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矛盾化解心理辅导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案例一: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情境描述: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考试前总是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无论他准备得有多充分,一到考试就会紧张得忘记了许多知识点。
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成绩和自信心。
解决方案:1. 和小明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对考试的担忧和焦虑感。
2. 告诉小明他不是一个人,很多学生都会感到类似的压力,这是正常的。
3. 鼓励小明制定复计划,并帮助他制定合理的目标。
4. 教导小明一些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技巧,例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放松肌肉。
5. 在考试前提醒小明重视休息和睡眠,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案例二:处理学生间的冲突情境描述:小红和小李是同班同学,最近发生了一起冲突。
他们之间的争执导致了班级氛围的紧张和不友好。
解决方案:1. 分别和小红和小李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 鼓励他们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进行交流,倾听对方的观点。
3. 教导他们解决冲突的技巧,例如倾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找到共同点。
4. 组织一个班级活动,鼓励全班同学进行合作和团队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5. 定期检查班级氛围,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冲突问题。
案例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情境描述:小华是一个内向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他经常认为自己不够好,与同学们交往较少,并且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缺乏自信。
解决方案:1. 和小华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了解他对自己的负面观念和不自信的原因。
2. 鼓励小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提供机会让小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例如组织一场班级演讲比赛或艺术展示活动。
4. 给予小华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5. 鼓励小华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信心。
以上是三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每个案例都涉及到不同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心理辅导在小学生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发展自信心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和方法。
一、背景介绍某小学班级的一名学生小明,在家庭环境变化和学习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
他经常因为琐事而大哭大闹,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也开始下降,且与同学发生冲突频繁。
这引起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关注,并决定进行心理辅导来帮助他重新调整情绪和解决问题。
二、沟通与倾听首先,在开展心理辅导前,与小明进行面谈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倾听小明抒发内心真实感受,并表达对他困扰之处的理解和关怀。
通过倾听,可以让小明感到被尊重和被认可,从而打开他表达内心真正问题与困惑的途径。
三、情绪管理针对小明经常性地“爆发情绪”的问题,需要教导他一些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呼吸练习来缓解紧张和压力。
我们可以引导小明在每次情绪波动时深呼吸,并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感受上,从而让他平静下来。
四、建立自信心小明在学习中出现了挫折感和自我否定的问题。
为了帮助他恢复自信,我们需要鼓励他对自己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并促使他制定可行的目标并逐步实现。
同时,老师和家长们可以提供积极反馈,在课堂表现或者其他方面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以增强小明的自信心。
五、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小明不仅在情绪管理方面遇到困难,还常常不能很好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首先,引导他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追溯可能存在的内外部因素。
然后,引导他制定多种解决方案,并对每种方案进行思考综合评估,从而最终选择出合适的方案。
培养小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他更好地应对未来遇到的困难。
六、重建社交关系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修复他的社交关系。
在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是提高他的沟通技巧。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面对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心理辅导师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几个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以期增进对心理辅导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一:阿明的学习压力阿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最近他的父母发现他对学习变得越来越没有兴趣,成绩也下滑明显。
父母与学校心理辅导师联系后,安排了一次心理咨询。
在咨询中,心理辅导师(以下简称“辅导师”)与阿明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经过一番了解,辅导师发现阿明近期学习压力较大,主要源于他对期末考试的担忧以及父母的期望过高。
为了帮助阿明缓解学习压力,辅导师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与阿明进行互动,逐渐让他敞开心扉。
然后,辅导师启发阿明找到学习动力和兴趣所在,帮助他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和父母一起制定适当的期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明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案例二:小芳的情绪困扰小芳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常常情绪低落,缺乏自信,不善与同学交流。
学校心理辅导师得知情况后,与小芳进行了个别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师发现小芳曾遭受同学的欺凌,这成为她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
辅导师与小芳进行心理疏导,逐渐帮助她树立自信,增强抵挡欺凌的能力。
同时,辅导师还鼓励小芳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培养她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芳逐渐从情绪困扰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了快乐与自信。
案例三:小明的家庭变故小明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的家庭最近发生了一些变故,父母的离异让他陷入了困惑和焦虑。
学校的心理辅导师得知情况后,找到了小明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辅导师先是倾听了小明的心声,并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随后,辅导师向小明解释了离异可能带来的情绪波动,并提供了一些积极应对的方法。
为了帮助小明调整情绪,辅导师还建议他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体育运动和绘画等。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小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最近却出现了低落的情绪和学习动力下降的情况。
经过与小明的班主任老师交流和观察,我发现小明的这种心理变化可能是因为家庭变故所导致。
接下来我将给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度过困难期。
第一次会面,我先和小明聊起学习上的问题。
小明告诉我他最近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绩也开始下滑。
我先夸奖了他以前的优秀表现,然后问他最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小明垂下头,不说话,我察觉到他内心有些积压的情绪。
我告诉他,不管发生什么,都可以和我分享,我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接着,我跟小明聊起家庭情况。
小明终于开口说,他的父母最近经常争吵,导致家里的气氛很紧张。
他说他很担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会离婚,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到这里,我表示理解他的困难和焦虑,并告诉他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的。
我也告诉他,家庭问题并不是他的错,他不需要为此而感到内疚或责备自己。
我还解释了家庭矛盾可能出现的原因,并告诉他,父母之间的争吵不代表他们不爱他,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次会面中,我专注倾听小明的内心感受,并教给他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我给他讲述了一些关于积极心态的故事,鼓励他用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逃避,而是面对,找出解决办法。
我还告诉他在困难时期,找个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很重要的。
除了情绪上的辅导,我还帮助小明制定了一些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渐渐恢复学习的动力。
我鼓励他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分成小块,每次只专注做好一件事,不做太多负担自己的事情。
我还鼓励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和与同学进行交流,增强他的自信心。
在辅导过程中,我坚持与小明保持良好的沟通,向他传递正能量。
我及时给予他肯定和鼓励,使他逐渐对自己恢复信心,并积极面对困难。
我也与小明的班主任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他的学习和情绪变化。
经过几周的辅导,我发现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学习动力也恢复了一些。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最近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觉得他需要心理疏导。
小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而且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行为问题,比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不愿意完成作业,甚至还和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
经过和小明的沟通和观察,我发现了他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
首先,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询问了他最近的情况和感受。
小明告诉我,他觉得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前段时间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加班,他觉得自己需要照顾弟弟,学习和生活都变得很紧张。
我听到这些后,给小明讲解了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知识,告诉他要学会适当地放松自己,不要总是把太多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把自己的心情和困扰告诉他们。
其次,我还观察到小明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导致他在学校的情绪变得很低落。
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他扮演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场景,然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足,也学会了一些解决矛盾的技巧,之后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
最后,我还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告诉他们小明在学校的情况和我对他的观察。
我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多关注小明的情绪和学习情况,多和他沟通,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家长也表示会调整工作时间,多陪伴小明,帮助他渡过这个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学习状态也有所好转。
他在学校的行为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趋于和谐。
通过这次心理疏导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
希望小明能够在老师、家长和我的共同帮助下,度过这个难关,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校表现出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老师觉得他可能需要心理疏导。
经过和小明的交流,我发现了一些有关他心理问题的案例。
首先,小明最近经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
他的成绩也开始下滑,变得比以前更加不爱学习。
在和小明的交流中,我发现他最近家庭环境有所变化,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明感到很烦躁和不安。
其次,小明还出现了一些身体上的问题,比如头痛、胃痛等。
这些都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也可能是因为家庭问题导致的身体不适。
针对小明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
首先,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让他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我告诉他,家庭问题并不是他的错,他不需要为父母的争吵感到内疚。
我还鼓励他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另外,我还建议小明和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知道小明的情绪问题,希望他们能够改善家庭环境,减少对小明的影响。
我还建议小明可以找一些信任的老师或者朋友倾诉,让自己不再孤单。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
他开始和同学们交流,也愿意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他的成绩也慢慢恢复了过来,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疏导。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小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小学生矛盾纠纷调解案例“共情”让我们走近学生——小学生矛盾纠纷调解案例案例简介上周五,我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大声叫骂的声音,我快步向教室走去,班里一个大个子小路正用自己的身体一下下攻击班里另一名高大的男生小袁,小袁眼睛扫到站在门口的我,本来高涨的情绪立马降了温,不出预料的话这一早上可能是一场暴风骤雨!一大早,这个样子,我其实挺生气的。
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小路、小袁,一大早的,你们高高兴兴来上学,老师也开开心心来上班,如果当老师走进教室,看到你们在认真学习,或者在仔细打扫,老师会很欣慰,但是,让我看到刚才那一幕,我真的非常生气。
当我说完这些,小路低着头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调解过程我想先拉开距离,各自冷静一下。
就对还站着的小袁说:小袁,你先到办公室来,跟我说一说究竟怎么回事?到了办公室我耐下心来问小袁事情的原委。
原来,早上同学们闻到小路身上有烟味,同学小王就说,“你抽烟了?”小路说没有,然后两人就开始嬉闹。
小袁听到了,也说:“你抽烟了?”小路就不开心了,开始破口大骂,并用身体撞击他。
听完小袁的叙述,我心中纳闷:小袁这是在询问小路,又不是在宣扬小路吸烟这样一件爆炸性的新闻,小路至于这样暴跳如雷吗?看了看办公室,刚好发现有一堆废纸需要收拾。
我就说,小袁,你收拾整理做得很好,先在这帮老师一个忙吧。
老师去找小路聊聊。
我折回教室把小路叫到门口。
这时他也冷静了一些。
我:小路,你的衣服上怎么会有烟味呢?小路就解释了他前一晚打翻了家里烟灰缸的事,弄得身上也是灰。
我:小袁就温和地问你“你抽烟了吗?”你为什么这么生气?路:他听到小王说“小路你抽烟了吗?”,就在班里对同学们大喊“小路抽烟了!小路抽烟了!...”我:我明白了。
你觉得你被冤枉了,对吗?路:是的。
我:然后就非常生气甚至是愤怒,是吧?路:是。
我:小路,老师知道你希望得到同学们的理解支持,不愿意被冤枉,希望大家尊重你,老师理解你。
你来到这个集体进步很大(小路是一年前来插班的),但刚才的言行不利于为你的形象加分,甚至都打了折扣,这样做是不是得不偿失?那你知道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做吗?路:跟他讲清楚。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案例一:建立积极心态的教育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研究上遇到了困难,感到压力很大。
他常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情绪低落,研究成绩也开始下降。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明恢复积极心态,学校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 老师与家长共同协作,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鼓励;2. 组织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小明认识到问题是正常的,并提供研究技巧和策略;3. 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让他感到快乐和自信;4. 鼓励小明参与团队活动,提高他的合作能力和自尊心;5. 建立学校友善的研究环境,减少研究竞争和压力。
案例二:情绪管理的教育背景小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经常因为情绪失控而引起纠纷和冲突。
她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导致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紧张。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华学会情绪管理,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组织情绪管理培训班,教导小华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2.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让小华有机会倾诉和寻求支持;3. 与小华的家长合作,共同制定适合她的情绪管理计划;4. 鼓励小华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释放情绪并培养情绪表达能力;5.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让小华感到被接纳和支持。
案例三:压力管理的教育背景小杰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面临着升入初中的考试压力和学业压力。
他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无法集中注意力。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杰有效管理压力,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压力管理课程,教导小杰认识到压力的正常性和应对策略;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小杰有机会倾诉和寻求支持;3. 与小杰的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4. 鼓励小杰参加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运动、音乐和艺术;5. 培养小杰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导他放松和专注的技巧。
以上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通过建立积极心态、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等教育措施,帮助小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案例一:小明的故事背景小明,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问题。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常常独自一人活动,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干预措施1. 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小明融入集体。
通过小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学们互动,增进彼此了解。
2. 指导小明学习社交技巧。
如:如何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如何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3. 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4. 定期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了解他的内心想法,鼓励他勇敢地面对问题,逐步建立自信。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逐渐融入了班级大家庭。
案例二:小红的故事背景小红,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在家里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亲子关系紧张。
干预措施1. 开展家庭心理辅导,帮助小红及其父母改善亲子关系。
2. 指导小红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如: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父母的建议等。
3. 引导小红理解父母的角度,尊重父母的教育方式,学会换位思考。
4. 加强家校沟通,让老师了解小红的家庭状况,共同关注小红的成长。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红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争吵次数减少,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案例三:小华的故事背景小华,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出现了抑郁情绪。
干预措施1. 定期对小华进行心理辅导,倾听他的心声,鼓励他正视问题,调整心态。
2. 指导小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逐步提高成绩。
3. 开展团体辅导,让小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的归属感。
4. 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小华的心理状况,共同关注小华的成长。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华的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开始重新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总结:以上三个案例表明,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家校合作、团体辅导、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小明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学习成绩下降: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信心。
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人际关系紧张:小明与同学相处时,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嘲笑、推搡等。
这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被排斥。
(3)情绪低落:小明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如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等。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小明的关心和陪伴。
这使得小明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导致他无法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
(2)学校教育:小明的学校教学压力大,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三、心理咨询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1)倾听:心理咨询师要耐心倾听小明的诉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接纳:心理咨询师要接纳小明的情绪和行为,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2. 心理辅导(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2)情绪管理: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社交技能训练:培养小明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
3.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方案。
(2)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学校教育支持(1)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2)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小学生矛盾化解心理辅导案例
夕阳学区王侠
案例背景: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总是盲目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了解社会压力和家庭背景变化对孩子个性产生的影响,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而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加重,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其实这种心理问题多是从小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儿童心理健康。
据调查我国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学习焦躁、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等等,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会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学习成绩。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缺乏与孩子心灵的沟通,老师疏于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一个个心理辅导案例告诉家长和教师要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关注和重视。
下面就谈谈发生在我班的一个真实案例。
案例描述:
一年前的春天,我刚一来到夕阳完全小学,就加入到教育扶贫工作当中,我结对帮扶的第一个学生是一年级男生——黄宗保,刚好他原来的班主任调走了,我就接任那个班的班主任。
还记得那天我第一次和学生见面,走进一个嘈杂的教室,只见一群学生围站在讲台前,我问了句:“同学们,你们在干什么?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
”突然间
人群裂开一道缝隙,两个人紧抱在一起从人群中显现出来,一个小个子骑在一个胖子身上,胖子哭着,小个子却用恶狠狠地目光盯着我,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老师和家长口中的“小霸王”。
他就是我们班的问题学生黄宗保,我对他略有耳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该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该生性格冲动,和同学相处总是发生口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速度虽快,但出错率高;遇见难题、听不明白的就很自责,边哭边摔东西,不问同学和老师,自卑心理较明显。
他积极参与班委会的评选活动,班里同学虽然怕他,但背后对他意见很大,大多不愿选他,平时也很少有同学和他玩,这对他的心理发育有更糟糕的影响。
辅导过程和情境:
对于刚刚带班的我来说,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心理压力很大,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做好长期辅导教育的心理准备。
我从他的学习和课间活动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情况给予说教,并且针对他情况制定一些措施,永远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
1、教学中我利用知识的趣味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创造机会让他与同学接触,尝试接受同学的帮助,体验共同学习、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他的自信心。
2、与其他科任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多关注一下这个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或是近期表现状况及时反馈给我,共同研究、帮助该生。
3、细致的观察,发现和放大他身上的每一处优点,及时的给予肯
定和鼓励,消除其自卑感,让他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闪光点改变同学对他的看法。
4、课余时间找他聊天,多关心他的生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无话不谈,信任并尊重老师。
5、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让他有更多机会和同学相处,增进友谊,为他们搭建起爱的桥梁,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同学对他的包容和呵护。
6、经常和家长沟通、联系,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共同商量、制定辅导孩子的方法。
7、我自己也不断地学习,查阅大量的心理书籍,搜索相关的心理辅导案例,利用班会课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帮助他纠正冲动的不良行为。
记得开学有一段时间了,为了培养班干部团队,在班里开展选举活动,同学可以相互推荐,也可以毛遂自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特意留心黄宗保的表现,起初他只是无心的听着同学们的发言,但在活动进行到高潮时,他见很多同学都愿意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参与到班干部的评比活动中来,便也兴奋地站起来发言,但是同学们却向他投去异样的目光,甚至有的同学还在底下嘲讽他,顿时他的脸憋得通红,用充满“杀气”的眼睛瞅着那几位同学,我见情况不妙,便及时制止那几位同学的行为,给予黄宗保同学鼓励,亲切地说:“只要有心,我相信黄宗保同学一定能做到。
其他同学也一样。
我们以一个月为期,一个月后,我们班的班委从今天积极报名参与的人中选举
产生,希望你们能好好表现,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
课下我专门找了黄宗保谈话,问他是不是真想当班干部,知道当班干部意味着什么,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等一系列问题,帮他正确面对这个问题,教他如何改变,果然他这一段时间表现很好,没有和同学发生口角,主动帮值日生做值日,帮老师抱作业、发作业,我也在班上大力表扬他的行为和他的进步。
机会来了,学校要开运动会,黄宗保在我的鼓励下坚持跑步,主动承担了我们班男生30米和50米的短跑项目,并取得了两个第一名的好成绩,为班集体争得荣誉,成为同学心目中的“英雄”。
在班干部选举活动中,黄宗保打败众多参与者,最终被选为体育委员。
看着那张充满自信与喜悦的脸,我知道黄宗保变了,不再是那个怒气冲冲爱发脾气的“小霸王”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宗保在一天天的长大,现在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而且这学期被评为文明学生代表,大家已经淡忘了他曾经是个问题学生。
案例分析:
黄宗保,男,8岁,他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车祸身亡了,妈妈改嫁走了,该生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家人对其非常溺爱,在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他,但精神上却一直误导孩子。
每当孩子犯了错,家人就总说没父母的孩子可怜,然后就不了了之了,让孩子从小就产生了自卑感,而且养成爱哭爱闹的任性性格,只要没有达到他的满足,就哭闹不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脾气越来越奇怪,总爱和小朋友打架,奶奶总认为小男孩皮点儿,长大不受气,不仅不批评教育孩子,
还帮着孩子隐瞒一些事,不让孩子的爷爷知道,因为爷爷知道了,孙子就会挨打。
奶奶因为怕孙子吃亏,也总是告诉孙子:谁欺负你,你就打他,不用怕,有奶奶给你做主。
这些类似的话在年幼的孩子心理犹如种下一颗种子,等到家长发现问题时,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理生根发芽了。
而老师的仁慈和心软,使得黄宗保的表现没有任何改变。
家人和老师对强强的过分疼爱和包容,其实是对他的一种伤害。
使得黄宗保在和同伴发生矛盾时,只能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对孩子的人际交往造成影响;当同学渐渐疏远他时,让他的自卑心理更严重,性格更冲动,行为更偏激。
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老师不能只解决学生的文化知识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发育,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能开启美好的人生之旅。
案例反思:
家人和老师的言行就像一座灯塔,给迷失的孩子指导方向,引导孩子向家的方向前进;孩子的心灵像一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不仅需要雨露的浇灌,还需要我们用阳光般的心去滋养;孩子如果是一块有瑕疵的美玉,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精心雕琢,让它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宗保这块美玉已经剥去原有的“石头”表皮,散发出他身上的闪光点,人们不在关注他的瑕疵。
家长、老师和同学都明显的感受到他的进步:他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提高,不再自卑了;和同学友好相处,当上体育委员,不再冲动了;被选为文
明学生,对生活更自信,更乐观了。
作为一位教师,我们不能选择学生,同样学生也不能选择父母,但是学生的教育却离不开教师和家长,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孩子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的心得就是: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家长不仅要“养儿”(指物质方面),还要“教子”(指心理方面)。
只要教师和家长有恒心、有耐心、有爱心,有方法、有策略、有章程,那“问题学生”就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