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32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单位:工具:定义:机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械选择: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运动快慢的描述:公式: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五、达标检测: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5.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40。
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的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4. 加速度和减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理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及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
2. 知识点讲解:(1) 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参照物的作用,举例说明如何选择参照物;(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介绍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4) 加速度和减速度:讲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计算;(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一、机械运动1. 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二、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1. 概念: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2. 关系: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之间的联系三、加速度和减速度1. 概念: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2. 计算: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 概念: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2. 区别: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运动类型,并解释原因。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单位:
长度测量
工具:
时间测量单位:
工具:
定义:
机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
械选择:
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动运动快慢的描述:
公式: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单位:
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
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
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
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
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
(2)。
(3)。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
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5.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
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