如鸟蛋、恐龙蛋、昆虫蛋等。
3. 与蛋相关的文化:探讨不同文化中蛋的象征意义和用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蛋的结构、种类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难点:蛋的微观结构和不同文化中蛋的象征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实物:各种类型的蛋(如鸡蛋、鸭蛋、鹅蛋等)。
多媒体:介绍蛋的相关视频、图片。
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或故事引入蛋的主题。
2. 观察与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蛋,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蛋的结构、种类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板书设计神奇的蛋内容:蛋的结构图、不同种类的蛋的图片、与文化相关的蛋的象征意义。
作业设计观察日记:学生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蛋的特点。
研究报告:选择一种蛋,研究其与文化的关系。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蛋的结构、种类及文化意义的理解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或引入更多实物观察。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蛋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通过丰富的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活动内容:通过一个关于蛋的有趣谜语或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蛋的兴趣。
目的: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
2. 观察与实验活动内容:实物观察:提供各种类型的蛋(如鸡蛋、鸭蛋、鹅蛋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神奇的蛋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神奇的蛋(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学习蛋的特性和变化过程,扩展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蛋、放大镜、小分析器、温度计、水杯、食用色素、红茶叶、小演示盒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桌椅、实验报告纸、铅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观察蛋的外部特性1.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蛋的外部特性,包括形状、颜色和质地等。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蛋的功能和用途。
步骤二:观察蛋的内部结构1.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蛋的内部结构,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蛋黄和蛋白的位置和形状,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老师可以解释蛋黄和蛋白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烹饪中的用途。
步骤三:探究蛋的变化过程1. 老师将一组蛋放在不同的温度下(例如冷水、热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蛋的变化过程。
学生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蛋会发生变化,以及不同温度对蛋的影响。
步骤四:实践活动-神奇的蛋1. 老师将一些蛋放入醋液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变化过程。
学生可以预测和观察蛋壳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发生的变化。
2.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醋液中的物质对蛋壳的影响原理,以及这种变化与生活中其他现象的联系。
步骤五:实践总结1. 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观察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变化原因和结论等。
2. 学生可以用彩色铅笔图示实验过程和变化,并在报告中附上实物图。
其他注意事项:1. 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实践的细节。
2. 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3. 实践活动结束后,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践中的发现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神奇的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制作“神奇的蛋”,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命过程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1.了解鸟类的生命过程;2.掌握制作“神奇的蛋”的方法及过程;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前期准备1.首先准备教具:鸟窝、芦苇草、鸟蛋等;2.已提前将空蛋壳中的内膜清洗干净,放置在烘干器中。
2. 制作“神奇的蛋”1.让学生自由组队,每组有3-5个成员;2.将准备好的鸟窝和芦苇草分配给各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的鸟巢;3.将空蛋壳均分给每个小组,学生将内部填充材料加入空蛋壳中,让其变成具有真实感的蛋;4.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创意进行涂绘或增加其他装饰,制作终完成具有“神奇”的效果的鸟蛋。
3. 实验过程1.学生将准备好的“神奇的蛋”放在鸟窝里;2.学生对鸟窝进行保温,可以使用棉花、泡沫箱等材料进行掩盖;3.等待约2-3个小时,观察“神奇的蛋”是否有所变化。
4. 实验总结1.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2.引导学生讨论鸟类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它们的生命过程;3.让学生进行作文或口头表达,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成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鸟类的生命过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实验技能。
学生可以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状态;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学生制作的“神奇的蛋”和实验结果得到体现。
五、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能否让学生全程参与;2.学生的实验成果是否满足预期;3.教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否被学生清晰理解;4.学生在课程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否被培养。
设计制作鸡蛋保护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物体受到力,形状会发生变化。
了解减缓鸡蛋落下的速度和延长碰撞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鸡蛋破碎。
【科学探究】
利用有限的材料设计并制作鸡蛋保护器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设计、不断修正的意识。
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理性看待自己的方案,懂得与他人善意的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鸡蛋保护器中的科学原理在月球登陆、安全降落、缓冲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鸡蛋保护器。
神奇的鸡蛋保护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材料,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2)会用文字或图画表达明确的设计意图,掌握探究实践活动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技实践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2)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工具,节约制作材料,保护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保护鸡蛋时所用的材料,制作方法,小组合作都与实验成败有关。
难点:(1)能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尝试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2)能画出表达明确的设计示意图,知道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
三、教学媒体:PPT课件四、活动准备:材料:鸡蛋、细线1卷、气球、透明胶、纸盒、剪刀、泡沫块、纸杯、棉花、海绵、塑料袋等。
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准备好了么?(准备好了)好,上课。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想玩儿吗?我来提问,你们在第一时间回答可能或者不可能,要求只能说一次。
1.明天是晴天。
(可能)2.一张脸上有两个鼻子。
(不可能)3.狗在天上飞。
(不可能)4.我把生鸡蛋从高处落下,鸡蛋不会碎。
(不可能)师: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看,结果怎样?生:鸡蛋碎了。
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1.师:同学们想一想,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从高处落下又摔不碎呢?谁来说?预设:生可能的回答:1.我会把鸡蛋放进装满棉花的盒子里。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为什么想到用棉花?生:起到保护作用。
师追问:怎么保证安全?2.我会把鸡蛋放中间,周围拴上气球。
师:嗯,你的想法也很有创意。
这又是为什么呢?生:为了减慢速度。
师:虽然大家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证?生:保证鸡蛋不会碎。
师:我们给这些材料取个名字,可以称它为“鸡蛋保护器”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制作“神奇的鸡蛋保护器”(板书),让它保护鸡蛋从高处落下,落到地上摔不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