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伦理学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6.81 KB
- 文档页数:2
G.E.摩尔伦理学的方法论作者:程伟光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5期摘要:摩尔是现代西方新实在论和英国分析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伦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他创立的直觉主义伦理学在20世纪英国伦理学史上具有康德式的意义,因此被西方伦理学界称其发动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伦理学原理》一书是其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作,该书在纯粹理论的范围内,针对各种伦理学问题交替有机使用直觉主义分析法、绝对孤立法、有机统一性原理来论证和建构其直觉主义伦理学体系。
关键词:摩尔;直觉主义分析法;绝对孤立法;有机统一性原理中图分类号:B82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33-02摩尔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分立,并较早对元伦理学进行了原则性的论证。
他认为,伦理学是一门探究关于什么是恶、什么是善的学问,“什么是善”的问题是伦理学的基元与起点,并以此为契机,去探讨伦理学的一般真理。
《伦理学原理》一书是围绕全部伦理学中最根本,即怎样给“善”下定义的问题展开,通过直觉主义的分析法得出善是不可定义、不可分析的概念。
摩尔从伦理学的价值角度入手,把善分为具有外在价值的手段善和具有内在价值的目的善,为了阐明手段善与目的善之间的不同,他提出了绝对孤立法和有机统一性原理。
一、直觉主义分析法“直觉主义”一词的运用并非摩尔的创见,而是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亨利·西季威克在《伦理学方法》一书中对直觉主义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类。
在西季威克看来,摩尔的“价值论直觉主义”属于“广义的直觉主义”,即认为某些伦理命题的真实性是可以直接确定的,而不需借助任何证据来证明。
这种划分是相较于“狭义的直觉主义”而言的。
“直觉主义是一种主张用直觉来认识和把握道德价值的伦理学理论,它认为人无法通过理性方法和经验方法获得关于道德价值的认识。
”[1]若通过理性和经验来理解和把握“善”不仅是徒劳的,还会导致伦理学上的混乱。
g.e.moore伦理学原理简介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行为和价值观的学科,而g.e.m oo re是20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哲学家,被誉为分析哲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本文将介绍g.e.mo or e伦理学原理,探讨他对伦理学的理解和贡献。
1. g.e.moore伦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g.e.mo or e提出了一种被称为“伦理非自然主义”的观点,主张道德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或基于情感的。
根据他的观点,道德真理可以被认知和理解,与自然现象并不相同。
他认为,道德实在是一种无法归约或解释的非自然实体。
这一观点与当时主流的主观伦理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2. g.e.moore伦理学原理的主要论点2.1道德的客观性g.e.mo or e坚信道德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认知和理性思考去发现和理解真正的道德价值。
他否认道德仅仅是一种主观情感或对个人意识的取悦。
他主张,道德真理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事实,我们可以通过道德直觉来认识这些真理。
2.2伦理行为的本质g.e.mo or e认为伦理行为的本质是基于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而不是出于任何权威或个人内心。
他主张我们应该以善良的行为去影响和服务他人,追求真理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2.3伦理判断的非归约性g.e.mo or e认为伦理判断是非归约的,不能通过受限或完全地归类或解释。
他用“开放问题”来形容伦理判断,在面对伦理问题时,我们无法依靠简单的规则或定义来做出决策,必须通过个人的道德直觉和推理来解决。
3. g.e.moore伦理学原理的影响g.e.mo or e的伦理学原理对后续的伦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非自然主义观点为道德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观点也为后来的伦理学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如维多利亚·范济亚,她进一步探讨了道德真理和非归约性的概念。
结论g.e.mo or e的伦理学原理尽管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非自然主义观点提醒了我们去思考和探讨道德真理和伦理行为的本质。
摩尔伦理学的第一个问题——“善”的命题与“善的事物”[摘要]摩尔认为作为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善”不可分析、不能定义,但这仅是表明不能用任何下定义的方式将“善”之外的任何东西与“善”同一,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善”进行其它可能的言说或理解。
在“善”作为一种可以言说的语词概念情况下,可以通过“综合命题”来理解“善”作为单纯的思维对象,也可以通过“理想事物”来理解作为事物属性之“善”。
作为“善的事物”的“理想之物”,其蕴含着摩尔伦理学第一个问题的四个必备要素:1.实在;2.认识;3.情感;4.信念,它们可以指出作为摩尔伦理学第二个问题之实践伦理学出于“应当”与“责任”的理由。
[关键词]摩尔;伦理学第一个问题;善;综合命题;理想之物[中图分类号]:B82-0文献标识码:A西方伦理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元伦理学(meta-ethics)发展,极大地受到分析哲学运动的影响。
就英国二十世纪的哲学来说,它明显是一个“分析的时代”,或者是分析哲学或语言分析的时代,因而伦理学中的元伦理学也以对日常伦理语言的概念分析而著称为分析伦理学(analytical ethics)。
尽管在不同的分析哲学家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但他们一反过去哲学表述上的概念模糊状况,转向语言本身的研究去处理具体的哲学问题,对语言的哲学“分析”工作成为许多英国哲学家们一生的事业这点是很明显的。
摩尔被认为是英国分析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但与弗雷格、罗素等强调人工语言的逻辑分析相比较,摩尔强调的是对日常语言的哲学分析,他1903年发表的《伦理学原理》正是利用日常语言的哲学分析来处理伦理学问题,因而它也是一本分析伦理学的著作。
一、“善”的命题作为综合命题摩尔以写作《任何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伦理学导论》的目标来写作他的《伦理学原理》,[1]iii这个目标就像他所想象的如康德所计划的“任何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一般充满雄心壮志。
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理论现代价值浅探宗小卜051301012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内容摘要:摩尔的“自然主义的谬误”理论认为以往的伦理学在对“善”和“善的东西”这两个概念上没有严格区分,对以往的伦理学进行了批判。
本文通过元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对“正当”的确立扩大了经济领域的伦理范畴两方面分析了摩尔的伦理学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字:摩尔自然主义价值Abstract: Theory of " falsehood of naturalism " of Mole thinks past ethics is to not distinguishing on these two concepts of " good " and " good thing ", have criticized past ethics. This text through ethics forming and expand to " proper " establishment economic ethics category two of field analyze the ethics theory value of Mole of theoretical system and practice value.Key words: Mole naturalism value伦理学是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现象的哲学考察。
正如苏联哲学博士基塔连柯所说:“伦理学是从一定的哲学──历史的观点来理解道德,从世界观上给以解释。
这是一门哲学科学。
”美国当代著名的元伦理学家威廉·克拉斯·弗兰纳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伦理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就是道德哲学,或有关道德、道德问题和道德判断的哲学思考。
”摩尔作为元伦理的鼻祖,他的理论中的现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浅谈摩尔的伦理思想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一、摩尔伦理思想的基本要义乔治爱德华摩尔(1873-1958)的伦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03年出版的《伦理学原理》当中。
摩尔伦理思想体系中有三个方面的观点对凯恩斯的影响较大。
1.传统功利主义的逻辑谬误对于伦理学,摩尔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什么是善?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所有伦理学研究的根本。
对于第一个问题,摩尔认为善是单纯的,独立的,不可分析和推理的。
传统的功利主义试图将善定义为快乐,没有认识到善本身的内涵,没有区为善与善的事物,将作为目的的善与作为手段的善混为一谈,导致了逻辑上谬误,这就是自然主义的谬误。
摩尔还认为,传统功利主义不仅存在着逻辑上的自然主义的谬误,其论证过程也存在着逻辑缺陷。
2.遵守传统道德和经验概率论伦理学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伦理学的实践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摩尔借用了经验主义的结果论。
摩尔认为,探究我们应采取哪种行为,或者哪种行为是正当的,就是探究某行动和某行为将产生哪种效果,如果不利用因果归纳,任何一个伦理学上的问题都不能予以解答。
行为的正当与否取决于该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正当的行为应当比其他行为能够产生更多的善。
摩尔指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应当围绕着如何最大化善而进行,但由于人类知识的有限性,我们不能对当前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有全面的预期,我们不能期望发现什么是在已知条件下可能最好的选择,而只能发现在极少数几种选择中,哪一个比其余的好一些。
因此,人们有必要遵守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法则,如汝勿说谎,汝勿杀人等。
这些道德规范和伦理法则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般性的指导,而且遵守这些规范和法则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比不遵守要好。
其他诸如尊重个人财产权、勤勉、节欲、守信等,这些道德规范不仅其本身是善的,而且也是最大化善的手段。
3.伦理学体系的构建与方法在新伦理学体系的构建方面,摩尔认为全部的伦理学问题可以概括为三类:(1)研究什么是善的伦理学本原问题;(2)研究哪些事物就其本身为善的伦理学理论问题;(3)研究怎样才能达到善的实践伦理学问题。
前沿 2009年第10期摩尔 伦理学原理 的知识合法性立场李西杰*(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江苏镇江 212003)[摘 要]作为西方元伦理学的创始人,摩尔在 伦理学原理 中,通过明确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提出了不同于以往伦理学的元伦理学知识合法性立场。
这不仅影响了后来元伦理学思潮对伦理学的认识,也为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伦理学如何直面自身知识合法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而使得摩尔 伦理学原理 有着启迪伦理学研究者心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摩尔 伦理学原理 伦理学知识合法性[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9]10!0060!03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研究的。
∃[1](P120)那么,伦理学的独立个性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摩尔在 伦理学原理 中指出,伦理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与各种传统规范伦理学以伦理道德规范为研究对象划清界限而专注于对伦理道德语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摩尔 伦理学原理 的第一章标题即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摩尔开宗明义的指出:#某些日常判断的真理性无疑是伦理学所关心的。
%%伦理学的任务无疑就是讨论这类问题和这类陈述;当我们提出怎么办才是正当的问题时,我们要证明什么是正确的答案。
∃[2](P7)也就是说,伦理术语所表达的伦理判断,在摩尔这一位开创元伦理者看来,是存在一个真理性问题的伦理学所关注之特色。
#行为无疑是伦理判断最平常和最广泛有趣的对象。
∃[2](P8)但是,摩尔指出,这种伦理学研究#缺乏对伦理学领域的明确定义。
∃而这一定义就是#关于那个对于一切此类判断来说,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东西之全部真理。
关于摩尔“元伦理学”事实与价值关系的思考摩尔认为传统伦理学的缺陷在于把价值归结为事实,用某种自然科学来代替伦理学。
他主张把事实与价值分开,区分“善”和“善的事物”,认为元伦理学研究的“善”本身是不能被定义的,只能通过直觉的方式把握。
这种观点遭到了斯蒂文森的批判。
标签:元伦理学;传统伦理学;事实与价值乔治·摩尔被公认为是元伦理学的开创者、现代伦理学之父。
他在1903年发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伦理学原理》中,对传统伦理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拉开了元伦理学的序幕。
摩尔主张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区分事实和价值,反对以自然科学的事实问题来界定价值,是受到了休谟的影响。
最先将事实和价值真正区分开来,从而将伦理学从科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应属休谟。
通过对经验的批判分析,休谟彻底否定了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把因果联系归结为人类主观的习惯性联想。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两个世界的划分:“是”的世界和“应该”的世界。
前者是理性支配的事实世界,与善、恶等价值无关。
后者是由情感支配的价值世界,有明显的是非、善恶观念。
休谟认为“是”与“应该”分属于理性和情感两个世界,从“是”不能直接推导出“应该”,一旦过渡,就要加以说明。
“应该”的道德要求也不存在于对象的关系中,也不是对事实世界的科学分析,通过理性辨别出来的,而只能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
休谟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后人的广泛争论,至今仍然是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摩尔的《伦理学原理》是对“休谟问题”的进一步深化,他以休谟的事实与价值的分立、从事实推不出价值的思想为出发点,把以往的所有伦理学划归为规范伦理学,并指出他们共同的错误在于“自然主义的谬误”,即把描述什么东西是善的理解为是给“善”下定义。
他指出,自然主义的伦理学把善与某种自然性质等同起来,从“是”直接引申出“应该”,这无疑是把伦理学看做是能用经验观察和归纳法建立起来的经验科学或实证科学,是用自然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取代伦理学,完全消解了伦理学的特殊性,取消了伦理学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内容摘要休谟最早指出了事实与价值的区别,而摩尔则从直觉主义立场第一个把事实与价值真正地分离开来。
信尔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对他的伦理学的中心概念“善”作了分析.并分三个层次阐述了“善是什么”的意义(第一个层次是“什么是善的”:第二个层次是“哪些事物本身就具有善性质”,即“目的善”:第三个层次是“哪些事物作为原因同就其本身而言是善的东西有关”,即“手段善”)尹卜摩尔认为,“善的”或“善性质”是不可分析、不可定义的孤立性质或单纯概念,摩尔论证这一观点的方法是“未决问题论证法”;而对“目的善”的确定采用的却是“绝对孤立法”与“有机统一原理”并用。
无论是“善的”还是“目的善”,摩尔认为它们都是自明的,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摩尔对以往伦理学所犯下的“自然主义谬误”进行了有力地批判。
这是摩尔伦理学的理论伦理学部分,着重于一般价值的探讨。
摩尔认为,“手段善”则只能通过经验与理性的方法来认识,必须建立在对事实的观察和因果归纳的基础上。
这是摩尔伦理学的实践伦理学部分,着重于一般行为的探讨。
}f摩尔的上述观点既导致了他的伦理学的理论的逻辑严密性,避免了犯下\“自然主义谬误”,从而使他的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他的伦理学形式主义和内在缺陷的根源。
尹—。
一关键词t摩尔;善的;善性质;直觉;自明ABSTRACTItiSDavidHtimewhofirstlypointedoutthedistinctionbetweenfactandvalue,whereasGeorgeEdwardMoorefirstlydistinguishedfactandvalueinarealsensefromtheintuitioniststand.Inhisword“PrincipleEthics",Mooreanalyzesthecentralconceptioninhis础ics^一“good”andexpoundsthemeaningof“whatisgood”onthreelevels(Thefirstlevelis‘‘whatisgood”:thesecond“whatkindsofbeingsareof。
摩尔伦理学原理
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主要基于他的“自然主义谬误”的命题。
他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善是不能定义的,任何给“善”下定义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他主张“善”是不可定义的,只能靠直觉来把握。
在对快乐主义进行批判之前,摩尔首先对快乐主义作了严格的界定。
他指出,快乐主义学说是主张只有把快乐作为目的来说是“善的”,而主张把快乐和其他一些别的事物作为目的来说都是“善的”的学说并不是快乐主义的。
快乐主义者主张:除了快乐,其他一切事物,无论行为、德性或者知识,无论生命、自然或者美,绝不是因其本身的缘故,也绝不是其本身作为目的,而只是作为获得快乐的手段或者因为快乐的缘故才是善的。
此外,摩尔认为存在两种自然主义的谬误:一种是把善性质混同于某种自然物或某种具有善性质的东西,从“是”(is)中求“应当”(ought),使“实然”与“应然”混为一谈。
另一种是把善性质混同于某种超自然、超感觉的实在,从“应然”、“应当”中求“实在”,进而把“应当”的愿望当作超然的实体。
摩尔把自己的主张称为“开放性问题论证”,并把全部伦理学问题分为三类:一是研究“什么是善”的伦理学本质问题,这就是元伦理学;二是研究哪些
事物就其本身为善(即作为目的善)的伦理学理论问题;三是研究如何达到善的行为(即作为手段善)的伦理学实践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摩尔原著或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