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
- 格式:docx
- 大小:262.84 KB
- 文档页数:6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读图填图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长沙某中学赴神农谷开展野外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判断公路的海拔为____(填“大于500”或“小于500”)m。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形态判断瀑布景观出现在图中的__①____(填“①”或“②”)处。
(3)黄桃栽培需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据此判断,图中A、B两处中最适合栽培黄桃的是______(填“A”或“B”)处。
答案(1)小于500 (2)①(3)A【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 m,因此图中公路的海拔小于500 m。
(2)读图可知,①处位于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且陡崖以上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山谷易发育成河流,陡崖有河流的地方会形成瀑布,故选①处。
(3)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判断,A处等高线较稀疏,是缓坡,B 处等高线较密,是陡坡。
根据指向标可判断,A处位于山地的南面,阳光充足,B处位于山地的阴面。
综合可知,A处最适合栽培黄桃。
2.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名称:A是____,B是____。
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____m。
(2)A地位于王庄的____方向;若两地图上距离为4 cm,则实地距离为____km。
(3)图2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__′__(填“aa′”或“bb′”)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顶山谷150 (2)西北8 (3)bb′(4)B 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图中的等高距为50 m,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150 m。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若两地图上距离为4 cm,则实地距离为4 cm×200 000=8 km。
初中地理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低的地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陡,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可以判定为山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鞍部。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数据是相对高度,等高线可以相交、重叠,但不可以闭合。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高原。
因此,正确答案为:1.B 2.A 3.B 4.D 5.C 6.B 7.C 8.A 9.A。
11.1)不正确。
2)不确定。
3)不正确。
4)不正确。
5)不确定。
6)不确定。
12.1)A代表山脊,B代表山谷。
2)约为200米,D地气温更高。
3)东北方向,约为1.5千米。
4)因为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可以找到水源和人类活动的迹象,有可能找到安全的地方。
13.需要具体问题才能回答。
1) A点的海拔高度是800米,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50米。
2) B处的地形部位是山峰。
3) C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4) 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③。
因为③所在位置应该是山峰,不可能是河流。
14.(1) 回答图中地形部位名称:C处是山谷,E处是山峰,B-D是山脊。
2) 如果B-D是一条小河,其河水应是向B处流去。
3) 甲、乙的相对高度是50米。
如果我校七年级要进行一次攀援活动应选择E处。
4) 如果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的实际直线距离约是4千米。
15.(1) 量算图中EC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为6千米。
2) A和F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山峰和山谷。
3) 图中B点的海拔为500米,等高距为50米。
4) 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5) 如果在D坡和E坡开垦梯田,应选择在E坡,判断的依据是E坡比D坡更平缓。
16.(1) 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A处;适合漂流的是B处。
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2) 在图中正确的位置标出“鞍部”。
3) 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xxxxxxx,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3千米。
2020届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B:______;C:______;E:______(2)图中虚线A、F中表河流的是______(3)从A或M路线攀登甲山,坡度较缓的是______路线,判断理由是______(4)G地的海拔高度为______米, 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米,H在G 的______方向。
(5)如果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米2.读经纬网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玲玲家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贝贝家位于玲玲家的_____方向.(2)在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处中,属于陡崖的是______处;A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 米,图示范围的地形类型应是_________(“山地”或“平原”).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2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千米.(3)某徒步旅行者在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了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出发前老师让同学们研究该山等高线地形图,请回答:(1)F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老师提醒山上______处有个陡崖。
(2)B 、C处相比,从______处登山容易,判断依据是______。
(3)在图中______处可以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山顶与学校的温差大约______℃。
(4)学校在山顶的______方向,两者图上距离约为3.6厘米,实地直线距离为______千米。
(5)如果你在山顶迷路了,首先要找到小溪流,顺着溪流往下就能走出大山,①②③三条虚线中,最可能发育有溪流的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4.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千米。
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一、单选题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A. 海拔高B. 坡度陡C. 坡度缓D. 海拔低2.能—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是( )A. 等高线地形图B. 分层设色地形图C. 地形剖面图D. 政区图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①等高距全图是一致的②等高线是可以相交的③等高线是可以重叠的④等高线是不可以闭合的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 )A. 海洋B. 平原C. 冰川D. 高原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可以判定为( )A. 山谷B. 盆地C. 陡崖D. 山脊6.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 aB. bC. cD. d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干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 )A. 盆地B. 陡崖C. 鞍部D. 山顶8.下列关于等高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 等高线上面标的数据是相对高度B. 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C. 等高线上面也可以不标数据D.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能表示出平原9.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10.有关地图知识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A. 等高线闭合的地区,数值由内向外变小的为盆地B.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C.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D. 任何地图的上方总是北方二、综合题1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
()(2)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
()(3)B点的海拔是600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小于400米。
()(4)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100米。
()(5)如果C 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C处。
()(6)甲地比较适合建自来水厂。
()12.读图1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第02讲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B.河流先向东流再流向东南C.最高处为山峰所在地D.甲乙两村的高差约为280米2.图中①、①、①、①四地中()A.①地发生山洪的几率最大B.①地可以看到山峰和乙村C.①地能欣赏到壮观的瀑布D.①地最适合夏季夜晚露营【答案】1.A 2.B【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最高处海拔在900~1000米,不是山峰所在地,C错误。
由等高线弯曲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的规律并且图的左边是北得知,图示河流先流向南,再流向西南,B错误。
乙村的海拔在400~500米的范围内,甲村的海拔小于100米,高差大于300米,D错误。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图中显示该区域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A正确,故选A。
2.①地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发生山洪的几率小,A错误。
①地是平缓的山脊,可以看到更高处的山峰和无阻挡物相隔的乙村,B正确。
陡崖的上方没有河流,在①地不会形成瀑布,C错误。
①地距河流较近,夏季可能暴发山洪,不适合露营,D错误,故选B。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方法:1.读数值。
一要读出区域地势起伏大小;二要读出海拔最大、最小值。
依据数值特征可以识别地形类型。
2.读延伸方向。
依据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地形走向,如山脊走向。
3.读疏密程度。
依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确定坡度陡缓、坡面凸凹和陡崖。
4.读弯曲状况。
依据等高线的弯曲状况确定山脊、山谷和鞍部。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A.①①两处的相对高度为400米B.①处为山脊C.①处比①处坡陡D.①处为该区域最高峰4.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A.A处开发攀岩项目B.B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C.C处修建观景台D.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答案】3.B 4.B【解析】3.由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那么①①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A 错误;①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应该是山脊部位,B正确;①地比①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C错误;图中的C应该是该区域的最高峰,海拔在900米以上,1000米以下。
专题03 等高线地形图识图填空一、等高线地形图:读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各题。
(1)该图中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
(2)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地形部位②是:____;②、②、②、②四地形部位,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
(3)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____米,②山顶的海拔范围是____。
(4)图中“小河”两字所在河段的流向是____。
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河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____,理由是____。
(5)如果图中A点的温度是12.4°C,那么B点的温度是____°C(6)地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爬山运动,A和B所在地,爬山比较轻松的是____;为什么?____。
(7)甲、乙、丙、丁适合修建水电站大坝的是____。
二、解题技巧:1、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都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即使在某一张图上有断开的现象,也会在相邻的图上闭合。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做到“一读二看”:“一读”是指读数值,读数值可知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等高距等;“二看”是指看疏密和看形状,看疏密可知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看形状可判断不同的山体部位。
2、易混淆的概念:(1)山峰与盆地:山峰与盆地等高线上的数值分布相反(如下图)。
②山峰: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小;表示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等高线数值中心小,四周大;表示中间低,四周高。
(2)山脊与山谷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下图)②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
②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
知识点速记1、地形类型:利用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形类型,小于200米是平原;200~500米是丘陵;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大于500米且边缘等高线密集、内部等高线稀疏的是高原。
2、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的表示方法如下:3、坡度判读: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4、河流流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发源于山谷,由高处流向低处。
专题二--等高线地形图【考点】·地理基础知识(记忆部分):1、地形部位的名称:山顶(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2、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和区别。
【真题回顾】1.(2014三明卷)图12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9分)(1)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方向;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图12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千米。
(2)D、E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河段,判断依据是。
(4)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村,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说明理由: (写1点即可)。
2.(2014厦门卷)读图11,完成下列各题(9分)。
(1)A点的海拔为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米,山顶D的海拔约为米。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E ,F ,虚线AC 。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4)山顶D位于山顶C的方向,山顶C与山顶D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米。
3.(2014宁德卷)图1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分)(1)图中A地的地形部位是,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3)图中甲地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有①②。
(4)图中乙、丙两地夏季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是。
图104.(2015南平卷)读等高线地形图(图13)和我国东部某地气候资料表。
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气温(℃) 降水量(毫米) 1月 7月 1月7月 全年 10.5 28.8 49.8 112.0 1343.6(1)甲、乙、丙三个村庄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从气候资料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耕地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为保护生态环境,该地较陡的山坡上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2)度假村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从度假村到山顶B ,需要登高 米;若图中溜索长度约1厘米,则实际长度约为 米。
【专题讲解1 判读地势高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需要对等高线的海拔高低、河流的流向进行判断。
方法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常言道:水往低处流。
河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由数值大的地方流向数值小的地方。
【例题】图中山顶甲与山顶乙相比,哪个海拔高?河流的流向是?点击下方空白查看答案【答案】山顶甲海拔高于山顶乙。
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代表海拔。
图中两条等高线之间相差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
山顶甲的海拔在600~700米之间,山顶乙的海拔在500~600米,所以山顶甲海拔高于山顶乙。
水都是往低处流的,A处海拔是300米,B处是100米,河流由A流向B,自东北流向西南。
【专题讲解2判读坡度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小,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例题】图中,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点击下方空白查看答案【答案】B点到山顶C登山线较陡。
【解析】从B到山顶C,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小,等高线密集,坡度比较陡;而从A到山顶C,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大,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可以判断出从B点到山顶C登山线较陡。
【专题讲解3判读山脊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因此“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例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表示的地形部位是?点击下方空白查看答案【答案】①是山脊,②是山谷。
【解析】图中,①处等高线由海拔500米向海拔100米处凸出,可判定是山脊;②处等高线由海拔100米向海拔500米处凸出,可判定是山谷。
所以①的地形部位是山脊,②是山谷。
【专题讲解4 判读山顶盆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闭合,当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可判定为山顶,且一般用黑色三角形表示。
2024年地理中考三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选择题2020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量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雪面高程为8848.86米。
下图为2020年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测量攀登部分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登山路线大致位于珠峰的()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2.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增高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内部,板块张裂B.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张裂C.位于板块内部,板块相互挤压碰撞D.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碰撞3.珠穆朗玛峰的温度极低,即使在夏季,平均温度也在-20℃左右,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人类活动C.地形地势D.海陆因素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从参观到体验,从演艺到文创,从守护文物到搭建场景……古老长城正变得可观、可感、可亲。
下图为八达岭长城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最高峰的海拔大约是()A.768米B.815米C.780米D.721米5.据图可知,修筑长城的地形部位主要是()A.陡崖B.山谷C.鞍部D.山脊6.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应提倡()A.大量仿建,扩大长城规模B.粉刷一新,发展现代旅游C.定期维护,合理开发利用D.扩容改造,增加收费项目下图是北京郊区一个传统村落的等高线地形图,村落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形不散而神更聚。
完成下面小题。
7.要想拍摄村庄全貌,最佳拍摄地点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8.关于该村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部分位于海拔630-670米之间B.东西长200米C.周围多种橡胶树D.形态受地形影响大等高线地形图是我们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地图类型之一。
读下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山峰A的海拔最可能是()A.950米B.800米C.1100米D.850米10.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是山脊B.C是山谷C.D是陡崖D.E是山峰为了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中学组织学生去小清山进行研学旅行,读“小清山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中考地理难点突破专项训练之二: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
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B:______;C:______;E:______
(2)图中虚线A、F中表河流的是______
(3)从A或M路线攀登甲山,坡度较缓的是______路线,判断理由是______
(4)G地的海拔高度为______米, 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米,H在G 的______方向。
(5)如果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米
2.读经纬网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玲玲家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贝贝家位于玲玲家的_____方向.
(2)在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处中,属于陡崖的是______处;A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 米,图示范围的地形类型应是_________(“山地”或“平原”).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2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千米.
(3)某徒步旅行者在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了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出发前老师让同学们研究该山等高线地形图,请回答:
(1)F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老师提醒山上______处有个陡崖。
(2)B 、C处相比,从______处登山容易,判断依据是______。
(3)在图中______处可以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山顶与学校的温差大约______℃。
(4)学校在山顶的______方向,两者图上距离约为3.6厘米,实地直线距离为______千米。
(5)如果你在山顶迷路了,首先要找到小溪流,顺着溪流往下就能走出大山,①②③三条虚线中,最可能发育有溪流的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4.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千米。
图中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方向。
A地的海拔是______米,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米。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B______,C______;D与E所在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______。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是山脊的是____处,C处是山地的_____部位,B处是山地的______部位。
(2)A山峰的海拔大约是_________米。
D点在A山峰的_______方向。
如果A山峰与D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比例尺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千米。
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村庄位于两处山顶之间相对平坦的__________(地形部位名称)。
(2)若该区域有一条河流,则河流应该在__________(①/②)处,因为河流通常在__________(山谷/山脊)流动,该河流的流向为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
(3)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米,若A、B两点图上距离为5厘米,其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米。
(4)两个登山队分别沿甲、乙两条路线向山顶攀登,则_____队比较轻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B____,D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千米。
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图中甲村所在的地形是_______,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_ 方向,
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3)图中乙村计划从河流中引水,③、④两条引水路线中哪一条更合理?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大坝建成后受影响最大的是甲乙两村中的______村。
(5)图中与丙地海拔最接近的点是____
(6)已知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cm,如果该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计算A、B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_千米。
9.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
(2)李村在王村的____方向,量得李村与王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米。
(3)考察中同学们经过①和③两条河流,水流更急的是____(填序号)。
(4)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同学们测得A地气温为20℃,估算B 地的气温为____℃(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10.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a、b所示)图(图2)。
(1)图1中,区域内最大相对高度的范围是____米。
(2)图2中,甲、乙、丙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与图1区域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大致符合的是____。
(3)某日,老师带着三名学生到图1所示区域进行地理考察,站在山峰E最高处的老师和站在A、B、D三处的学生相互大声喊话,则老师可能“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是____处的学生。
(4)图1中,当竖立在山峰C上的旗杆旗帜大部分时间都飘向东南时,F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
答案
1.【答案】(1)盆地陡崖鞍部
(2)F
(3)A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200 100 西南
(5)1500
2.【答案】(1)110°E,26°N;东北;(2)B;570;山地;2;(3)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
3.【答案】(1)鞍部E(2)C C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A 3.3
(4)西南3.6
(5)③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凸出),易形成河流
4.【答案】(1)50西南800 100(2)山顶山谷 D
5.【答案】(1)甲陡崖鞍部
(2)500—600米东北3千米
6.【答案】(1)鞍部
(2)②山谷东北西南
(3)200 2500
(4)乙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7.【答案】(1)山顶陡崖山脊
(2)570 D
(3)西北 2
8.【答案】(1)山脊山谷
(2)盆地西北350
(3)③③引水源头海拔比乙村高,④引水源头海拔比乙村低,水向低处流。
(4)甲
(5)丁
(6)10
9.【答案】(1)陡崖
(2)东北600
(3)①
(4)500 17
10.【答案】(1)700~900
(2)乙
(3)D
(4)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