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特征;•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掌握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工业等方面的关系。
1.2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3 教学难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工业等方面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准备工作如下:1.教师课件:包含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形态特征、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工业关系等内容;2.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移液管、消毒液等;3.实验小品:酸奶、发酵的酒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使用显微镜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提问:微生物是什么?有哪些微生物?3.2 讲解1.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根据微生物的分类特征,将微生物分为以下几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细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真正的微生物:如原生动物、藻类等。
2.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不同类别的微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细菌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等。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腐生菌能将死亡的动植物体分解为无机物质,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所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细菌、病毒等可以引起人体的感染和疾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发酵技术。
4.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工业等方面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酸奶、酒、食醋等的生产。
3.3 实验在教室中设置实验台,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酸奶:将牛奶加入酸奶菌发酵,学生可以自行品尝酸奶的风味;•观察酵母菌: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运动;3.4 总结•回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评价实验的有效性和有趣性。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微生物概念形象化,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视频导入:学生观看《美丽的生态系统》视频,创设情境,这么美丽的生态系统都有哪些组成成分呢?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生态系统的知识,提问其成分?比如:生产者的扮演者?消费者的扮演者?分解者的扮演者?学生作答。
引出课题《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那么首先我们在复习导航的引导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下复习导航。
接下来通过复习导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翻看课本回顾知识。
(五分钟)通过刚才的回顾,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这部分知识复习的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组,小组内交流讨论展示一上的问题。
(要求每组组长指定一名发言人,由发言人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和给与补充。
展示时,对于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可充分利用课本上的重要图片)。
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争相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总结梳理。
我们学知识,关键是要会用知识,进入第二个环节:学以致用。
微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请学生用以后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比如:小明把一些鱼的内脏埋入菜园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的特别茂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不见了。
请分析:1.鱼的内脏消失是因为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将它分解了。
鱼的内脏分解成()()和()等被蔬菜吸收利用,成为制造()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蔬菜特别茂盛。
2.以上现象说明()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促进了生物圈的()循环。
学生作答,并分析原因,老师予以激励性评价和总结。
知识梳理后,我们进入抢答环节,看看谁的记忆力好。
给与学生识记时间,通过竞争激励学生快速识记。
展示表格,归纳三种微生物。
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他们都有哪些作用呢?学生总结概括,老师总结,形成辩证的认识观。
课堂小结: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绘制知识树图。
3.对每个小组的表现予以总结。
课堂检测:抢答题目作业布置:完成学业水平相关题目。
首先,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生态系统中已经对细菌、真菌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2.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
3.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
4.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净化环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
难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微生物?”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展示:展示微生物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4. 实验:进行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5. 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定义、特点和分类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结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微生物作用和重要性时的参与程度和见解。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实验室或动物园,观察和了解微生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2. 开展微生物采集活动,让学生在户外寻找和收集微生物。
3. 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微生物的认识和重视。
八、教学资源:1. 微生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器材。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重点、难点)(2)说出微生物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概念辨析:寄生:从____________动、植物体内获取机物腐生:依靠__________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_____________三、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本第119页---第120页的内容,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1. 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 、_______ 、_____ ,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___ 。
2.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1)固氮作用:有些微生物将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____ 固定,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的过程。
(2)固氮微生物:能进行_ 的微生物,如_ 是生活在豆类植物根内部的一类固氮微生物。
考点警示:(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使碳从大气进入生物体内。
(2)二氧化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微生物分解生物遗体;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达标练习:1.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无机物B.能分解动植物的落叶、粪便等残留物C.推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D.把动植物尸体中的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2.橘子腐烂后,出现青绿色的霉斑,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A.曲霉B.青霉C.酵母菌D.毛霉3.老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片与酵母菌装片交给小刚同学,让其贴上标签。
小刚同学区分二者的依据是()A.有无细胞壁B.有无细胞膜C.有无细胞质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4.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
目前疫情已经逐渐平稳,多地已将疫情防控等级降低。
下列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植物病毒B.具有细胞结构C.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D.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5.以下是四种微生物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3.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4.概述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熟练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
3.通过对比细菌、真菌、病毒结构的区别,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生物吗?二、新课学习(一)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衣藻等。
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
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1、细菌细菌的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繁殖(分裂生殖)2、真菌真菌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包括霉菌和蘑菇类,由菌丝构成。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等方法步骤:观察酵母菌:椭圆形、液泡观察青霉:直立菌丝、青绿色的孢子、扫帚状孢子讨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3.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微生物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分类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料辅助教学。
3. 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3. 提前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简要介绍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3. 讲解微生物的分类:详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知识。
4. 讲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6. 实验操作演示: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的演示,包括微生物的培养、观察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7. 学生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微生物,记录下来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学案台头一中 主备人: 张红光【复习目标】掌握细菌 真菌 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三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繁殖。
【复习方法】列表比较法、图解法 【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病毒1.1病毒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病毒的结构:。
1.3病毒的生命活动:(考点2)生活方式:________;生殖方式:_______。
1.4病毒和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2.1细菌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细菌的结构:一般结构:1、_____2、______4、_______6、_______特殊结构:3、_______5、______.2.3细菌的生命活动: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殖方式:______________。
2.4细菌和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菌 3.1酵母菌3.1.1酵母菌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 1)可以帮助运动的结构是( )______ 。
(2)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保护结构[ ] ____ 。
(3)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从结构上与动植物相比主要区别是虽有[ ]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考点1:1.病毒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自主学习】1.我们把那些个体,结构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根据微生物体内细胞数量的多少和有无,我们把微生物分为三类:、和。
3.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4.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中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这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对生态系统中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作探究】1.你知道的微生物有哪些?2.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有哪些类型,并举例。
【学习检测】1.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2.一些微生物能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3.乳酸菌、炭疽杆菌、青霉、肝炎病毒的营养方式分别是()A.寄生、腐生、寄生、腐生B.腐生、自养、腐生、寄生C.异养、自养、腐生、寄生D.腐生、寄生、腐生、寄生4.有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A.被树根吸收了B.被水冲走了C.被猫挖出来吃掉了D.被腐生细菌分解了5.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①人体中的链球菌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③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珊瑚菌④地衣中的真菌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课后反思】。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二、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准备学生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实验材料,如用琼脂制作无菌培养基2、提前准备用于课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录像资料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五、教学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引入: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是生物吗?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指出教材中p53图18-2中的.第三个图是电镜下看到的冠状病毒。
xx年春季在我国广东、北京及世界许多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其病原体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世界卫生组织xx年4月确定)。
此处可结合预防“非典”,稍做展开。
问题串:问题1:什么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问题2:微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
上至10000m的高空,深至11000m的海底,都有微生物存在。
土壤里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
动植物体表和体内的各种条件适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此外,科学家们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山、荒漠都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
问题3: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问题4: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微生物?〖学生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学案夏格庄中学复习目标:1.概述病毒、细菌、真菌的分布。
2.说明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类型和生命活动特点。
3.概述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4.描述病毒、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一、种类特点二、与人类的关系(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给人体、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2.有益方面:人们在对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例如:用乙肝病毒制成的可有预防人类感染乙肝病毒。
(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方面:有些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如肺炎链球菌使人患2.有益方面:有的细菌能帮助人体抵御致病细菌,消化食物,合成某些营养物质供人体利用。
部分细菌被应用于人类征税生活中,如利用甲烷细菌产生沼气,利用苏云金杆菌制造生物杀虫剂。
(三)真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有些真菌能使食品、纺织品等发霉变质,有的能使人患病。
2.有益方面:平菇、香菇等可以食用,利用青霉菌可以征税青霉素,酿造业离不开酵母菌和霉菌菌,利用白僵菌可以防治害虫等。
三、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生物圈中的碳能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主要归功于生物圈中的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可将支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等,归还到大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二)生物圈中氮循环。
1.固氮作用:微生物能把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气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
2.固氮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如根瘤菌。
典例解析例1 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解析:罐头在封盖前先进行高温灭菌,高温处理后细菌全部死亡,使罐内再没有细菌,因此,罐头食品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
答案:C例2 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成形细胞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相似,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学案
自主复习、标注难点、合作交流(口述即可,易错字书写)
(一)病毒的主要特征:
1、形态结构:病毒极其微小,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形态、、;结构外壳和内部的组成,无结构。
2、生命活动:生活方式是;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分为、、;繁殖方式。
(二)细菌的主要特征:
3、形态结构:细菌十分微小,形态、、;细菌都是细胞个体。
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的结构、、、,但都没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4、生命活动:大多数细菌不能,必须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营或生活;细菌通过的方式繁殖。
其繁殖能力很,条件适宜时,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5、是细菌的休眠体,它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三)真菌的主要特征
6、形态结构:等是单细胞的真菌,而蘑菇、青霉等都是的,各真菌细胞基本结构、、、;和细菌细胞比,出现了的。
7、生命活动:大多营生活,如:,有的营寄生生活;主要靠产生进行繁殖。
(四)与人类关系会举例说明
(五)(五)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8、腐生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等无机物,(七)它们既净化了环境,又促进了生物圈中的循环。
(八)9、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能被植物利用的氮肥的微生物叫做微生物,另一些微生物再将氮肥转化为氮气,从而促进生物圈中的循环。
(九)巩固提高
(1)所代表的的生物:A是,B是,C是,D是,E是。
(2)图中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属于非
细胞生物的是。
(填代号)
(3)B生物与C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4)营寄生生活的,营腐生生活的。
(5)繁殖方式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