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语气上课2
- 格式:ppt
- 大小:676.00 KB
- 文档页数:20
虚拟语气(2)编稿:牛新阁审稿:王春霞概念引入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虚拟语气中与现在、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及宾语从句的虚拟语气。
本单元要继续学习虚拟语气中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及虚拟语气在其它从句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先看下面含虚拟语气的句子:1. We would have won, if Jack had scored that goal.2. We would have won if we hadn’t stayed up so late the night before.3. We would have won the championship, if we had got Mr Han to coach us.4. If she had studied harder, she would have got the diploma.这些句子都是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用法讲解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虚拟条件句的动词形式从表格可知,虚拟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时,条件从句的谓语用过去完成时,而主句的谓语用would/should/might/could加现在完成时形式。
If he had taken my advice, he would not have made such a mistake.如果他听我的劝告的话,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事实:没有听我的话---he didn’t take my advice)If you had e a few minutes earlier,you would have met him.要是你早来几分钟的话,你就见到他了。
(事实:来晚了---you came late)If She hadn’t been so strict with herself, she wouldn’t have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她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她就不会有这样大的进步。
高中虚拟语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虚拟语气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1. 虚拟语气的定义和分类。
2. 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
3. 虚拟语气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虚拟语气的概念和分类。
2. 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
3. 虚拟语气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拟语气的定义、分类和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虚拟语气的用法和实际运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现实和假设情境,激发对虚拟语气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虚拟语气的定义、分类和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虚拟语气的用法和实际运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虚拟语气进行口语表达。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虚拟语气编写句子或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对虚拟语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了解他们对虚拟语气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虚拟语气的文化背景和语用功能,了解不同文化对虚拟语气的使用习惯。
2. 让学生探索虚拟语气在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虚拟语气进行创意写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教材,如《新概念英语》、《牛津英语》等,用于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虚拟语气教学材料、案例和练习题,丰富教学内容。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英语语法书籍和虚拟语气相关的参考书籍,加深对虚拟语气的理解。
虚拟语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虚拟语气的定义:虚拟语气是一种表达与现实情况相反或假设情况的语气,用于表示愿望、建议、猜测等。
2. 虚拟语气的用法:在条件句、愿望句、建议句、假设句等特定句型中使用。
3. 虚拟语气的形式:与现实情况相反的虚拟语气用“were”、“had”、“did”等动词的过去式;与过去情况相反的虚拟语气用“had”、“were”、“did”等动词的过去完成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虚拟语气的定义、用法和形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虚拟语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拟语气的概念、用法和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实际应用。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虚拟语气。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
2. 第二课时:讲解虚拟语气的形式。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实际应用。
4. 第四课时: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虚拟语气。
5. 第五课时: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虚拟语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虚拟语气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虚拟语气的运用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2. 设计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与虚拟语气相关的谜语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使用PPT展示虚拟语气的定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