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2
- 格式:doc
- 大小:2.22 KB
- 文档页数:2
红色抗战片战狼2观看感范文600字5篇观看红色抗战片战狼2观看感600字<一>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睡着一匹狼,或许他不曾出现过,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存在,当他心中的信念受到侵害时,他势必从沉睡中苏醒,并对任何胆敢侵犯他信念的东西发动反击!《战狼2》讲述的,就是一名退役的士兵——冷锋,在非洲遇到了恐怖袭击,本可安全撤离,但当他知道还有同胞还被困在恐怖分子的集中地带,并且正受到恐怖分子的虐待时,他毅然决定前往营救同胞,维护心中的信念——国家尊严,再遇到一系列困难后,最终打败恐怖分子头领,完成营救,成功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
若要问,《战狼二》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幕?我会说,是影片的最后,冷锋高举国旗,在被无数把冲锋枪瞄准时,依然面不改色。
当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时,那一把把的冲锋枪放了下去,只因为,高举的是中国国旗!那一刻,我的内心热血沸腾,是的,是因为是中国人,所以,所有的枪都放了下去!这,就是中国,这就是现在强大的中国!除了这一幕,冷锋与恐怖分子头领的较量,也是令我不止一次地心潮澎湃,一次次地拳脚较量,想制对手于死地的狠辣进攻,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好像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人一样。
最后,恐怖分子头领说,这就是种族间的差距,而冷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恐怖分子头领击打在地,这一切,就好像是在告诉恐怖分子头领,你说的是错的!我相信,《战狼二》,一定让所有观看这部电影的人的心中,都燃起了一份爱国激情,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有这如冷锋一样的,一匹爱国的战狼!观看红色抗战片战狼2观看感600字<二>什么是军人?那天晚上我看完《战狼2》后,冷锋在影片中所说的一句话:“我就是为他们而生的”,让我一下理解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在最危险的时刻,冷锋毫不犹豫地孤身一人去救陈博士和留在华资工厂的华人。
没有武器,没有支援,时间有限,他不怕吗?但是,他仍毅然决然地开向了陈博士所在的医院。
或许有过害怕,或许想过牺牲,但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坚守着保卫祖国和人民的重任,他义无反顾地去执行任务,那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能后退。
滇西抗战讲义一、抗日战争与滇缅公路的修建七七事变后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广东、汉口、上海、南京等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了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
更为重要的事,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武汉会战以后,中日双方进入战争的相持阶段。
战争变成了消耗战。
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
捐款捐物旅居海外的华侨得知祖国遭遇日本侵略后,纷纷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
迫于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政府还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
这些物资需要紧急运回国内。
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
预见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
[3]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建议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
危机中国政府正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
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初期抗战初期,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无数内迁到大后方的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总之,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无形的作用滇缅公路还有一个无形的作用——它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使得日本军原来是要在滇缅公路正面打败中国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但由于有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对外通道,使得日本军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改为从沿海越南、西北和缅甸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
重读抗日战争之二:日军是怎样一只军队.编辑:兰台上一期的《重读抗日战争》中我们用从士兵到将军的中国军人的回忆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抗战的中国军人眼里,日军相当强大,对抗他们让中国军人复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那么,这一期的《重读抗日战争》我们来看一看,抗战的对手侵华日军,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编制奇特:从分队到师团独树一帜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的编制体系,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编制奇特的日军在中国战场上。
从分队到联队常看抗日剧的读者对于日军部队的编制名称大概不会陌生,猪头小队长,松井中队长这些经典抗日影视作品中著名反派也早已耳熟能详。
事实上,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的班、排、连、营、团、师体系不同,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的编制体系,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
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有轻机枪一挺,编制四人(组长、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配备自卫手枪,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
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
日军的一个小队,稍稍大于中国军队的排,一般由三个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加强配置时,每个分队15人,加强一个掷弹筒,整个小队62人。
而为了应付中国的游击战,日军还曾有另一种小队编制:每小队6个分队,每分队8人,只有3个分队配置机枪,全小队50人。
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比起中国军队的一个连就已经大出不少了。
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
共181人,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
有时会加强1-2门90迫击炮或九二步兵炮。
除了一般的步兵中队外,日军还有机枪中队的编制,有14人的中队部和3个弹药小队和1个弹药小队,每个小队4挺重机枪,共12挺,174人。
日本史料:国共军队各自毙伤日寇最多的7次战斗
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在盟军的帮助下,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门。
根据战后日本防卫厅及日本学者有关著作提供的资料,现将八年抗战期间,国军和八路军毙伤日寇最多的各7次战役(斗)资料摘录如下,供有兴趣的网友一阅。
从资料中可以看到:国军战报跟日本人自己的统计基本相符;八路军战报与日本人自己的统计差距较大。
历史就是历史,别的我不想说,也没必要说。
看完自己想吧。
(文/空空洞洞)
一、国军对日作战毙伤日寇10万人以上的7次战役。
1.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
日寇战报: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2.凇沪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
日寇战报: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长衡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
日寇战报:伤亡15.2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
日寇战报:伤亡14.6万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5.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
日寇战报:在1937年公开承认伤亡13.2万余人。
6.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
日寇战报:伤亡13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7.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
日寇战报:伤亡10.6万余人(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二、八路军对日作战毙伤日寇100人以上的7次著名战斗。
1.百团大战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寇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
2.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寇战报: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日中战争》)。
3.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寇战报: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
4.1939年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寇战报: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中日战争》)。
5.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军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寇战报: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
6.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寇战报: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
7.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军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寇战报: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