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 格式:docx
- 大小:15.20 KB
- 文档页数: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详细勘察)一、文字部分1、概述.工程概况(1)建设、设计及委托单位,工程地址,规划用地面积,场地整平标高,建筑物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建筑物名称结构类型层数及高度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及柱网间距基础埋深(m)基础底面荷载或柱荷载(KN)地下室或设备基础尺寸(m)容许沉降量及倾斜值(mm、%)其他(2)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及据此确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环境类别。
勘察的目的、任务根据工程特点,已知地质条件,详勘及设计要求,提出主要目的,具体任务,以满足设计、规范及施工图审查要求。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及资料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点等资料及建筑、设计等单位提出的勘察要求,选择并列出应遵循的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
招标文件,已有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
勘察工作简介1.4.1勘察方法、手段总述: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及建筑物性质选用相适应的勘察手段。
(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1.4.1.1钻探说明钻探设备型号,钻探方法,开、终孔直径,循环浆液,岩、土芯样采取率等。
1.4.1.2取样(含取水、土化学分析样)说明取土器型号、标准,取土方法,取土间距,土样等级,包装、贮存及运送防护措施等。
1.4.1.3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SPT)说明SPT的目的、贯入设备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及试验间距等。
(2)重型动探试验(DPT)说明DPT目的,动力触探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等。
(3)静力触探试验(CPT)说明CPT目的,静探设备型号、规格(微机采集系统、探头编号、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锥角,率定系数,试验方法等。
(4)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VST)说明VST目的,仪器型号,板头尺寸,率定系数,试验方法。
(5)平板荷载试验说明平板荷载试验目的,设备型号,设备自重,压板尺寸,试验方法(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等)。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的基础,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与质量监督的重要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旨在规范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流程,确保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一)了解岩土工程范围和条件。
(二)查明地质、地貌、水文和气象等基本情况。
(三)获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工程性质和环境质量情况。
(四)草拟岩土工程地质报告。
(一)地质勘察1.了解岩石、土壤等岩土物质的分布、厚度、深度等情况。
2.综合分析地形、地貌、沉降和震动等因素,掌握地层构造特征。
3.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的情况,判断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土工勘察1.采集和分析土壤和岩石取样资料。
2.对土壤和岩石进行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
3.了解土壤的压缩性、稳定性和抗剪性能等工程性质。
1.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类型和可能性。
2.研究施工区域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和预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评估施工区域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3.分析地面和地下建筑物、自然条件与规划设计等因素的关系;(四)环境勘察1.研究岩土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和现状,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情况。
2.分析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分布情况。
3.确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的作业流程大致包括:勘察计划制定;调查资料整理;实地勘察与采样;室内试验研究;勘察资料评价与勘察报告编制。
岩土工程勘察必须符合以下质量要求:(一)前期勘察的准确性,勘察数据的可靠性;(二)按照规定进行岩土取样和出具岩土取样证书;(三)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勘察的规范操作和准确可靠;(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六)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文本应注明勘察人员姓名,勘察单位名称,勘察时间及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应设立相应的质量检查机构,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查看勘察计划和勘察报告,确认勘察的范围和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自年月日起施行。
其中、、、、、、、、、、、、、、、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于年月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号文的要求,对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章:.总则;.术语和符号;.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特殊性岩土;.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和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现场检验和监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加了“术语和符号”章;.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为“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将“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地震液化”合为一节,取名“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对特殊性土中的“湿陷性土”和“红粘土”作了修订;.加强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要求;.增加了“深层载荷试验”和“扁铲侧胀试验”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工程勘察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审查宜分勘察纲要审查、施工过程检查和勘察报告审查阶段,其各阶段审查要点如下:一、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审查要点该阶段审查的要点是: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明确;2、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是否明确;3、采用的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勘察阶段的要求;4、所掌握拟建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是否齐全;5、对场地的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经验等资料的搜集是否齐全;6、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否准确、有效;7、勘察方案和勘察工作量的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否适宜;8、所选用的勘探设备、仪器是否符合要求;9、所安排的试验项目(岩、土、水)、数量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工程需要的要求;10、各工序是否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11、拟提交的技术文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等。
二、勘察现场作业检查要点现场施工检查应以审查通过的勘察纲要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为依据,结合场地的具体条件进行,重点检查以下内容:1、勘探所使用的设备、仪器、工艺、操作是是否符合相应的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勘察纲要的要求;2、现场勘探点施工的位置及取样(岩、土、水试样)的位置、间距、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取原状土试样是否达到相应取样等级的要求;对试样是否采取了及时腊封和防震、防晒和防冻等保护措施;3、原位测试所采用的设备、仪器的精度是否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需率定的设备是否进行了事前率定或在率定有效期内使用;测试点的位置、间距和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4、原始记录应客观的反映工程现场实际,检查时,(1)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内容的全面性进行检查;(2)原始记录的清晰度、划改和责任人签署是否符合要求;(3)记录内容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的规定;(4)记录所使用的记录纸和笔是否符合长期存档的要求;5、若现场工程条件与勘察纲要编制不一致时,是否进行了及时调整;6、室内试验。
XX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纲要纲要编制人:项目负责人:项目审核人:项目审定人:XX公司年月日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拟建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附近参考地质资料 (1)2.1 拟建场地环境 (1)2.2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2.3 拟建场地附近参考地质资料 (1)3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3.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3.2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2)4 执行技术标准 (2)5 选用的勘探方法 (3)6 勘察工作布置 (4)6.1勘探点布置原则 (4)6.2 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现场试验的方法和布置原则 (6)6.3 勘探点测量要求 (6)6.4 取样方法和取样器选择,取岩、土样和水试样取样及其保护运输要求7 6.5 室内岩、土(水)试验内容、方法、数量 (9)6.6 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时,应明确测绘范围和成果要求 (10)6.7预计工作量 (10)7 勘探完成后现场处理 (10)8 拟采取的质量控制、安全保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10)8.1 拟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 (10)8.2 拟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11)8.3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2)9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人员安排、勘察进度计划 (13)9.1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 (13)9.2 拟投入的人员安排 (13)9.3 勘察进度计划 (13)10 勘察安全、技术交底及验槽等后期服务 (13)10.1 勘察安全交底 (13)10.2 勘察技术交底 (14)10.3 验槽等后期服务 (15)11 拟建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5)附图、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附表:1、勘探点基本情况一览表1 工程概况包括拟建工程的基本概况,勘察分级等。
2 拟建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附近参考地质资料2.1 拟建场地环境根据工程实际编写。
2.2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工程实际编写。
2.3 拟建场地附近参考地质资料搜集附近场地的已有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地层时代、地质构造、岩土层分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