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练习题1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82.56 KB
- 文档页数:5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唐玄宗时期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2.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昆明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先生坡。
从下图的路牌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准确把握,图片中“乡试”“贡院(今云南大学址)”“秀才(俗称先生)”等信息可以得出图片信息与科举制度有关,且得知先生坡的来历,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
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1)材料一中的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写出两点,2分)(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2分)【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2)它是当时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任人唯才、唯贤,淡化世族、门第的影响;中国的文化精华得到传承。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HY;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最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HY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根本年年进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以下对科举制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隋朝设立B、完善于唐朝C、宋元八股取士 C、废除于清朝末年3.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科举制存在时间是( )A.唐朝一明朝, B.隋朝一清朝C.隋朝一HY, D.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清朝4.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
该制度诞生于〔〕A.秦朝, B.汉朝C.隋朝, D.唐朝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该诗句是说唐太宗〔〕A.善于HY事,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6.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创造〞。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朝, B.康朝, C.明朝, D.清朝7.以下内容,属于描绘唐代科举的是( )A.“非翰林不入内阁〞,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8.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B.扩大了HY政权的社会根底C.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时机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9.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以下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方法选拔官吏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C.武那么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0.“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1.科举制的创立(1)唐太宗:重视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2)武则天:增加进士科的录取人数,开创了____制度和____。
(3)唐玄宗: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3.影响(1)科举制度把读书、____和____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____。
(2)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
(3)科举考试重____,对____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
(4)对亚洲的____、____、越南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5)对____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____借鉴科举制度,创设了____制度。
(6)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____多年,影响很大。
二、三省六部制1.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
2.创立者:______。
3.影响:__________的确立,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答案:一、1.分科隋朝唐朝门第高低考试成绩的优劣进士贵族考生出身中央2.(2)殿试武举(3)诗赋3.(1)考试任官素质(2)文化教育(3)诗赋唐诗(4)日本朝鲜(5)欧洲英国文官(6)1 3002.隋文帝3.三省六部制【问题1】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探究:创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1)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2)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在位时,首创了殿试和武举。
(3)到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使唐朝上下吟诗、作诗蔚然成风。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问题2】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 300多年。
想一想,科举制产生了哪些影响?探究:(1)积极影响:①科举考试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机勃勃的进步性。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不属“科举制演变”这一主题的是A.诞生于隋朝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D.清朝实行文字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紧扣主题“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而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科举制度无关,其是文化专制制度,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完善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时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中国历经了1300多年,隋朝诞生,唐朝完善,清末废除,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科举制度3.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社会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指的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官僚社会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据此可知隋唐时期官员来源非常广泛,与隋唐实行的科举制度相关,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这种通过考试的制度()A. 诞生于隋文帝时期,唐朝进行了完善B. 改变了选官的目的,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 是诗歌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D. 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局面,使政治文化更具平民性【答案】 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进行了完善。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局面,使政治文化更具平民性,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诗歌文化繁荣。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内容,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制度,意义很深远,时间持续的也很久,在历史中是重要的教育制度。
2.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这一制度创立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因此,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
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制度考察类,考察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是常考的重点。
3.泉州市区有条状元街,与“状元”一词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考试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因此,与“状元”一词有关的制度是科举制。
科举制的创立一、单项选择题1.科举制创立于()A.东晋B.南北朝C.隋朝D.唐朝2.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A.500年B.700年C.900年D.1300年3.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4.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B.元C.南北朝D.清末5.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晋B.西晋C.南北朝D.隋朝6.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一首《及第谣》抒写了新科进士们春风得意的情怀。
它与我国古代的那一项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等级制8.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
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玄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材料中所涉及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2)将这一制度完善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1.C2.D3.D4.D5.D6.C7.C8.D9.(1)科举制;(2)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3)巩固统治;选贤用能。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科举制的创立一、单项选择题1.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成立是在()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武则天时2.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A.唐太宗B.武则天C.唐中宗D.唐玄宗3.我国的武举是从_____________开始的()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4.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A.进士科、明算科B.明经科、明法科C.秀才科、进士科D.进士科、明经科5.科举制度创立、废除的两个朝代是()A.隋朝、清朝B.唐朝、清朝C.隋朝、明朝D.唐朝、明朝二、判断题〔下面的各项内容,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在()内打“√”,无关的打“×”〕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7.“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8.“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9.“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10.“金榜未题名,名落孙山外。
”()1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12.“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三、联想空间13.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为进士、明经,而明经里有一种题目叫“帖经”;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从唐玄宗开始,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考生,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考试题目?请说出你这样看的理由,并向统治者提出你的改革建议。
14.假如一位是在南北朝时期豪门大姓,比如姓王,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不买他们的账,王氏子孙要想做高官,也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另一位是春风得意,在35岁就中了进士,身份倍增,一改穷困潦倒的家境的李氏子孙,还有一位是读了一辈子书,到如今头发花白,但仍未考取任何功名的崔氏子孙。
碰巧这三位都到长安大雁塔慈恩寺的题名处,看各种人在此处往来穿梭,他们都有感而发。
请你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发表他们各自对科举制的看法,写出他们的对话方案:王氏:常言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明朝,终结于秦朝。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一科。
考中进士的是天子门生,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为“登龙门”。
发榜之后,新科进士可以参加国宴,接受皇帝的召见,还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
这种荣誉被古人称为人生最得意一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③“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考试的相关史实。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何时才能有结实的大房子无数,可以让天下所有穷苦人都住进去,都开心呢?与科举考试无关。
而ABCD每个选项都是三点,也就是只有一点与科举制度无关。
故此题选择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隋朝时期,读书求学的人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的史实。
最有可能造就这些读书人的政策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官员推荐D.科举考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知识讲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能力拓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赞扬中国科举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也都肯定中国科举制,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
法国重农学派奎纳,更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因此,1791年起,法国率先实行了文官考试,接着1853年后英国也推广文官考试。
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26)——科举制的创立1、“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答案 D2、以下对科举制产生、发展、废止的脉络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答案 C3、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A.诞生于隋朝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D.戊戌变法中废除答案 D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歌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 B5、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6、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 B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答案 B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A.唐太宗B.武则天C.唐中宗D.唐玄宗
3.我国的武举是从_____________开始的()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4.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进士科、明算科B.明经科、明法科
C.秀才科、进士科D.进士科、明经科
5.科举制度创立、废除的两个朝代是()
A.隋朝、清朝 B.唐朝、清朝
C.隋朝、明朝 D.唐朝、明朝
二、判断题〔下面的各项内容,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在()内打“√”,无关的打“×”〕
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7.“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8.“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
9.“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
10.“金榜未题名,名落孙山外。
”()
1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12.“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
三、联想空间
13.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为进士、明经,而明经里有一种题目叫“帖经”;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从唐玄宗开始,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考生,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考试题目?
14.假如一位是在南北朝时期豪门大姓,比如姓王,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不买他们的账,王氏子孙要想做高官,也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另一位是春风得意,在35岁就中了进士,身份倍增,一改穷困潦倒的家境的李氏子孙,还有一位是读了一辈子书,到如今头发花白,但仍未考取任何功名的崔氏子孙。
碰巧这三位都到长安大雁塔慈恩寺的题名处,看各种人在此处往来穿梭,他们都有感而发。
请你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发表他们各自对科举制的看法,写出他们的对话方案:王氏:常言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而如今这世道,还得让我坐上这冷板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氏:此言差矣!常言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没有这科举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崔氏:皇帝老儿真长策,赚得我这一生冷板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A
二、6.√7.√8.√9.√10.√11.×12.×
三、13.提示:“帖经”相当于现在的填空题,根据你对填空题的评价来评价“帖经”考试,提出你的建议,考诗赋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
14.要求:根据题目介绍的内容而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