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规划信息资源库体系建设的思考
- 格式:pptx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23
浅谈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资源与数据资产管理内涵及差异点(建议收藏)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普及,业务发展加快了数据膨胀的速度,⾏业内衍⽣了较多的新名词,如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产管理等名词的定义很多,概念容易混淆,本⽂对这些名词术语及内涵进⾏系统的解析,便于读者对数据相关的概念有全⾯的认识。
⼀数据与数据管理(Data and Data Management)1.1数据数据(Data)是指所有能输⼊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于输⼊电⼦计算机进⾏处理,具有⼀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是组成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要素。
未来是智能时代,企业的决策机制将发⽣巨⼤变化,谁最先拥抱数据,谁就拥有更多智慧,谁就拥有更强竞争⼒,⼤数据技术将会推动⼈类⽆所不知、⽆所不晓、⽆所不能,助⼒⽆所不能的是⽆所不包的数据,未来⼗年,只有拥抱数据技术才是唯⼀选择。
1.2数据管理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的概念是伴随上世纪⼋⼗年代数据随机存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使⽤,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可以⽅便地存储和访问⽽提出的。
2015年,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Data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在DBMOK2.0知识领域将其扩展为11个管理职能,分别是数据架构、数据模型与设计、数据存储与操作、数据安全(DataSecurity)、数据集成与互操作性、⽂件和内容、参考数据和主数据(Master Data)、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和商务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元数据(Metadata)、数据质量(Data quality)等。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是指通过规划、控制与提供数据和信息资产职能,包括开发、执⾏和监督有关数据的计划、政策、⽅案、项⽬、流程、⽅法和程序,以获取、控制、保护、交付和提⾼数据和信息资产价值。
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政府提高运转效率、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过程中,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影响着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利用。
对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系统中,存在着数据壁垒、数据安全和数据标准等问题。
数据壁垒导致政府信息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和共享,影响了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数据安全问题使得政府信息资源容易被非法获取和利用,造成信息泄露和数据损失;数据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政府信息资源之间无法有效对接和交互,影响了信息共享的效果和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和机制建设、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对策来促进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顺利进行。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也能为全社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的深入探讨将为政庥部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在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
这一议题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支撑。
政府信息资源包含了大量关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整合和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政府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政府信息资源是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
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和需求,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对于推动政府现代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整合和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的互通互联,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1引言如今,信息作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在促进经济增长、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民生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国政府紧跟国际发展潮流,视政府信息共享为建设民主社会的首要前提。
但是,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利益冲突、标准不同、缺乏共享意识、法律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政府信息共享的发展[1]。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新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也不断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和为人民服务当中,已成为推动开放政府建设的重要力量。
就政府部门而言,其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发展电子政务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2]。
将信息资源共享技术集成到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政府事务的办理效率。
本文主要谈论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2概念2.1大数据大数据指的是巨大、高增长率和多样化,并需要具有更强决策能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新处理模型。
大数据具有5V 特性:Volume (大体量)、Variety (多样性)、Velocity (时效性)、Veracity (准确性)、Value (大价值)。
不得不承认,大数据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云计算已经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未来,善用大数据将有利于人类进行各项活动,并帮助人类解决更多仅靠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了企业管理层面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效率的产生。
2.2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指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向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或从其他部门获取政府信息的过程[3]。
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政府部门应重视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使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更加有效、安全。
3存在的问题3.1安全方面的问题信息资源安全性可以概括为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行以及信息资源本身的安全性,包括:物理设施安全性、系统操作安全性、信息资源(数据)安全性和安全性管理[4]。
浅析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大数据是由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以及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利用云计算对数据处理及分析的巨大优势,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不断形成一种智力资源,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2015年,我国提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为进一步加快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断发挥档案管理部门的巨大作用,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提供了遵循。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意识到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大数据特征,通过不断改进目前的档案管理方式以应对大数据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到来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通过使用SWOT方法探究大数据背景下档案馆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以求能够为档案馆的相关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大数据时代中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SWOT分析(一)优势。
1.档案馆的技术优势。
目前,档案馆已经将传统的档案数据信息整合成了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并通过档案网站以及数据库的方式基本上实现了“一站式跨库检索”等档案共享的功能。
此外,档案馆为了保障信息交换的安全性,不断引入诸如“身份认证”等多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档案数据信息资源在整合和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大数据时代,档案馆建立了电子档案阅览室、档案云平台网络等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技术、新功能。
在“档案云平台”中,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查阅政府信息公开文件、档案数据信息资源以及档案馆馆藏等。
2.档案馆具有良好的档案保管条件。
在201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建立及完善“人、物、技”等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不断确保档案的安全管理。
在这种大背景下,某些地区的档案馆已经顺应大时代需求,建立了智慧馆库,这主要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对档案馆进行智能一体化的设计方式,完成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统一保管,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科学化及智能化。
学术研讨数据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考■ 张 颖(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也逐渐成为数据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围绕数据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展开探讨,对数据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从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体系建设方向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数据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数据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关键词: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标准化,标准化体系建设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03Thinking of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ystemZHANG Ying(Guangzho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factors and infra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for data standardiz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data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direction and suggestion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is aimed at providing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Keywords: data management,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0 引 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摘要:大数据时代,出现了“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
所谓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就是有效地利用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把国土空间的各种要素很好地整合起来,然后利用大数据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进而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数据资源体系。
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规划手段进行整合,从而将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做到统筹规划,指导其进行合理开发,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兼顾,达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广阔,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资源需要得到充分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在体系运行中,在动态因素作用下,要灵活调整。
当前,我国的土地使用结构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党中央提出,到2025年,国土空间规划的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形成了国土空间规划为主的格局,通过统一用途管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方面还缺乏足够重视。
1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如今,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进行评估,并根据现状制定改进方案,建立完整的监控管理体系。
为了正确理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应从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构成、空间格局、时空状态和变化方向入手。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已对生态、土地等方面的国土规划有了新的认知,并建立新的构建方法。
一部分人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要以当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
同时也要加强?与生态之间的联系,实现平衡发展。
但是受到认知以及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人们对国土空间的了解尚不完全。
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成为了必然趋势。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存在的问题1. 数据闭环不畅通政府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信息闭环不畅通,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共享。
这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带来了诸多不便。
2. 数据安全风险增加政府信息资源包含许多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财政数据等,一旦发生泄露或滥用,后果不堪设想。
在信息整合共享的过程中,数据安全风险大大增加,给政府和公民造成了隐患。
3. 数据标准和格式不一致由于政府信息资源来源广泛,标准和格式多样,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标准和格式不一致给信息整合共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利用价值和效率。
4. 缺乏信息共享文化政府各部门和地区的信息资源管理相对割裂,信息共享的文化还不够完善。
这导致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进程缓慢,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二、对策研究1.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要解决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数据标准和格式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
政府部门和地区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格式,确保信息资源能够被其他系统和部门识别和利用,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2. 优化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为保障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对敏感信息的加密存储和传输,建立完善的权限管控机制,严格监督数据的使用和访问,规范数据共享行为,以确保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安全可靠。
3.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了推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政府可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集中管理和整合政府各部门和地区的信息资源。
通过该平台,政府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信息整合共享的成本,推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进程。
空间信息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和卫星定位系统(GNSS )等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
此后,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资源、环境、灾害应急、地理位置服务以及国民经济数字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出新的人才需求和学科增长点[1]。
2004年,武汉大学在全国首次开设“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该专业以“3S ”技术为核心,旨在培养具有深厚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空间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可视化表达、智能化决策的专业技术人才[2]。
目前,国内已有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各校依托优势学科开展地理空间信息机理研究及应用,人才培养各具特色[3-4]。
1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交叉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测绘工程专业均有交叉。
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缺乏领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不高;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专业领域知识突出,但受信息技术水平所限,也难以在大数据浪潮中发挥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收稿日期:2022-08-09。
项目来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资助项目(202102245028、202102102148)。
第一作者简介:袁磊(1977—),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地学时空数据挖掘、自然资源规划与配置工作,E-mail :***************。
引文格式:袁磊,杨昆,罗毅,等.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4):125-127.doi:10.3969/j.issn.1672-4623.2024.04.030Apr.,2024Vol.22,No.4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 INFORMATION2024年4月第22卷第4期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探讨袁磊1,杨昆1,罗毅1,王加胜1,朱彦辉1(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昆明650500)摘要:面对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的挑战,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兼具“信息技术”+“领域知识”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该专业持续建设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及应用分析【摘要】本文从大数据时代教育背景出发,探讨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接着分析了大数据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阐述了建设模式及案例分析。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表明,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未来应继续深化研究,拓展应用领域,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结论是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必然趋势,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应用分析、背景、目的、意义、现状分析、建设模式、案例分析、成果总结、未来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
教育领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的教学资源库主要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存在,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这就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优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探讨的热点问题。
有必要对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研究和应用分析,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与应用情况,分析大数据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不同的建设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其有效性。
通过这些研究内容,旨在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分析,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提供借鉴和启示,探索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今天,大数据(big data)一词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价值日益被认识,它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
面对这样一种情势,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使大数据为我所用?这些问题亟须我们从学理上作出科学回答。
大数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新技术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而引发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而推动的。
科技革命不断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只有那些抓住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并迅速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国家或民族才能不断生存发展,无视变化或拒绝变化的国家或民族将面临停滞和衰落。
现在又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刻。
同以往不同,发生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革命是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多学科联动的,这必将引发井喷式的产业创新。
大数据支撑新时代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以致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达致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利用数据的效率,而且能够实现数据的再利用和重复利用,进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人们开发自我潜能的空间。
人们可以低成本或零成本进行事物信息全息式的纵向历史比对和横向现实比对。
大数据技术自身不仅能够迅速衍生为新兴信息产业,还可以同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工程技术联动,支撑一个信息技术的新时代。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摘要:伴随着近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连续快速稳定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的高速持续跨越式进步,以及新一代网络大数据发展和第三代人工智能及AI计算技术产品的广泛普及,我国信息社会发展进程正式宣告进入一个智慧时代,信息知识共享发展与社会信息自由开放交流逐渐地受到我国人民群众密切的普遍关注,促使整个我国城市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利用发展将进入又一个的全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就此而言,本文力图通过深入总结规划工作实施中形成的自身经验或感受,同时力求在大量查阅国内大量国内外相关规划参考文献数据的理论基础前提上,针对未来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更加丰富深层次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蕴藏其中价值的科学发展规划设计思路,总结其相关社会治理政策框架,提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和发展科学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发展策略近的两几年多以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及新技术自主研发创新等创新技术也逐渐的广泛地走进我国现代中国人们日益实际重要的各项经济生活工作环节之中,改变起改变了中国当代中人们以往许多的传统而落后的社会物质生活模式,也将由此而为和推动的我国的现代中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研究开发的工作中也因此带来了起了许多的全新的时代意义的研究工作契机。
利用智慧农业大云数据技术联合建立的资源生态监测预报及环境影响评估等风险信息预警发布系统,全国首个的人工智能自然资源生态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平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项目同时挂牌成立立,进一步更好的进一步加强了完善提升了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对全球智能国土空间生态布局的规划及设计优化工作方面提供的重大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力支撑。
一.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治理框架分析1.1对整体治理理念的分析首先是智慧和有效管理的理念。
智能国土规划是提倡地方政府运用先进的科技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国有土地资源从传统的国土分割向跨区域整合,时空和多层次的商业合作,以确保更新当地居民的土地权益登记,借助人工智能的卫星遥感可以建立数字通信平台,能够实时在线同步数据并断开连接,确保相关工作科学发展,及时反馈和信息公开。
行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现状及问题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信息化从20世纪80年代单一的收费管理电算化开始,先后经历了初创期、规范期、品牌扩张期和创新期,随着企业内部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ISO9000体系标准在行业中不断推广,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占据主流,加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物业管理在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助力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
目前,亟需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行业盈利模式。
然而,我国的物业管理信息化在管理技术上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行业发展标准及规范我国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层次不一,收费不同、等级不同,无论从管理规模还是业务水平、经济实力上来讲,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大部分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往往通过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类软件来满足部分业务需要,没有全面整合业主需求和物业服务企管理需要的综合型一体化解决方案。
大型的物业服务企业由于规模庞大,业务量大,信息管理系统整体规划和设计不到位,加之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存在建设周期长,分批建设、按需建设的现象,更加没有统一的行业建设标准可供参考。
(二)系统分析不全面,现行信息系统利用不充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的信息系统与操作相脱节,一线工作人员对系统操作流程不熟悉、缺乏有效培训,信息系统成了“电子档案”,往往是工作完成之后,再行记录,并未能够有效监控工作流程;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构建初期就没有考虑到硬件设备和系统运行环境的升级、数据库扩充建设等后续问题;部分旧的管理信息系统不支持移动设备;许多物业服务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网络架构不完善、系统升级难等技术性问题,这些都限制了业务扩展。
(三)软件开发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异,后期维护更新难智慧物业管理依靠“数据+设备+网络”,智能化物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缺一不可。
集团公司财务数智化建设问题及路径——基于大数据时代价值增值模式的思考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会计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选择。
《关于中央企业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应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以核算场景为基础向业务场景为核心转换,努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为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注智赋能”。
数字经济时代,主动应用数字领域新一代技术,将沉淀的数据向上挖掘并贯通链接,打通业务和财务壁垒,强化数字驱动,深化财务管理改革,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实现智能财务,是财务领域发展变革的总体趋势。
一、财务数智化的内涵和意义(一)财务数智化的内涵财务数智化是企业实现数智化管理的核心驱动力,绝非纯粹的信息系统升级,而是数字技术嵌入财务管理变革之中,需要深层次的管理变革和全系统、全流程的分析重塑。
财务数智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云计算、人工智能(AI)、光学字符识别(OCR)、物联网、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等技术支持下,对财务数字化进行转型升级,借助财务管理体系的变革,拓展传统财务的生态边界,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根据企业数字化的发展需求,逐步向大财务中台转变,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事项会计和场景会计,提高管理的精细度和颗粒度。
通过云平台和智能互联网,实时连通社会化信息,实现银企互联、企税互通、云端商旅、智慧司库、产业链协同结算等,整合有效业务信息、管理信息、生产要素信息、企业资产信息以及行业信息,逐步建立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和专业财务,打造价值整合型业财一体化分级智能管理体系。
(二)财务数智化的意义1.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财务数智化通过智能核算和财务共享,实现信息集成和关联,缩短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时间,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各层级人员可以及时智能化获取远近端信息,包括深度关联信息、远端疑似关联信息和宏观环境信息。
I G I T C W产业 观察Industry Observation152DIGITCW2023.060 引言2020年3月4日,党中央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1],2022年3月,“东数西算”[2]工程正式启动,大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新基建”和“东数西算”工程的具体承载,成为推动后疫情时代企业降本增效,社会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和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全国数据中心产业整体市场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国内大数据中心建设存在“大热小冷、东热西冷”的地域现象[3],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由于产业升级和城市数字化治理需求,大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旺盛,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逐年升高,我国内地一些用电大省、工业大省面临着电力资源紧张,不得不限电拉闸的严峻局面,大数据中心也因能源消耗过大、散热要求高而受到政策收缩的制约。
大数据中心作为电力和能耗大户,一场关于电力、能耗、空间等因素的权衡,使人们不得不将建设的目光转向西北各省等经济落后、电力资源充沛的地区,毕竟在计算资源云化,5G 网络演进带来的网速大幅度提升下,数据中心的用户感知和服务能力对空间距离的依赖正在成为一个逐渐减弱的影响因子[4]。
1 青海省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现状青海省作为土地面积全国第4,GDP 全国第30名的西部经济落后省份,具备地大物博的优点,也具备地广人稀的特点,由于“三江源”和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其具备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水力发电全国排名第5,清洁能源全国第一,大型工业企业较少,全年发电量大于用电量,地价相对较低,全年平均气温-1~15℃,省会西宁高铁、航空、陆运等物流较为便利。
目前,全省共有大型数据中心4座,分别为青海移动高原大数据中心、青海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和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大数据与数据科学视角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管理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主要关注信息的组织、存储、检索和利用,而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规模的海量性、类型的多样性、处理的高效性以及对价值发现的新需求,都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的视角出发,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进行继承与创新,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然。
本文首先回顾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接着,从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在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创新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创新后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在提升组织决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推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回顾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IRM)概念中孕育而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资源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管理理论。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关注纸质文献的管理,如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和档案馆的档案管理等。
这一时期,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存储主要依靠人工方式,效率相对较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信息资源管理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
在这一阶段,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存储和传输开始依赖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崛起为信息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的数据集合,其处理和分析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算法。
科技创业刊PIO N E E R IN G W IT H SCIENCES TEC H N O LO G Y M O N T H L Y浅谈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张婷婷张一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我国信息资源管理正在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发展。
在飞速 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 注,由庞大数据和信息所组成的大数据,本文主要探究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及模式,主 要包括市场化管理模式、社会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文献、资料、档案、情报、图书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最终都会表现为或多或少 的一定数量的数据集合。
通过对记录信息数据的科学 分析、组织、挖掘、管理、开发等,从而更加真实、客观、科学、准确地反映人类的各种活动,进而使得人们更加 可能用数据来如实刻画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其进行管 理和服务。
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工作者应 该探究的问题。
1大数据概述对于“大数据”相关研究机构给出了定义,是需要 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 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 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换 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 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 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数据”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院①数据产生和 处理的速度非常;②数据的价值密度很低;③数据类型 多,包括了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④数据 总量大,目前大数据的最小单位一般被认为是I0TB耀20T B的量级。
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处理、存储大数据方 面需要更多的投入。
由于近几年来全球数据量激增,需 要实时处理的数据由原来的以MB为基本单位转变为 以GB,甚至是TB、PB为基本处理单位,其规模之大可 *管理模式d o i:10.3969/j.issn.1665-2272.2017.11.044见一斑,而且以前处理的数据结构以结构化数据为主,大数据时代数据类型复杂,包含了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分析发布时间:2023-04-27T02:01:05.06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1期1月作者:胡鑫岚[导读] 科技的进步,带动信息技术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
胡鑫岚绩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 245300摘要:科技的进步,带动信息技术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者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展开的智能化国土空间工作,信息技术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监管、实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展开的时间比较晚,各方面的技术和应用还不够成熟,无法为规划的方法的开展提供完整、可靠的数据支撑。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熟练,当前我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而且未来会发展更好。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引言我国人均土地面积0.54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标准的29%,落实高水平的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繁琐性,牵扯到多级政府部门,需要依托于各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且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多项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应注重矛盾的正确处理,并完善落实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1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及发展历程国土空间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其他资源规划起主导作用。
国土空间开发管理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就是工业化初期进行统一规模管理;第二个时期是中期阶段,对规划改革方案进行编制处理;第三个时期是现代化发展阶段,对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做出进一步决策,凸现其功能主体作用,为其他的规划做出指导,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如今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改进方案,并建立完整的监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