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苏联作家高尔基对欧洲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创作方法作了这样的概括:“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高尔基为什么认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提示: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欧美文学的发展1.浪漫主义文学(1)产生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社会各阶层,特别是________,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主要特征:①在政治上反对________,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______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____为主要特征。
(3)主要代表作:法国作家雨果的《__________》、英国____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诗人____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都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浪漫主义是一种对社会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2.现实主义文学(1)产生: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2)特征:关注________,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3)代表作:①法国巴尔扎克的《________》,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
②英国______的《大卫·科波菲尔》等,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③俄国______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__》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④丹麦______的作品、挪威易卜生的“__________”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上半叶1、欧洲浪漫主义潮流产生的社会背景①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仍频,局势混乱。
②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于是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主要特点:①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②在创作中,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
3、主要代表:英国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知识梳理:一、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一)浪漫主义文学1.历史背景:⑴法国大革命⑵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2.特点:⑴不再刻意突出人的,而是深刻发掘人类的,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⑵在创作风格上,以和为主要特点。
3.成果:⑴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其代表作有《》。
⑵英国:雪莱的《》鼓励人们为争取而抗争。
⑶德意志:长诗《》充分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感。
4.影响:扫除封建残余势力。
问题思考1.恩格斯说:“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A. 启蒙文学B. 浪漫主义文学C. 现代主义文学D. 古典主义文学问题思考2.2008北京奥运,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
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
英国雪莱曾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
这部巨著反映了()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①,深刻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②,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成果:⑴法国:巴尔扎克的③《》堪称资本主义的④“”。
⑵英国作家⑤创作的小说⑥《》真实反映社会状况。
⑶俄国:⑦的诗体小说⑧《》奠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时讲述的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包括成书文化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影响。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文学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科学掌握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变化和成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熟悉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
2.掌握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3.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与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
2.互动问答式授课。
3.小组讨论式教学。
4.作品阅读与解析。
五、课堂设计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时的话题,简述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2. 讲解教师通过PPT、板书等方式,简述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介绍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案例讨论教师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解析。
要求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及背景,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4. 总结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小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与评价1. 作业1.以“明清时期文学”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探究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
2.选读一本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2. 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教设计】《文的繁荣》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浪漫主义文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主要成就。
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特点、社会根。
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和亚非拉美的文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的多元景观。
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生鉴赏文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二、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成就及亚非拉文成就。
②解分析文流派产生的背景,解文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世界文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②情景再现:;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1) 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与现代主义文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现代主义文和苏联文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本课引言是一段脍炙人口的诗句,它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篇《西风颂》。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然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联系当时的时代特点,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冬天”、“春天”有什么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新课导入●2教师播放影视资料《巴黎圣母院》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气息,再结合语文知识,了解作者雨果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引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基础达标1. 某同学在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记录了下面一段文字: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的特征是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色彩②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③ 注重艺术效果下列人物的文学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A)A. 雨果B. 巴尔扎克C. 高尔基D.鲁迅解析注意材料所给的时间和三个特征,可以看出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文学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雨果。
2. (2014年镇江模拟卷)右图《巴人汲水图》,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是一幅真实记录民众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2010年它在拍卖会上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下列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是(B)解析观察《巴人汲水图》,画面反映的是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情景,可以判断其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美术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应是《人间喜剧》。
A、D两项是浪漫主义的;C项是现代主义的;B项正确。
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莫言的代表作如《丰乳肥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小说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苏联文学、亚非拉为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全面分析十九世纪以来各主流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各历史时期主流文学出现的成因,把握它的基本特征;进而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此基础上,认识各主流文学产生及主要成就带来的影响,明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学法指导1.联系语文课的相关内容,学会欣赏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2.关注时代特征与文学的关系,理解它对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苏联文学的成就。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
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06-108,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浪漫主义文学”A(1):19世纪3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主流文学是什么?这一文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作品(请注意阅读“前言”、“资料回放”和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6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第22课文学的繁荣[目标导航]新知导学¥ 主干梳理』--------------------------- ■圃根基立律遴析——一、浪漫主义文学1. 背景⑴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
⑵原因①欧洲各国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②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2. 特点⑴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2) 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 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 成就二、现实主义文学1. 背景(1) 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 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 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 成就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 西方文学(1) 现实主义: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 现代主义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致使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严重。
②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③成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2. 苏联文学(1) 状况: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2) 代表作: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 亚非拉文学(1) 特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 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
吗微点拨*提素养卜[易错提醒]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但反封建仍然是其主要内容,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名师指津]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其创作原则主要表现为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拒绝遵循规则。
浪漫主义文学造就了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2)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
(2)情景再现;
(3)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
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
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而提问:19世纪以后呢?进入新课学习。
一、浪漫主义文学
1、社会背景: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2、主要特点:
(1)核心:不再崇尚理性,深入挖掘人的感情世界
(2)方法: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瑰丽的想象
(3)风格:想象力丰富的构思、跌宕的情节
3、代表人物及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2、特点:
(1)核心:关注(直面)社会问题;
(2)方法:批判现实社会
(3)风格:典型再现社会,深入剖析本质
3、代表及作品:
【合作探究】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1、同:都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满的产物;
2、异:(1)浪漫主义回避现实,用美好的憧憬代替对现实的批判;
(2)现实主义直面现实,对现实社会的弊端展开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但它无法给人们指明出路;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一)欧美文学
(二)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合作探究】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差别:西方:空虚、迷惘、痛苦;苏联: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亚、非、拉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