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镇官村小学高效课堂教研专题统计表2013.3.7
- 格式:xls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新街镇中心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对《初中数学导学案主导教学过程的现状反思研究》课题的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常规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
二、主要工作:(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认真学习我校“n+2小组合作学习”及“心动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刊和文章,学习有关生成性文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研究新教材。
(二)、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主要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重点抓好《初中数学导学案主导教学过程的现状反思研究》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工作。
协助学校搞好“心动课堂”课题研究活动。
(四)、学会工作:(1)、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2)、做好各年级学生的数学调研测试评估工作。
三、时间安排:九月:组织调研七、八年级师生上学年使用导学案情况,继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数学组晒课之课堂实录活动。
十月:继续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数学组晒课之课堂实录活动;做好期中考试学情分析调整教学计划。
十一月:1、组织各年级数学教师的新教材及生成性教学的培训工作。
2、继续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数学组晒课之课堂实录活动。
十二月:组织调研七、八年级师生本学期使用导学案情况;组织撰写教研论文。
准备课题结题工作。
元月:做好期末调研测试的一切工作;完成学期总结。
新街镇中心学校数学组2015年9月1日。
中心学校“农村超小班课堂教学研究”安排表中心学校“农村超小班课堂教学研究” 安排表时间活动内容节次授课教师活动课题地点3月27日上午课堂教学展示第一节章淑华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溪东小学第二节苏淑梅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研讨交流第三节1.评课。
叶培祥2.经验交流。
刘明坤洪阿丽3.课题组2015春季工作布置叶培祥4.会议总结苏向级《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魁斗溪东小学章淑华教学目标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顺文章脉络,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初识晏子。
1、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2、板书,解读课题。
晏子,宴,姓;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
谈谈对燕子的了解?(生交流)“使”是什么意思?(出使)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晏子出使楚国)。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1)邻桌同学互相检查带有生字新词或难度的句子,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读通读顺。
(2)全班交流难读的句子。
3、检查课文的脉络(分发学习单,小组合作完成)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
经过(3、4、5):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结果(6):楚王尊重晏子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u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第3自然段)(1)找出能体现晏子智慧的句子,并在旁边作上批注。
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成果?读出晏子的句子。
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有杀伤力。
(让学生自由说理)句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 引导:晏子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新街小学教研活动记录新街小学教研活动记录新街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摘要时间:2011年4月17号地点:新街小学办公室参加人员:李霞、安金志、李颜华、李荣、熊平波等。
研讨题目: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主持人:安金志活动过程摘记:(一) 听课:熊平波老师讲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字与信息》。
(二) 研讨内容摘记:1.主持人说明确立此次课题的背景与意义: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自然会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此次课题研究。
2.主持人说明此次活动的程序:今天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和我们一起研讨,我们表示欢迎。
下面我们先请熊老师谈谈反思,接着再围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研讨,希望老师们都把自己的宝贵意见留下来。
3熊平波老师说课:因为身份证里面蕴含的数学信息特别多,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能够更好的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结合本次课题我确定了这一课。
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猜想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编排规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学生通过搭配选择、辨认为身份证、编身份证号码等几个练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在身份证的编码练习环节处理的松懈了,以致编学号和小结处理的比较仓促。
4.研讨过程安金志:“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这个课题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直观,本节课熊老师不仅让学生发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还很好的体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这个题材选的很好。
我在自己的平时教学时也注意了例题生活化,学生都处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收效很大。
李霞:本节课熊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由表层认知→深入了解→运用拓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过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