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68.84 KB
- 文档页数:8
2022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极地地区一、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2022·重庆)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截止2021年12月底,全球已有136个国家制定了“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读巴西某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植被类型是()A. 高山草甸B. 温带荒漠C. 热带草原D. 热带雨林2. 近年来,该植被在当地遭到严重破坏,这对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影响是()A. 难度加大B. 难度减小C. 毫无影响D. 无法确定【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阴部部分主要分布在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2题详解】近年来,热带雨林在当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全球变暖加剧,会对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难度加大,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这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称,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2022·江苏连云港)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③为()A.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B. 亚热带作物带C. 小麦和林牧业区D. 乳畜带4. 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 水源丰富B. 劳动力充足C. 市场广阔D. 地形平坦【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可知,图中③为美国的乳畜带,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图中③为美国的乳畜带,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从自然条件看,这里地形平坦,但由于位置偏北,纬度较高,气候冷湿,不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宜牧草的生长;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交通便利,且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乳畜产品需求量大,C正确。
一、极地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地球进入发烧模式1.B;2.D;3.D 【解析】1.本题考查上扬斯克的位置。
据材料和地图可知,上扬斯克是西伯利亚的小镇,属于亚洲;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属于北寒带。
由经纬度位置67°33'N ,133°23'E 可知,上扬斯克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故B错误,选B.2.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动物。
北极熊位于北极地区,故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北极熊影响最大,故选D。
3.本题考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是化石燃料燃烧过度排放二氧化碳,故可以积极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故ABC正确。
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不切实际,故D错误,选D。
4.B;5.C;6.B【解析】4.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范围。
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南,故图中虚线圆圈表示南极圈,故选B。
5.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极地区气候图可知,南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因此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之称,故选C。
6.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
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当前南极地区仍是无人定居的大洲,故选B。
7.A;8.D;【解析】7.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升高,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南北极地区冰川不断融化,故选A。
8.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利弊是不同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升高,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南北极地区冰川不断融化,海平面上升,我国东北地区气温相应升高,利于水稻的种植,故选D。
9.A;10.C【解析】9.本题考查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
根据陆地轮廓可以识别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①②③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选项A正确。
10.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显示北极熊无家可归,揭示了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极冰融化,生态环境恶化。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10章极地地区8.<赤峰>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C.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D.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7月﹣9月【考点】GF: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析】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解答】解: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A叙述正确;南极地区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B 叙述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C叙述正确;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故D叙述错误.故选:D.24.<绥化>象征北极地区的动物是()A.袋鼠B.北极熊C.企鹅D.鸵鸟【考点】GF: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解答】解: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选:B.<聊城>如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一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西半球B.南临太平洋C.位于北寒带D.距北极点约为610千米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A.气温较高B.平均海拔较高C.科学考察站较多 D.居住人口较少1.C2.A 解析:第1题,黄河站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位于北寒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黄河站的纬度是78°55′N,与极点相隔11°05′.纬度每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所以与极点相差约1210千米,选项ABD叙述错误。
青海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图)。
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A.寒冷的气候B.起伏的地形C.缺氧的环境D.强烈的光照2.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A.扩建周边城镇B.增加耕地面积C.建设工业基地D.保护生态环境2024年3月,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
辅料之一甘谷辣椒更是以鲜香不辣,深受大众喜爱。
其产地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下图为甘肃省和天水市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甘谷辣椒鲜香的自然原因是当地()A.降水充沛,气候湿润B.河网密集,水源充足C.日照时数多,光照条件好D.平原分布广,种植面积大4.麻辣烫爆火对甘肃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河海联运B.增加就业机会C.提高技术水平D.扩大城市规模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
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A.沙漠骆驼B.高原牦牛C.青砖黛瓦D.北国风光6.“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A.畜牧业B.种植业C.水产业D.林木业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8.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A.藏粮于民B.藏粮于技C.藏粮于地D.藏粮于天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交通建设对其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尼日利亚南部的沿海铁路由中国援建,全线采用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押大题10 极地地区【真题回顾】1.(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国际治理热点区域罗斯海沿岸,是中国在建的第5个南极科考站。
新站的建成,将为我国科考人员在罗斯海水域开展科学调查及极地保护工作提供保障,是我国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濒临____海,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半球。
(2)图中虚线代表____(纬线名称),由此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
(3)推测罗斯海新站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简述国际合作在罗斯海水域保护中的必要性。
【答案】(1) 罗斯南(2) 南极圈南寒(3)酷寒、烈风等(4)一些国家对建立罗斯海海洋区保护持反对态度,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冲突【解析】本题以罗斯海新站为材料,涉及罗斯海新站的地理位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的保护等,考查学生对极地地区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
(1)由图可知,罗斯海新站濒临罗斯海,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水域地处南、北半球的南半球。
(2)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由此可判定,图中虚线是靠近南极点的南极圈,罗斯海水域位于南极圈以内,属于五带中的南寒带。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所以在南极建科考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酷寒、烈风、干燥、多年的冻土等。
(4)国际合作在罗斯海水域保护中的必要性,一些国家对建立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持反对态度,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政治与经济利益分歧,因此必须加强合作。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种环境问题是由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土地盐碱化B、水体富营养化C、全球气候变化D、土壤荒漠化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水体净化B、土地退化C、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D、清洁能源的使用3、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之一?A、可持续发展B、严格保护C、预防为主D、改革创新4、题目: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可持续发展?A、过度开发矿产资源B、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C、大量排放工业废气D、破坏森林资源进行农业开发5、关于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B. 极地冰盖在增加,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更多降雪C. 全球变暖对极地冰盖没有明显影响D. 极地冰盖的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6、下列哪一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A. 生态持续性B. 经济持续性C. 社会持续性D. 技术持续性7、下列哪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A、经济效益最大化B、社会公平性C、环境可持续性D、生态平衡8、以下哪种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A、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B、鼓励购买大量奢侈品C、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产品D、过度捕捞海洋资源9、全球气候变暖对以下哪个选项的影响最为显著?A、城市交通拥堵B、农作物产量变化C、北极熊栖息地减少D、海平面上升 10、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包含下列哪个?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协同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1、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A. 环境保护优先B. 可持续发展C.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自然资源D. 社会公正与人类参与12、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念?()A. 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B. 开展节日环保宣传活动C. 实施地方性贸易壁垒D. 鼓励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13、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增加B.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C. 所有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将缩短D. 农业生产不再受到季节性气候的影响14、下列哪项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依赖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以提高生活便利性C.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项目D. 提倡节能减排,鼓励公共交通出行15、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A. 生态保护B. 经济增长C. 社会公正D. 公众参与16、以下哪种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水资源D. 大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详细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以加强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人该条约。
A.《北极条约》B.《南极条约》C.《21世纪议程》D.《欧洲联盟条约》2.我国南极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昆仑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无法判断3.该大洲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自然资源是()A.生物资源B.铁矿资源C.固体淡水资源D.煤炭资源4.酷寒是南极洲一个突出的气候特征,下面有关解释南极洲气温低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大洲B.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C.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环抱D.冰雪覆盖,对太阳有较强的反射率,吸收太阳辐射较少5.关于南极地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范围一般是指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B.降水稀少,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库C.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月到9月D.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南方6.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太平洋板块B.有太阳直射现象C.附近海域多企鹅D.夏季是科考的最佳时期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导致该种动物有这样遭遇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污染严重C.海水水质变差D.该动物繁殖过剩8.关于c线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极洲几乎全部在c线以内B. c线的纬度为高纬度C. c线以内属于寒带D.这里阳光斜射厉害,一段时间光线在地平线下9.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B.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C.七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夜长D.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10.地球上气温最低、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A.北极地区B.南极地区C.赤道地区D.青藏高原11.在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需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南极洲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纬度低C.海拔低D.海拔高12.从黄河站气温曲线可估计其气温年较差最可能是()A. 46℃B. 40℃C. 30℃D. 20℃13.有关极地地区生物资源的正确叙述有()A.由于过度捕杀,现在,南极洲附近的鲸大量减少,海豹、鸟类几乎要绝迹B.南极洲特有的鸟类是企鹅C.北极地区动物数量极少,种类很多D.北极海域有数量极大的磷虾,是人类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14.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A.长城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中山站15.假如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圈,某游客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A.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为了采光,长城站的门窗朝向南,中山站朝向北C.当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为雪屋D.沿岸很多地方可见成群聚集的企鹅16.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B.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C.南极地区无人居住,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D.北极地区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17.图为“两极地区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大陆纬度最高,全部位于南极圈内B.南极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C.北极最佳科考时间是每年1-2月D.昆仑站是我国在北极新建的科考站18.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B.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C.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D.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19.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比较,错误的是()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多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风速大2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潮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21.图中表示南极洲的气温曲线,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22.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南回归线以南的广大地区B.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C.自然资源十分贫乏D.代表动物是北极熊23.南极地区泛指()A.南极大陆及周边的岛屿B. 60°E以南的地区C. 60°N以南的地区D. 60°S以南的地区24.2月份有利于到南极建科学考察的主要原因是()A.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B.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C.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D.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有照明25.有关北极地区的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B.北极地区就是北冰洋C.北极地区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D.北极地区不包括格陵兰岛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读两极地区及气温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极地科学考试试题1. 单选题1. 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冰川覆盖面积相比,哪一个更大?A. 北极B. 南极C. 一样大2. 以下哪种动物是南极地区的特有种?A. 北极熊B. 北极狐C. 企鹅3. 极地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属于:A. 热带气候B. 温带气候C. 极地气候4. 极地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A. 化学B. 生物D. 天文E. 物理5. 北极地区主要生活的人类居住在以下哪几个国家?A. 加拿大B. 俄罗斯C. 冰岛D. 美国E. 挪威2. 多选题1. 在极地科学考察时,以下哪些工具是必备的?A. 冰钻B. 望远镜C. 航拍无人机D. 海温计E. 标尺2. 在南极地区,以下哪些动物是极地科学研究的对象?B. 海豹C. 北极熊D. 鲸鱼E. 海象3. 开展极地科学研究需要哪些专业技能?A. 海洋生物学B. 地质学C. 大气科学D. 化学E. 数学4. 北极和南极地区最主要的共同特征是:A. 大规模的海豹栖息地B. 冰川盖覆的大片区域C. 星空下的极光奇观D. 丰富的矿产资源E. 气候条件恶劣5. 极地地区的冰川对全球气候有何影响?A. 降低海平面B. 减缓气候变化速度C. 影响洋流D. 导致极端气候事件E. 影响风向和强度3. 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差异。
2. 举例说明极地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未来的极地科学研究方向应该是什么?为什么?以上就是极地科学考试试题,希望你在答题时发挥准确、全面,加油!。
(2019.安徽)4.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科学家们在南极冰层钻取冰芯用于科学一项研究是获取冰层内不同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此项研究主要有助于A.了解全球火山活动的原因 B.探究太阳活动的原因C.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D.研究生物进化的规律【答案】C(2019.临沂)2018年7月20日至9月26日中国圆满完成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
据图4“北半球图”,完成第9-10题。
9.环绕北冰洋各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A.北美洲、亚洲、欧洲B.非洲、亚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南美洲D.亚洲、北美洲、南美洲10.图5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A.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C.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答案】AC(2019.德州)9.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考察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关于南极地区科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①南极洲的“杀人风”能把科考人员吹跑②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酷寒往往给科考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③为避免被积雪掩埋,科考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④平均海拔最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积雪、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科考人员⑤科考站的房屋必须使用防火材料,因为南极洲风大且极度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⑥南极洲是世界面积最小的人洲,无常住人口,科考人员会遭到熊的袭击A.①②③⑥B.①③①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答案】D(2019.德州)10.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
读北极东北航道图,判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商船在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时,有可能遇到漂浮的冰山B.北极东北航道常年通航,有利于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C.传统航道沟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咽喉有马六甲海峡和土耳其海峡D,北极东北航道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航程,白令海峡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间【答案】A(2019.绵阳)我国南极第五个科学考察站选址在罗斯海附近的恩克斯堡岛(如图),2018年2月7日正式奠基。
极地地理环境特征练习题一、地理位置和边界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两个极端——北极和南极。
北极位于北纬90度,南极位于南纬90度。
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距离约为20,000公里。
二、气候和天气1. 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极度寒冷,平均温度常年低于零度。
冬季极端寒冷,温度可达零下50摄氏度以上。
夏季稍微温暖,平均温度不超过零度。
极地地区的气候属于极寒气候。
2. 天气现象极地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包括寒潮、暴风雪和白昼夜。
寒潮带来极低温度和强风,使得寒冷更加严重。
暴风雪是极地地区最常见的降水形式,伴随着强风和大雪。
白昼夜是极地地区特有的气象现象,夏季可以连续数月白天不黑夜,冬季则是连续数月黑夜不见白昼。
三、地貌特征1. 地冰和海冰极地地区覆盖着大片的冰雪,主要有两种形式:地冰和海冰。
地冰是指覆盖在陆地上的冰层,如冰盖和冰川。
海冰是指冰冻的海水,形成浮冰和冰架。
2. 冰山和冰架极地地区经常发生冰山的形成,它们是来自冰川的巨大冰块断裂后漂浮在海洋上的。
冰架则是冰川流入海洋后停滞在海面上的巨大浮冰。
四、生物多样性1. 植被极地地区植被稀少,主要是苔藓、地衣和一些耐寒的草本植物。
由于长期的寒冷和冰雪覆盖,植被生长受到很大限制。
2. 动物极地地区是许多特有动物的栖息地,如北极熊、企鹅、海豹和北极狐等。
这些动物具有适应极端寒冷环境的特殊生理和行为特征。
五、资源开发1. 石油和天然气极地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被广泛开发用作能源。
2. 矿产资源极地地区还富含一些矿产资源,如铂族金属、铁矿石和钴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一些工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六、环境挑战1. 气候变化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冰盖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是极地地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2. 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石油泄漏、废弃物排放和非法捕捞等。
七、总结极地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挑战。
了解和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极地地区专题复习高考复习题A4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南极洲的矿产资源中最丰富的是()A.铁、煤B.石油、天然气C.铁、锰D.镍、铜2.(题文)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非洲B.南极洲C.亚洲D.北美洲如图示意某北极航道与传统航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印度洋海盗猖獗C.传统航道拥堵D.北极沿岸多港口4.图中所示北极航道开通主要现实意义是A.太平洋联系大西洋、印度洋的捷径B.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C.北非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捷径D.大洋洲联系南美洲、北美洲的捷径5.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建成,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题。
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B.昆仑站气压最高C.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6.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7.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000千米B.长城站是我国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如图示意南极半岛附近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P地四个箭头中,能够正确表示极地东风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9.一考察船从长城站出发,逆着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10.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11.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人教版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极地地区一、单选题1.对解释南极洲有大量煤存在的原因,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是()A.火山活动形成煤B.曾经有过森林C.南极大陆发生过漂移D.南极板块移动的证明2.关于c线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极洲几乎全部在c线以内B. c线的纬度为高纬度C. c线以内属于寒带D.这里阳光斜射厉害,一段时间光线在地平线下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树立人地协调观,保护我们的家园。
如图公益海报揭示了()A.北极生态环境恶化B.北极自然灾害频发C.北极熊遭人类驱逐D.北极熊繁殖速度快4.从纬度位置看,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B.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C.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北D.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极圈以内5.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6.关于南北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以陆地为主B.都以海洋为主C.代表性的动物都是企鹅D.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7.从黄河站气温曲线可估计其气温年较差最可能是()A.46℃B.40℃C.30℃D.20℃8.关于南极洲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最高,终年酷寒B.地势低平,烈风较多C.四周临海,气候湿润D.冰雪覆盖,没有生物9.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比较,错误的是()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多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风速大10.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考察B.海洋生物资源考察C.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考察D.原始自然环境考察11.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去南极考察之前必须明确考查的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内容的是()A.矿产、淡水资源的考察B.海洋生物资源的考察C.森林生态系统的考察D.原始自然环境的考察12.假如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圈,某游客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A.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为了采光,长城站的门窗朝向南,中山站朝向北C.当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为雪屋D.沿岸很多地方可见成群聚集的企鹅1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B.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C.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D.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14.南极昆仑站建站的主要困难体现在()①建筑材料、设备将面临低温严寒的巨大考验②工作人员面临高原缺氧的考验③极夜施工需要人工照明④紫外线辐射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潮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16.图为“两极地区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大陆纬度最高,全部位于南极圈内B.南极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C.北极最佳科考时间是每年1-2月D.昆仑站是我国在北极新建的科考站17.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周围直接濒临四大洋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18.图中三个科考站地理位置差异表现为()A.从南到北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B.长城站在东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在西半球C.按距离北京从近到远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D.按照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19.人们到极地地区考察的主要目的是()①为了探险②为了将来迁居至此③为了利用当地原始的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研究④为了寻找未来的资源储备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④20.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大约是()A. 2月到4月B. 6月到8月C. 9月到11月D. 12月到次年2月二、非选择题21.读“南极地区图”及“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单元测试题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读图分析,环绕北冰洋各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是北美洲、亚洲和欧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分析】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环境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
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
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如图为公益海报揭示了北极熊生活的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使北极熊失去生存的家园。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C【解析】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的原因是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极地区被海洋覆盖,受海洋影响大.故选:C.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南极地区是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本题考查南北极地区的气温特点及原因,理解解答即可.4.【答案】D【解析】解:读图可知,我国长城站的地理坐标是(60°S,60°W),它位于西半球,泰山站地理坐标为(76°58′E,73°51′S);长城站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故选项A叙述正确;图中甲是北美洲,乙是亚洲,丙是欧洲,故选项B叙述正确;南极地区酷寒,无人居住,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故选项C叙述正确;两极地区降水都稀少,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故选项D叙述错误。
故选:D。
(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之间。
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人们到极地地区考察的主要目的是()①为了探险②为了将来迁居至此③为了利用当地原始的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研究④为了寻找未来的资源储备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④2.关于南极洲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最高,终年酷寒B.地势低平,烈风较多C.四周临海,气候湿润D.冰雪覆盖,没有生物3.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太平洋板块B.有太阳直射现象C.附近海域多企鹅D.夏季是科考的最佳时期4.为了保护两极的环境,对两极的考察只限于()A.经济目的B.和平目的C.旅游目的D.科学目的5.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A.正南方向B.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6.有关极地地区生物资源的正确叙述有()A.由于过度捕杀,现在,南极洲附近的鲸大量减少,海豹、鸟类几乎要绝迹B.南极洲特有的鸟类是企鹅C.北极地区动物数量极少,种类很多D.北极海域有数量极大的磷虾,是人类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7.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比较,错误的是()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多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风速大8.在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需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南极洲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纬度低C.海拔低D.海拔高9.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0.导致该种动物有这样遭遇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污染严重C.海水水质变差D.该动物繁殖过剩11.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以加强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人该条约。
A.《北极条约》B.《南极条约》C.《21世纪议程》D.《欧洲联盟条约》12.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13.为了尽可能保护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是()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14.从纬度位置看,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B.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C.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北D.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极圈以内15.有关北极地区的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B.北极地区就是北冰洋C.北极地区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D.北极地区不包括格陵兰岛16.我国南极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昆仑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无法判断17.南极洲和北冰洋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③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④北冰洋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降水丰富B.氟氯化合物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C.“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断融化D.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19.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的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选择题南极地区储量居世界第一的自然资源是A.铁B.煤C.石油D.固体淡水【答案】D【解析】欧洲铁矿资源最丰富,总资源量约622亿吨,其次是南美洲:铁矿总资源量462.4亿吨,南极洲的铁矿还没有探明,因此铁矿不是南极地区储量居世界第一的自然资源,A错误;煤和石油,亚洲最多,不是南极地区储量居世界第一的自然资源,B、C错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约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洲、格陵兰岛和高山高原的冰层中,其中约90%分布在南极洲,由此可知,地球上约60%以上的淡水以固体的形式储存在南极洲,因此南极地区储量居世界第一的自然资源是固体淡水,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 TB. QC. RD. S【2】P地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沙漠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草原气候【答案】【1】C【2】A【解析】【1】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其东部有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部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因此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R,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P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深居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较大,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P地降水少,为沙漠气候,不是草原气候,B错误;P地位于热带地区,CD错误。
故选A。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呈半环状(马蹄状)分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形、洋流和风带的影响。
选择题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目前,人类与极地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自然探险阶段进入科学考察阶段。
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动物中,被视作南极象征的是()A.棕熊B.企鹅C.鳞虾D.海豹【2】极地地区的环境要加以保护,下列行为中可取的是A.去南极海域大规模捕杀鲸鱼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C.在冰层中埋藏废弃物D.作为科研与和平利用基地【3】巴西北部的亚马孙河流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有关巴西雨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A.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B.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C.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D.吸烟滞尘,美化城市环境【答案】【1】B【2】D【3】D【解析】【1】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8种,多数分布在南极地区。
主题二世界地理专题10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中考命题方向考向一美国考向二巴西考向三极地地区考向一美国例1(2022·内蒙古)读甲、乙两个国家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关于甲、乙两国说法正确的是()A.甲国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形成三个不同牧羊带B.甲国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生产的矿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国家C.乙国原住民是黑种人D.乙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分布在其国家的东北部工业区2.甲、乙两国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是()A.咖啡B.稻谷C.小麦D.天然橡胶例2(2022·湖南怀化)图1为北美洲简图,图2为美国农业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美国农业因地制宜,图2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的____特点。
()A.机械化B.商品化C.区域专门化D.技术化例3(2022·甘肃陇南)下图为“美国本土地区”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该河流()A.由低纬流向高纬B.沿岸多热带雨林C.干流主要流经中央大平原D.越往下游河流结冰期越长6.美国东北部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最主要的资源条件是()A.充足的水资源B.丰富的煤铁资源C.丰富的海洋资源D.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例4(2022·江苏连云港)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③为()A.水果和灌溉农业区B.亚热带作物带C.小麦和林牧业区D.乳畜带8.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水源丰富B.劳动力充足C.市场广阔D.地形平坦例5(2022·广西梧州)下图是“美国本土示意图和局部地区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的走向是____,山脉B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____形成的;根据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判断中央平原的地势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