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 格式:docx
- 大小:35.59 KB
- 文档页数:9
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人口健康信息,我们计划建设一个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集中管理、分析和利用人口健康信息的平台,以便政府和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口健康状况,优化资源分配和制定相应政策。
项目内容* 数据整合与管理:该平台将整合来自各类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的人口健康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人口健康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和趋势,并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 数据共享与交流: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合作网络,促进不同部门和机构间的数据交流与分享,推动整个社会对人口健康管理的共同参与和贡献。
项目实施* 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和方案,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 系统开发:根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 数据整合:与相关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协商,制定数据整合方案,并进行数据接入和整合工作。
* 数据分析:搭建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相关报告和分析结果。
* 数据共享: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机制,促进数据交流与分享,提高社会对人口健康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系统运维与优化:确保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的稳定运行,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优化和升级。
预期效果* 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全民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
* 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全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健康管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风险与挑战*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 数据质量和一致性: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性,数据质量和一致性可能存在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数据质量。
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个人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人口健康数据,我们决定建设一个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搭建一个集中管理和分析人口健康数据的平台,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决策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理性的依据。
项目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通过与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健康研究机构合作,收集人口健康相关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诊断、病例数据等。
2. 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查询。
3. 数据安全: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确保人口健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合法合规地使用和共享数据。
4.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取人口健康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和规律,为决策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5. 数据应用: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人口健康管理和医疗决策中,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指导。
项目计划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立项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制定项目计划和工作安排,并成立项目组织和管理机构。
2. 需求分析阶段:详细了解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健康研究机构的数据需求,定义数据采集和整合的要求。
3. 系统设计阶段: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的架构和功能,确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
4. 开发和测试阶段:根据系统设计,进行平台的软件开发和测试,并进行数据集成和安全验证。
5. 实施和运维阶段:将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并进行持续的运维和维护工作。
项目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建设,预期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数据集中管理: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健康研究机构的人口健康数据得到集中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2. 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确保人口健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4631-2工程”整体架构“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 ,即:“1”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三大数据中心:即以深圳市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资源汇聚;是面向全民健康六大业务领域和大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用于实现深圳市各卫生计生机构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体系。
基于三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建立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一、政策背景《“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国卫规划发〔2017〕6号)要求,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或称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将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数据库为核心,在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下,有效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1、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承建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一期工程总投入为3.4 亿元,搭建“1+6”国家医疗健康中心,即以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为核心,依托于疾病控制、中医药、新农合等六个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一个医疗卫生的私有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各省级平台实现连通,全面建成标准统一、融合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民健康四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要求,四级平台部署架构如下:●国家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包括两部分:1、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用来适应非标准化平台的接入以及数据采集;2、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十个基础服务构成的基于文档采集和协同服务平台。
●省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国家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也包括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和企业服务总线平台。
向上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省属医疗机构及下级平台接入支持协同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两种功能。
●地市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省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市属医疗机构、下级平台或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县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县级数据采集交换架构参照地市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县(区)属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部署方式:逐级某(同时具备完备的市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省份,可选择逐级某模式)、市级直连(没有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市级直连模式)、省级直连(没有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省级直连模式。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4631-2工程”整体架构“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 ,即:“1”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三大数据中心:即以深圳市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资源汇聚;是面向全民健康六大业务领域和大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用于实现深圳市各卫生计生机构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体系。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目录 (I)1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背景 (1)1.1 政策环境 (1)1.2 某某市概况 (2)1.3 全市全市全市全市全市全市市级平台评估 (3)1.3.1 市级平台定位 (3)1.3.2 某某市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 (3)1.4 医疗机构评估 (4)1.4.1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定位 (4)1.4.2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中的优势与问题总结 (5)1.5 国内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状况和趋势 (5)1.6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 (6)1.6.1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6)1.6.2 人口计生信息化成效显著 (7)1.6.3 医疗信息系统迅速发展 (7)1.7 健康某某市存在问题 (8)1.8 现状评估总结 (9)1.8.1 优势 (9)1.8.2 劣势 (9)2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需求分析 (11)2.1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业务需求分析 (11)2.1.1 公众服务 (11)2.1.2 业务协同 (12)2.1.3 政府监管 (15)2.1.4 专项业务 (17)2.2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技术需求分析 (18)2.2.1 性能需求 (19)2.2.2 数据存储需求 (20)2.2.3 网络需求 (21)2.2.4 信息安全需求 (22)2.2.5 标准化需求 (23)3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建设目标和原则 (24)3.1 建设目标 (24)3.2 建设原则 (25)4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架构 (27)4.1 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定义基础 (27)4.2 各级平台架构与功能定位 (27)4.2.1 市级平台 (27)4.2.2 县级数据中心或平台 (28)4.3 省市平台的关系 (28)4.3.1 健康档案归属地保存 (28)4.3.2 市县平台互联 (29)4.3.3 与外部系统互连的分工 (29)4.3.4 应用系统业务支撑的分工 (29)4.4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规划 (30)4.4.1 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32)5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应用系统架构 (36)5.1 总体应用架构 (36)5.2 市级平台应用架构细化 (39)5.3 人口健康核心应用平台设计 (43)5.3.1 基础目录服务 (43)5.3.2 电子健康档案服务 (52)5.4 公众服务平台应用设计 (61)5.4.1 个人健康档案服务 (62)5.4.2 网上预约、挂号服务 (62)5.4.3 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64)5.4.4 健康卡应用服务 (65)5.5 业务协同平台应用设计 (66)5.5.1 全市4)应用服务层影像中心服务 (66)5.5.2 临检中心服务 (67)5.5.3 转诊(转检)服务 (68)5.5.4 远程医疗服务 (71)5.5.5 医疗急救及院前急救系统 (73)5.5.6 远程教育服务 (79)5.5.7 电子处方服务 (80)5.5.8 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应用 (80)5.6 政府监管平台应用设计 (82)5.6.1 卫生资源管理 (83)5.6.2 卫生统计决策服务 (84)5.6.4 资源供应监管服务 (89)5.6.5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90)5.6.6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91)5.6.7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91)5.6.8 卫生财务管理系统 (92)5.6.9 基建装备及项目管理系统 (92)5.6.10 卫生科教管理信息系统 (93)5.7 专项业务平台应用设计 (93)5.7.1 健康卡管理平台 (94)5.7.2 社保和新农合管理平台 (96)5.7.3 区域在线学习培训平台 (98)5.7.4 医疗教学服务 (98)5.7.5 家庭诊疗服务 (98)5.7.6 医院信息管理服务 (100)5.7.7 临床决策支持服务-CDS (100)5.7.8 应用门户设计 (101)5.7.9 Portal 设计的原则 (102)5.7.10 信息门户功能架构 (102)5.7.11 集成关系 (104)6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技术实现体系架构 (108)6.1 技术路线 (108)6.1.1 S0A架构设计 (108)6.1.2 XML技术 (109)6.1.3 面向对象设计 (110)6.1.4 平台和应用分离 (110)6.1.5 信息的分布与集中 (110)6.1.6 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卫生服务网络 (110)6.1.7 跨数据库设计 (111)6.2 技术总体体系架构 (111)6.3 平台集成层次体系 (114)6.4 SOA架构设计说明 (115)6.4.1 利用SOA架构设计平台的意义 (115)6.4.2 应用服务层次及相关标准 (117)6.4.3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实现 (118)6.5 电子健康档案核心平台的服务 (123)6.5.1 数据服务 (123)6.6.1 全市健康某某市健康某某市全市全市全市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和大型医疗服务机构平台相关组件 (128)6.7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新技术应用 (133)6.7.1 云计算 (133)6.7.2 大数据 (136)6.7.3 物联网 (137)6.7.4 移动互联网 (142)7 人口健康信息基础设施架构 (144)7.1 整体架构 (144)7.2 广域组网技术方案 (145)7.3 市级信息网络设计 (146)7.3.1 组网技术方案 (146)7.3.2 三级等保设计 (148)7.3.3 IP地址和域名 (149)7.4 县级信息中心设计概述 (149)7.5 数据中心设计 (150)7.5.1 计算资源硬件平台云化方案 (151)7.5.2 存储资源云化解决方案 (153)7.5.3 备份软件设计 (158)7.6 市级集中灾备中心 (158)7.6.1 方案概述 (158)7.6.2 电源系统保障方案 (159)7.6.3 灾备中心机房建设 (159)7.6.4 业务应用保障系统方案 (159)7.6.5 主机系统保障方案 (160)7.6.6 数据库系统保障方案 (160)7.6.7 文件系统保障方案 (161)7.6.8 网络安全保障方案 (161)7.6.9 建设方案 (162)7.6.10 人口健康信息软硬件设备清单及推荐配置 (162)8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标准规范体系 (166)8.1 总体标准规范 (166)8.2 应用功能规范 (167)8.3 基础设施规范 (168)8.4 业务管理规范 (168)8.7 标准符合性和应用成熟度测试 (169)9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安全体系 (171)9.1 安全体系建设目标 (171)9.2 安全体系架构 (171)9.3 安全保护等级 (173)9.4 物理安全 (175)9.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75)9.5.1 身份认证 (175)9.5.2 数据加密 (176)9.6 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176)9.6.1 网络管理 (176)9.6.2 网络安全 (177)9.7 安全管理 (179)9.8 安全技术实现 (181)10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实施方案 (184)10.1 建设设施原则 (184)10.2 组织与人员 (184)10.2.1 组织和人员分析 (185)10.2.2 管理组织和人员建议 (186)10.3 分阶段计划 (192)10.3.1 第一年:试点阶段 (192)10.3.2 第二年:推广阶段 (192)10.3.3 第三年:提升阶段 (193)10.4 运行维护 (193)10.5 人员培训 (194)10.6 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194)11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费用估算 (196)11.1 预算原则 (196)11.2 预算内容 (196)11.3 概预算表 (197)名词缩写 (198)1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背景1.1政策环境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委、省政府等领导机构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人口健康信息分析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医疗保健系统改革,人口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人口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世界大量的老龄化人口和慢性病患者。
面对这种情况,建立一个人口健康信息分析平台,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人口健康信息分析平台,可以在该平台上对大量人口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利用。
主要目标如下:1. 提升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的健康信息管理水平;2. 为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防治单位、公共卫生部门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3. 对人口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政策建议。
可行性研究结果通过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在当前技术和市场条件下,本项目是可行的。
具体原因如下:技术条件本项目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撑,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展示等方面的技术。
目前,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具备可行性和可靠性。
市场需求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人口总量和慢性病患者数量巨大,对人口健康管理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同时,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也具备较大潜力。
团队和资金条件本项目团队具备复合型人才和较强的技术开发实力,在相关领域内有一定的积累和经验;此外,本项目还具备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较好的融资环境,可以保证项目开展和推进。
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数据采集与管理采集和管理人口健康数据是本项目的基础工作。
建立专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质量、安全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形成健康数据模型和规律,为治理和预测提供支撑。
平台建设与优化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分析平台,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处理、查询和展示等功能。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6年9月目录一、惠民服务 (1)(一)预约挂号 (1)(二)智能导诊 (1)(三)双向转诊 (1)(四)统一支付服务 (2)(五)检验检查报告查询 (2)(六)出院病人随访服务 (2)(七)出院病人膳食指南 (3)(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九)中医治未病服务 (3)(十)健康档案查询 (4)(十一)健康评估 (4)(十二)慢病管理 (4)(十三)精神疾病管理 (4)(十四)接种免疫服务 (5)(十五)医养服务 (5)(十六)用药服务 (5)(十七)健康教育 (6)(十八)新农合结算服务 (6)(十九)生育登记网上办理 (6)(二十)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 (7)(二十一)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 (7)(二十二)医疗信息分级公开 (7)(二十三)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 (7)二、业务协同 (8)(二十四)疾病监测业务协同 (8)(二十五)疾病管理业务协同 (8)(二十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 (9)(二十七)妇幼健康业务协同 (9)(二十八)卫生计生监督应用协同 (10)(二十九)血液安全管理业务协同 (10)(三十)院前急救业务协同 (10)(三十一)分级诊疗协同 (11)(三十二)医疗医药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三)药品(耗材)采购使用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四)计划生育业务协同 (12)(三十五)出生人口监测业务协同 (12)(三十六)跨境重大疫情防控协同 (13)(三十七)药品(疫苗)监管协同 (13)(三十八)食品安全防控协同 (13)(三十九)医保业务监管协同 (13)(四十)爱国卫生与健康危害因素应用协同 (14)(四十一)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协同 (14)三、业务监管 (15)(四十二)医改进展监测 (15)(四十三)综合业务监管 (15)(四十四)卫生服务资源监管 (16)(四十五)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监管 (16)(四十六)医疗行为监管 (16)(四十七)传染性疾病管理业务监管 (16)(四十八)慢病管理业务监管 (17)(四十九)精神疾病业务监管 (17)(五十)预防接种业务监管 (17)(五十一)妇女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二)儿童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 (18)(五十四)食品安全监测业务监管 (19)(五十五)医院运营情况监管 (19)(五十六)基建装备管理 (20)(五十七)预约挂号业务监管 (20)(五十八)检验检查互认业务监管 (21)(五十九)医疗质量情况监管 (21)(六十)医院感染情况监管 (21)(六十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监管 (22)(六十二)中医药服务项目监管 (22)(六十三)基本药物运行情况监管 (22)(六十四)合理用药业务监管 (22)(六十五)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监管 (23)(六十六)人口决策支持管理 (23)(六十七)人口信息服务与监管 (23)(六十八)远程医疗业务监管 (24)(六十九)电子证照管理 (24)(七十)居民健康卡应用监督 (24)四、平台基础建设 (25)(七十一)数据规范上报和共享 (25)(七十二)平台主索引 (26)(七十三)注册服务 (26)(七十四)数据采集与交换 (27)(七十五)信息资源管理 (28)(七十六)信息资源存储 (29)(七十七)信息资源目录 (30)(七十八)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30)(七十九)区域业务协同 (31)(八十)信息安全 (32)(八十一)平台管理 (34)(八十二)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 (36)(八十三)大数据应用支撑 (36)一、惠民服务(一)预约挂号为广大居民提供预约专家号、普通号服务,可以通过健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
4631-2工程”整体架构“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 ,即:“1”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三大数据中心:即以深圳市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资源汇聚;是面向全民健康六大业务领域和大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用于实现深圳市各卫生计生机构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体系。
基于三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建立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
“6”六项业务管理:即涵盖深圳市卫生计生部门有关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六项业务应用系统;主要用于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上面向卫生计生部门六大业务工作的协同服务和监督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