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组织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7
中粮集团混改方案引言中粮集团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粮食进口商和食品企业之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和推动公司持续发展,中粮集团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中粮集团混改方案,包括背景、目标、内容、措施和预期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背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政府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中粮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混改来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标中粮集团混改的主要目标是:1.提高经营效益: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优化企业管理体制,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
2.拓宽投资渠道:通过混改,引入民营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企业的发展空间和资金实力。
3.提升创新能力:通过混改,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中粮集团混改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引入民营资本:中粮集团将引入民营资本,与现有的国有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权,增加股东的多样性,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2.营销网络改革:中粮集团将优化营销网络,加强与零售商和电商平台的合作,提升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3.业务转型升级:中粮集团将加大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4.人才培养计划:中粮集团将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措施为了有效实施中粮集团混改方案,以下是具体的措施:1.股权结构调整:中粮集团将与民营资本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引入新的股东,并根据各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
2.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中粮集团将提升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确保公司决策的公平和透明。
3.资本市场运作:中粮集团将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运作,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中粮集团模式研究一、中粮集团简介1、中粮集团的简介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
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2、中粮集团的发展历史中粮的前身――1952年9月,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在北京组建,主要经营粮食、油脂等大宗农产品以及食品的出口业务。
70~80年代,中粮分别将洋酒和可口可乐等软饮料引入中国大陆市场,并进入葡萄酒生产领域。
90年代,中粮集团便开始大举进军实业投资领域,先后以参股、控股、独资等多种方式,建立自己的实业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创立了包括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以及凯莱酒店等多个知名品牌。
1999年上半年,中粮开始实施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
1999年底,中粮被列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
20世纪,中粮集团开始介入保险业,当年收购了新西兰保险公司,其后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股华泰财产保险公司。
2003年,中英人寿开业,与美国怡安组建的中国首家合资保险经纪人公司获准筹建。
除了保险业,中粮集团目前已成功参股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中信、广东证券。
如今,中粮旗下大致有九项业务,包括:刚完成上市的中粮控股的粮食及农产品加工业务、中粮国际经营的食品消费品及红酒业务、A股中粮地产经营的地产、酒店和旅游产业、中粮屯河的糖及番茄业务、中粮发展的肉食业务、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业务、粮食进出口贸易、金融保险及包装业务。
3、中粮模式的成效及其影响中粮集团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企业多次的重组改革,由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产业化经营的跨国企业转型,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案例正文:中粮包装:2000—2010 年间的组织结构演化1摘要:本案例描述了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2000-2010 十年间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
在中粮集团于2000 年成立中粮包装实业部统一管理旗下包装资产以来,中粮包装实业部以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为依托,持续进行组织结构变革,使中粮包装在外资经营失败、行业陷入低谷、麦肯锡建议退出、集团犹豫徘徊的困境中崛起,在2005 年成为中国金属包装行业龙头企业,并于2009 年成功在香港上市。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子公司的不断增多和企业的成功上市,总经理张新明显感觉到了公司经营人才的不足和集团管控的无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思考,张新认为一个强有力的总部是引领中粮包装今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中粮包装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了诸多割据的利润点,在这种状况下,怎样才能收回一定的权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总部?这是张新在2010 年组织结构调整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包装企业;组织结构;调整0 引言2010 年3 月22 日,作为央企中粮集团旗下核心板块之一的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在其管理总部杭州召开2010 年度业务大会。
公司全体高管、总部各职能部门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下属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和全体业务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气氛严肃,一些平时不太见面的同事,也只是在会场中礼节性地相互问候。
此次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布中粮包装2010 年度组织架构调整方案,这是中粮包装2009 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后组织结构的首次重大调整,也是张新执掌中粮包装业务后做出的最重大决策之一。
1 中粮包装简介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是大型央企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
成立于1949 年的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1.本案例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邢以群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中粮集团公司部门职责权限及职权关系一、总裁办公室直属上级:常务副总裁下设职位: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老子薪酬专员、信息管理员、行政秘书、信息终端主管、招聘与培训主管、质量管理主管、质量工程师、计量管理员部门职能:配合各部门及子公司的权利工作部门主要职责:1. 负责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助各子公司(事业部)做好人力资源各项工作。
2. 负责企业各子公司(事业部),总部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与协调,督导,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状况,找出管理隐患与漏洞,致力于推行企业制度化管理。
3。
负责做好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4.负责企业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与服务二、资产管理部直属上级: 分管副总裁下设职位:部长、部长助理、经营计划主管、经营考核主管、投资管理主管、财务分析主管、融资管理主管、会计、出纳部门职能:保障产权(股权)完整、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部门主要职责:1。
对集团资产实施产权(股权)管理,及时掌握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保证集团资产及股权的完整和有效2。
负责集团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筹建、召集和组织3. 负责组织集团总部资本运营方案、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制订和实施4。
对权属公司资本运营方案、固定资产投资规划进行审核,并监督实施5。
制定集团中长期投融资规划及招商引资工作6。
负责集团对外担保的审查论证7. 对权属公司投融资项目进行研究、审查、论证,为集团董事会决策提供支持8。
负责投融资项目过程的监督和投融资结果的考核9。
组织制订并实施集团总部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10。
对权属公司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并监督实施11. 负责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和各项专题调研分析12。
负责进行集团总部日常会计核算、合并报表编制等工作13。
负责审核各权属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并编制集团年度经营计划14. 负责制定集团预算15. 对集团权属公司年度预算进行监控管理工作16。
负责对权属公司经营成果进行考核17。
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三、行政管理部直属上级:分管副总裁下设职位:部长、部长助理、总裁秘书、机要秘书、收发员、办公事务主管、车队队长、司机部门职能:协调部门工作,提供后勤支持部门主要职责: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以中粮集团为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以中粮集团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成为了经济改革的热点话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指的是在国有资本的基础上引入非国有资本,通过多种所有制形式,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而公司治理是指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通过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公司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粮集团成立于1993年,其改革实践一方面为其他国有企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另一方面也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中粮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
中粮集团于2009年率先引入了国际重点股东——以售卖全球最大白酒公司诺和诺德为主的国际顶级投资者。
这一举措不仅为中粮集团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供了保障,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粮集团的转型升级。
此外,中粮集团还积极推动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企业和其他非国有资本,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的经营模式,有效激发了内外部股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中粮集团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中粮集团推行了独立董事制度,确保了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通过引入具有高度独立性和专业素养的董事,中粮集团有效避免了个别高管的权力过度集中和不当行为。
另一方面,中粮集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定期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确保了企业运行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中粮集团还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改进。
中粮集团通过营造公平、开明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
同时,中粮集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总体来说,中粮集团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粮集团组织结构简介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中粮集团”)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
中粮集团长期从事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企业之一。
截至2003年,中粮集团进出口额累计1,46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累计785亿美元,进口总额累计683亿美元。
199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粮集团加快战略调整,大力实施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由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产业化经营的跨国企业转型,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中粮集团已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兼顾相关行业的发展格局。
食用油脂、饮料、酒类、啤酒麦芽、面粉、巧克力、金属包装等业务在国内占有领先地位。
中粮产品“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梅林”罐头享誉大江南北,中粮投资的凯莱系列酒店也跻身世界酒店集团300强。
此外,中粮还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主要装瓶商。
(一)重组、改制与上市1999年上半年以来,中粮集团实施重组、改制、上市的发展战略。
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
通过重组、改制,集团进一步强化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组建了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主营粮油糖政策性贸易业务)、“中粮国际”(香港上市公司,主营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业务)、“鹏利国际”(主营地产投资和酒店管理,2003年退市)、中粮发展有限公司(主营非上市业务)和“中粮金融”(主营人寿保险、保险经纪、期货等业务)5大经营中心。
其中,“中粮国际”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和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食品工业的主要渠道。
(二)中粮集团组织架构图:由中粮集团组织架构图不难看出中粮集团采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是直线职能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粮企业口号篇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公司组织结构................................................. ................................................... (2)二、主要部门职能情况................................................. ................................................... . (2)三、内部治理情况................................................. ................................................... (4)四、内控制度................................................. ................................................... .. (7)一、公司组织结构二、主要部门职能情况1.董事会办公室拟订、制订或修订董事会运作的规章制度;拟订董事会年度工作计划及经费方案,组织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会议;负责董事会及董事年度述职大会相关文件的起草及服务工作;起草需要由董事会出具的法律文件。
2.办公厅承担集团行政办公与后勤保障工作,服务集团领导、集团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支持集团战略与业务发展。
3.战略部根据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提供包括公司战略、业务战略、投资战略、品牌战略等综合性战略解决方案,推动集团战略在各项业务和管理中的贯彻、执行。
4.财务部集团财务部在集团财务管理框架下,履行控股公司财务管理职责,为集团战略提供积极地、正向的支持。
5.人力资源部通过建立科学、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协调运行,以满足集团在各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的需求,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集团的战略发展,成为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
中粮集团品牌管理办法(试行)第一部分:中粮集团品牌架构集团办公厅品牌管理部二〇一一年七月一、集团品牌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集团品牌管理组织架构集团品牌管理实行矩阵式管理方式。
集团办公厅品牌管理部作为集团品牌管理的专业机构,对集团范围内所有涉及品牌的经营中心/管理中心/直属BU进行专业性管理及支持。
(二)各级品牌管理机构的核心职责分工1、集团办公厅品牌管理部职责(1)集团母品牌的管理和建设;各相关子品牌发展方向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内容包括:产品品牌战略与预算管理、品牌延伸管理、产品背书管理、投资并购中的品牌管理与商标授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详见《第二部分品牌策略管理规范与流程》)。
(2)集团统一的媒介管理体系建立和采买规范,主要管理职责包括:协助集团领导核准集团全年各项业务媒介投放计划,牵头确定集团统一的媒介代理公司;对全国性、省级及其他重点媒体的统一谈判与价格确定签订,包括央视及全国性的省级电视媒体、平面媒体、2广播媒体、户外媒体,网络媒体中主要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及搜索引擎,有全国性或区域性(指覆盖多省市)运营机构可提供采买服务的户外广告、影院媒体和LCD媒体等;定期向各经营中心或子品牌提供执行报告;负责按合同监督业务部门与媒介公司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建立体系定期对媒介代理公司进行考评;对业务单元自主购买的媒介项目进行备案。
(具体操作办法详见《第三部分媒介工作规范与流程》)(3)集团基础调研数据分享平台的建立,主要管理职责包括:统筹调研数据采买计划,统一购买市场基础数据(例如AC尼尔森数据、CTR数据、品牌健康度调研);定期发布品牌调研报告,为关键的品牌相关决策提供消费者数据支持。
(4)集团范围内大型活动的管理。
(5)通过培训提升集团整体品牌运营能力。
2、经营中心/管理中心品牌管理机构职责(1)协助集团品牌管理部对所管理的各级品牌进行管理,完善对所辖品牌的管理结构、功能和专业性建设,保证各子品牌发展方向与集团品牌的一致性。
中粮重组方案近日,中粮集团发布了重组方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该方案包括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旨在提高中粮集团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首先,中粮集团计划推动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整合各业务板块和职能部门,中粮集团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协同运作。
这一步骤旨在提高中粮集团内部的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进一步推动集团整体业绩的提升。
其次,中粮集团将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
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当今市场环境下,优秀的员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粮集团计划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重组方案中还包括了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的计划。
中粮集团将加强与全球伙伴的合作,拓宽市场渠道和国际资源的获取。
借助全球化的机遇,中粮集团期望在海外市场中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中粮集团还计划加大创新力度,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提升研发能力,中粮集团将不断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重组方案中,中粮集团还特别提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中粮集团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问题。
通过推行绿色、可持续的经营理念,中粮集团将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和榜样。
当然,中粮重组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内部的组织调整和业务整合可能面临阻力和困难。
改革过程需要有序进行,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不可预测的。
中粮集团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
总之,中粮重组方案的发布标志着集团的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引进、拓展国际业务、加大创新力度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中粮集团将为自身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然而,重组方案仅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实施和落地离不开中粮集团的全体员工和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共同奋斗,中粮集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