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年会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1
成都,我们来了!本刊记者 温 靖,郭 黎,朱逸铭八月的成都如诗如画,八月的成都如梦如歌。
8月22日上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温德姆大酒店祥云厅盛大开幕,中国农业工程领域1500多名代表欢聚在被誉为“天府之国”“蜀中江南”的四川成都,参加了这届来之不易、意义重大的年会。
这是被三年疫情延迟了的会议,更是二十大之后中国农业工程领域迫切需要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找到了组织”“回到了家”中国农业工程学术年会本是每两年举办一次,受三年疫情的影响,2023年年会显得异常难得,让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百感交集,激动不已。
开幕式上,嘉宾致辞热情洋溢,现场掌声不断,气氛格外热烈。
“相约锦城前程似锦,聚首成都梦想成真。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工程技术和装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担当。
未来,我们将坚持‘四个面向’和‘五服务’定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学会和世界一流期刊;将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会、协会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协作,交流互鉴,博采众长,创新平台载体,集成交流展示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建设好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大家做好服务,不断提升凝聚力、影响力和引领力。
希望我们同心协力,以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工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辉的致辞令代表们激情高涨,倍受鼓舞。
有代表激动地说:“这些年太不容易,终于找到组织了”,还有代表向年会工作人员表示“年会既是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更是农业工程人之家,我们回家了”.....代表们十分珍惜短短两天的会期,踊跃报名,准时参会,并且有备而来,为本届年会贡献了200多场富有家国情怀、理论高度与深度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皆备的精彩报告,意气风发的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在年会这个“大平台”上、在学会这个“大家庭”里放飞心中的梦想,碰撞思想的火花,共话中国农业工程的美好明天,同谋中国农业工程的锦绣未来。
产学研交流研讨会会议稿一、引言产学研交流研讨会是一种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本研讨会旨在通过学术报告、案例分享、问题讨论等形式,促进产学研三方的深入沟通,推动产业创新与学术研究的跨界融合。
二、会议议程1. 开场致辞(15分钟)主持人对与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议程和期望的成果。
2. 学术报告(60分钟)(1)报告一:产学研融合的现状与趋势(30分钟)报告人从国内外产学研融合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了产学研融合的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报告二:创新引领下的产学研模式探索(30分钟)报告人基于自身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探讨了创新在产学研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3. 案例分享(60分钟)(1)案例一:企业技术创新与高校技术转移合作(30分钟)来自某知名企业的代表分享了该企业与某高校的合作案例,重点介绍了双方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合作实现共赢。
(2)案例二:产学研合作的困境与解决方案(30分钟)某高校的代表分享了其与多家企业合作的经验,总结了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4. 问题讨论(30分钟)与会嘉宾就产学研合作中的常见问题展开讨论,包括合作模式选择、利益分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5. 结语及展望(10分钟)主持人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和讨论结果,并对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交流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三、会议笔记1.开场致辞:主持人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强调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性与意义。
2.学术报告:–报告一:产学研融合的现状与趋势。
报告人介绍了产学研融合的背景和现状,指出了产学研融合的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报告二:创新引领下的产学研模式探索。
报告人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并强调创新在产学研融合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享:–案例一:企业技术创新与高校技术转移合作。
该企业的代表介绍了与某高校的合作案例,重点阐述了双方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方面的合作经验和成果。
产学研合作大会发言稿模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向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庄重的场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共同探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已被全球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仅能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也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合作效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首先,产学研合作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实际需求,瞄准共同关心的重大科技难题,积极构建问题解决的联合体。
如今,许多企业和学校已经开始建立起共同的实验室、研发中心,共享资源,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形成了紧密合作。
但我们还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要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探索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将科学家的智慧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其次,产学研合作需要建立公平、透明、可持续的合作机制。
在合作过程中,各方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积极沟通,确保合作项目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形成合作共赢的利益捆绑机制,实现利益共享,打破传统行业壁垒和部门间的隔离,提高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效应。
第三,产学研合作需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在产学研合作中,中介机构作为桥梁和纽带,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中介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转移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中介机构还可以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
因此,我们要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
最后,产学研合作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建设。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大创项目交流年会,共同分享和交流大创项目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大创项目组成员,向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大创项目,全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校大创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年会,就是要总结经验、交流成果、激发创新、推动发展。
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过去的一年,我校大创项目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学校成立了大创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了项目的高效运行。
2. 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我们鼓励学生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 优化项目选题,提高项目质量。
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项目。
4. 强化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我们建立了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制度,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5. 拓展合作渠道,提升项目影响力。
我们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升项目影响力。
二、展示成果,分享喜悦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大创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部分优秀项目展示:1. 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组成员通过研究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农业系统,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成员针对图像识别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深度学习算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开发了一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