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及验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7
江油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制度一、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创立品牌, 提高学科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为了加快我院专科建设, 规范管理, 特制订《江油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制度》二、调整原有的“江油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重点中医专科建设, 医务科在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对重点专科建设进行具体指导、管理, 各科主任具体负责本重点专科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负责接受医院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考核。
三、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 使重点专科建设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使我院重点专科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全市、乃至全省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
四、重点专科名称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诊疗科目为标准。
以“绵阳市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及验收标准”和“四川省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及验收标准”作为评估我院重点专科的条件和依据。
对达不到重点专科技术开展项目90%的学科, 不得申报重点专科。
对已过时或上级主管部门已明令禁止开展的技术项目、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 医院有权直接取消。
五、确立为医院建设的重点专科可以优先享受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每年拨入卫生事业经费中的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享受医院的各种激励政策, 如设备购置、人才培训与引进、年度评比表彰等。
六、重点专科必须完成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下达的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指令性工作任务。
七、重点专科建设经费的使用, 必须接受医院的监督和审计, 接受医院有点行政职能科室的管理和检查考核。
八、加强重点专科项目管理, 以项目管理促进专科发展。
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 对未达标的重点专科将给予警告;连续两年检查不合格或出现一票否决情形之一者, 取消重点专科资格。
对被取消重点专科资格的科室, 医院有权视情况按一定比例从该科室扣回所投入的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资金。
重点专科应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发挥龙头科室、品牌科室作用, 带动其他科室的发展。
(医疗质量及标准)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九年九月第一部分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基本准入标准四川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申报等级评审中医特色优势基本准入标准序号, 指标, 分值, 评分细则, 得分1, A.医院使用规范名称;(4分)B.坚持中医医院办院方向;(4分), 8, 医院名称不规范不得分;医院制定中医特色优势建设规划并按年度实施,无中医特色优势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不得分,年度实施计划未落实扣2分。
,2, A.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医师、药剂人员的比例≥60%。
B.中医专科医院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医师、药剂人员的比例≥60%。
C.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医师、药剂人员的比例≥60%。
, 10, 每降低5%扣1.5分,<50%不得分。
,3, A.中医医院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科室比例不低于临床科室设置的60%。
B.中医专科医院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科室(含专科二级分科)比例不低于临床科室设置的60%。
C.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科室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室比例不低于临床科室设置的60%。
各类医院均应设立中医特色病区;设立中医“治未病”科室。
, 10, 科室比例共6分,每降低5%扣1.5分,<40%不得分。
中医特色病区和“治未病”科室各2分,共4分,设立得分,未设立不得分。
,4, 三级医院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5个,二级医院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3个。
(6分)制定并实施重点专科优势单病种诊疗、护理常规。
(4分), 10, 重点中医专科每少1个扣2分,三级医院少于3个不得分,二级医院少于2个不得分。
优势单病种诊疗、护理常规未制定不得分,运用不好扣2分。
,5, 三级医院开设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门诊>30个,二级医院开设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门诊>15每少3个扣1分,三级医院少于20个不得分,二级医院少于10个不得分。
重点专科(专病)简介(一)省重点专科(8个):中医呼吸内科、中医血液内科、中医肾病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中医脑血管病科、中医急症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骨伤科。
1、中医呼吸内科:以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药穴位贴敷为主攻方向,采取特色治疗,对防治咳喘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制订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疾病的诊疗规范及优化治疗方案。
以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并与哈医大附属一院心内科合作开展高位硬膜外阻滞法配合中药治疗哮喘、肺心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研究前景。
推行胸腔置管术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中医血液内科: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有效率居国内领先水平,对各种紫癜、急慢性白血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科室以中医疗法为主经多年临床研究,研制成补髓生血颗粒、血思饮、血安宁冲剂、慢白灵、紫癜清、紫茜合剂等6种中成药,例如该科治疗再障的有效率为75%,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达70%,与国外有效率相近,居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3、中医肾病科: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尿路感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多种肾系疾病。
为了突出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特色,在中草药外治研究的基础之上,科室引进了VLH-D型肾病治疗仪,是在中医经络治疗、中草药贴敷和现代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集微电脑模拟控制、光热辐射、中药离子导入于一体,通过中药离子导入和红外线的热辐射,加速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促进了血液循环、组织代谢。
开展了中药汤剂灌肠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是本院的骨干科室,主要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为特色。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着肯定的疗效。
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评审验收细则一、背景介绍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是指在中医这一传统医学领域内,重点建设和发展其中一特定疾病或疾病群体的专科诊疗服务体系,以提供更加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评审验收是对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情况的全面审核和评估,旨在确保项目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评审验收要点1.项目目标和定位:明确项目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具体阐述项目对应的疾病或疾病群体,确保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建设方案:详细描述项目的建设方案,包括诊疗流程、专科人员配置、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确保项目能够有效开展。
3.专科人员队伍:评估项目专科人员的数量、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确保队伍人员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4.诊疗设施和设备:评估项目的诊疗设施和设备,包括现有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后续规划和投入的设施和设备。
5.项目运行管理:考察项目的运行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病历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确保项目能够规范运行。
6.项目效果评估:对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评价等,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
8.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项目的盈利能力、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
三、评审验收过程1.提交评审材料:项目负责人需要准备项目的相关材料,包括项目建设方案、人员队伍情况、设施设备清单、运行管理制度等,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2.评审专家评估:评审专家根据评审要点对项目材料进行评估,包括对项目目标和定位、建设方案、专科人员队伍、诊疗设施和设备、项目运行管理、项目效果评估、经费支持和管理、项目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打分,并提供评估报告。
3.评审反馈和意见整理:评审专家根据评审结果,提供评审反馈和意见整理,包括对项目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提出项目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4.验收会议和验收意见:组织验收会议,将评审意见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确定最终的验收意见,以便确定项目的继续发展或调整。
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包括中西医结合,以下简称“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的管理,规范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目的在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以临床医疗为中心,医、教、研相结合,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
通过建设,在全省建成一批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中医专科(专病)。
第三条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分为重点专科项目和重点专病项目两类。
重点专科项目应在某一专科或某类疾病的两个以上病种的中医学术和临床诊疗技术方面达到省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重点专病项目应在某一病种的中医学术和临床诊疗技术方面达到省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第四条省卫生厅负责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规划的制定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各市县卫生局负责对本辖区内的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项目建设工作予以支持。
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实行单位领导项目责任制,为切实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保障;重点中医专科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中的业务建设工作。
第五条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按照“一次遴选、整体启动”的原则,由各市县卫生局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组织本地医疗机构开展重点中医专科项目的申报工作,并组织本地的有关专家对拟申报的重点中医专科项目进行初审后报省卫生厅中医处。
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县申报的重点中医专科项目进行审核,确定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单位。
第六条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省卫生厅批准的项目建设计划,并根据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切实开展建设工作。
第七条省卫生厅聘请有关专家,对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工作实行督导。
承担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督导工作的专家,应当按照省卫生厅项目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并依据项目建设计划,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促、检查、评估和指导。
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评审验收细则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工作,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明确评审验收目标和评审程序,特制定本细则。
二、评审验收目标1.确保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符合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2.评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3.验证项目建设的效果和成果。
三、评审验收程序评审验收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审、报告评审和结果宣布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1)申报项目:各相关单位根据需要,向主管部门提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申请,并提供所需的材料和数据;(3)专家组组建: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组建专家组进行评审。
2.实施评审:(1)专家评审:专家组对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进行评审,包括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估;(2)现场考察: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审核;(3)评审记录:专家组对评审过程进行记录,详细记录评审意见和建议。
3.报告评审:(1)评审报告编制: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组的评审记录和意见,编制评审报告,包括项目建设的优点、不足和修改建议等;(2)报告审查:主管部门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查,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和准确;(3)报告修正:如有需要,主管部门将评审报告进行修正,确保评审结果的准确性。
4.结果宣布:(1)评审结果公示:主管部门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包括通过的项目和不通过的项目;(2)项目支持:通过的项目将获得相应的支持和资金,不通过的项目将得到适当的整改建议。
四、评审验收内容1.项目的科学性评价:(1)项目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是否充分;(2)项目的研究设计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3)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是否符合预期。
2.项目的合理性评价:(1)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是否明确具体;(2)项目的预算和计划是否合理可行;(3)项目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是否合理高效。
3.项目的可行性评价:(1)项目的实施条件和环境是否具备;(2)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如何。
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试行)1 / 1四川省中医药治理局二○○九年九月1 / 1第一部分1 / 1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差不多准入标准1 / 1四川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申报等级评审中医特色优势差不多准入标准1 / 11 / 1应对比此表进行自查,得分在80分以上者,具备申报等级医院资格,进入医院等级评审。
1 / 11 / 1第二部分1 / 1医院治理运行评审标准1 / 1评审标准目录一、医院治理(200分)1(一)依法执业(20分) (1)(二)组织机构和治理(20分) (2)1 / 1(四)应急治理(20分) (6)(五)信息系统(20分) (7)(六)财务治理(30分) (9)(七)后勤保障治理(20分) (11)(八)医疗仪器设备治理(10分) (13)(九)中医药文化建设(20分) (15)(十)院务公开治理(10分) (16)二、医疗质量治理(380分) (17)(一)医疗质量治理组织(10分) (17)1 / 1(三)医疗技术治理(20分) (20)(四)重点专科质量治理(30分) (22)(五)门诊工作质量治理(20分) (24)(六)急诊质量治理﹙30分﹚ (26)(七)病房质量治理﹙40分﹚ (28)(八)重症监护质量治理(30分) (31)(九)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治理(40分) (33)(十)医技科室的质量治理(40分) (37)(十一)药事质量治理(20分) (41)1 / 1(十三)病案质量治理(20分) (45)(十四)护理质量治理(40分) (47)三、医疗安全(100分)51(一)医疗服务安全(40分) (51)(二)建筑、设备、设施安全(30分) (53)(三)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安全(30分) (54)四、医院服务(50分)551 / 1(一)维护患者合法权益(18分) (55)(二)服务行为和医德医风(18分) (57)(三)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14分) (58)五、医院绩效(70分)59(一)社会效益(25分) (59)(二)工作效率(25分) (62)(三)经济运行状态(20分) (63)六、技术水平(200分)641 / 1附件:四川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参考指标1 / 1一、医院治理(200分)(一)依法执业(20分)1 / 11 / 11 / 1(二)组织机构和治理(20分)1 / 11 / 1(三)人力资源治理(30分)1 / 11 / 11 / 1(四)应急治理(20分)1 / 11 / 1(五)信息系统(20分)1 / 11 / 11 / 11 / 1(六)财务治理(30分)1 / 11 / 11 / 11 / 1(七)后勤保障治理(20分)1 / 11 / 11 / 11 / 1(八)医疗仪器设备治理(10分)1 / 11 / 11 / 1(九)中医药文化建设(20分)1 / 11 / 1(十)院务公开治理(10分)1 / 11 / 1二、医疗质量治理(380分)(一)医疗质量治理组织(10分)1 / 11 / 1(二)全程医疗质量治理(30分)1 / 11 / 11 / 1。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3.10.13
•【字号】川卫发〔2023〕10号
•【施行日期】2023.10.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管理
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卫发〔2023〕10号各市(州)卫生健康委、科学城卫生健康委,国家委在川、委直属医疗机构:为进一步规范我省临床重点专科管理,高效有序推动我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10月13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6.09.15•【文号】国中医药办发[2006]40号•【施行日期】2006.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6]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自治区外)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工作于 2002 年 8 月全面实施,至 2006 年 8 月已建设期满。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现组织开展项目建设的评审验收工作。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办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估验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组织做好评审验收工作。
有关文件可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 )上下载。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办法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工作方案3. 数据申报软件(略)二○○六年九月十五日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办法第一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工作(以下简称“评审验收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三条评审验收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管理。
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按照本办法,负责辖区内项目建设的评审验收工作。
第四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细则》(另发)及各项目的《建设计划书》,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监测数据和项目建设中期评估专家意见,对项目建设进行评审验收。
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卫生体系的决定》精神,为加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加速我省医疗卫生优势学科群体的形成,造就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平台建设,提高全省医疗卫生科技水平,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培养后备力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实验室)是指在省内本专业具有领先优势,通过两年的强化建设,逐步达到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能带动全省本专业水平提高的学科(实验室)。
重点专科是指在省内本专业具有发展优势,通过两年的强化建设,逐步达到省内先进、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能带动省、市、州本专业水平提高的专科。
第三条省卫生厅根据各时期卫生工作重点、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卫生政策导向,及各单位的申报情况,按照相应标准择优确定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对已确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授牌,实行动态管理,以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
第四条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和共同建设的原则,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工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管理专家委员会负责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专业评审和技术指导工作;项目单位负责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第五条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从高到低依次分为甲、乙级;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从高到低依次分为甲、乙级。
原则上省级单位申报重点学科。
第六条申报原则(一)坚持以临床和预防医学为重点,充分考虑各业务领域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的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
(二)坚持发展我省卫生领域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使这些学科(实验室)、专科保持省内先进或领先水平,争创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或跻身国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