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单元技术条件_华东企业版征求意见稿
- 格式:pdf
- 大小:622.30 KB
- 文档页数:31
企业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整合探讨作者:山东省沾化县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牛金江来源:中国标准化日期:2005-7-5 10:522003年9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企业标准化体系标准的2003版,并增加了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和改进》,用以代替1995版的三项国家标准。
新版的标准无论从整体构成思路上还是从标准的内容上体现了和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标准的高度融合。
如2003版的GB/T15496、GB/T15497、GB/T15498三项标准的前言中都声明考虑了和GB/T19001、GB/T14001、GB/T28001标准的要求,并且把三个认证标准都列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特别是GB/T15498标准的前言中声明还考虑了GB/T19004标准的要求,并同样在规范性文件中对GB/T19004标准加以引用。
GB/T15498-2003的7.6条,谈到了质量管理标准的构成和要求,其中的7.6.1条说明了企业按照GB/T1900l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应”(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中规定,在推荐性标准中,“应”表示“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企业管理标准,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在7.13安全管理标准、7.14职业健康管理标准、7.15环境管理标准中也提出了和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程序文件、环境管理手册、环境程序文件也应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要求。
下面以IS09001:2000标准和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为例,比较一下相应标准条款的异同。
GB/T15498-2003的7.6.2条说明了质量管理标准应引入GB/T19001质量管理原则及P-D-C-A的质量环管理模式。
7.6.3条、7.6.4条、7.6.5条和7.6.6条按照P-D-C-A的思路,对质量管理标准中涉及的质量策划、质量实施、质量测量以及质量改进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其内容可以说几乎涵盖了GB/T19001中的全部要素,并且对相关的条款内容作了细化和调整。
智能变电站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调试作业指导书批准:审核:编写:作业负责人:目次1.应用范围 (12.引用文件 (13.调试流程 (14.调试前准备 (34.1 准备工作安排 (34.2 作业人员要求 (34.3 试验仪器及材料 (44.4 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45.单体调试 (55.1 电源和外观检查 (55.2 绝缘检查 (65.3 配置文件检查 (75.4 光纤链路检查 (75.5 GOOSE开入/开出检查 (85.6 采样值特性检验 (95.7 同步采样性能测试 (105.8 对时性能测试 (105.9 采样响应延时测试 (105.10 电压切换/并列功能检查 (115.11 时间特性测试 (125.12 SOE分辨率测试 (125.13 检修压板功能检查 (135.14 异常告警功能检查 (135.15 断路器本体功能检验 (146.联调试验 (146.1 与保护装置的联调试验 (146.2 与测控及监控后台的联调试验 (157.送电试验 (158.竣工 (15附录:调试报告 (16智能变电站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调试作业指导书1.应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智能变电站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的现场调试工作,规定了现场调试的准备、调试流程、调试方法和标准及调试报告等要求。
2.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作业指导书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
本作业指导书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及技术资料都会被修订,使用作业指导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147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281 合并单元测试规范DL/T 282 合并单元技术条件DL/T 47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58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 769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DL/T 782 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995 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Q/GDW 11015 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检测规范Q/GDW 11051 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性能测试规范Q/GDW 1161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75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267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Q/GDW 396 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Q/GDW 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426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 428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Q/GDW 431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Q/GDW 44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 689 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Q/GDW XXX 智能变电站标准化现场调试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3.调试流程根据调试设备的结构、校验工艺及作业环境,将调试作业的全过程划分为以下校验步骤顺序,见图1:智能变电站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调试作业指导书图1 调试流程图智能变电站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调试作业指导书4.调试前准备4.1 准备工作安排4.2 作业人员要求4.3 试验仪器及材料4.4 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5.单体调试5.1 电源和外观检查5.1.1 电源检查5.1.2 装置外观检查5.2 绝缘检查按照DL/T 995-2006标准的6.2.4和6.3.3的要求,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绝缘检查:a新安装时对装置的外引带电回路部分和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用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0MΩ。
两化融合2a申报条件(一)两化融合2A申报条件什么是两化融合2A申报?•两化融合: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2A申报:指企业通过评定,获得两化融合等级评定的最高等级——2A级别。
为什么要进行两化融合2A申报?•促进转型升级:2A级别是企业在两化融合中的最高级别,获得该评定意味着企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增强竞争力:通过获得2A级别,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资源。
同时,2A级别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两化融合2A申报的条件1.具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能力和实施情况。
2.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3.具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
4.企业管理与组织结构符合两化融合发展要求。
5.具有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6.信息化和工业化采取了有效的集成和优化措施。
7.具备稳定、可靠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
如何进行两化融合2A申报?1.准备材料:根据申报要求准备企业基本情况、两化融合相关数据和证明材料。
2.评估自查:对企业的两化融合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和评估,确保符合申报条件。
3.选择评价机构:选择合适的评价机构,填写申报表格,并缴纳相关费用。
4.评估审核:评价机构会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评估和审核,对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定。
5.结果公示:评估结果将在公示期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企业异议。
6.颁发证书:评估通过后,评价机构将颁发两化融合2A级别证书。
注意事项•申报前需认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申报过程中完善申报材料,确保准确、全面。
•合理安排申报时间,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
•如遇评估结果有异议,可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诉。
通过两化融合2A申报,企业能够通过评定证明其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突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政府也会给予更多支持和优惠政策。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条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组织结构:评定条件中包括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职责明确、层级分明等内容。
2. 决策机制:是否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决策机制,包括决策流程、决策权限等要素。
3. 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否达到要求,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4. 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技术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方面的考虑。
5. 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内容。
6. 供应链管理:评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包括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的评定。
7.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内容。
8. 成本控制能力: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包括成本管控措施、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考虑。
9. 产品服务能力:评估企业的产品服务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内容。
10. 安全环保能力:评估企业的安全环保能力,包括生产安全
管理、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评定。
以上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条件的一些主要内容,企业在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时可以按照这些要素进行自我评估和提升。
IEC61850-9-2标准下合并单元的研制田丽平【摘要】针对当前合并单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合并单元的采样值映射模型IEC61850-9-2及其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合并单元装置.该装置通过在FPGA芯片上配置NiosⅡ软核处理器和相关接口,完成合并单元同步、多路数据接收和处理以及以太网通信等功能,能满足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的要求.%Aiming at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merging unit, the value of the merging sampling unit mapping model IEC61850-9-2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re analyzed. A merging unit based on FPGA is designed. This device realizes the functions of merging unit synchronization, multi-channels acquisition, and Ethernet communication by configuring NiosⅡ soft core CPU and some modules on a PFGA. This method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reliability for electronic transducer.【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9)003【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IEC61850-9-2;合并单元;FPGA【作者】田丽平【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5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是当前电力建设的一个热点。
企业合并准则三要素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为一个新的企业或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的股权。
在进行企业合并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重要的要素:战略一致性、财务可行性和管理整合。
战略一致性是企业合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并的企业应该有相似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
如果两家企业的战略方向相违背,合并后可能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导致合并失败。
因此,企业在进行合并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战略分析和评估,确保双方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一致。
财务可行性是企业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合并后的企业应该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以确保合并后的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在进行合并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和评估,包括对双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比较。
只有在财务可行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合并。
管理整合是企业合并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并后的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管理整合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的优化配置和文化的融合等方面。
在进行合并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整合计划,并确保能够顺利地实施。
合并后的企业应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团队,并建立起良好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
企业合并准则的三要素分别是战略一致性、财务可行性和管理整合。
只有在这三个要素得到充分考虑和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合并才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在进行企业合并时,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合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详细的合并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企业合并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合并单元通用技术规范(范本)合并单元专用技术规范(范本)合并单元通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合并单元通用技术规范(范本)合并单元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专用部分“2项目单位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8“项目单位技术参数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3)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环境温度、湿度、海拔、耐受地震能力、用途和安装方式等要求。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参数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格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参数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
“项目单位技术参数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项目单位技术参数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参数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对扩建工程,如有需要,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合并单元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Merging Unit(修订稿)2010年09月XXXXX-201×目 次前 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3.1合并单元 (2)3.2电子式互感器 (2)3.3额定延时时间 (2)3.4溯源性 (2)4缩略语 (2)5总体要求 (2)6合并单元技术要求 (3)6.1环境条件 (3)6.2额定电气参数 (4)6.3结构、外观及其他 (4)6.4装置的功能 (4)6.5基本性能要求 (5)6.6时钟同步性能要求 (11)6.7采样速率 (12)6.8绝缘性能 (12)6.9耐湿热性能 (13)6.10温度影响 (13)6.11电磁兼容性 (14)6.12连续通电 (15)6.13机械性能 (15)6.14工作电源影响 (16)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6)7.1标志 (16)7.2包装 (16)7.3运输 (16)7.4贮存 (16)8其他 (16)附录A合并单元的模型配置 (17)附录B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的配合要求 (19)附录C电子式互感器校验装置及其溯源方法 (22)附录D 合并单元的典型配置方式 (24)IDL/T XXXXX-201×II前 言随着采用DL 86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变电站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合并单元作为电子式互感器与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间采样数据的桥梁,已成为信息采样的重要设备。
为了规范该类产品,满足电力系统对其应用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条件。
本标准的附录A、B、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合并单元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范了合并单元的技术要求、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合并单元或具有合并单元功能的设备的设计、生产、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7261-2008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 9361-19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 19520.12-2009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101部分:插箱及其插件GB/T 20840.7-2007 互感器 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GB/T 20840.8-2007 互感器 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1588-2009网络化测量和控制系统精密时钟同步协议1DL/T XXXXX-201×3术语和定义DL/T 860.2,GB/T 20840.7和GB/T 20840.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合并单元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干组合的物理单元。
合并单元可以是现场互感器的一个组件,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单元。
3.2电子式互感器一种设备,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以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
在数字接口的情况下,由一组电子式互感器用一台合并单元完成此功能。
3.3额定延时时间一次电流或电压被测量的时刻到数字信号开始发送时刻之间为固定延时时间。
3.4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这种特性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可按此比较链通过校准向测量的源头追溯,即溯源到同一个测量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确保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
4缩略语ASDU 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PDU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ECT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VT 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U Merging Unit 合并单元GOOSE 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PPS Pulse Per Second 每秒脉冲PTP Precision Time Protocol 精确时间协议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异步收发器5总体要求合并单元(Merging Unit)是针对电子式互感器,为智能电子设备提供一组时间同步(相关)的电流和电压采样值,而在GB/T 20840.8中首次定义的。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一台合并单元(MU),汇集/或合并多个电子式互感器的数据,获取电力系统电流和电压瞬时值,并以确定的数据品质传输到电力系统电气测量和继电保护设备;其每个数据通道可以承载一台和/或多台的电子式电流和/或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采样值数据。
较为常见的是组合来自一个设备间隔(一套包括互感器在内的三相开关设备的总称)的各电流和电压,按DL/T 860.92标准规定的规则进行传输。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合并单元除了组合各电流和电压外,还可能同时组合了相应的开关设备状态量和控制量。
2XXXXX-201×3在多相或组合单元时,多个数据通道可以通过一个实体接口从电子式互感器的二次转换器传输到合并单元。
二次转换器也可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获取信号,并可汇集到合并单元。
针对电子互感器,较为典型的合并单元及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但并不局限于此。
注1:EVTa 的SC ,为a 相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转换器。
ECTa 的SC ,为a 相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转换器。
可能有其他数据通道布局。
图1合并单元及其系统架构示例6 合并单元技术要求 6.1 环境条件6.1.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a) 环境温度和湿度见下表: 表1 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环境温度 湿 度级别范围 ℃ 最大变化率 ℃/h 相对湿度注1 % 最大绝对湿度g/m 3 使用场所 C0-5~+45 20 5~95 28 室内 C1-25~+55 20 5~95 28 遮蔽场所(户外柜) C2-40~+70 20 5~100 28 室外 CX特 定与用户协商 注1:设备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b) 大气压力:86kPa ~106kPa ;70kPa ~106kPa 。
6.1.2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a) 环境温度:15℃~35℃;b) 相对湿度:45%~75%;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3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DL/T XXXXX-201×4a)环境温度:+20℃±2℃;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4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设备的贮存、运输极限的环境温度-25℃~+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6.1.5对周围环境要求设备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不允许有超过发电厂、变电站正常运行范围内可能遇到的电磁场存在。
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及防静电措施。
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361-1988中B类的规定。
接地电阻应符合GB/T 2887-2000中4.4要求。
6.2额定电气参数6.2.1交直流电源a)交流电源电压为单相220V,电压允许偏差-20%~+15%;b)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5%;c)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d)直流电源电压为110V或220V,允许偏差为-20%~+15%;e)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6.3结构、外观及其他机箱尺寸应符合GB/T 19520.12-2009的规定。
设备应采取必要的电磁兼容性措施,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具备可靠接地点。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措施。
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 4208-2008中IP54规定;安装在防护箱中或安装在室内的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 4208-2008中IP20的规定。
6.4装置的功能6.4.1基本功能a)接收 ECT、EVT数字信息通过光纤实时接收ECT、EVT输出的数字采样值。
b)采样值有效性处理MU应具有对ECT、EVT采样值有效性(失步、失真)的判别,对故障数据事件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