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汉晚报》的定位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晚报高考报道策划对比--对《武汉晚报》、《羊城晚报》、
《扬子晚报》的实证分析
谢光玉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4(000)035
【摘要】一年一度的高考报道是各媒体间展开竞争展现自己实力的重要机会,对于这个永不褪色的题材和话题,怎样做好相关的报道策划,是各家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高考前后,各种各样的高考报道铺天盖地,报道的优劣势也一览无余。
样本说明(一)样本范围本文所指的高考报道,主要是高考前后有关于高考备考、高考考试、填报
志愿、院校招生信息等与高考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
晚报作为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的报纸,其内容丰富程度可能多过于早报,再者为确保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谢光玉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政治报道看传统晚报价值结构分化——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两会报道为例 [J], 朱春阳;李华颖
2.新闻报道策划视域下的体育新闻创新——以《羊城晚报》的深圳大运会报道为例[J], 邓涛;张才溢
3.寒门学子的媒介话语权研究--以羊城晚报寒门学子高考报道策划为例 [J], 李静
4.扬子晚报和新民晚报的对比分析 [J], 秦祎芃;巫平
5.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以武汉晚报副刊为样本情感副刊的新闻化尝试——以武汉晚报《情爱话廊》为例 [J], 赵静;王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注社会服务百姓摘要:本文对武汉晚报现有的副刊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武汉晚报副刊的几个特点。
武汉晚报抓住副刊的变与不变,极大地丰富了副刊的内容,既有浅读,又有深读,使得报纸变得耐看。
关键词:《武汉晚报》;副刊;特点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121-02《武汉晚报》是中国最早几家晚报之一,始终坚持“为百姓谋利益”,致力于成为武汉“三镇家庭第一报”。
现在《武汉晚报》每天出几十版,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要闻”、“深度报道”、“生活资讯”等固定版面,又有“情爱话廊”、“城市声色”、“新七天”等专版,版面多容量大。
《武汉晚报》通过其实施的双品牌战略,坚持差异化竞争,现在武汉晚报已发展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晚报。
武汉晚报现有副刊接近一个“大副刊”的概念,主要分为几个周刊。
每期副刊在版面最上面以彩色圆形标出周刊标题,大量采用时尚图片,标题活泼,文字简洁,版面看起来生机勃勃。
此外,武汉晚报副刊还策划了众多主题活动,如晚报姻缘、健康义诊等,使副刊的功能从室内走向室外,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引发社会强烈影响,形成武汉晚报的独家特色。
本文对武汉晚报现有的副刊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武汉晚报副刊的几个特点。
一、情感性爱情与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我们当前所处的社会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传统的价值观念遭遇挑战,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受到经济利益的介入,由情感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
如何宣泄心中的苦闷与困惑,报纸上刊登的情感内容是一个出口。
在这种背景下,武汉报业市场上的五家都市类报纸都设有情感倾诉专栏,并各自拥有固定的读者群。
武汉晚报副刊的情感栏目分为日常版的“百姓讲述”和周刊类的“情爱话廊”,这两个栏目各有特点。
“百姓讲述”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倾诉的平台,故事多以支离破碎的婚姻、满目创伤的爱情来吸引人们的目光。
情爱话廊周刊分为“情感诊断室”、“特别关注”、“真情碰撞”等几个分栏目,固定在每周二出版。
作者: 毛茵
作者机构: 江汉大学新闻专业 85级学生
出版物刊名: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5-87页
主题词: 新民晚报;武汉;信息量;信息报道;报纸;新闻;北京;专栏;发展优势;体育版
摘要: <正> 全国几家著名的晚报中,北有《北京晚报》,东有《新民晚报》,南有《羊城晚报》,而中间是复刊五年多的《武汉晚报》。
羊城晚报是对开四版,新民晚报是四开,但为八版,容量都很大,而北京和武汉两大晚报都是四开四版。
现将这两家同一类型报纸的一版,作个比较,分析一下武汉晚报的长与短。
各报有各报的特色。
北京晚报的副刊就办得不错,武汉晚报的体育版在同类报纸中又略胜一筹,而一版是综合信息报道版,对报纸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先以87年3月第一周两报信息量作一比较。
从《武汉晚报》六城会报道看地方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特点摘要本文以《武汉晚报》在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期间的体育报道为例,分析地方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及成因,探讨地方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地方媒体体育报道本土化六城会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空前活跃。
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全运会和城运会等大型赛事,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主赛场”,新闻也成为一个体育竞赛之外的一个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了强占新闻市场,各报纸媒体也策略翻新,手段多样,在层出不穷的花样中,新闻本土化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地方媒体抓住读者兴奋点的关键一环。
一、地方媒体体育报道的一般特点专业的综合性的体育媒体,例如《体坛周报》、《足球》、《中国体育报》、CCTV5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等,在覆盖面上是比较广,在专业性上也较强。
但是,近些年来,地方媒体越来越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体育这个版块上,使得地方媒体的体育报道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1.体育报道内容的“本土化”早在12年前,李良荣教授就预言“地方化”将成为大众传媒普遍现象。
童兵教授在研究和观察西方大众传媒之后,提出媒介无论是在类型上抑或是在传播内容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和本土化倾向:“多年的经济增长和安逸的生活条件,使得公民只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这导致了新闻传播开始向娱乐化本土化倾斜。
”①和专业的体育报纸不同,地方的报纸基本上都是都市化的综合性报刊,体育版面平时占的版面也就是那么两三版,有重大体育赛事的时候才可能增加版面。
在体育报道方面,地方报纸根本不可能和全国性的大报或者是专业报纸在全面上抗衡。
因此,地方体育媒体扬长避短,利用地方报纸更贴近当地群众和赛事的优势,把报道重点放在当地球队和赛事上,更加贴近群众。
2.体育赛事报道的“人文化”宣扬体育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新闻要素中的人情味趣味性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点。
地方媒体,有着区域限制,因此在这方面势必会更加重视。
從變身到強身武漢晚報個性化發展之路21世紀初,全國諸多媒體都在新一輪的洗牌中尋找出路,其中不乏如武漢晚報一樣,逆大報辦子報的報業潮流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並非所有的報紙“一合就好”,而“兩報合一”3年的武漢晚報卻繼續保持強勢,高速發展。
是什麼秘訣讓先吃“螃蟹”的武漢晚報能夠一路登攀?記者在採訪中探知,從武漢晚報與今日快報兩報合一,到實施為張揚年輕記者、編輯個性開創的“雙品牌”戰略,其實質是一次由“變身”運動到“強身”運動,使這張煥發青春的報紙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今年9月1日,正是《武漢晚報》復刊20周年的日子,對於武漢晚報而言,它的意義不在於今年力求年入2.5億的高速復蘇,而在於以一個年輕的心迎接一個新的起點。
上篇風雨兼程二十年挑戰:生死變革前所未有作為九省通衢的武漢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子。
同樣,這個城市在中國報業史上也佔據一席之地。
武漢是我黨報刊的發源地之一,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發行的第一本刊物《群眾》和第一張大型日報《新華日報》都創刊於武漢。
近20年的武漢報業,因為中國社會變革而發生著戲劇性的變化。
在林林種種的報紙中,武漢晚報走過了曲折的發展之路。
1961年5月1日創刊的《武漢晚報》最初是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
由於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武漢晚報在它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有著濃厚的“機關報情結”。
1984年9月1日復刊時,武漢晚報的定位是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的延伸和補充。
1992年8月從長江日報社分離出來獨立建制後,作為中共武漢市委主管主辦的一張非機關報晚報,武漢晚報走上與機關報競爭發展的道路。
既具有晚報特色又有准機關報色彩的武漢晚報,在上世紀90年代的特殊年份獲得超常規發展,年廣告額幾年間由300多萬元增長到8000多萬元。
就在全國非機關報類晚報因比機關報貼近讀者而在報業市場上占盡風光之時,都市報異軍突起,大潮般湧向中國大地,迅速打破了舊有的報業格局。
新起的都市報信息短平快,報導更潑辣,風格更適合都市普通市民口味,武漢晚報長期以來以准機關報的型態出現在市民面前,當時尤以親和力上有欠缺,當競爭對手一步步靠近武漢的同時,武漢晚報一步步地退讓了陣地,遠離了市場。
浅析《武汉晚报》革新之发展方向
梅岚峤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武汉晚报》作为一份历史悠久的老报纸,面临现今受众分化、传媒资源分散、新兴媒体横行天下的市场局面,生存形势正遭受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重新赢得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该报即将面临一次全新改革。
本文将从重新找寻市场定位、冲破”同质化“隆圈、发挥晚报比较优势、提升报纸文化品位、与新技术平台相融合、开拓营销新思路几个方面对其革新之路荐以微言。
【总页数】2页(P176-177)
【作者】梅岚峤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2
【相关文献】
1.新时期合作社养猪产业技术革新及其发展方向 [J], 冯峰
2.地震高烈度地区墙材革新和建筑抗震节能的发展方向 [J], 何家福
3.地震高烈度地区墙材革新和建筑抗震节能的发展方向——由青海玉树大地震联想到的一些问题 [J], 韩永奇
4.革新发展方向突破发展困境——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 [J], 周爽
5.坚守与革新:创意产业视野下产品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探析 [J], 朱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报的前景晚报,作为一种媒体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
由于其深受人们喜爱的特点,晚报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放松心情的渠道之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晚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我认为晚报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首先,晚报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形式,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相比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晚报具有更加深入、详尽、专业的新闻报道能力。
晚报往往能够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新闻报道,或者与其他媒体形式上的报道有所不同之处。
这使得晚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那些对新闻更加关心、注重细节的读者。
其次,晚报作为一种集中发布新闻信息的媒体形式,对于特定群体的读者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些年长读者习惯于通过晚报来获取新闻信息,习惯了晚报的阅读方式。
对于他们来说,晚报代表了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外,一些上班族在白天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关注新闻,晚报成为他们了解时事新闻的主要途径。
再者,晚报也可以通过创新发展,拓宽自己的市场和读者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晚报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和多渠道发布。
晚报也可以通过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形式进行合作,打造更加多元化、互动性更强的新闻产品。
同时,晚报还可以通过创新的内容形式和阅读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读者的关注,比如采用视频、音频等形式,提供更加丰富独特的新闻体验。
最后,晚报依然具有广告收入的潜力。
尽管互联网广告市场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晚报作为传统媒体仍然能够吸引广告商的关注。
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特定客群来说,晚报仍然是一个有效的广告传播渠道。
因此,晚报可以通过提供精准的受众群体和专业的报道能力,吸引广告商的合作和投放。
综上所述,尽管晚报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其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形式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晚报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拓宽市场和读者群,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和阅读体验,以及为广告商提供更好的广告传播渠道。
为了更深层次的表达——析《武汉晚报》新版式
肖琴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 为了能使读者更加清晰愉悦地阅读海量信息.武汉晚报于2009年12月21日推出新版式.rn报纸归于文化产品,因此,即便是快餐式消费,它的形态也应该是优雅的,目的也应该是更清晰的.版式本身就是报纸的立场、态度和职业精神的体现.
【总页数】1页(P24)
【作者】肖琴
【作者单位】武汉晚报,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Lp(a)临床研究中的问题新的手段和方法带来更深层次的认识 [J], 余国膺
2.虚拟现实:比人工智能更深层次的纠结 [J], 徐英瑾
3.加强琼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J], 黄安辉
4.推进更深层次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J], 汪怿
5.探索更深层次的改革——兼评电信业网运分离 [J], 刘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报发展历程
自从创刊以来,晚报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
起初,晚报创刊时只有几页,内容简单,但渐渐地,它逐渐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报纸业的激烈竞争中,晚报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它的版面设计逐渐变得更加精美,内容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不仅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闻报道,还有娱乐、体育、文化等栏目,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晚报还注重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加大记者力量的投入、提升记者的专业素养和采编制度的完善,晚报的新闻报道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晚报也开始布局网络媒体。
它开设了官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更新。
读
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浏览最新的新闻资讯,享受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
除了纸质报纸和网络媒体,晚报还积极探索其他媒介形式。
它开办了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通过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进行新闻传播,提高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时至今日,晚报已成为一家多媒体的传媒机构。
它不仅提供全面、准确的新闻报道,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民生问题,引导舆论导向。
晚报在传媒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信赖和支持。
它将继续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信息服务。
浅谈《武汉晚报》的定位发展【摘要】:文章从现象出发,主要针对《武汉晚报》合刊后的发展及武汉市民报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找出问题的原因。
在分析的基础上,在文章最后总结了晚报办报理念演变的一些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武汉晚报;报业竞争;定位;市民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晚报的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武汉晚报》是我国最早几家晚报之一,在中国晚报历史长河的冲刷中,《武汉晚报》由第二代晚报慢慢发展为第三代晚报。
《武汉晚报》一直坚持以”为百姓谋利”为办报理念,争取打造江城第一报,具有影响着几代武汉人的巨大品牌价值。
一、《武汉晚报》的发展背景(一)晚报的概念及其特色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里,晚报的定义是: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
它对晚报主要强调三个特点:首先,它发行的时间是下午或是傍晚,区别于其他清晨或上午发行的报纸类型;其次,晚报是一份城市性的报纸,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受众;最后是,晚报在报道的内容上强调综合性,讲究的是贴近百姓生活,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二)《武汉晚报》的历史沿革1961年5月1日,《武汉晚报》以武汉市委机关报正式创刊,文革时期被迫停刊。
停刊18年后,于1984年9月1日,《武汉晚报》正式复出,由长江日报社主办。
复刊时,其定位是《长江日报》的延伸和补充。
1992年8月1日,《武汉晚报》从长江日报社分离出来独立建制,定位为非机关报的晚报,开发了家庭读者,获得了一部分广告市场份额。
随着第三代晚报的出现,《楚天都市报》也开始驻入武汉报业市场。
为了应对《楚天都市报》的独领风骚,同时也为了抢占市民报纸市场份额,1999年3月,武汉晚报社将接受的《武汉工人报》更名《今日快报》,以一张综合性早报和一张老牌晚报形成组合优势,双线应对《楚天都市报》的竞争。
双线作战并没有使《武汉晚报》赢得市场上的竞争,反而让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一现象,武汉晚报社转换思路。
2001年10月8日,武汉晚报社将《武汉晚报》与《今日快报》两报合一,联合壮大。
两报合一后的《武汉晚报》,以更贴近百姓日常生活为报道特色,更大规模地进入江城家庭,成为武汉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报纸之一。
二、武汉市民报报业格局(一)武汉市民报的双寡头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是指由少数几个生产者所占据的市场。
双寡头竞争市场也就是由两个生产者所占据的市场。
在武汉市民报报业中,这两个生产者就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2003年12月8日,武汉晚报并入长江日报社,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集约经营,是全国第四家传媒强强联合体。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囊括《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文化报》、《投资时报》、《现代健康报》、《现代少年报》、《家长报》、《武汉商报》、《少年文学》等众多报刊及汉网。
据有关数据显示,进入市场后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形成了办报、印务、发行、广告、实业、物业等较为完整的媒体产业链,年营业额近5亿元,固定资产达10亿元。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前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2001年7月8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突出主业,多元经营。
2007年4月28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更名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中国报业的历史大潮。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统领《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农村新报》、《体育周报》、《三峡晚报》、《可乐》、《前卫》、《城市情报》、《大武汉》等众多报刊及网站。
《楚天都市报》日发行量稳居百万,跻身全国文化名牌;《特别关注》7年突破两百万份,成为我国期刊界的”一匹黑马”;《楚天金报》已成为全国第二代都市报领军媒体;旗下其他报刊也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武汉报业市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显示着武汉的报业市场在经过一轮竞争过后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竞争市场。
(二)《武汉晚报》面临的挑战1.”江城四小”的市民报竞争首先,市场定位的竞争。
在《长江商报》驻入武汉报业市场之前,武汉报业市场有四家都市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和《武汉晚报》,并称”江城四小”。
根据”开元策略”陈愈超先生整理的2002年武汉市”江城四小”四家市民报的主要经济指标,我们对四家报纸在发行量和收入上的市场份额做了比较:通过以上两个图,我们可以看出,《武汉晚报》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楚天都市报》,《楚天都市报》以最大的份额占据着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而《楚天金报》和《武汉晨报》由于市场份额太少,属于市场补缺者,对《武汉晚报》威胁不大。
另据,2004年《楚天都市报》的广告收入为4亿,《楚天金报》接近1亿,《武汉晚报》1.77亿元,《武汉晨报》估计是7000元。
此外,《2005年国内晚报、都市报类报纸竞争力检测报告》显示,《楚天都市报》的综合实力排在第11位发行量达120万份,《武汉晚报》80万份,《武汉晨报》和《楚天金报》均在60万份左右。
2007年4月1日,《楚天都市报》常规新闻从32版增扩为40版,副刊全面翻新。
《楚天都市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理念,赢得了湖北人民的拥戴,成为湖北暨武汉地区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
《楚天都市报》目前日发行量超过130万份,位居全球日报第37名,全国第7名。
广告现金回款不断飙升,占据了武汉地区报纸广告总额的半壁江山。
其次,新闻报道内容上的竞争。
武汉各家市民报虽然都有各自的定位,但是定位趋同,在竞争过程中,各家报纸新闻来源和经营手段都大同小异,造成了内容趋同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并加剧了武汉报业的同质化。
各种报纸之间的”模仿”和”学习”成了办报的时尚。
各报在栏目设置、版面安排、稿件内容、消息来源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雷同。
哪一家办了新专栏,收到好的效果,其它的报纸就盲目地模仿,结果使报摊上的报纸看起来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读者满意度下降,市场容量萎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资源及媒体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2.市场新进入者的威胁2006年9月6日,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主办的《长江商报》”高调”面世,这是一张全面满足动力人群主流诉求的省级综合性权威都市报,以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动力人群为目标受众。
据该报设在武汉七大城区30个发行站发售统计,《长江商报》创刊面世普遍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首日发行量突破20万份。
《长江商报》以”记录主流生活,传播权威资讯。
以更彻底的服务意识,更权威的本地资讯,更广阔的关注视野,更公平的话语表达,更新锐的传播方式,挺进市场”为办报理念,力争办一份”大武汉,新日报”的都市报。
(三)《武汉晚报》的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是指市场销售不好、形象不得力、受众群体不准确的媒介进行的二次定位。
近几年来,《武汉晚报》坚持”为百姓谋利益”,树立主流媒体品牌形象,致力打造江城第一报,不仅在武汉地区,在国内纸媒中也是独树一帜。
2001年10月8日《武汉晚报》合刊后,新的《武汉晚报》集中优势,以贴近民生,表达民意,新闻为先,内容为王更大规模进入武汉三镇家庭,赢得了武汉地区新闻界和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使得《武汉晚报》很快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4月8日,《武汉晚报》最高日发行量超过90万份,日均发行量达到了66万份,报摊零售攀升10倍,广告收入比原有两家报纸的总和还多出50%。
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检测数据显示,《武汉晚报》在全国报纸收入400强的排名中,由2001年的第97名,上升到2002年的第19名。
2003年12月28日,《武汉晚报》和《长江日报》强强联手,组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从此《武汉晚报》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新路。
央视调查咨询中心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武汉晚报》在武汉报业市场占有40%的份额,已经成为了武汉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2004年11月8日,《武汉晚报》再次全新扩版,独领江城媒体风骚。
改版以来,晚报发行量迅猛增长,影响力日益增强,”江城家庭第一报”的市场地位得到巩固,势达宜昌、襄樊、黄石等湖北大中城市。
广告经营继续保持大幅上升趋势,广告回款额较2003年增长35%。
2005年,在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的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上,中国28家报纸榜上有名,《武汉晚报》排名世界第85位,是上升最快的中国纸质媒体。
2006年,《武汉晚报》鼎力推行”双品牌”○1战略,”双品牌”战略强化了晚报的新闻力量,凸现了晚报的个性魅力,增强了晚报的可读性、服务性及亲和力,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人才,受到全国晚报界和中国记协的关注,使其成为《武汉晚报》的新闻核心竞争力。
报纸发行量及广告收入显著提高,在武汉地区和武汉周边城市圈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武汉晚报》定位发展的启示和思考,即打造主流媒体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的传媒业也随之也进入了一个兴盛发达的时期。
为了紧随时代潮流,晚报的办报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武汉晚报》从创刊以来,曾多次重新定位,但每次都是按照报业市场的规律需要而重新定位,从而再次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所谓的报业市场需要,也就是使自己成为报业市场中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已经是当下传媒业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所谓的主流媒体,也就是要体现社会主流思想,反映社会主流民意,在舆论中发挥主流引导作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性的媒体。
而主流媒体所拥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报纸持续发展的最大竞争力。
公信力是建立在自己的卓越表现上的。
要让自己在买主中产生一种很强的可信性,报纸所刊载的每一篇报道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除此之外,媒体必须富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人们只有得到读者的信赖后,才能放心地成为这家媒体的买主。
注释:○1”双品牌”:1999年5月17日,《武汉晚报》推出以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名字命名的”范春歌工作室”,这是国内媒体第一个以记者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之后几年《武汉晚报》又相继推出了许多以名记者、名编辑为核心主打的专栏专版。
参考文献【1】刘富, 张未民.《晚报新闻学》(修订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劭陪仁, 刘强.《媒介经营管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3】丁法章.《我当晚报老总》, 复旦大学出版社.【4】包国强.《媒介营销》, 清华大学出版社.【5】周鸿铎.《媒介产业案例分析》, 中国纺织出版社.参考网站【1】中国知网:【2】湖北媒体广告网:/index.htm【3】传媒中国网:【4】武汉晚报:/eveningpaper/index.php【5】人民网:/GB/22114/72702/72706/4975553.html【6】汉网:/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