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2)
- 格式:docx
- 大小:21.66 KB
- 文档页数:4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4. 解释“符号”5. 解释“语言”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8. 解释“普通语言学”。
9. 解释“应用语言学”10. 解释“传统语言学”11. 解释“内部语言”。
第二章语音1. 解释“语音”。
2. 解释“音高”3. 解释“音强”4. 解释“音长”5. 解释“音质”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10. 解释“音位”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12. 音位的划分13. 解释“音位变体”14.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15. 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16. 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17.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18. 解释“音节”19. 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20. 解释“复辅音”21. 解释“语流音变”22. 解释“韵律特征”23. 解释“音渡”24. 解释“二合元音”25. 解释“三合元音”26. 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27. 解释“时位”第三章语汇1. 解释“语汇”2. 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3. 简答语汇的作用4. 解释“词”5. 解释“语”6. 解释“基本语汇”7. 解释“一般语汇”8. 解释“惯用语”9. 解释“成语”10. 解释“歇后语”11. 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12. 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13. 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14. 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15. 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16. 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17. 解释“变性成词”18. 解释“变形成词”19. 解释“复合构词”20. 解释“附加构词”21. 解释“重叠构词”22. 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23. 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24. 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第四章语法1. 解释“语法”2. 解释“递归”3. 解释“语境”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6. 解释“历时语法”7. 解释“共时语法”8. 解释“个别语法”9. 解释“句子”10. 解释“语法规律”11. 解释“普遍语法”12. 解释“核心语法”13. 解释“外围语法”14. 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15. 解释“语法形式”16. 解释“语法手段”17. 解释“词法范畴”18. 解释“句法范畴”19. 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20. 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21. 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22. 解释“词类”23. 解释“词组”24. 解释“向心词组”25. 解释“离心词组”26. 解释“不完全主谓句”27. 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28. 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29. 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30. 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8)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什么是语言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1)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2)心理生理问题。
(3)物理问题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人从通讯理论的角度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解码过程,这些活动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
2.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认识并不完全等同。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地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真相的过程。
二、口语和书面语1.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存在形式,书面语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也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书面语的情况。
(3)两者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是一致的。
严重的言文脱节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维持不下去的。
(4)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一般不记录口语交际时的辅助手段,如表情、手势、体态、口气等,但要补上一些省略以后就会影响理解的成分。
因此,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由于书面语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词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口语向前发展。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历史意义。
(1)它克服了口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使得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大了。
(2)书面语的产生被世界各国视为文明史的开端。
3、研究语言应首先研究口语,决不能因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惟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语言的主观性: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互动的另一方面包括受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
)2.语言能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有机结合。
人的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相同。
3.心理现实:贮存在人脑的人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成果,是关于客观现实的各种知识信息。
其来源:①感官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经脑神经综合处理转化为记忆信息;②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
4.颤音: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是舌尖、小舌这两个柔软的尖状物处在十分放松并有气流的冲击的状态下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例如:俄语中的Р(如РУка,手)是舌尖颤音[r]。
5.闪音:舌头颤动一次发出的音。
例如:英语very中的处于弱读音节的r[ʃ]。
6.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例如汉语普通话/ɑ/音位有不圆唇和舌位低两个发音特征;某个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该特征在音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定。
例如:英语音位用清/p/浊/b/对立而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用是否送气来区别。
7.语言节奏:语言的节奏是狭义的节奏,是语流中某些超音段要素在时间上等距离地、周期性地交替出现。
相当于音乐节拍但不如音乐规整严格。
包括音节(或韵素)型节奏和音步型节奏。
8.成句范畴: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情态、时、语态等句子功能意义类别。
成句范畴有一定的表达形式,例如疑问句语气可以用语调或虚词表达。
9.黏着语:只以黏着语素替换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
例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等。
10.概念结构: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叫做一种语言的概念结构,词义的形成以现实现象为基础,同时也受制于本语言词义的相互关系(概念结构)。
不同的语言对现实有不同的切分,也就具有不同的概念结构。
11.中心意义:离开上下文后人们最熟悉的意义,它大多同本义一致,有时同本义不一致。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二)1.1 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
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粗略的说,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
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
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
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的。
前者叫“语言意义”即语义,后者叫“语境意义”。
1.2 语义的概括性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3 语义的模糊性所谓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
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4 语义的民族性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
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2.1 词义的构成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
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为“科学意义”。
【导语】⾼等教育⾃学考试,简称⾃学考试、⾃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是对⾃学者进⾏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等教育国家考试。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年4⽉⾃学考试《语⾔学概论》答案及解析(部分)》供您查阅。
【题⼲】⼈的⼤脑语⾔功能的临界期现在⼀般认为⼤约是( )。
【选项】 A.5-6岁 B.7-8岁 C.9-10岁 D.12-13岁 【答案】D 【解析】⼈的⼤脑语⾔功能的临界期现在⼀般认为最迟⼤约是12-13岁。
【考点】语⾔与科学技术——⽣命科学和⼈的语⾔能⼒——⼤脑的语⾔功能受临界期限制 【题⼲】下列关于“威尔尼克失语症”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选项】 A.发⾳仍然⽐较准确 B.构成不完整的句⼦ C.仍然能听懂别⼈的话 D.词语之间没有联系 【答案】C 【解析】威尔尼克取受损的患者能够说出⼀些词语,发⾳也很准确,但是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且患者也听不懂别⼈说的话。
【考点】语⾔与科学技术——⽣命科学和⼈的语⾔能⼒——⼈脑语⾔能⼒的研究成果 21.【题⼲】下⾯各项中属于词的有( )。
【选项】 A.吃败仗 B.转基因 C.幼⼉园 D.⼩⼥⼉ E.玩游戏 【答案】BCD 【解析】词是最⼩的、有意义的、能够独⽴使⽤的语⾔单位。
A属于“语”,长度相当于语法上的词组或句⼦,但意义和⽤法相对凝固的语⾔⽚段。
E属于“短语”。
【考点】语汇——语汇概说——什么是语汇 22.【题⼲】下⾯各对词语中,能表现在同⼀语法位置上的有( )。
【选项】 A.⼩孩-苹果 B.⼤-⼩ C.红-红⾊ D.写-在 E.好-⾐服 【答案】ABD 【解析】能表现在同⼀个语法位置上词,他们是属于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得到的是词类。
A是名词,B是形容词,D是动词。
【考点】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词的聚合:词类 23.【题⼲】“⽼刘有三个孩⼦”的蕴含义可能有( )。
【选项】 A.⽼刘没有孩⼦ B.⽼刘只有三个孩⼦ C.⽼刘有不⽌三个孩⼦ D.⽼刘有孩⼦ E.⽼刘没有三个孩⼦ 【答案】BCD 【解析】蕴含义指说出的话中包含着其中某个词语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分为两种“衍推义”和“隐含义”。
第⼆章语⾳ 第⼀节语⾳的性质 ⼀、语⾳是语⾔的物质外壳 1.语⾳在语⾔中的作⽤: (1)语⾳是由⼈的发⾳器官发出的,负载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符号系统载体的物质外壳。
(2)语⾔是⼈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具,语⾳是语⾔的物质外壳。
语⾔借助声⾳这种可以被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成分物质化,⽆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受、辨别和理解。
(3)语⾔借助声⾳把说话⼈和听话⼈的⼤脑联结起来。
(4)离开语⾳这个物质外壳,语⾔就⽆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具的作⽤。
2.语⾳与-般声⾳的区别: (1)语⾳是由⼈的发⾳器官发出的,(2)并且这种声⾳能负载-定的意义,(3)并且是作为语⾔符号系统载体的,⽽-般的声⾳不具备这些特点。
3.语⾳学的性质和任务:语⾳学是研究语⾳的学科,它研究语⾳在“发⾳→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理、物理和⼼理特征,分析语⾳的各种要素和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语⾳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语⾳的物理属性 1.语⾳物理属性的含义:指物体受外⼒的作⽤⽽发⽣振动,并推动周围的空⽓形成声波,声波传到⼈的⽿朵⾥,引起⿎膜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使⼈产⽣声⾳的感觉。
2.语⾳四要素:是指⾳⾼、⾳强、⾳长、⾳质,任何⼀种声⾳都具有这四个⽅⾯的物理属性。
⾳⾼决定于频率,⾳强决定于振幅,⾳长决定于发⾳体振动的时间,⾳质决定于⾳波的形式。
3.⾳⾼:就是声⾳的⾼低,是由频率的⼤⼩决定的,频率同⾳⾼成正⽐。
4.⾳⾼同发⾳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关系:相对⽽⾔,⼤的、长的、粗的、厚的发⾳体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也低;⽽⼩的、短的,细的、薄的、紧的发⾳体振动快、频率⾼,⾳也⾼。
5.⾳⾼在语⾔中的作⽤: (1)⾳⾼在⼀些语⾔中有区别意义的作⽤。
(2)⾳⾼在任何语⾔中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语调则可以表达各种语⽓以及说话⼈的态度和情绪等。
6.⾳强与使发⾳体振动的外⼒的关系: (1)⾳强指声⾳的强弱,它决定于⾳波振幅的⼤⼩。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又被称作“”,包含文字、音韵、训诂三大分支。
2.语言符号的和线条性,是被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
3.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和替换来运转。
4.汉语中,“妈”“麻”“马”“骂”的元音辅音和它们组合的顺序一样,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非音质音位成员中的差异。
5. 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6.词义的差异会体现在词的色彩义方面,如“勉励/怂恿”所体现出的感情色彩不同;“身躯/身子骨”所体现出的色彩不同。
7.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故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补充、理解,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
8.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
9.语言的接触可以分为如下五种主要的类型:、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洋泾浜和混合语。
10.语法的演变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主要有、结构的重新分析与语法化等。
二、名词解释1.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2.语法单位3.语义场4.语境三、简答题1.怎样认识理解划分音位的原则?2.词的词汇意义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3.语言演变的特点是什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填空题1、小学2、任意性3、组合4、调位5、音节6、语体色彩7、言内意外8、谱系分类9、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10、类推二、名词解释1.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2018年4月自考真题:《语言学概论》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单项选择题: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A武汉话B温州话C上海话D福州话【答案】A【解析】北方方言包含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汉族地区及湖北、湖南两省区的边缘),BC为吴方言,D为闽北方言。
【考点】语言和语言学一一认识人类的语言2.下面各项属于符号的是A炊烟B月晕而风C红绿灯D打狗棍【答案】C【解析】用甲事物表示乙事物,甲事物就是符号。
交通信号中“红灯”表示“不准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
【考点】语言和语言学—一—一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一一语言的符号特性3.下列各词中的“子”,属于成词语素的是A桌子B柱子C瓜子D镊子【答案】C【解析】成词语素指某个语素虽然是语素,但是可以直接成词和独立使用。
ABD中“子”是不成词语素。
【考点】语汇一—词的构造——语素4.明确提出思维决定语言这一观点的是A索绪尔B维果茨基C葆朴D皮亚杰【答案】B【解析】明确提出思维决定语言这一观点的是维果茨基。
【考点】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一—语言和思维活动一—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5.汉字的“跑”是一个A指事字B象形字C会意字D形声字【答案】D【解析】“跑”中“足”是形旁,“包”是声旁【考点】文字一一汉字和汉字改革一—汉字的演变6.靠先天遗传而得到的语言能力被称为A语言获得B语言参与C语言学习D语言自觉【解析】“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可能真正“得到”。
【考点】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一一语言获得的过程一一什么是“语言获得”7.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采用的修辞是A比拟B夸张C比喻D借代【答案】【解析】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式。
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是借代,以专称代通称。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语言学概论一、知识题(填空与选择):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3、瑞典、挪威、丹麦三个国家使用同一个语言。
4、口语和书面语包括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5、口头交际活动有两个因素:语言和言语。
6、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7、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组成。
8、在任何语言中,音调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因素。
9、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0、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
11、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
12、人体的发音器官包括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
13、口腔、鼻腔和咽腔是人类共鸣腔。
14、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是语音的自然属性。
15、[e][ ε][a][ u ][o ][ ][ ɑ]八个音被称作定位元音或标准元音。
16、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7、音位变体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8、音素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
19、韵母分成韵头、韵腹、韵尾。
20、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弱化、增音。
21、同化又可分顺同化和逆同化。
22、从音位理论的角度看,最小的音段是音位。
音位的组合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音节、音节组合、语句。
23、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语、苗语。
印欧语系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等。
24、声调可从调值和调位两方面来分析。
25、重音可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26、语汇学包括语汇的类聚系统和语汇的构造形式。
27、根据音节的数量将词分成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根据包含语素的数量将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28、古语词包括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
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分成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29、语法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
30、语法单位通常分成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语⾔符号 1.语⾔符号包括声⾳实体和约定俗成的意义两⽅⾯,它们好像⼀张纸的正反⾯⼀样。
是⽆法分开的。
必须贯彻语⾔符号声⾳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2.索绪尔给语⾔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术语叫能指;给语⾔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的术语叫所指。
3.语⾔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条性。
4.什么是语⾔符号的主要特点?语⾔符号的主要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性。
(1)任意性:①任意性是指语⾔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语⾔符号是⾳义结合体。
⾳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语⾔符号的社会⾃然形成的习惯。
②语⾔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的,是就绝⼤多数的符号的特性⽽⾔的。
极少数的符号,如拟声词,可以说不完全是任意的。
⾄于复合符号,那是另外⼀个问题。
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为地根据⼀定规律组合⽽成的,所以原则上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据的,有道理可讲的。
③语⾔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可以任意使⽤或创制语⾔符号,或语⾔符号都是任意的,都是没有理据的,⽽应该理解为单纯的初始的语⾔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2)线性。
指在交际中语⾔符号只能⼀个跟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延伸,决不能在同⼀时间⾥说出两个符号。
5.语⾔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1)强制性:语⾔符号在同⼀社会、同⼀时代,对使⽤同⼀种语⾔的每⼀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2)可变性:同⼀社会在不同时代,语⾔符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在⼗分缓慢的情况下进⾏的,⼀般⼈不易觉察,甚⾄根本觉察不到。
6.说明语⾔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1)语⾔符号是离散的,可分解的,并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2)语⾔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符号有可能组合成⼤⼩不等的语⾔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领会】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容更多”。
多种场合、多种方式、多种内容。
二是“用处更大”。
主要:交际功能。
其它: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等。
三是“能够创造”。
具有离散性,能用有限的声音和意义按照一定规则组配成无限的话语。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领会】大多数情况: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但不能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并进一步作为确定民族和国家的标准。
这种理解只适合于欧洲的“新兴民族国家”,对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适应的。
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领会】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从“历时”演变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是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的“共时”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可分为“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4.语系、语族;屈折语、孤立语;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识记】谱系分类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是根据语言有无历史同源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
语系的下一级叫作“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包括“屈折语、黏着语”等小类。
如俄语、维吾尔语。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指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是形态语中的一个小类。
全国10⽉⾼等教育⾃学考试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18年10⽉⾼等教育⾃学考试语⾔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541第⼀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6⼩题,每⼩题1分,共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语和书⾯语的关系,下列说明不正确的⼀项是( )A.任何⼀种语⾔总是先有⼝语,后有书⾯语B.书⾯语是第⼀性的,⼝语是第⼆性的C.在⼀个只有⼝语⽽没有书⾯语的社会中,社会交际存在着较⼤的局限D.书⾯语是经过加⼯、提炼和发展了的⼝语的书⾯形式2.区分“语⾔”和“⾔语”的主要⽬的是( )A.明确语⾔学的研究对象B.更好地研究书⾯语C.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D.强调研究⾔语的个⼈特⾊3.⼆⼗世纪语⾔学在索绪尔语⾔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研究的是( )A.语⾔的历史演变B.语⾔和民族的关系C.语⾔和社会的关系D.语⾔系统本⾝的内在规律4.对⼈类语⾔⽽⾔,声⾳四要素中作⽤最重要的⼀个是( )A.⾳⾼B.⾳强C.⾳长D.⾳质5.下列各组中,都是前元⾳的⼀组是( )6.下列各组辅⾳中,发⾳部位相同的⼀组是( )A.[p,k]B.[n,b]C.[ts,s]D.[d,f]7.语⾳不同于⼀般声⾳的本质属性是( )A.物理属性B.社会属性C.⽣理属性D.⼼理属性8.常⽤语汇和⾮常⽤语汇主要是从下列哪个⾓度区分出来的( )A.词的使⽤场合B.词的专业特⾊C.词的使⽤频率D.词的历史来源9.汉语经常⽤四字格表⽰⽽且使⽤最多的熟语形式是( )A.成语B.谚语C.惯⽤语D.歇后语10.“最⼩的有意义的能独⽴使⽤的语⾔单位”是( )A.语素B.词C.词组D.字11.英语动词“唱”的原形是sing,过去时形式是sang,这在语法⼿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A.附加B.屈折C.异根D.零形式12.英语句⼦“我看电视”有时写作I watch TV,有时写作I watched TV。
2018年10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部分真题及答案一、术语解释题1、孤立语孤立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现各结构意义,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
【考点】语言和语言学——认识人类的语言2、语言借用语言借用:一种语言用了另一种的语言的成分,另一种语言又用了这种语言的成分。
例如汉语中“沙发”从英语借入的借词。
【考点】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语言的接触和影响3、正迁移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规则是一致的,那么语言迁移会对第二语言迁移有积极的影响。
【考点】语言的获得和学习——语言学习的类型4、串对串对:对偶句的一种形式,前后两句意义相关联,又叫做“流水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考点】语言与文学写作二、分析题:1、“甲:今天下午去逛街吧。
乙:今天晚上要英语考试。
”违反了会话原则的哪些【答案】(1)该会话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准则,相关准则要求会话要说跟话题有关的话,不说无关的话。
(2)“甲”说的是逛街,而“乙”回答的是考试,是与话题无关的话。
【考点】语用——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2、说说下面这些字声符、意符、记号箕汉鱼裁【答案】(1)箕:意符:其、⺮(2)汉:声符:氵;意符:又(3)鱼:意符(4)裁:声符: ;意符:衣【考点】文字——文字的形式和类型三、简答题:1、多义词同音词的区别【答案】(1)现时意义有联系的是多义词,现时意义没有联系的是同音词。
(2)如“花钱”中“花”表示“耗费”,“花费”中“花”表示“可供观赏的植物”,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为同音词。
“浓茶”中“浓”表示“含某种成分多”,“兴趣浓”中“浓”表示“程度深”,意义之间有联系,它们为多义词。
【考点】语义——词语的意义2、语音的物理四要素【答案】语音的物理四要素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波的振幅(3)音长:声音的长短(4)音质:声音的本质和特色,音质是不同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特征,任何语言都必须利用音质的特征来区别意义。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领会】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容更多”。
多种场合、多种方式、多种内容。
二是“用处更大”。
主要:交际功能。
其它: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等。
三是“能够创造”。
具有离散性,能用有限的声音和意义按照一定规则组配成无限的话语。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领会】大多数情况: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但不能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并进一步作为确定民族和国家的标准。
这种理解只适合于欧洲的“新兴民族国家”,对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适应的。
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领会】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从“历时”演变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是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的“共时”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可分为“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4.语系、语族;屈折语、孤立语;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识记】谱系分类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是根据语言有无历史同源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
语系的下一级叫作“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包括“屈折语、黏着语”等小类。
如俄语、维吾尔语。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指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是形态语中的一个小类。
语言学概论第二、三章题解一、名词解释(10分,每词2分)1.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2.符号的任意性:指符号的形式和符号的内容的结合是偶然的,没有必然的关系。
例如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就是任意性的,没有本质的关系。
3.二层性:语言是由一定的单位按照一定的层级组成的,可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
4.组合关系: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5.聚合关系: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答案:形式意义(或内容)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答案:意义形式3.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答案:语音意义形式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答案:约定俗成5.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答案:任意性线条性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答案:音位序列语素词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答案:组合关系聚合关系8.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关系是指在线性序列的同一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
答案:组合关系聚合关系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答案:抽象思维发音二、判断正误(20分,每小题1分)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2018年4月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湖北专升本网分享)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A武汉话B温州话C上海话D福州话【答案】A【解析】北方方言包含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汉族地区及湖北、湖南两省区的边缘),BC为吴方言,D为闽北方言。
【考点】语言和语言学一一认识人类的语言2.下面各项属于符号的是A炊烟B月晕而风C红绿灯D打狗棍【答案】C【解析】用甲事物表示乙事物,甲事物就是符号。
交通信号中“红灯”表示“不准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
【考点】语言和语言学—一—一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一一语言的符号特性3.下列各词中的“子”,属于成词语素的是A桌子B柱子C瓜子D镊子【答案】C【解析】成词语素指某个语素虽然是语素,但是可以直接成词和独立使用。
ABD中“子”是不成词语素。
【考点】语汇一—词的构造——语素A索绪尔B维果茨基C葆朴D皮亚杰【答案】B【解析】明确提出思维决定语言这一观点的是维果茨基。
【考点】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一—语言和思维活动一—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5.汉字的“跑”是一个A指事字B象形字C会意字D形声字【答案】D【解析】“跑”中“足”是形旁,“包”是声旁【考点】文字一一汉字和汉字改革一—汉字的演变6.靠先天遗传而得到的语言能力被称为A语言获得B语言参与C语言学习D语言自觉【解析】“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可能真正“得到”。
【考点】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一一语言获得的过程一一什么是“语言获得”7.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采用的修辞是A比拟B夸张C比喻D借代【解析】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式。
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是借代,以专称代通称。
【考点】语言与文学写作——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一一修辞格8.同代称“翁婿”为“舅甥”,反映出远古就存在A群婚制度B族外婚制度C族内婚制度D血亲婚制度【答案】B【解析】周代称“翁婿”为“舅甥”,这和姬、姜两姓世代互结婚姻有关,也反映出远古就存在族外婚制度。
2018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2)
1.1 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
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为“科学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2.2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
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
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粗略的说,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
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
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
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的。
前者叫“语言意义”即语义,后者叫“语境意义”。
1.2语义的模糊性
所谓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
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3 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4语义的民族性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
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