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耳聋耳鸣
- 格式:ppt
- 大小:676.50 KB
- 文档页数:35
针灸治疗耳鸣小结【转帖】--希望这帖子对于大家有所帮助自从去年在会展中心进行了“针灸治疗耳鸣的新思路--激痛点针刺疗法”在过去的一年里,特别是在我的新浪博客发表了“持续性耳鸣7个月一次针灸获效纪实”以来,前来向我求治耳鸣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病人数量太多,尤其是九龙塘中医诊所不再接受新病人预约,因此,很抱歉,还有许多患者未能一一施治。
在助理的帮助下,我现将在过去一年里,针灸治疗过的耳鸣患者进行了初步总结。
详尽结果容后公布到专业杂志上去。
初步结果如下:共治疗了62例耳鸣患者,涉及91只耳。
现将治疗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54例患者进行了总结。
另8例因治疗次数仅1-3次,故不纳入统计。
54例中,男22例,女32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40年。
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89岁。
4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说明耳鸣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听力。
因此,中医常将耳鸣与耳聋并提。
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32例伴有肩颈头痛,检查时,压痛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40例、斜方肌38例,肩提肌20例,颈夹肌23例。
全部采用了激痛点针灸疗法,结合局部的耳三针。
个别患者应用了补肾的骶三针。
疗效评定标准全部是患者的这观感觉。
尽管这一标准很粗糙,但仍有一定的价值。
治疗次数在5-30次之间。
最快的一次即见效,耳鸣减轻50%以上。
大部分患者在首次治疗后,耳鸣减轻10%-40%左右。
但绝大部分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耳鸣呈反复,即时轻时重,多数在针灸后耳鸣减轻,也有部分患者针灸后1-2天内耳鸣加重,但此后耳鸣又减轻,呈螺旋式渐进进减轻。
有一位患者治疗治疗9次后才见到初步疗效。
经过近30次治疗,耳鸣消失。
总的治疗结果是:耳鸣消失12例,痊愈率为22.22%,耳鸣显着减轻(50%以上,但未消失)18例,显效率55.55%,耳鸣减轻10%以上19例.总有效率90.74%。
总的来看,疗效还是满意的。
国外病因学研究发现,约有56%的患者耳鸣与激痛点有关,本结果显效率55.55%,这与国外有关研究结果相符。
37寻医问药保 健现代养生 2021年12月第21卷第23期耳鸣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传导性耳鸣和神经性耳鸣,传导性耳鸣在临床上大多数都能够治愈。
因为传导性耳鸣多数是由急性或慢性的中耳炎、中耳腔积液等情况引起,在治疗中耳炎或者中耳腔积液后,耳鸣症状会缓慢消失。
耳鸣比较难治,但采用针灸和中治疗法对耳鸣却具有良好的副疗效。
对于中枢神经性质的耳鸣,针灸对耳鸣病情的早期控制效果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而且,针灸疗法安全,副作用小,可有效地改善耳鸣的症状。
1.针灸治疗耳鸣的好处针灸主要作用于每个穴位,穴位通过位于经络内联系于脏腑。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初步分析发现,针灸外耳俞穴可有效地疏通耳内局部神经。
其优点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作用方面:减少耳内的各种治疗机械性过敏药物的刺激,缓解耳内某些局部神经血管壁的慢性痉挛;作用于耳部外耳,减少那些引起外耳炎性皮肤过敏不良反应的药物刺激;重建耳内神经系统,抑制耳内某些神经元异常声音放电,降低我们耳内某些神经元素的生理兴奋性,帮助耳内神经系统功能得到逐步完善与成熟;提高耳内神经组织对鼓膜的生理适应性,有效地缓解由于耳部皮肤炎症和神经系统慢性皮质病变等所致而造成的慢性耳鸣。
而且,利用针灸治疗耳鸣,在刺激耳部穴位时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有效地帮助抑郁症患者有效进行各种情绪心理紧张状态和康复重建,缓解焦虑抑郁的各种不良情绪心理紧张状态。
针灸疗法用于治疗急性眩聋以及耳鸣,值得临床教学实践推广与临床研究综合应用。
2.针灸治疗耳鸣的方法针灸用于治疗中风耳鸣,应重视辨经、辨证相辅的结合,局部应以取穴调理为主,配合穴位的按摩以及针灸辨证调理取穴。
以下为详细分析。
辨经耳鸣主要以手部、足部、少阳经以及其他太阳穴等其他经脉引起耳鸣。
局部取穴常用的灸法大多取耳周重要神经穴位,如足耳门、听会、听宫、翳风。
尤其重视听会,此穴通常都是需要进行局部针灸或者穿刺,治疗耳鸣不但快且疗效甚高。
循经远取循经远取是根据经脉运行与疼痛部位的关系,采取疼痛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针刺运动疗法,可以有效的刺激相关神经,提高治愈率。
·临证经验·耳鸣耳聋的针灸治疗 ——谈“升清降浊法”的运用徐鸣曙,葛林宝(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关键词:耳鸣耳聋,针灸;升清降浊法 中图分类号:R 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699(2005)04-0008-02作者简介:徐鸣曙(1978~ ),男,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病变。
耳居于头面部,故称“上窍”,在生理上依靠清阳的温阳滋养,又称清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于目而为视,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清窍的共同特点是以升为顺,喜清恶浊,喜通恶塞。
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浊邪害清,使耳窍闭塞。
因此,升清阳、降浊阴是耳鸣、耳聋一个普遍适用的治疗原则。
耳鸣、耳聋是听觉异常的表现。
耳鸣为无外界声源刺激条件下,主观有声音感觉的一类症状;耳聋则是外界声源刺激不能引起主观声音感觉的一类症状。
前者是自觉耳内鸣响,或为蝉噪,或为风声;后者是听觉减退或完全丧失。
两者可单独为患,亦可同时出现。
本病可分为虚实两种。
虚证多责之于肾和脾胃。
肾藏精主髓,为先天之本,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脾主传输,胃主受纳,为后天之本,饮食水谷精微在脾气升清的作用下转输之头面。
肾的封藏和脾的升清功能正常,耳窍得到先天和后天之精的滋养,则听觉正常。
若年老体弱,或劳倦纵欲,以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或思虑过度,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虚衰,中气内陷,均可致气血精气不能上奉于耳,耳内蝉鸣,日久渐至重听。
血,中心反射(-)。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灰白色渗出灶内在动脉期开始已显荧光,呈颗粒状,并迅速扩大增强成强荧光斑,直至造影晚期仍持续不退。
诊断: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证属湿热内蕴,气血失和,目络壅滞,血溢络外。
治以清热利湿,凉血化瘀。
处方:栀子10g ,黄芩10g ,薏苡仁15g ,豆蔻仁6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仙鹤草10g ,侧柏叶10g ,当归10g ,丹参10g ,甘草3g 。
董⽒奇⽳针灸治疗⽿鸣、⽿聋、中⽿炎,经验分享之详解(⼀)(1)、神经性⽿鸣:三重、驷马、腕顺、⽿后头⾻区放⾎;
(2)、神经性⽿鸣,昨天扎了三重、腕顺、驷马、乳突下后放⾎(每周⼀次,加此⽳的原因是减
压)后⽿鸣声⾳明显减⼩,今在上述⽳位基础上加了灵⾻⼤⽩,但病情没有多⼤变化,请师兄们
指点。
可观察三重⽳处有没有青筋,有则放⾎;
(3)、感冒呕吐后突发⽿鸣⼀天,现⽿聋怎么办?扎对侧的三肩、⼟⽔⽳;
(4)、男,六⼗五岁的病⼈,前天感冒了,呕吐后⽿鸣,今天就听不见声⾳了,今天扎了三肩
⽳、⼟⽔⽳:半个⼩时后取针,病⼈说能听见声⾳了;
(5)、今天我的⽿朵后下⾯痛,⼀直痛到风池位置,⾃⼰扎了侧三⾥,针⼀下去,马上就感觉
不到疼痛了;
(6)、伟雪,⼥,48岁,⽿鸣⼀个半⽉,在北京各⼤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鸣,⽤西药
治疗⼀个⽉⽆效,针驷马、三重、腕顺,加⽕主、肾关,治疗四次,现⽿鸣症状完全消失,另外
感觉头脑特别清醒;。
『史上最强』耳聋耳鸣治疗穴位和刺法(有图有真相)诊疗案例女性患者,32岁。
主诉右耳10个月前暴聋。
当时怀孕4个月,中西医治疗,听力改善不明显。
首诊10天前左耳也听力急剧下降。
8月22日求诊程老师,听力几乎全失,无法交流,只能文字书面对话。
她面灰黄暗,无神焦虑。
孕期甲低。
察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近期无咽喉不适。
查颈肩以辨经,触有形而明结构改变。
选穴:丰隆、胰腺点、阳陵泉、气海、外陵、肩井、颈六夹脊、翳风、耳前三针和健耳穴。
两天后复诊,左耳听力明显改善。
8月29三诊,听力提高40分贝,并且病人报告自己感觉天天在变好,交流一点都没问题。
精气神好多了,宛如新生,看起来恢复了阳光和信心。
--(程氏针灸海外弟子朱和明教授记录)今天是第四次来诊,带来了发病10天后的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本次发病的左耳,听力恢复了50分贝,已基本接近正常。
还记得主穴的针刺图么为什么针刺这几个穴位,又如何针刺呢,让我们先看看外耳道周围的解剖结构。
从图上看出,只有这三个位置,可以把针深深刺至外耳道之侧,最大程度上改善耳蜗内微循环,取所谓活血通络之功。
其针刺的角度如图所示。
第一个穴,是经外奇穴健耳穴。
近一年来,马来西亚李晔医生大力推广此穴,为其早年学自程莘农院士学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专家周允娴教授处,许多医生使用此穴治疗耳聋耳鸣,收效明显。
(图为李晔教授在程氏针灸精品小班课中的面授教学场景)(图为程莘农院士与周允娴教授合影)第二个穴,是手少阳经的翳风穴,是老牌的治疗耳聋耳鸣的穴位,我的老师耿恩广教授擅用此穴治聋鸣,但经验是进针时略向风池方向后移0.5寸,在刚刚结束的程莘农院士学术传承培训中,特邀授课嘉宾、山西针灸名医郭廷英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奇穴翳明,体表进针位置约在翳风穴后1寸处,其原理相同。
(图为耿恩广、郭廷英教授与程凯教授在程莘农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上交流讨论)第三个穴,准确的说是三个穴组合形成的组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须张口针刺,针刺时的技巧详见上图,即耳门斜向下刺,听会斜向上刺,听宫进针点自耳门与听会之间中点略向面颊方向前移0.5寸,斜向后刺,于是三针刺至外耳道前方一个共同位置。
代医学认为[4],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有资料证明[5],90%神经元上的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
临床研究表明[6],通过针刺可以反射性的兴奋大脑皮层,加速血流速度,提高脑细胞活力,促进病灶的吸收,使受损及凋亡细胞得到复苏,加强未受损细胞的代偿能力,同时能够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从而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运用表里两经并刺法一方面可补阳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其本;另一方面可泻阴经、疏风化痰、祛邪止痉治其标,两者阴阳相配、刚柔相济、补泻结合、相互制约,从而调整机体表里、脏腑、阴阳之关系,使之趋于平衡。
研究表明,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4[3] 任占利,王顺道,王永炎,等.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4] 黄永禧,王宇华.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原理与应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85[5] 南登昆.克氏康复医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7[6] 李俊才,王淑霞,杜占申,等.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116例[J ].临床医学,2000,20(9):32-33收稿日期:2009-08-31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宿 健1,于学平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耳周四穴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与药物组,药物组单纯给予静点舒血宁,针药组在静点舒血宁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耳周四穴法治疗。
缓解耳鸣问题的八种中医调理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中医认为耳鸣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缓解耳鸣问题。
下面将介绍八种中医调理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耳鸣问题。
一、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认为耳鸣与肝肾不足有关,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肝肾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耳鸣针灸穴位有肾俞穴、肝俞穴、足三里等,针灸疗法需要专业医师操作。
二、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鸡血藤、川芎、当归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耳鸣问题。
中药调理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服用。
三、食疗调理食疗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通过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可以调理人体的健康问题。
对于缓解耳鸣问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龟肉等。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滋养肾脏,改善耳鸣症状。
四、按摩调理按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调理方法,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按摩耳朵周围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耳鸣问题。
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听宫、听会、听会三、颧车等,按摩时可用指腹轻轻按压,每天进行数次。
五、精神调理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方式来调理精神状态,从而缓解耳鸣问题。
六、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缓解耳鸣问题也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改善耳鸣症状。
七、保护耳朵保护耳朵也是缓解耳鸣问题的重要方法。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使用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减少对耳朵的损伤。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耳朵受凉,避免使用耳塞等物品过度清洁耳道,以免损伤耳朵。
耳鸣针灸的操作方法
耳鸣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周围激活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耳鸣症状。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耳鸣针灸的操作方法:
1. 选择穴位:常用的耳鸣针灸穴位包括耳尖、耳轮、颔部、手太阴肺经等。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穴位,一般可以咨询专业针灸师进行选择。
2. 准备工具:准备好消毒的银针或不锈针,配备一个灸盒或刺灸器。
3. 消毒:对针进行彻底消毒。
4. 就位:让患者坐于稳固的椅子上,头部保持舒适放松的姿势。
5. 定位:根据选择的穴位,用疏泄或按揉的方法定位穴位。
6. 插针:将消毒好的针从穴道的入口处入针,尽量轻柔,以免引起不适。
通常,针刺深度应根据个人体质和治疗需要进行调整。
7. 刺激:插入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轻轻旋转针头,以产生刺激感。
8. 时间:一般每次耳鸣针灸的时间在10-3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病情和耐受能力进行调整。
9. 拔针:拔针前检查针灸部位是否有出血或其他异常。
如果没有问题,可以缓慢拔出针。
总之,耳鸣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在实施操作前,请咨询专业的针灸师或医生,以确保正确使用和操作。
中医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导读:耳聋耳鸣可能是肾精亏虚导致的,在中医上讲肾的生理功能为藏精主水主纳气。
为先天之本主膀胱主骨主华发。
用中医治疗耳聋耳鸣会有一定效果,主要治疗肾虚肾亏。
可针刺关元、血海、涌泉、肾俞等穴位。
可用手法或是运用电针治疗。
一般老年人或是中年的人会出现耳聋耳鸣的情况,一般男性居多。
在中医上讲肾为先天之本,由于年龄的增长肾气虚衰导致患者会出现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房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脱发或是骨质疏松、耳聋耳鸣。
可以运用针灸或是中药配合的方法来治疗耳聋耳鸣。
针灸在中医当中是主要的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神经性耳聋用针灸是达不到治愈的目的,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表现,并且运用针灸可以去调理患者的身体的情况,那么在治疗神经性耳聋时,一般采用高压氧舱的治疗方法。
另外对于短期内失聪或者是眩晕比较明显的患者来说,这类患者可以大剂量地采用冲击治疗,可以同时选择激素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其实治疗神经性耳聋还包括着戴助听器起到一定的矫正的方法。
如果想用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耳聋耳鸣的话,最好是到专业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才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患者进行中医方式治疗的话,这种治疗方式对于神经性耳聋疾病也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那么如果使用中医方式来治疗耳鸣耳聋的话,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要去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一些民间药方是有些犹豫不对症所以治疗效果不明显也许会起反作用,所以患者要重视,积极重视相关的后遗症。
建议在治疗耳鸣耳聋的话,一定要积极通过一些专业的手段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患者可以通过带助听器或者是其他方式的辅助来达到对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帮助神经性耳聋患者早日恢复听力。
以上是对该病的介绍,希望能通过我的介绍的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祝你生活愉快。
针灸神经性耳鸣案例神经性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觉感知异常,患者常常会感到耳内有嗡嗡作响或者耳鸣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案例。
患者王先生,50岁,因为长期工作在嘈杂的环境中,导致耳鸣症状严重。
他寻求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最终,他来到了我们的诊所进行针灸治疗。
首先,我们对王先生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到他的耳鸣症状已经持续了3年,伴随着头晕、失眠等不适症状。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王先生的神经性耳鸣是由于长期噪音刺激导致的气血不畅,肝肾失调所致。
因此,我们制定了针灸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穴位选择和针刺技法。
我们选取了风池、听宫、太冲等穴位进行针刺,采用温针、灸法等技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结合了艾灸和中药熏洗等辅助疗法,以加强疗效。
经过连续的针灸治疗,王先生的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头晕、失眠等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他的耳鸣症状已经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是显著的。
针灸治疗能够调节气血,平衡脏腑,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同时,针灸治疗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总之,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难治性耳鸣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提供针灸治疗的帮助。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为广大患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针刺、电针治疗神经性耳聋作者:tianhezhongyue提交日期:2010-12-6 17:13:00 | 分类:未分类 | 访问量:35针刺、电针治疗神经性耳聋中医学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皆为阴阳失调所致。
针刺治疗可以起到调和气血、平和阴阳的作用,因而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针治耳聋的道理,就在于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增强听觉器官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听觉神经和毛细胞得到修复和再生。
至于人体是怎样对针刺产生反应,调节生理平衡的呢?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来完成的。
当人体组织受到针刺的机械刺激时,局部组织和神经受到机械损伤,可能产生化学物质或生物电流,当神经或感受器受到这种物理、化学电流的刺激作用后,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机械的一系列应答反应,冲动传导大脑皮层,改变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提高听中枢的兴奋性,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生理平衡,传入冲动通过中枢到达病变部位,可以直接改变病变部位的机能活动状态,通过神经反射,改善听觉器官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病理改变得到修复,促进机体采取一系列战胜疾病的生理措施。
如改变内分泌的活动,改变体内化学过程和酶系统的活动等,以达到治疗作用。
但是,针刺作为一种外在的刺激因素作用于机体,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一种刺激都能产生治疗作用。
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并且必须选择一定的部位,才能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我们根据大脑皮层颞横回,为听觉的最高中枢,对双耳所收集来的声音感觉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用针刺直接刺激大脑皮层颞横回区,使颞横回受到局部组织和神经受到机械损伤,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或生物电流。
当神经或感受器受到生物带电流刺激后,促使提高听中枢的兴奋性,并将这种兴奋性继续传入内耳,促使病变耳蜗神经通过中枢神经的反射,改善耳蜗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再加上神经体液促使未受损的耳蜗毛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从而提高恢复耳蜗的听觉功能。
据1979年国外耳鼻喉杂志报道:通过实践观察脑血管及耳蜗的血管其血流变化是平行的。
针灸辩证治疗耳鸣耳聋摘要:据调查,我国耳聋耳鸣发病率高达20%且有继续上升,发病人数多,范围广,发病急的趋势。
耳病研究中心数据表明,中老年耳聋耳鸣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7%,耳病可诱发多种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心理和生理疾病,长期困扰着患者,对身心造成伤害。
耳聋耳鸣治疗手段众多,可以用西药、中药、手术,心理学疗法等等,针灸治疗耳聋耳鸣具有易操作、痛苦少、疗效好的特点,本文根据不通的证型,从临床角度阐述了几种针灸治疗方法,疗效良好。
关键词:耳聋耳鸣;针灸;证型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的一种病症。
耳鸣是以耳内鸣响,妨碍听觉为主证。
耳聋是以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不闻外声为主证。
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理及治则、取穴基本相同,故合并来讨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本病的辩证治疗也应根据患病时间的长短,病因于经络,或因于脏腑;或治在经络,或治在脏腑;或其标或治其本;或升或降;或患野取穴,或辩证取穴,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1、辩证论治耳鸣、耳聋的辩治,首先分辨虚实。
实证,由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由肝胆火逆、上壅于耳者,治宜清肝泻火,宣通耳窍,或清降肝胆之火,宣通耳络;由痰郁化火,痰火上升,阻塞耳窍者,治宜清降痰火,宣畅耳络;由风热感冒反复复发,风热之邪上扰窍络,或温邪上攻,损蒙窍络者,治宜疏风清热,清宣耳络,或治宜清宣少阳,宣畅窍络。
虚证,由肾精亏虚,清窍失养者,治宜补肾益精,滋阴潜阳;由脾虚气陷、清气不升,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所致者,治当健脾益气升阳,后者佐以温阳;如属化源不足,气血亏虚者,治宜补益气血,佐以补虚聪耳【1】。
2、临床论治本病临床有:肝火上扰、肝胆火逆、痰火上壅、风热上攻、肾精亏损和脾虚气陷等证型,现将以上几个证型的论治会述如下。
先天性耳聋、耳鸣、外伤性和其他病证,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伴有的耳鸣耳聋不在本此讨论范围之内【2】。
针灸治疗耳鸣,用经外奇穴“健耳穴”效果好耳鸣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老年患者,轻症患者、耳鸣时间短,通过综合治疗基本可以完全治愈,但是神经性耳鸣在治疗上却有一定的困难,一般疗效欠佳。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治疗耳鸣比较有效的一个穴位——健耳穴,可能大家对这个穴位比较陌生,我着重介绍一下健耳穴。
健耳穴是一个经外奇穴,这个穴位是周允娴教授发现的。
他在临床运用此穴治疗耳鸣,效果非常好。
定位:耳背部,在耳廓后中上方,耳甲艇后方隆起凹陷处。
针感要求:得气感向耳内传导。
健耳穴的定位与《千金翼方》中经外奇穴阳维穴位置相似,《千金翼方》云:“耳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
在耳后,引耳令,弦筋上是。
”周教授针刺这个穴位时手法也很特殊,针刺要点:进针时左手固定耳廓并轻轻向外提拉,这时在耳背部耳甲艇后方会出现一个凹陷,在这个凹陷处快速进针,进针后调整针尖方向朝向外耳道,当与耳道高度相平后,转向平行于耳道方向行针,行针时以小幅度捻转为宜,以患者自诉出现放电感或灼热感传向耳内;一般针刺深度为1寸许,留针二十到三十分钟。
针刺这个穴位有效的关键是“传导至耳内的针感”,正是中医所说的“气至病所”,没有这个针感,效果就一般。
同时配合另外四个穴位,组合成“耳五针”,效果更佳。
所谓“耳五针”就是由五个穴位组成的治疗耳鸣的组合。
分别是“健耳穴、翳风穴、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
这五个穴位针刺的方向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扎进去就有效的,针灸医生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那怎么扎呢?针刺时针尖对向内耳方向,进针1—1.5寸左右。
这五根针方向都要对向内耳。
“耳五针”针刺下去以后,能有效的增加内耳的供血供氧,从而改善耳鸣的症状。
外关穴也是治疗耳鸣一个重要的穴位。
外关穴浅刺天部,可以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外感,深刺地部,才可以治疗耳鸣耳聋。
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同一个穴位针刺深浅的不同,作用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耳鸣的中医治疗始终离不开辩证论治,找准病因才可以从根本上治愈耳鸣,耳五针也只是治标之法。
中国乡村医药“脏腑别通”法指导针灸治疗耳鸣耳聋验案二则郝春花 李 炜 管志敏“脏腑别通”来源于《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主要包括“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
一般认为,“脏腑别通”主要是通过调治“六经气化功能”来治疗疾病。
基于此,笔者试从“肾与三焦相通”“心与胆相通”角度指导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现报道如下:一、“肾与三焦别通”指导针灸治疗耳鸣患者男,63岁,2018年6月5日就诊。
主诉:耳鸣定时发作1余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耳鸣。
每天约21时开始耳鸣发作,23时消失,发作时自觉左耳内有持续性“电流”声,安静状态下明显,严重影响正常休息。
无听力减退、眩晕欲吐等不适,查纯音听阈测定、头颅CT平扫均未见明显异常,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改善。
现为求针灸治疗,遂来就诊。
现症:患者耳鸣未作,听力正常,对答如流,情绪不佳,腰部隐痛,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大便调,小便频,夜尿2~3次,舌淡、苔薄,双关脉弦涩,右尺脉细弱。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鸣。
中医诊断:耳鸣,辨证为肝肾不足,三焦闭阻。
治以补益肝肾,通利三焦。
取穴及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先于双侧中渚、太溪穴扪及压痛点或酸胀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选用0.25mm×40mm毫针,常规刺入,得气后行补法,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治疗结束后,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嘱患者家属于当天20:30按压耳穴压豆,最少持续30分钟,如能交替按压至23时更好。
6月7日患者前来复诊,诉前两夜耳鸣仍定时发作,但声音较前明显减小,腰痛及睡眠也得到改善,昨晚仅起夜1次,效不更方,治疗如前。
6月10日患者三诊时告知耳鸣已基本消失,不觉腰痛,连续2天未起夜,予前法再治疗1次后停止针刺治疗,并再给予耳穴压豆,嘱每晚继续按压。
2019年8月,笔者于超市碰见患者,得知针灸治疗3次后耳鸣、腰痛等均消失。
按语:从经络来看,本案患者耳鸣的特点在于定作者单位:31400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郝春花、李炜),针灸科(管志敏)通信作者:管志敏,时发作,根据其发作时间,知是手少阳三焦经当令时段,在经络循行上,三焦经与耳部有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