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三岁前掌握双母语的可能性及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3~6岁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语言交流已经成为世界接轨的重要环节,而学习第二语言就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
而在早期儿童时期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带来更多的优势,因此3~6岁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二、相关理论1.神经可塑性理论神经可塑性指的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因为学习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种可塑性在早期儿童时期最为明显。
因此,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可以更容易地使大脑适应双语环境,实现双语语言的表达。
2.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假说认为,早期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比成年人更强,存在一个限定的时间窗口来学习语言。
因此,3到6岁的儿童是最适合学习第二语言的时期。
3.输入假说输入假说指的是,学习语言的能力取决于学习者接收到的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儿童需要接收到足够质量的语言输入,以便能够学会有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三、影响因素1.输入量和质量2.母语水平母语水平是影响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
母语水平高的儿童更容易学习第二语言,因为他们能够更轻松地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第二语言中的知识。
3.学习策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策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儿童需要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词汇和语法,以能够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
四、学习效果1.语言能力学习第二语言的一个显著效果就是提高了语言能力。
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词汇、语法和发音。
2.认知能力学习第二语言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这是因为不同语言的学习需要儿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3.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第二语言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交流和理解。
五、总结学习第二语言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早期儿童时期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带来更多的优势。
本文从理论、影响因素和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探讨了3~6岁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通过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更好。
关于3~6岁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性。
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了一个必备的技能。
而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正是他们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探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 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3~6岁的儿童正处在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对于语言的吸收和学习能力非常强。
在这个阶段,儿童往往能够轻松地模仿和学习新的语言,他们对于语音、语调等细微的差别能够敏感地捕捉和学习。
3~6岁的儿童处于语言翻译的关键期。
他们在学习新的语言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将新的语言和母语相连接,而不会出现太多的混淆和困惑。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阶段的儿童更容易学会不同的语言。
2. 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是通过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让孩子置身于一个完全用第二语言交流的环境中,比如说英语。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学习到很多新的语言知识,而且因为是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以对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会更加自然和准确。
游戏式的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学习应该是一种愉快和有趣的体验。
通过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比如做手工、玩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很多新的语言知识。
3. 父母的角色和参与父母在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的引导者和启蒙者,更是他们的榜样和鼓励者。
所以在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积极参与一起和孩子唱歌、玩游戏、阅读故事书,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促进孩子的语言学习。
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信心。
语言学习是一个需要大量实践和尝试的过程,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
父母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鼓励去尝试和学习,不要因为错误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4. 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在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
婴幼儿的语言启蒙与沟通技巧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交和沟通的基本工具,而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保育者要积极引导儿童进行语言启蒙,并学习沟通技巧,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语言启蒙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
一、婴幼儿语言启蒙的重要性1. 幼儿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在0-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特别是语言发展中的神经系统。
这个时期的经验和刺激对于儿童将来的语言能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刺激和互动,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启蒙,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语言潜能。
2. 婴幼儿期是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特别容易接受新的信息和知识。
积极参与婴幼儿的语言启蒙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记忆、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启蒙对儿童个人和社交发展的重要性:婴幼儿的语言启蒙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是为了建立和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通过学习语言,他们能够与周围的人更好地互动,建立起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整个人格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婴幼儿语言启蒙的策略1. 主动与婴幼儿进行交流:与婴幼儿面对面的交流,是语言启蒙的基础。
父母或保育者可以通过和他们说话、唱歌、讲故事等方式,刺激他们的听觉和语言发展。
重复式的互动和模仿,有助于婴幼儿理解语言的规则和模式。
2. 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提供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有助于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孩子们可以通过听、触摸、看等方式感知语言,并从不同的输入中学习和模仿。
父母或保育者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去感知和理解世界。
3. 注重情景教学:儿童在面对实际情感和社交交流时,容易产生对语言的需求。
父母或保育者可以通过指导儿童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语言,如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鼓励他们主动表达和交流,促进语言的启蒙和发展。
4. 使用愉快的表情和声音:为了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在与他们交流时,我们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面部表情、姿势和声音。
幼儿的二语习得策略与方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掌握多种语言已经成为一种优势。
对于幼儿来说,尽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有着诸多益处。
如何帮助幼儿有效地进行二语习得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策略与方法。
一、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的语言环境。
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第二语言的环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比如,在家中播放第二语言的歌曲、故事、动画片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熟悉这门语言。
家长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第二语言与幼儿交流,即使幼儿一开始可能不太理解,但这种持续的输入会逐渐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在幼儿园或学校里,教师也应该尽量多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和日常交流。
可以布置一些与第二语言相关的环境装饰,如张贴单词卡片、图片等,让幼儿随时都能看到、接触到第二语言。
二、趣味互动教学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学方法必须充满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设计各种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游戏,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单词卡片游戏,教师或家长说出一个单词,让幼儿找出对应的卡片;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还可以利用拼图、积木等玩具,在玩耍的过程中融入第二语言的元素,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三、故事与绘本故事和绘本是幼儿语言学习的绝佳素材。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第二语言绘本,与他们一起阅读,不仅可以培养阅读习惯,还能帮助幼儿理解语言的情境和用法。
在阅读过程中,家长或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可以就故事中的情节、人物等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鼓励他们用第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模仿与重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和行为来学习。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地重复正确的语言表达,让幼儿跟着模仿。
可以从简单的单词、短语开始,逐渐过渡到句子。
通过反复的模仿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法。
关于3~6岁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从儿童的语言学习角度来看,3-6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和掌握母语,并且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机。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学习第二语言比成年人更容易,而且能够取得更好的语言水平。
本文将探讨3-6岁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相关研究,分析影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研究表明,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他们可以轻松地接受并学习新的语言。
儿童在这个年龄段能够更加自然地模仿语音和语调,容易形成纯正的口音。
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起点越早,后期的语言能力就越强大。
影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中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语言背景、使用第二语言的频率、以及家庭对第二语言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游戏和玩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通过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
而在教学方法上,音乐、艺术和故事是很好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儿童轻松地掌握第二语言。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3-6岁的儿童通常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动来动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通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来引导他们。
教师需要利用游戏、歌曲和故事等形式,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第二语言。
教师需要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
可以让儿童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可以利用儿歌和舞蹈教授一些简单的语音和语调。
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让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学习。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第二语言的乐趣和成就感。
促进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在幼儿教育中,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3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发展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促进0-3岁幼儿语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促进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家庭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1.1 提供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交流、给幼儿讲故事、播放语言丰富的音频、音乐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元的语言输入,帮助幼儿建立语言模型。
1.2 注重语言的日常应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注重语言的应用,例如通过与幼儿交流谈话、给幼儿讲解事物、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等方式,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促进语言的发展。
1.3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避免让幼儿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尽量多与幼儿交流,给予幼儿更多的语言输入。
二、幼儿园教育对语言发展的促进2.1 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幼儿园作为幼儿的重要学习场所,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包括语言游戏、儿歌、故事会等,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2.2 注重游戏与互动通过游戏与互动的形式,幼儿园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讲故事、参与语言游戏等,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运用语言。
2.3 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幼儿园可以借助各种活动和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帮助幼儿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三、专业机构的辅助3.1 语言训练课程针对0-3岁幼儿的特点,专业机构可以设计专门的语言训练课程,通过各种游戏、互动、歌声、故事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3.2 家长培训专业机构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语言培训课程,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
婴幼儿三岁前掌握双母语的可能性及策略
作者:杨惠珺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婴幼儿三岁前有无掌握双母语的可能性及策略。
婴幼儿时期大脑神经元网络构建的神奇特性赋予了婴幼儿学习任何语言的魔力。
善用语言学习敏感期,创造合适的家庭氛围,引导儿童三岁前成为掌握双母语的宝宝。
【关键词】婴幼儿二语习得神经语言学
关于儿童有无可能在3岁前掌握双母语(譬如汉语+英语,英语+法语),国内学界一直有一种所谓“专家主流”的声音,建议家长不要引导三岁前儿童学习第二种语言,认为从出生到三岁,这段时间是小孩子从完全没有语言到建构起基本完整的母语语法系统的阶段;三岁前学习外语会影响儿童汉语母语的强势地位,造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思维混乱,从而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社会交往等。
专家们常常引用类似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譬如:男童月月的(化名)爸爸是日语翻译,妈妈在外资企业上班。
为了让月月成为“语言小天才”,爸爸每晚回家后就和月月说日语,妈妈则说英语。
平时白天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带月月,就和他说普通话或上海话,保姆带月月出去玩时,和他说浙江家乡话。
没想到,身处“多方会谈”语言环境下的月月到了2岁还是不会说话。
针对以上情况,上海部分医生的评论是:多语言输入导致了失语症,因此不建议儿童3岁前学习多种语言。
那么,这样的观点和理由站得住脚吗?
一、三岁内掌握双母语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神奇的大脑
这些所谓的专家其实并不了儿童的大脑的神奇之处。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语言与听觉科学系教授帕特里夏·库尔研究发现:多语言环境对婴儿的成长有许多好处。
婴儿是天生的语言大师。
婴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学习力的阶段。
婴儿拥有魔力般的学习能力完全在于其神奇的大脑。
婴儿一出生就拥有1千亿的大脑神经元,刚出生的一个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比刚出生时增长了20倍。
2岁时,婴儿的大脑神经元的连接网络密度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大约是成人的两倍。
婴儿平均每秒都会增加上千的连接。
儿童大脑里发生的这些神奇的事情是儿童具有魔力般学习能力的基础。
婴儿一出生,就具备学习任何语言的可能性。
这个阶段不论学习多少种语言,都不会混淆。
由于儿童大脑神经元以及连接秉持着一种用进废退的原则,经常使用的会被保留并强化,未被经常使用的则会被修剪,因此如果能为宝宝创造机会接触到多种外语,将有利于儿童大脑内神经元的链接的密度以及信息通道的高速,因此宝宝也更加聪明。
二、三岁以内掌握双母语策略
儿童神奇的大脑使儿童三岁前掌握双母语成为可能,由于这种语言的学习只能在家庭的环境中发生,接下来就谈谈家长如何创造环境来引导婴幼儿掌握双母语:
1.善用儿童语言敏感的窗口期。
一般认为儿童学龄前尤其是三岁前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
2.建立两种语言各自的心理词典。
儿童学习语言其本质是大脑神经元建立连接和网络。
因此家长要了解大脑神经元存储及提取信息的方式。
词汇在儿童大脑中存储的方式是立体的。
每个词汇对应的是相应的图像,声音,情绪,情景等非常丰富的信息。
两种语言应该分别建立独立的心理词典,不要用一种语言去解释另外一种语言。
也不要在一种语言中夹杂另外一种语言。
3.单词和句型复现率高。
夸张以及抑扬顿挫的妈妈语对于儿童学习语言的帮助很大。
4.注重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动机。
实验证明,只有真人的语言才对3岁以内的儿童起作用。
视频、音频以及读物对这个时期的儿童作用比较小。
在家里,可以父母一方讲一种语言,另一个人讲另一种语言。
或者儿童父母讲一种语言,保姆讲另一种语言。
也就是说,与儿童的长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讲两种语言,这样可以使儿童在三岁内将两种语言都作为母语。
5.允许沉默期。
儿童在听力输入未达到一定量之前,会有一个沉默期,不愿意讲话。
这个时候,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逼孩子讲话。
在母语期内学习两种以上的语言的孩子的沉默期有可能会比同期学习单语的孩子要长。
6.掌握语言输入的暴露率。
在3岁以内要想对一门语言的掌握达到母语程度,要求该语言的输入量至少要占平时交流量的40%,只有达到这样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儿童在3岁以内掌握该母语。
低于这个暴露量,将会导致这种语言习得不完全、在听说读写时出现语法错误词不达意、即使是“母语”也有“外国口音”之类的“把母语当外语”的情况。
一般来说,三岁以前的幼儿在一种语言里暴露50%左右,就能和同龄的单母语者达到近似的水平,而在一种语言里的暴露时间一旦低于40%,表现则明显低于同龄的单母语者。
而在母语学习时间段里,只要保证能达到相同的总暴露时间,早引入或者晚引入语言,并不造成明显的影响。
7.可理解性输入。
语言输入的内容,要掌握N+1的原则,太复杂、难度太大,没有任何情境的语言对于儿童来说只是背景噪音。
要比儿童能够理解的内容稍微难一点,儿童习得语言时才会有小小的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儿童产生继续学习该语言的动力。
8.创造合适的环境。
照顾者要稳定。
尽量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使儿童有安全感。
参考以上策略,分析本文开头引用的关于月月的例子,其实月月未必真的遭遇了失语症,也很有可能是在母语期接触了太多种语言,沉默期比单语的孩子要长,还有就是月月的照顾者频繁更换,有姥爷、姥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保姆等六七个人轮流照顾,可能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因此不愿意张口说话。
还有可能是月月在母语期接触了太多语言,然而每种语言的暴露率都低于40%,因此达不到在母语期将这些语言同时达到母语的程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