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等高线图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8.50 MB
- 文档页数:2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等高线与地形图专题复习教案2. 适用年级:八年级3. 学科:地理4. 课时:5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地形特征;掌握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方法;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地形的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教学难点: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地形分析方法的运用;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实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提问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方法;教授如何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等高线地形图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2. 练习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4. 结合实地考察,拍摄地形图照片,并简要描述地形特征。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和应用;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1. 等高线地形图(1) 海拔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的海拔为m。
相对高度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m。
(2) 等高线是指地图上相同各点的连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同;同一幅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同;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
(3) 地形剖面图是指沿等高线地形图上某一方向的直线所画出来的垂直断面图。
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
2. 主要地形部位部位地形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A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B 山谷等高线向弯曲,谷线低于两侧C 等高线向弯曲,脊线高于两侧D 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E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 等高线地形图的六大基本特征(1)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 “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 “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4) “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 “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6) “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 地面高度的判读和计算(1) 海拔的判读①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上,则读准确数值;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之间,则读范围。
如图中A为300m,B为:100m<B<200m。
②若所读点在两条不相等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时,则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如图中:200m<C<300m、100m<D<200m。
(2) 相对高度的判读①从图中可知,图中最高处注记高程H高为500m,最低处注记高程H低为100m,等高距d 为100m。
由此可进行下列高度的计算:a. 图示区域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地理复习等高线专题等高线专题等高线(Contour)是地图上用于表示地形曲线相等的一种线型。
等高线是沿地球表面连续的线,它连接相同高度的点,形成地形的等高线图。
等高线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地势的凹凸变化,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一、等高线的绘制1.观看图上的等高线。
等高线之间有肯定的间距,间距越小,等高线就越密集,地形的变化就越陡峭。
2.找出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谷地,并标记其高度。
3.依据最高和最低的点,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基准线。
4.依据基准线,画出高度相同的等高线。
一般状况下,等高线的间距是相等的。
5.画出每一条等高线。
等高线应当是闭合的曲线,不应当相互交叉。
6.用数字标明每一条等高线的高度。
标明的数字应当是连续的,便于读图。
二、等高线的特征1.等高线的间距代表地形的陡峭程度。
间距小的地方代表地形陡峭,间距大的地方代表地形平缓。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等高线的闭合性。
等高线应当是连续的闭合曲线,不应当相互交叉。
3.等高线的等高面。
等高线将地形分割为一系列的等高面,每个等高面上的点具有相同的高程。
4.等高线的分布规律。
等高线分布越密集的地方,地形变化越猛烈。
三、等高线的应用1.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可以直观地表示地形的凹凸变化,用于绘制地形图。
2.地勘工程。
等高线可以挂念工程师分析地形,确定工程布局,制定施工方案。
3.军事作战。
等高线可以挂念军事指挥官推断敌我地形优劣势,制定作战方案。
4.旅游规划。
等高线可以挂念旅游规划师确定旅游线路,选择合适的景点。
总结:等高线是地形曲线相等的线型,可以用来表示地形的凹凸变化。
绘制等高线需要观看地图上的等高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点,并画出高度相同的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征包括间距、闭合性、等高面和分布规律。
等高线的应用包括地形图的绘制、地勘工程、军事作战和旅游规划。
等值线图判断方法与技巧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年太阳辐射量线、等深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等。
等值线图的判断一般需要用到的二大规律:一是高高低低规律——等值线向高纬度凸,则其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等值线向低纬度凸,则其值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要低。
二是等值距全图一致规律——即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等于0或等于一个等值差。
一、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1.判断等高距的大小——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也就是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开区间。
2.判断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由高向低处凸,多形成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由低向高处凸,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
陡崖——几条等高线相交重合的地方,其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 ≤H <(N + 1) ×d,其中N是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是等高距。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河谷呈V字型。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3.判断坡向的坡度大小坡向即坡面降低的方向,阳坡的坡面朝低纬,阴坡的坡面朝高纬;迎风坡即暧湿气流上升的坡面,降水多;背风坡即暧湿气流下沉的坡面,降水少。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有关坡度的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坡度tanα=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相对高度即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海拔之差;水平距离=两点间图上距离÷图上比例尺。
【典型例题解析】例1如图,已知三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为a<b<c,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思路:首先判断等高线是由低往高处凸,由此推断出此地为山谷,故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根据水是由高往低处流确定河流的流向,即由南往北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等高线一、课标呈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盆地,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⑤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
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知识点2:地形部位判读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1)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H相=H高-H低。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 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d米<H<(n+1)d米。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ΔH/100m)。
(3)估算陡崖的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最高海拔,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最低海拔。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低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高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值线专题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填图一、等高线地形图:读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各题。
(1)该图中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
(2)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地形部位②是:____①、②、③、④四地形部位,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
(3)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____米,①山顶的海拔范围是____。
(4)图中“小河”两字所在河段的流向是____。
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河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____,理由是____。
(5)如果图中A点的温度是12.4°C,那么B点的温度是____°C(6)地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爬山运动,A和B所在地,爬山比较轻松的是____;为什么?____。
(7)甲、乙、丙、丁适合修建水电站大坝的是____。
【答案】(1)山地(2)山脊④(3)100700米——800米(4)自西南流向东北丙河流发育于山谷中,丙处是山脊(5)10(6)A A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7)丁【解析】本题考察判读等高线的能力。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确定某点的海拔、山体的部位、坡度的陡缓、还可以确定某点的地形、河流的流向、推算两点的实际距离,考点较多,需加强训练。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仔细读图可知,图中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属于山地,所以该图中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
(2)由图可知,②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表明这里是山脊。
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进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中,只有④处等高线重叠,表明④处是陡崖,所以④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3)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据此可推知①山顶的海拔范围是700米——800米。
中考地理总复习《等高线地形图》专项测试卷1.某校学生前往湖北某区域开展研学活动。
下图示意该区域地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地形类型以___为主。
地形部位名称:A是_____,B是____(2)小清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
(3)两个研学小组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沿廊道①、②前往观景台。
其中沿途地表均较平缓的廊道是__(序号)。
在观景台用望远镜可看到的出发地是__地。
(4)乙地兴建度假村有利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2.湖北某学校制定了研学方案并组织学生到蔡尖尾山开展活动。
下图为蔡尖尾山及其周边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象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海拔大约在_____米之间。
(2)隧道的走向是_______。
量得隧道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千米。
(3)拟修建的①②两条观景廊道中,登顶更省力的廊道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图示区域快速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
3.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年,小明家乡也成功脱贫。
读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明家乡的地形以___为主,山顶A 的海拔高度在______之间。
(2)当地政府在B处修建了一处拦水大坝,大坝修在此处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改善甲、乙两村之间的交通条件,政府在图示①②方案中选择线路②修建了一条公路,其优势是________。
(4)为发展当地经济,丙村原计划在C处建一个大型养猪场,但该项目未被环保部门通过。
环保部门不予通过的原因可能是___(5)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当地政府计划开发漂流旅游项目,你认为图中m、n两河段比较适宜的是__,理由是____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某区域脱贫攻坚项目考察。
下图是考察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山体部位名称是___。
此地为同学们考察的第一站,现有a、b两条上山的线路可以选择,你会建议同学们选择哪条线路?请说明理由。
初中地理等高线专项知识点一、基础篇1.等高线原理等高线地形图中使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等高距。
拓展延伸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稀疏表示坡缓,重合表示陡崖。
2.地形部位的判读写出图中代码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答案:①山峰(山顶);②山谷;③山脊;④陡崖;⑤鞍部水库坝址选择一般应选择峡谷处,工程量小,内部为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3.山脊和山谷的区分拓展延伸答案:自西南二、专题一中考等高线属于必考内容,且是得分大户。
要想达A,必须攀过等高线这道关。
首先要能在图上识别: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和坡度大小。
其次要能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场所,如水坝、公路、瞭望点等。
以上为基本得分点,要想有所提高,获得高分,还必须能计算陡崖或瀑布高度、评价施工路线或引水路线,根据等高线图描述区域地形和地势特点。
而要真正拿到A等级,还必须能对区域发展提出建议,通过图中的经纬网信息、交通信息、资源信息,结合所学其他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虽然复习充分,但每年在这部分丢分却很多,难得见到该题满分过关的。
为此熊老师制作这一专题,将中考当中经常遇到的等高线部分的“鬼门关”一一破解,看完下面微课,相信你的等高线水平又上一层楼了。
三、专题二(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峡谷处修建堤坝工程量也比较小。
(2)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山区修建则一般选择大致与等高线平行的线路比较平缓。
(3)工厂区位的选择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4)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等情况,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十年真题汇总(2022·上海卷)1.图为庐山山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其中汇入芦林湖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①【答案】C【详解】在等高线图中,河流分布在河谷中,河谷处等高线向高海拔处凸出;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结合上述分析,读图可知,①河流从芦林湖流出,①①河流流入芦林湖,C 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0·山东卷)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
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魔鬼营地”是()A.甲B.乙C.丙D.丁3.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A.7:20以前B.7:20—7:39C.7:40—8:00D.8:00以后【答案】2.A 3.A【解析】2.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
故选A。
3.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º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
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
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º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