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2.97 MB
- 文档页数:26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引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AS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尽管X射线无法直接观察到早期AS的病变,但在病情进展到晚期时,X射线可以显示出典型的AS特征。
主要的X射线表现包括脊柱关节的骨质增生、骨膜增厚、韧带骨化和椎体骨质侵蚀。
还可以观察到脊柱弯曲、椎体融合和骨质疏松等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AS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工具,尤其对早期AS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MRI可以显示出脊柱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韧带和滑膜等的病理改变。
早期AS的MRI表现主要为椎间盘炎症、滑膜炎症和韧带炎症。
随着病情进展,MRI还可以显示出脊柱关节的骨骼改变,如骨融合和骨侵蚀等。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便捷、无创和低成本的影像学方法,近年来在AS的诊断和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可以观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如滑膜炎症和韧带炎症。
超声还可以评估脊柱关节的活动度和弹性,并帮助确定AS的活动性和病情进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在AS的影像学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窗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脊柱关节的骨质病变,如骨质增生和骨膜增厚等。
CT还可以观察到脊柱关节的骨骼融合和骨侵蚀等改变。
摄影术(Radiography)除了常规的X射线检查外,摄影术也被用于AS的影像学诊断。
摄影术可以提供全面的脊柱关节图像,并对病变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摄影术可以显示出更多细节的改变,如骨融合的程度、关节间隙的变化和韧带的钙化等。
结论影像学检查在AS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X射线检查、MRI、超声检查、CT和摄影术等影像学方法可以互相补充,提供全面的AS影像学信息。
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AS、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分析梁启宏【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影像表现特征,比较各种影像检查优越性.方法:对临床诊断32例AS患者进行骨盆正位、骶髂关节斜位、腰椎正侧位DR及CT检查,部分进行MR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S以骶髂关节髂骨侧为最早受累部位,以后逐渐向上发展,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进一步确诊可进行CT及MR检查,尤其最早期患者应用MR检查为好.结论:骶髂关节边缘骨质侵蚀、破坏、囊变、周围伴有骨质硬化改变,晚期造成骨质强直,椎体方形变,最后由于韧带环和韧带骨化形成典型竹节样改变.【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12【总页数】2页(P1497-1498)【关键词】脊柱炎;骶髂关节;影像学【作者】梁启宏【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放射科,3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累及中轴骨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炎症性全身性疾病。
原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有关[1]。
常规X线平片异常征象多在3个月以后出现临床症状,早期以CT及MR检查为佳。
本文收录了我院近年来32例AS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各种影像检查进行比较,以便更早、更准确对此病进行早期诊断。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32例患者。
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4~38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6个月~8年不等。
主要症状为起病隐匿,最早为臀部、骶髂关节或大腿后部隐痛或僵直,以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减轻,多为双侧发病,以后呈持续性疼痛,最终活动受限、僵硬。
1.2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部分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
4例血沉正常。
28例HLA-B27抗原测定阳性,此征象较有特异性。
类风湿因子阴性,故本病属于血清阴性关节病。
1.3 设备资料采用GE公司生产的DR、多排螺旋CT、1.5TMR检查。
所有患者均拍骨盆、脊柱DR片,26例进行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最早期患者有8例进行MR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
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
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x线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
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
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
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⒈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⑴疾病简介
⑵流行病学特点
⑶病因与发病机制
⒉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⑴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作用
⑵影像学诊断的优势
⒊影像学检查方法
⑴ X线检查
⒊⑴多发关节的骨质破坏
⒊⑵椎体发生变化
⒊⑶骶髂关节病变
⑵ CT检查
⑶ MRI检查
⑷骨扫描
⒋影像学表现
⑴早期特征
⑵进展期表现
⑶晚期表现
⑷关节、韧带和滑囊炎症的影像学表现⒌影像学诊断标准
⑴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 (ASAS) 标准
⑵马德里标准
⑶肌腱骨化病变标准
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⑴强直性脊柱炎与椎间盘炎的鉴别
⑵强直性脊柱炎与肿瘤的鉴别
⑶强直性脊柱炎与感染的鉴别
⒎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与预后评估
⑴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评估
⒏研究进展与展望
⑴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影像学研究
⑶个体化医学的前景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图集
附件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RI影像图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强直性脊柱炎:少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椎和骶髂关节。
⒉ ASAS标准: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⒊马德里标准:一种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学表现的标准。
⒋肌腱骨化病变标准:用于评估肌腱骨化病变程度的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
资料与方法 90例经临床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
结论 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CT MRI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清阴性慢性非特异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早期诊断尚未被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尤其基层医师所熟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90例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90例HLB-27均阳性的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病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19人,年龄16-58岁,平均37岁,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腰骶部、臀部酸痛,晨僵,活动后好转,无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做骶髂关节DR平片, CT扫描85例,MRI 16例,CT采用层厚3mm、层距3mm轴位扫描,MRI常规用T1、T2、STIR序列。
2 结果2.1 X线表现:两侧骶髂关节表现正常8例,余82例两侧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关节面硬化、囊变、侵蚀破坏。
2.2 CT表现:85例病人(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中扫描显示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性硬化36例,关节面毛糙、模糊29例;软骨下受侵小囊变19例;软骨下呈毛刷状或锯齿状骨质破坏25例。
关节间隙稍增宽3例。
2.3 MRI表现:16例(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限或弥漫性小斑点、片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
3 讨论病因与病理本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A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异常自身免疫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X线摄影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X线摄影中常见的诊断特征:
脊柱骨质变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常出现脊柱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的特征。
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骶髂关节、脊椎关节和骶髂骨连接处。
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常出现炎症,即骶髂关节炎。
这种炎症可以引起骨质破坏和韧带钙化等严重的改变。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X线摄影可以观察到脊柱的关节可见性,即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关节可见性的减少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MRI中常见的诊断特征:骶髂关节炎:MRI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炎症迹象,如关节囊增厚、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生等。
脊椎关节炎:MRI可以显示脊椎关节的炎症,包括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等。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MRI可以显示脊柱骨关节的可见性,包括
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可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脑白
质中病变的特征。
DTI可以显示脑部神经纤维束的连通性和水分子
的扩散方向。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DTI中常常显示较高的扩散方向
不一致性。
请注意:鉴于医学诊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上描述仅为一般
情况,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确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分析
李同华;郭丽;李国强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17(018)003
【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部侵犯骶髂关节,其中Ⅱ级10例,Ⅲ级18例,Ⅳ级7例;早期表现:骶髂关节面侵蚀、破坏,骨质局限性硬化,关节间隙正常;病变逐步进展,骶髂关节破坏加重,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部分呈骨性强直.其中28例患者骶髂关节破坏后,病变向上发展侵及脊柱,形成"方形椎"或"竹节状"脊柱,造成脊柱强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累及外周关节,最常累及髋关节,本组13例累及髋关节,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对称性狭窄,关节面破坏.14例出现附丽病,表现为肌腱、韧带附着处骨化.结论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途径.
【总页数】4页(P224-227)
【作者】李同华;郭丽;李国强
【作者单位】274400荷泽,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放射科;274400荷泽,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放射科;274400荷泽,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颈椎小关节评估在改良型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体系中对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进展的研究 [J], 刘岗;颜华儒;许立新
2.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 [J], 舒小钢;
3.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 [J], 舒小钢
4.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分析 [J], 陈宏;成国丽;田翠丽;杨菊霜;周烨
5.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分析 [J], 梁启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1. 引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性的疾病,以慢性脊柱炎症为特征。
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
2.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在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
下面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影像上的表现:- 骶髂关节炎表现: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之一。
X线影像上可见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
- 脊椎炎症表现:影像学上,强直性脊柱炎可导致脊椎骨质吸收和骨质增生,使脊椎骨体变矮。
此外,椎间盘骨质的增生和硬化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下是MRI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骶髂关节炎表现:MRI可以显示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软组织炎症反应,包括关节囊肿、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等。
这些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 脊椎炎症表现:MRI可以清晰地展示脊柱的炎症改变,如椎体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椎间盘的水肿等。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脊椎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的炎症变化。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切面重建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骨质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以下是CT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骶髂关节炎表现:CT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病变。
CT的高分辨率使得这些骨质改变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 腰椎和胸椎炎症表现:CT可以检测腰椎和胸椎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的变化。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脊柱椎骨关节和髂骨关节为主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征是脊柱关节的炎症和骨质改建,可导致脊柱僵硬和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影像学诊断是AS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X线摄片1.骨盆及髂骨骨盆的X线摄片是进行AS影像学诊断的首要步骤。
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髂骨关节的破坏、髂骨侧增生、髂骨骶关节的强直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对于早期AS患者,骨盆X线摄片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长期随访可发现骨盆关节的改变。
2.脊椎脊椎的X线摄片是评估AS的关键方法之一。
常用的摄片方位有正位摄片和侧位摄片。
正位摄片可以观察到脊柱侧凸、椎间隙狭窄、钩骨、斜椎关节的病变。
侧位摄片则可以评估椎体骨质改建、椎体并列状态和韧带饰带骨化。
结合这两个方位的摄片可以全面了解脊柱关节的炎症畸形情况。
3.其他骨骼部位除了骨盆和脊柱,还应该对其他的骨骼部位进行X线摄片。
这些部位包括胸廓、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这些摄片可以帮助发现AS的外关节病变。
二、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早期AS和中晚期AS的鉴别诊断。
MRI可以评估炎症活动、脊柱骨质改建情况,对于AS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AS的MRI表现早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椎间盘炎症、椎间盘水肿、椎体骨髓炎、椎间关节炎和韧带饰带附着点的炎症。
这些表现在X线摄片中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
2.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骨质增生、骨桥形成、椎体附着点的滑膜炎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在AS的诊断中主要用于评估骶髂关节的骨质改建,了解关节畸形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CT扫描对于AS患者的关节手术规划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黎化春;彭北平;郭云根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3(017)034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有的患者都经过了CT和X线诊断,对这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X线确诊的患者有66例,诊断准确率为86.8%;通过CT确诊的患者有76例,诊断准确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诊断为正常或者有疑点的34例患者,经过CT检查确诊14例.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诊断和运用CT的临床效果很好,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总页数】2页(P4595-4596)
【作者】黎化春;彭北平;郭云根
【作者单位】宜春市新建医院,江西宜春336000;万载县中医院,江西万载336100;万载县中医院,江西万载336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强直性脊柱炎的CT影像学诊断
2.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
3.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
4.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
5.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