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桑树常见虫害发生防治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沁县桑树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摘要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实现桑园高产、优质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沁县桑树常见的几种主要害虫,从其形态、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提高桑树种植效益。
关键词桑树;虫害;举尾虫;桑象甲;金虫;防治方法危害桑树的病虫种类很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桑树害虫200多种、病害3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且较严重的有数十种,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其中,沁县常见的有芽叶害虫(如桑象虫)、咀食性桑叶害虫(如铜绿金龟子)、吸食性桑叶害虫(如桑蓟马)、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几种主要害虫[1]。
现就几种主要害虫从其形态、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以供参考。
1 桑象虫又称桑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此类害虫分布广,发生普遍,其成虫从早春3月开始危害直至6月中、下旬为止,在冬芽萌发前,食害芽,影响发芽率,冬芽萌发后食害嫩蕊及叶片、叶柄,复伐后集中在桑拳上食害新发生的嫩芽,严重时将桑芽全部吃光,造成一芽不发,以致全株枯死。
(1)形态。
①成虫。
体长椭圆形,黑色稍有光泽,大小4.0mm×1.8mm,头部呈管状,复眼位于头管基部两侧,触角在头管中部稍前,口器着生在头管顶端。
②卵。
长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
③幼虫。
体圆筒状,稍弯曲,较柔软粗胖,无色型。
④蛹。
体略呈纺锤状,裸蛹乳白色,羽化前转黄褐色,腹部末端左右各有1个小突起部分。
(2)生活习性。
桑象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半截枝、穴内越冬,第2年3—4月桑树冬芽萌动前后,成虫出穴活动,日夜取食冬芽成为空苞,桑树发芽后继而食害嫩叶、新梢,夏伐后又为害桑拳上新发的芽,危害严重时,导致桑树迟迟不发芽或发芽很少,春伐桑被害严重影响树型的养成。
2 铜绿金龟子(金虫)(1)形态。
①成虫。
体长19~21mm。
②卵。
初产时,椭圆形,乳白色。
孵化前呈圆球形,卵壳表面光滑。
③幼虫。
通称蛴螬。
体粗胖,弯曲成“C”形,头部较小,3对胸足、细长、体乳白色,腹部末端数节蓝色。
桑树常见的三种病害及防治桑树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果树,其主要用途是生产桑叶,用于蚕丝生产。
然而,桑树也会面临多种病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桑树常见的三种病害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桑蚜桑蚜是桑树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通过树叶进行吸食,导致桑树病态,影响其生长并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在管制桑蚜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治疗:1. 喷洒病虫害药物在桑树上发现桑蚜时,可以喷洒一些病虫害药物,例如洒硫磺和苯酚氯仿等,以消灭和防止虫害的发生。
2. 滴灌或喷淋液肥桑树如果生长良好,充足的树液和元素还可以提高桑树的抵抗力。
3. 蚜虫捕捉器可以使用蚜虫捕捉器来捕捉桑蚜,阻止它们在桑树上大量繁殖,从而保护桑树。
二、桑疫病桑疫病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疾病,其症状是在桑树的树干和叶子上出现许多黑色的小点或条纹。
真菌侵染桑树的方式很容易引起桑树的死亡,因此对这种病害必须高度重视。
管制方法包括:1. 剪除感染部分在发现树上有桑疫病迹象时,应立即剪掉那些感染的部分,以防止病菌在桑树上的传播。
2. 喷洒药物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喷洒,以杀死桑疫病的病菌,这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3. 清理垃圾和草木保持桑树的周围干燥和清洁,不要让垃圾和草木长得太高,这样可以为桑树提供一个更健康的环境。
三、桑蛀桑蛀是一种在桑树内形成的虫害,主要是桑蛀虫和桑葉蛀蟲。
这些虫子会在桑树的树干、枝干和根部中钻洞,使桑树病态,并大大降低桑叶的产量。
预防和治疗桑蛀病的方法包括:1. 喷洒病害药物在桑树上出现桑蛀虫迹象时,可以立即喷洒一些药物来杀死这些害虫。
2. 剪除被侵染的部分如果感染被诊断为有足够严重的影响,那就要剪除被感染的部分或整个植株,以保护其他桑树的健康。
3. 替换土壤在桑树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替换可以造成损害的土壤,以确保下一季的桑树生长良好。
结论:在保护桑树健康和高产量的过程中,预防和治疗桑树病害至关重要。
对于预防和治疗桑树常见的三种病害:桑蚜、桑疫病和桑蛀,应采用上述措施来保护桑树的健康。
浅谈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解决对策论文摘要阐述桑树病虫害防治中的误区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包括:完善桑树病虫预测网络;提升农业防治意识,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提倡应用物理机械法防治;重视灾害性气候对桑树病虫发生预警机制。
大丰市近几年桑树病虫的发生已得到有效控制,无较大范围的桑树病虫发生,特别是各蚕种生产单位所辖桑园的病虫危害已得到根本治理,桑园全年基本做到无病虫发生。
从全市调研及各地蚕业工作者的反映来看,发生危害的主要桑树害虫有桑螟、桑尺蠖、野蚕、桑象虫、桑蓟马、桑叶螨、桑毛虫、艾枝尺蠖、天牛、桑卷叶蛾、蜗牛等,桑树病害有桑疫病、桑膏药病、桑枝菌核病、桑拟干枯病等。
20世纪80~90年代危害成灾的桑瘿蚊得到有效控制,曾经为害猖獗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已经得到控制。
1桑树病虫害防治中的误区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化学农药一直作为桑树治虫的快速高效好方法,平常的桑树病虫防治一般都是指化学防治,它以杀虫广谱、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好而深受蚕业工作者的欢迎。
但不可否认的是,滥用化学防治这一手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害虫种群变化频繁,种类增加,数量增多,用药次数越来越多,用药浓度越来越高,出现桑树药害及蚕儿中毒、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桑树病虫预测预报机制的不健全大丰市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的蚕桑生产市县都建立了桑病虫测报站,在桑树病虫预报与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县镇蚕业做出了贡献。
近年随着蚕区转移,机构变动,人员外流、经费不足等原因,除大丰市的测报站运转正常外,其他地区大多运作艰难,有的已名存实亡停止了此项工作。
化学防治功效的无限扩大目前桑树病虫防治的主导思想是“治早、治小、治了”,在这一朴素的防治原则指导的误区中,造成了防治过程中盲目用药,随意提高药物浓度,天敌被大量杀死,害虫抗药性增强,其主要特点有:①桑树病虫暴发的频率增强;②新的桑树病虫品种层出不穷;③桑树病虫的发生向二头即春期、冬季延伸,春期桑树病虫发生提前,而害虫越冬则推迟,这当然与近年来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密切相关;④主要害虫由体形大的向体形大虫、小虫同步发展,如有较强隐蔽习性、1年发生多代、繁殖率高的桑蓟马、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天牛类等蛀干性害虫发生日趋增多。
桑树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桑树在其-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危害物的干扰和侵袭。
并由此引发桑树病虫,不同程度地造成桑叶减产、叶质下降、树势衰败或树体死亡,并且还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蚕病造成损失。
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往往难以引起人们重视,进而导致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呈普发上升态势。
一、桑树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原因。
引起桑树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类。
1、自然因素。
如气候、土壤、桑园生态环境等是导致桑树病虫害发生的诱导因子。
随着温室效应影响,气候正发生一些无规律性的变化,有时为病虫发生提供了十分适宜的温床,从而间接或直接导致病虫发生。
此外,桑园小气候也有利于害虫的潜伏发生。
2、人为因素。
在多数情况下是导致桑树病虫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
⑴苗木调运。
近年来由于蚕茧价格波动较大,导致桑苗巿场起伏不定,桑苗桑籽的调运检疫工作也随之淡化。
从而导致萎缩病、根结线虫病、紫纹羽病等检疫性病害在新蚕区蔓延、扩散。
⑵偏施氮肥造成桑树徒长,抵抗力下降。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为追求产叶量而偏施氮肥,如本镇-养蚕户喻寿田曾连续3年亩产茧量达2OO千克以上,但因其-味追求亩桑产叶量,最高年亩施氮肥达lOO千克,结果导致桑树抵抗力严重下降,枝枯病与芽枯病连续发生,直接影响叶质与后期产量。
⑶管理粗放。
因茧价不稳桑园管理也随之粗放,有些桑园是既不施肥也不除草,导致杂草丛生、枯叶遍地、树体细弱,有的是冬季束草,春季不及时解束,使越冬害虫安全过冬,有的是采伐后留下的半截枝等未检出桑园,为越冬害虫提供了较有利的温床与寄生场所。
⑷采叶不当。
如晚秋采叶过重不留叶,导致树势减弱,采叶方法不当导致树体伤痕累累,造成枝干性病害流行。
⑸"只治不防"或"治法"不当。
由于桑树病虫害不同于蚕病那么直接或迫切,因而多要等到危害物的问题出现之后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桑叶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方法保护桑树免受桑叶蚜虫和桑叶螟的危害桑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蚕丝生产的主要食料来源。
然而,桑叶病虫害给桑树种植和蚕丝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桑叶蚜虫和桑叶螟。
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保护桑树免受这两种害虫的危害。
1. 虫害的特征与危害桑叶蚜虫和桑叶螟是桑树上最常见的害虫。
桑叶蚜虫以吸食桑树的汁液为生,会导致桑叶黄化、变形和早期脱落。
桑叶螟则以幼虫在桑树上钻洞为害,造成桑叶被蛀食而残缺不全。
这两种害虫都会严重影响桑树的生长和产量,对蚕丝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2. 科学管理方法2.1. 保持健康的土壤环境健康的土壤环境是预防和控制桑叶病虫害的基础。
种植桑树前,应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处理,清除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并定期检查土壤养分状况,以确保桑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2.2. 推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理念是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在桑树种植过程中,可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同时,结合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种植带有抗病虫基因的桑树品种,提高桑树的抗虫能力。
2.3. 定期监测和防治定期监测是及时了解桑叶病虫害发生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农民合作,建立虫情监测站,定期对桑树上的虫害进行调查和记录。
一旦发现害虫密度超过阈值,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使用安全期,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 桑叶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桑叶病虫害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灌水方式调节土壤湿度,创造不利于害虫繁殖的环境。
利用综合灾害防控技术,将不同的管理方法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效果,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4. 培养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农民是桑叶病虫害防治的第一受益者和执行者。
因此,培养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并传授正确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技能。
桑树病虫害防治[段落一]桑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蚕丝生产的重要原料。
然而,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桑叶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保护桑树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段落二]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桑树的一些常见病害。
比如,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桑蚜,在春季和夏季,桑蚜大量繁殖,会吸食桑树的汁液,导致桑叶发黄,生长受限。
此外,桑黄萎病也是桑树的常见病害之一,会导致桑树的叶片出现黄化、干枯的现象。
此外,还有桑树锈病、炭疽病等。
[段落三]针对桑树的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及时清除树周的杂草和病残叶,以减少病害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合理施肥,保证桑树的养分供应,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但是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段落四]此外,桑树的病虫害防治还需要注重防范措施的实施和日常的观察。
在桑树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杀灭土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同时,定期巡查桑树的生长情况,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另外,注意植株的疏排,保证桑树之间有足够的通风和光照,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段落五]总之,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是桑树栽培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桑树生长的影响,提高桑叶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桑树种植者和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对桑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学习和了解,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为桑树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这样能够促进桑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蚕丝生产的繁荣。
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研究桑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又称为“养蚕之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随着桑树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桑树的产量和质量,还对桑叶的质量和蚕丝的产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防治桑树病虫害,提高桑树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当前桑树种植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桑树病虫害的危害1. 病害桑树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白蚧病等。
白粉病是桑树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造成桑叶黄化、脱落,严重时会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和养护。
根腐病则主要是由于土壤过湿引起,使桑树的根部受到侵蚀而导致树体逐渐衰弱。
白蚧病则主要是指桑树上白蚧在羽化前吸取枝叶汁液,导致枝叶逐渐干枯、死亡。
2. 害虫桑树的主要害虫有桑蚕蛾、桑蠹、桑蚕等。
桑蚕蛾是桑树上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桑树的嫩叶,使其逐渐枯黄、死亡。
桑蠹主要危害桑树的枝条,使其逐渐枯萎、死亡。
桑蚕则是桑叶的重要害虫,会对桑叶进行大面积的取食,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丝的产量。
1. 合理施肥桑树合理施肥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在桑树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以保证桑树的生长获得充足的养分,提高桑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特别是在桑果成熟的时候,可以适量施用钾肥,增强桑树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 均衡保水桑树的适宜生长环境需要合适的土壤湿度,过湿或过旱都会对桑树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
在桑树生长期间,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避免过湿或过旱,提高桑树的抗病虫能力。
3.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在桑树种植的时候,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来进行栽培,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目前,国内外对桑树进行了大量的选育工作,已经培育出多个抗病虫害品种,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种植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4. 防治药剂喷洒在桑株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防治药剂,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
对于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可以选择优质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桑树常见病害及防治
桑树是常见的经济林木,其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如提供食品、纺织原料等。
然而,桑树也常常受到许多病害的影响,这些病害会影响桑树生长发育和产量,甚至引起桑树死亡。
因此,充分了解桑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和促进桑树生产至关重要。
桑蚕病是桑树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桑蚕病一般在气温较高和湿度大的季节发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桑树叶片变黄、变薄、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桑树大量死亡。
预防和治疗桑蚕病的措施包括在病害发生之前及时施肥和缩短桑树的生长期,同时可采用药剂和生物对抗剂进行治疗。
另外,桑小蜂和桑叶蚜也是桑树的常见病害。
桑小蜂危害桑树的花朵、叶片和果实,影响桑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
而桑叶蚜则会对桑叶造成损害,令桑树生长受阻,引起桑树产量下降。
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措施包括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对抗剂等。
此外,桑树的根腐病、苗枯萎病、霜霉病也是桑树上常见的病害。
根腐病主要是桑树根部部分或完全腐烂和枯朽,导致桑树死亡。
苗枯萎病则会导致桑树幼苗枯萎、变黄、死亡。
霜霉病则主要在春季发病,会引起桑树叶片脱落。
治疗这些病害的措施包括提高桑树生长环境、适当施肥和水分管理、采用适宜的药剂等手段。
总之,桑树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常见的病害给桑树的生产和生长造成了很大影响。
因此,熟悉桑树的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提高桑树的抵抗力是促进桑树生产的关键。
对于病害防治,在实践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包括病原体的生物学特点、桑树生长环境等,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案,及时预防和治疗桑树的病害才能有效地增加桑树的生产效益。
桑树病虫害防治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叶子可以用来养蚕,生产桑蚕丝。
然而,桑树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桑树的健康生长和丰收,必须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的类型桑树常见的病虫害有多种,主要包括桑蚕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桑蚜、桑螟等。
这些病虫害对桑树的叶片、根系和果实等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桑叶和桑蚕丝的质量。
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防治: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这样能够从多个方面击败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
2. 坚持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增强桑树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立足当地情况: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因地制宜,在病虫害流行高发期进行重点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三、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1. 清除病虫源:每年春季,在桑树休眠期结束后,对树干、树枝等部位进行彻底清理,清除积存的病虫源,防止虫害滋生和病菌扩散。
2. 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进行桑树的间作搭配,不同品种的桑树之间互相抑制病虫害的传播,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 生物防治:合理引入桑树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实行生物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农药对桑树进行喷洒,杀灭害虫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如杀虫剂、杀菌剂等,击退病虫害的侵袭。
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严格遵守使用说明,避免对桑叶和环境造成污染。
5.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桑树,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及时除草,保持田间的清洁,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地。
6. 增强抗病虫害能力:适时施肥,增加桑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增强土壤的肥力,促进桑树的健康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的意义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能够保护桑树健康成长,提高桑叶的质量和产量。
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研究
桑树作为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资源。
桑树在生
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桑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管
理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技术
进行深入探讨,为桑农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
一、桑树病害防治技术
1. 桑树蚕桑叶枯病防治
蚕桑叶枯病是桑树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桑树的叶片,使叶片出现黄斑、褐斑等症状,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蚕桑叶枯病的关键是加强桑树的管理,保
持树冠的透光性,在春季和夏季及时清除病叶、病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
在防治过程中
可选用一些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施,如三唑酮、多菌灵等。
桑树蚜虫是桑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桑树的嫩枝、叶片和果实,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桑树生长受阻,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防治桑树蚜虫的关键是科学施肥,
增加桑树的养分供应,提高桑树的抗虫能力。
定期清洗树冠,清除害虫和虫卵,可有效降
低虫害的发病率。
可选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施,如吡虫啉、维噪虫脒等。
2. 桑树蛾虫防治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技术是保证桑树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
桑树病虫害的防
治需要桑农密切关注桑树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桑树的抗病虫
能力,保护桑树的生长环境,为桑树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
桑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桑农更好地开展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桑树病虫害防治措施与防范桑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木,主要用于饲养蚕种、生产桑叶和桑葚。
然而,由于其易受病虫害的侵袭,桑树的生长和产量常受到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桑树的健康和增加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桑树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措施,以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保护桑树。
一、桑树病害防治措施1. 桑树炭疽病的防治桑树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桑叶和嫩枝。
为了防止炭疽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删除已感染的叶子和枝干,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防止真菌的扩散。
- 保持树冠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
- 定期喷洒防治药剂,如蒙脲锰锌等。
2. 桑树白粉病的防治桑树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叶片病害,由真菌引起。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防治白粉病:- 及时修剪和处理已感染的叶片,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 保持树冠通风,并及时清除树下杂草,以减少湿度。
- 喷洒有效的药剂,如苯酚类和三唑醇类杀菌剂。
3. 桑树褐斑病的防治桑树褐斑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桑叶和嫩枝。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防治褐斑病:- 及时删除已感染的叶子和枝干,并进行适当处理。
- 防止传播病害的昆虫,如桑叶螟和桑小蠹的侵害。
- 使用抗病毒剂进行喷洒,如生物农药等。
二、桑树害虫防治措施1. 桑蚕害虫的防治桑蚕害虫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对桑叶进行猛烈啃食,导致桑叶减少和棉麻降低。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防治桑蚕害虫:- 定期检查和清除害虫的卵、幼虫和成虫。
- 使用环保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菊酯类杀虫剂。
- 鼓励自然的天敌(如瓢虫和蜻蜓)以减少害虫数量。
2. 桑小蠹的防治桑小蠹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主要危害桑树的嫩枝和树皮。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防治桑小蠹:- 及时清除已感染的枝干和树皮,并使用白蜡进行涂抹以防止虫害的进一步侵袭。
- 使用效果显著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有机磷类杀虫剂。
- 保持树冠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3. 其他害虫的防治除桑蚕和桑小蠹外,还有一些其他害虫可能危害桑树,如桑天牛和蚜虫。
在桑树的栽培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病虫害,危害植物的正常
生长.下面就来看一看几种桑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吧.
桑树的病害及其防治
桑里白粉病
该病初发阶段,叶片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病斑,然后逐渐扩大连结成片,同时桑叶正面颜色变为淡黄褐色;后期在这些的病斑中央,密生黄色小粒点,之后转为黑色。
本病多发于枝条中部的叶子、硬化早的品种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秋季分批养蚕,先采桑条下部桑叶;
2、旱季及时抗旱,以延迟桑叶硬化;
3、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叶,间隔10-15天再喷1次。
桑褐斑病
多发生于嫩叶,特别是在高温多湿、日照不足的天气下易发此病。
初期为水渍芝麻粒状病斑,颜色呈暗褐色,之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在病斑上面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粉质块,之后颜色变为黑褐色,叶色稍稍变黄,严重情况下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主要防
治如下:
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叶,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蚕无药害。
桑树的虫害及其防治
桑树金龟子
种类多,主要有黑绒金龟子、褐金龟、铜绿金龟子等。
以成虫啮食桑芽、嫩梢及桑叶造成危害,特别对苗木嫩芽影响严重。
防治方法如下:
1、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当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打落捕杀。
2、灯光诱杀成虫。
3、冬耕翻土时,随犁楝除幼虫和幼苗根部的蛴螬。
4、在傍晚可以喷施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以消灭成虫。
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摘要介绍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总结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目的与意义,并据此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桑园是一个独特的、以多年生桑树为主体结构的、以优质高产桑叶产出为目的的农业生态系统,与所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一样,桑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也常受自然因素(如生态系统组成、气候变化、病虫害发生)和人为因素(如管理不当、过度掠夺)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使得桑园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破坏桑园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如何开展桑树病虫害的科学合理防治问题已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与应用问题。
1 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1 鳞翅目害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桑毛虫、桑螟、艾尺蠖、桑尺蠖、野蚕等主要鳞翅目害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这可能由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秋蚕收获结束后,农户对桑园病虫害的防治有所松懈;二是冬季气温逐年升高,害虫越冬死亡较少,存活基数高[1]。
1.2 枝干病虫害呈上升趋势由于养蚕周期较长,导致桑园郁闭,田间湿度大,病菌繁衍较快,种类增多,尤其桑膏药病、桑白蚧发病率超过10%。
1.3 桑花叶型萎缩病局部上升桑树病害多发,出现一些新情况,近2年绩溪县上庄、长安等乡镇相继发生桑花叶型萎缩病,发生较严重的桑园约有26.67 hm2,株发生率达70%,桑叶减产60%以上。
1.4 桑疫病发生较为普遍桑疫病以缩叶型为主,约占80%,黑枯型也较常见,约占20%,发病重的春叶产量下降50%以上。
1.5 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增加收入,蚕农常在桑园内套种多种农作物或蔬菜,利于杂食性害虫遮蔽、取食、繁衍,从而使原为次要害虫的艾尺蠖、斜纹夜蛾等成为间作桑园的重要食叶害虫。
此外,卷叶蛾、稀点白灯蛾等次要害虫在局部地区上升为主要害虫。
2 桑树病虫的发生原因2.1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显现等无规律性的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难以预见的影响,也增加了人类认识病虫害发生规律的难度;气候、土壤、桑园生态环境及周边作物布局也对桑园病虫的发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危害桑树的病虫种类很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桑树害虫200多种、病害3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且较严重的有数十种,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其中,沁县常见的有芽叶害虫(如桑象虫)、咀食性桑叶害虫(如铜绿金龟子)、吸食性桑叶害虫(如桑蓟马)、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几种主要害虫[1]。
现就几种主要害虫从其形态、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以供参考。
1桑象虫又称桑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此类害虫分布广,发生普遍,其成虫从早春3月开始危害直至6月中、下旬为止,在冬芽萌发前,食害芽,影响发芽率,冬芽萌发后食害嫩蕊及叶片、叶柄,复伐后集中在桑拳上食害新发生的嫩芽,严重时将桑芽全部吃光,造成一芽不发,以致全株枯死。
(1)形态。
①成虫。
体长椭圆形,黑色稍有光泽,大小4.0mm×1.8mm ,头部呈管状,复眼位于头管基部两侧,触角在头管中部稍前,口器着生在头管顶端。
②卵。
长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
③幼虫。
体圆筒状,稍弯曲,较柔软粗胖,无色型。
④蛹。
体略呈纺锤状,裸蛹乳白色,羽化前转黄褐色,腹部末端左右各有1个小突起部分。
(2)生活习性。
桑象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半截枝、穴内越冬,第2年3—4月桑树冬芽萌动前后,成虫出穴活动,日夜取食冬芽成为空苞,桑树发芽后继而食害嫩叶、新梢,夏伐后又为害桑拳上新发的芽,危害严重时,导致桑树迟迟不发芽或发芽很少,春伐桑被害严重影响树型的养成。
2铜绿金龟子(金虫)(1)形态。
①成虫。
体长19~21mm 。
②卵。
初产时,椭圆形,乳白色。
孵化前呈圆球形,卵壳表面光滑。
③幼虫。
通称蛴螬。
体粗胖,弯曲成“C ”形,头部较小,3对胸足、细长、体乳白色,腹部末端数节蓝色。
④蛹。
裸蛹,体淡黄色,微弯曲,腹部末端较钝圆,有细毛。
(2)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下越冬。
成虫多在黄昏时出土活动。
取食桑叶。
高温闷热天气,21:00—22:00,成虫出土最多,后半夜渐减,4:00重新入土潜伏,幼虫在地下活动,取食多种作物和杂草的根茎。
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技术,通过对桑树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的详细介绍,分析了目前的防治措施及技术研究进展。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在桑树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量并保护环境。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聚焦于开发更加绿色、高效的防治技术,并加强对桑树抗病虫害基因的筛选和改良。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桑树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桑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研究、背景、意义、种类、危害、防治措施、进展、创新、总结、展望、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桑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具有丰富的资源价值和经济效益。
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侵袭等因素的影响,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桑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包括桑叶蚜、桑椿象、桑叶刺蛾等,给桑树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桑树病虫害,提高桑树的产量和质量,开展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创新的技术手段,提高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水平,对于促进桑树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的建立,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推动桑树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2 研究意义桑树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桑树病虫害却是制约桑树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桑叶枯黄、桑果变形、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品质,还导致桑树的抗病虫能力逐渐减弱,其中丝茧暴发等病虫情况时有发生,对桑农的产量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研究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桑树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措施和技术的系统研究,可以为桑树种植业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提高桑树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桑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沁县桑树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实现桑园高产、优质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沁县桑树常见的几种主要害虫,从其形态、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提高桑树种植效益。
关键词桑树;虫害;举尾虫;桑象甲;金虫;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55-01
危害桑树的病虫种类很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桑树害虫200多种、病害3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且较严重的有数十种,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其中,沁县常见的有芽叶害虫(如桑象虫)、咀食性桑叶害虫(如铜绿金龟子)、吸食性桑叶害虫(如桑蓟马)、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几种主要害虫[1]。
现就几种主要害虫从其形态、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以供参考。
1 桑象虫
又称桑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此类害虫分布广,发生普遍,其成虫从早春3月开始危害直至6月中、下旬为止,在冬芽萌发前,食害芽,影响发芽率,冬芽萌发后食害嫩蕊及叶片、叶柄,复伐后集中在桑拳上食害新发生的嫩芽,严重时将桑芽全部吃光,造成一芽不发,以致全株枯死。
(1)形态。
①成虫。
体长椭圆形,黑色稍有光泽,大小4.0 mm ×1.8 mm,头部呈管状,复眼位于头管基部两侧,触角在头管中
部稍前,口器着生在头管顶端。
②卵。
长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
③幼虫。
体圆筒状,稍弯曲,较柔软粗胖,无色型。
④蛹。
体略呈纺锤状,裸蛹乳白色,羽化前转黄褐色,腹部末端左右各有1个小突起部分。
(2)生活习性。
桑象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半截枝、穴内越冬,第2年3—4月桑树冬芽萌动前后,成虫出穴活动,日夜取食冬芽成为空苞,桑树发芽后继而食害嫩叶、新梢,夏伐后又为害桑拳上新发的芽,危害严重时,导致桑树迟迟不发芽或发芽很少,春伐桑被害严重影响树型的养成。
2 铜绿金龟子(金虫)
(1)形态。
①成虫。
体长19~21 mm。
②卵。
初产时,椭圆形,乳白色。
孵化前呈圆球形,卵壳表面光滑。
③幼虫。
通称蛴螬。
体粗胖,弯曲成“c”形,头部较小,3对胸足、细长、体乳白色,腹部末端数节蓝色。
④蛹。
裸蛹,体淡黄色,微弯曲,腹部末端较钝圆,有细毛。
(2)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下越冬。
成虫多在黄昏时出土活动。
取食桑叶。
高温闷热天气,21:00—22:00,成虫出土最多,后半夜渐减,4:00重新入土潜伏,幼虫在地下活动,取食多种作物和杂草的根茎。
10月中旬以后大多数以3龄幼虫,少数以2龄幼虫开始越冬[2]。
(3)防治方法。
一是人工捕捉和诱杀成虫;二是药剂防治;三是药杀成虫。
3 桑蓟马
俗称举尾虫,这种害虫在我国各蚕区均有发生。
近年来,各地危害都较严重,夏、秋季高温干旱易猖獗成灾。
(1)形态。
①成虫:体长0.6~0.9 mm,淡黄色,近纺锤形。
②卵长:约0.02 mm,椭圆形,白色透明,孵化前可见1对红色眼点。
③若虫:初孵化时无色,透明无翅,成长若虫体黄色,体长0.6~0.7 mm。
(2)生活习性。
1年发生数代,因各地每年气候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年发生10代左右,春季约1个月1代,夏季15~20 d发生1代。
长年危害,一般春季虫口密度较低,危害较轻。
夏伐后虫密度质量显著降低,多集中在春伐桑园及补植桑株上危害,以后随着夏天桑新梢的生长,虫口逐渐增多,虫口密度高峰在8月上旬。
因此,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桑蓟马危害最严重时期。
桑蓟马的发生危害轻重与生态环境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夏、秋高温干旱,则有利于桑蓟马的繁殖,发生量多,危害重。
如多雨,发生量少,遇暴风雨后,则虫口显著下降。
平原地区桑园受害一般较山区轻,沁县属山区地区,平时应特别注意这种虫害的防治。
(3)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洁桑园,清除枯枝、落叶及桑园内杂草并集中处理消灭潜藏冬虫。
②药剂防治。
巧治春季桑园,控制夏秋虫源。
③保护及利用天敌[3]。
4 大青叶蝉
(1)习性。
喜群居,善跳跃,常栖息于桑叶背面和枝干上。
多
在一年生桑条上产卵,每一卵痕内产卵10粒左右,排列成行。
(2)危害。
在高温干旱的夏秋季最猖獗,从桑叶背面刺吸汁液,叶面呈现许多小白斑,造成叶质差提前硬化。
晚秋主要集中在一年生枝条皮层内产卵,形成新月形卵痕,使桑枝水分大量蒸发,大大降低抗寒能力,易干枯,影响冬芽萌发。
(3)防治方法。
①叶蝉食性杂,夏季多在水稻、蔬菜上危害,在桑树上以产越冬卵危害为主。
因此,防止叶蝉危害必须与大田防治结合。
②桑枝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于秋季喷雾灭杀,严防产卵于枝条皮层内。
③剪除产卵枝。
④一般杂草多、管理差的桑园发生较多。
因此,冬季注意清除杂草。
5 桑尺蠖
(1)习性。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成虫有忌光性,白天潜伏在裂缝及树干的孔洞中,夜间出来活动。
有假死性,发蛾盛期,振动树干蛾子即可落地,成虫活动有突发性[4]。
(2)危害。
幼虫早春为害桑芽,开叶后又暴食叶片。
发生猖獗时可将桑树的芽、叶全部吃光。
(3)防治方法。
①通过翻耕土地杀死树干周围越夏越冬的蛹。
②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喷杀幼虫。
总之,桑树害虫的防治,一般以掌握害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为依据。
根据当地、当时的虫情,选择适当的防治时期和蚕期生产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确保桑园高产丰收。
6 参考文献
[1] 黄礼萍,何静.桑树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2(2):179.
[2] 李定赢.宁南县桑树病虫害防控方法[j].四川蚕业,2012(1):40-41.
[3] 朱方容.桑树春季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措施[j].农家科技,2012(2):17.
[4] 王泽林.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四川蚕业,201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