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大纲:A 鼻1.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2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3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B 喉1.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投影2.了解喉的软骨、连结、肌肉及其功能3.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C 气管及支气管1.气管的位置、毗邻2.了解气管的构造3.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D 肺1.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2.掌握肺段的概念3.掌握肺的体表投影E 胸膜1.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2.掌握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3.掌握胸膜的体表投影要点:1.鼻腔的分部:每侧鼻腔又分为.鼻阈为皮肤与粘膜的交界处,鼻前庭壁由皮肤覆盖 ,生有鼻毛,有滤过和净化空气功能,因其缺少皮下组织且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所以它不但是疖肿的好发部位而且发病时疼痛剧烈。
Little 区: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
90% 左右的鼻出血发生于此区,故称为 Little 区或 Kiesselbach 区。
3. 鼻中隔: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支架,表面覆盖粘膜而成,位置通常偏向一侧。
:最上鼻甲或上鼻甲的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凹陷为鼻粘膜分两部分,位于上鼻甲与其相对的鼻中隔及二者上方鼻腔顶部的鼻,富有感受嗅觉刺激的嗅细胞。
6.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起自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上缘。
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较前庭韧带厚而短。
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面的喉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的通气道。
当紧急切开弹性圆锥进行抢救时,注意勿伤及环甲动脉吻合弓9.喉腔分部:借前庭襞和声襞将喉腔分为前庭襞上方的喉前庭,声襞下方的声门下腔,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喉中间腔。
10.喉的位置及体表标志: A 位于颈前部,喉咽的前方,向上借喉口通喉咽,向下与气管相接 B 甲状软骨的喉结,环甲软骨弓(平第六颈椎):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
: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
呼吸系统学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
其中,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通过鼻腔可以使空气先经过滤、加热和湿润等处理,然后进入喉咙。
喉咙是一个位于口腔与气管之间的通路,它不仅参与呼吸,还是发声和吞咽的重要器官。
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它内部覆盖有纤毛和黏液,可以起到清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病菌的作用。
支气管是气管分支出来的两支管道,分别进入左右肺。
而肺则是位于胸腔内的呼吸器官,主要承担气体交换和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1. 氣體交換:呼吸系统通过气体交换的过程,将新鲜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在肺泡中进行,氧气经过肺泡膜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肺泡膜排出体外。
2. 维持酸碱平衡: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当体内酸性增加时,呼吸系统会增加呼气的量和速度,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使体内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3. 发声功能:呼吸系统在喉咙中包含了声带,通过空气的流经和声带的振动,我们才能发出声音。
通过调节声带的张紧程度和声门的开合,我们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量。
4. 温湿调节: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和黏膜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湿润的处理,使其满足肺部吸入的条件。
这样的处理可以避免肺部受到太冷或者太干燥的刺激。
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1. 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以是由于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引起的。
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病原体,但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可能需要及时就医。
2.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
哮喘发作时,支气管会因为炎症和痉挛而收缩,导致空气流通受阻。
哮喘的诱因包括过敏原、感染、气候变化等。
3. 肺炎:肺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
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呼吸系统常见知识点1.小细胞肺癌最具特征性的细胞--燕麦细胞。
2.肺弥散功能障碍最常出现--Pa02下降,PaC02正常或下降。
3.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于--后纵膈。
(助理不要求)4.支气管哮喘确诊检查首选--支气管激发试验。
5.仰卧位时吸入性肺脓肿的最可能的部位--上叶后段。
6.COPD患者病情加重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控制感染与改善呼吸功能。
7.支气管扩张确诊首选检查--胸部CT。
8.张力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措施--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减压。
9.小细胞肺癌首选治疗方式--化疗。
10.烟草对人体产生的成瘾的成分是--尼古丁。
11.烟草烟雾中,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的物质---一氧化碳。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咳嗽咳痰+双肺过清音+桶状胸+肺功能FEV1/FVC <70%。
13.支气管哮喘诊断:反复喘息、气急+过敏原+肺部广泛哮鸣音+夜间、凌晨加重+可自行缓解或药物缓解。
14.支气管扩张X线示双下肺多个囊状透亮区,部分可见液平。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
16.肺癌确诊: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活检,周围型肺癌→经皮穿刺+活检。
17.血源性肺脓肿=体表有脓肿感染灶+发热不退伴咳嗽+X线双肺多发小脓肿。
(助理不要求)18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诊断:中老年人+砖红色胶冻样痰+X线叶间隙弧形下坠。
19.闭合性气胸患者肺压缩量<20%的首选治疗措施是--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
20.肺脓肿体征:发热、盗汗、乏力、咳大量脓臭痰。
(助理不要求)21.支气管扩张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胸部高分辨率CT。
22.Ⅰ型呼吸衰竭:(1)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2)弥散功能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肺动-静脉分流等。
23.Ⅱ型呼吸衰竭:(1)PaO2<60mmHg,PaCO2>50mmHg。
(2)通气功能障碍。
(3)慢阻肺等。
24.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确定溶栓治疗的主要依据指标是右心功能。
呼吸系统知识点整理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呼吸系统知识点的整理:
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廓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它们共同构成了气体交换的通道。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而胸廓则帮助维持肺部的稳定。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通过这种方式,呼吸系统为身体提供所需的氧气,并帮助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3.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吸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并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通过肺泡排出体外。
呼气时,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而氧气则被吸入肺部。
4. 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咳嗽等症状。
5. 呼吸系统的维护:要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此外,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
6. 呼吸系统的药物使用: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
在使用药物时,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以上是呼吸系统知识点的整理,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
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系统之一,负责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健康和医学领域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 呼吸道: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鼻腔是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起始点,咽喉连接鼻腔和气管,气管分支为两支支气管。
2. 肺部:左右两个肺通过支气管与气管相连,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3. 供血和神经支配:肺部由肺动脉和肺静脉供血,同时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控制。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1. 气体交换:肺部通过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声音产生:声带在喉部振动产生声音,呼吸系统参与了人类语言和交流。
3. 清洁和湿润:呼吸道会清洁和湿润空气,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肺部。
三、1. 鼻腔:包括鼻甲、鼻中隔、鼻孔等结构,通过粘膜分泌物和毛细胞过滤空气。
2. 喉部:主要是喉结、声带、杓状软骨等结构,是通往气管的必经之路。
3. 气管:由软骨环支撑,内有纤毛上皮,可将粘液和异物排出呼吸道。
4. 支气管:分为主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通过分支形成肺泡。
5. 肺部:分为左右两个肺叶,具有肺叶间隔、支气管树状分支等结构。
6.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通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呼吸系统知识点总结1.COPD: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肺功能检查结果2.哮喘:起初呼碱,然后呼酸合并代酸长期治疗: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短效的β受体激动剂3.重度危重哮喘治疗口诀:一补(补液)二纠(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三补碱(胆碱、氨茶碱)、氧疗两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两兴奋(β受体兴奋剂和兴奋呼吸肌懒人医考搜集)4.支气管扩张:三反复(反复咳嗽、咳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5.肺炎链球菌感染:青壮年+ 受凉或淋雨后+ 寒战、高热+ 铁锈色痰+ 口角或鼻周单纯疱疹+ 胸片肺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6.肺炎克雷伯杆菌:老年人+ 寒战、高热+ 砖红色胶冻样痰+ 胸片示“蜂窝状脓肿+ 肺大片影+ 叶间隙下坠”7.军团菌好发于老年人,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儿童8.血源性肺脓肿:胸片两肺多发性类圆形空洞含液平阴影;金黄色葡萄球菌:胸片圆形透亮区,液气囊腔9.特发性纤维化:气短,Velcro啰音,杵状指10.急性纤维化—红肿热痛:为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常伴有发热、肌肉痛好发部位总结1.吸入性肺脓肿:右肺,且脓肿常为单发。
仰卧位— 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坐位— 下叶后基底段右侧卧位—右上叶前段或后段。
2.血源性肺脓肿:常为两肺外野的多发性脓肿3.原发性肺结核: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继发性肺结核: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4.支气管扩张:左下叶和左舌叶支气管呼吸系统疾病的确诊手段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检查,见持续气流受限是慢阻肺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 < 0.7为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的界限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常用)3.支气管扩张:高分辨CT (HRCT)4.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首选的确诊方法),胸部X线为首选诊断方法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央型肺癌);②经胸壁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癌)6.特发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懒人医考):高分辨率CT(HRCT)7.结节病:① 胸片是诊断肺结节病首选的敏感方法② 支气管镜+ 支气管黏膜活检为确诊手段8.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目前最常用)9.胸腔积液① 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胸水检查— 明确积液性质及病因诊断的首选(金标准)② 超声检查(B 超)— 确定有无,简便无创。
八年级呼吸系统知识点归纳
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组成的,它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
要系统。
以下是八年级呼吸系统知识点的归纳。
一、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鼻腔:吸入空气并对其进行加热、加湿、净化的作用。
2.喉:连接声门和气管,是空气进出口的枢纽。
3.气管:连接喉和支气管,使空气进入肺部。
4.支气管:将空气从气管引入肺的支管。
5.肺: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二、呼吸的过程
1.吸气:通过肺的扩张吸入空气,同时使体内氧气含量增加。
2.肺活量:呼吸系统的强度和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肺活量来衡量。
3.呼气: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肺被压缩使空气流出。
4.总肺容积:肺在一次最大呼吸后的最大容积,即肺最大储气量。
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1.哮喘:呼吸道过度收缩,导致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2.肺炎:肺部细胞受到感染导致发热、咳嗽等症状。
3.支气管炎:支气管黏膜受到感染导致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
4.肺结核: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病症,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四、呼吸系统保健方法
1.戒烟:吸烟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可以通过戒烟来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2.加强运动: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肺功能。
3.呼吸训练:通过深、慢呼吸的方式来保持呼吸系统健康。
以上是八年级呼吸系统知识点的归纳。
呼吸系统的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生理1.肺通气肺泡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的动力●原动力: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胸内压=-肺回缩压●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静态阻力70%)●肺的弹性阻力(主要)●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肺泡液-气表面张力(最主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二棕榈酰卵磷酯●胸廓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主要)支哮长期最有效治疗:糖皮质激素●惯性阻力●黏滞阻力●肺通气的功能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内更新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心输出量2.肺换气肺泡与肺CAP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单纯扩散●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因素Co2的扩散系数是氧气的20倍●呼吸气体的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反比)●呼吸膜面积(正比)●通气血流比值●正常:0.84●过大:通气过度或血流相对不足→Ⅰ型呼衰●过低:通气不足或血流相对过多→支哮→动静脉短路→Ⅱ型呼衰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碳酸氢盐(主要)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发绀不一定缺氧(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缺氧不一定发绀(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氧解离曲线“S”右移↑左移↓●上段>60mmHg(>90%)●影响因素:PH、温度、2,3-DPG、二氧化碳分压4.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神经调节●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脑脊液,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外周化学感受器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升压反射(二)肺炎1.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致病菌:肺炎球菌●病理变化: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临床表现:青壮年(30-40岁)+受凉淋雨后+寒战高热+铁锈色痰+口角鼻周单纯性疱疹+胸片示肺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肺脓肿和脓胸:金葡菌感染●感染性休克●治疗:首选青霉素,不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致病菌:化脓性细菌●病理变化: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表现:老年人+寒战高热+砖红色胶冻样痰+胸片示蜂窝状脓肿、叶间隙下坠●治疗:首选氨基糖苷类●金葡菌肺炎:婴幼儿/糖尿病老年人+寒战高热+痰中带血丝/脓痰带血+圆形透亮影,液气囊腔空洞半合成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2.非典型病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军团菌肺炎●致病菌:嗜肺军团杆菌●病理变化: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临床表现:青壮年(30岁)+外出旅居史+高热(39-40℃)呼吸道症状+斑片状阴影+低钠血症●支原体:青少年(16岁)+外出旅居史+低热(37.3-38℃)咳嗽(阵发性剧烈干咳)痰少,可伴有咽痛,头痛+胸片斑片状阴影+β内酰胺类无效●衣原体3.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致病菌:流感病毒●病理:间质性肺炎,可见病毒包涵体,炎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发热+阵发性剧烈咳嗽,痰少+SaO2早期下降+磨玻璃影(三)肺脓肿1.吸入性(最常见):口咽鼻(厌氧菌)●好发部位:右肺●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分三层)慢性病人可有杵状指,胸片大片浓密炎性阴影,其中可有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治疗:首选青霉素2.血源性:皮肤疖痈(金葡菌)●临床表现:转移性脓肿●治疗:万古霉素/头孢3.继发性(四)慢性支气管炎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2.病理●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再生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五)支气管哮喘1.是一种由呼吸道过敏引起的以支气管可逆性发作性痉挛为特征的慢性阻塞性炎性疾病。
人体呼吸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1鼻腔和咽喉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它通过滤除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保护了肺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鼻腔内的纤毛和黏液能够帮助清除空气中的杂质,同时,鼻黏膜上的微血管还可以将冷却并湿润的空气传递给肺部,有助于保护呼吸道。
咽喉是气道和食道的交汇处,它通过软腭和喉头等结构,将空气和食物进行分开,并向下传输。
1.2气管和支气管气管是连接咽部与支气管的管道,它有着软骨环支撑,以防止气管塌陷。
气管内部有粘液和纤毛,能够帮助清除异常物质,保护呼吸系统。
气管分支为两支支气管,分别通往左右肺。
1.3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它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内部充满了肺泡。
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它通过膜上的毛细血管,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进行交换。
这种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1.4呼吸肌呼吸肌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膈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肌肉,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得胸腔扩大,从而导致气压降低,空气自然流入。
在呼气时,膈肌放松,胸腔收缩,从而使得气压升高,空气被排出。
肋间肌则通过肋骨的上抬和下降,在呼吸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1.5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体内引入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在描述呼吸系统的功能时,必须提到气体交换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
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中,氧气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膜上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二氧化碳则相反地由血液中排出。
这种气体交换保证了细胞的氧气供应,同时也防止了体内二氧化碳的积累。
二、呼吸的生理机制2.1肺泡通气肺泡通气是指肺泡内外气体交换的过程。
在通气时,空气通过气道进入肺泡,与肺泡内的血管交换气体。
氧气进入肺泡,而二氧化碳则从肺泡排出。
这种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2.2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丘脑,它负责调节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在静息状态下,呼吸中枢会自动调控呼吸频率,保持良好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呼吸系统
大纲:
A鼻
1.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2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
3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B喉
1.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投影
2.了解喉的软骨、连结、肌肉及其功能
3.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
C气管及支气管
1.气管的位置、毗邻
2.了解气管的构造
3.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D肺
1.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2.掌握肺段的概念
3.掌握肺的体表投影
E胸膜
1.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2.掌握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
3.掌握胸膜的体表投影
要点:
1.鼻腔的分部: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者以鼻阈为界.鼻阈为皮肤与粘膜的交界处,鼻前庭壁由皮肤覆盖,生有鼻毛,有滤过和净化空气功能,因其缺少皮下组织且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所以它不但是疖肿的好发部位而且发病时疼痛剧烈。
2.易出血区即Little 区: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
90%左右的鼻出血发生于此区,故称为易出血区即Little 区或Kiesselbach区。
3. 鼻中隔: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支架,表面覆盖粘膜而成,位置通常偏向一侧。
4.蝶筛隐窝:最上鼻甲或上鼻甲的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凹陷为蝶筛隐窝
5.嗅区:鼻粘膜分两部分,位于上鼻甲与其相对的鼻中隔及二者上方鼻腔顶部的鼻粘膜区域统称为嗅区,富有感受嗅觉刺激的嗅细胞。
6.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
名称位置开口
额窦额骨内中鼻道的筛漏斗
筛窦筛骨迷路前中组----中鼻道,后组----上鼻道
蝶窦蝶骨体内蝶筛隐窝
上颌窦上颌骨体内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7.方形膜:起始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会厌软骨两侧缘,向后附着
于杓状软骨前内侧缘。
其下缘游离称前庭韧带,构成前庭襞的支架。
8.弹性圆锥: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
起自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上缘。
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至声带突之间,称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
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面的喉粘膜一起,称为声带。
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
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的通气道。
当紧急切开弹性圆锥进行抢救时,注意勿伤及环甲动脉吻合弓
9.喉腔分部:借前庭襞和声襞将喉腔分为前庭襞上方的喉前庭,声襞下方的声门下腔,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喉中间腔。
10.喉的位置及体表标志:A位于颈前部,喉咽的前方,向上借喉口通喉咽,向下与气管相接B甲状软骨的喉结,环甲软骨弓(平第六颈椎)
11.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
12.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
声门裂前2/3 在两侧声带之间,称膜间部。
后1/3 位于两侧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称软骨间部i。
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
13.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的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标志14.气管杈: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其分叉处为气
管杈。
15.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 个软骨环;
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相对较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16.肺的外形:分为一尖、一底、三面、三缘
一尖:肺尖
一底:肺底
三面:肋面、膈面、纵隔面(肺门、肺根)
三缘:前缘、后缘、下缘
分叶: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17.肺的位置:位于胸腔内,在膈肌的上方、纵隔的两侧。
18.肺门:肺的纵隔面中央有一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进出肺的部位。
19.肺根:肺的纵隔面中央有一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进出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的结构,包以结缔组织将肺连于纵隔,称为肺根。
20.肺段: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
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构成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
21.胸膜:是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纵隔两侧面和肺表面等处的一层浆膜。
被覆于胸壁内面、纵隔两侧面和膈上面及突至颈根部等处
的胸膜部分称壁胸膜,覆盖于肺表面的称脏胸膜,两层胸膜之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称胸膜腔。
22.肺韧带:壁、脏两层胸膜在肺根表面及下方互相移行,肺根下方相互移行的两层胸膜重叠形成三角形的皱襞称肺韧带
23.胸膜腔:胸膜腔是指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一,呈负压。
胸膜腔实际是个潜在的间隙,间隙内仅有少许浆液,可减少摩擦。
24. 胸膜隐窝:是不同部分的壁胸膜返折并相互移行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故名胸膜隐窝。
主要包括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和膈纵隔隐窝等。
25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肋膈隐窝。
26肺的体表投影:两肺下缘的体表投影相同,在相同部位肺下界一般较胸膜下界高出两个肋。
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处与第10肋相交,再向内于第11胸椎棘突外侧2cm左右向上与后缘相移行。
27胸膜体表投影:前界其上端起自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上方约2.5cm 的胸膜顶,向内下斜行,在第2胸肋关节水平,两侧互相靠拢,在正中线附近垂直下行。
右侧于第6胸肋关节处越过剑肋角与胸膜下界相移行。
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转向外下方,沿胸骨的侧缘约2cm~2.5cm 的距离向下行,于第6肋软骨后方与胸膜下界相移行。
因此左右胸膜
前界的上、下分彼此分开,中间部分彼此靠近。
上部在第2胸肋关节平面以上胸骨柄后方,两侧胸膜前返折线之间呈倒三角形区,称胸腺区.下部在第4胸肋关节平面以下两侧胸膜返折线互相分开,形成位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5肋软骨后方的三角形区,称心包区。
此区心包前方无胸膜遮盖,因此,左剑肋角处是临床进行心包穿刺术的安全区。
右侧的胸膜下界前内侧端起自第6胸肋关节的后方,左侧的胸膜下骨角内侧端则起自第6肋软骨后方。
两侧胸膜下界起始后分别斜向胸下部左右侧的外下方,他们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最终止于第12胸椎高度。
28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胸膜下界肺下界
锁骨中线第8肋第6肋
腋中线第10肋第8肋
肩胛线第11肋第10肋
后正中线第12胸椎棘突第10胸椎棘突
29.纵隔的定义、境界及分区: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
纵隔稍偏左,为上窄下宽、前短后长。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膈。
四分法:该方法是在胸骨角水平面(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体下缘连线)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又分为前、中、后纵隔
30.肺的形态和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局纵隔的两侧,形
似半个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肺尖经胸廓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三分之一上方2到3cm:肺底位于膈上面,又称膈面:与肋及肋间肌相邻的面称肋面:内侧面邻纵隔,又称纵隔面,其中央部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的部位:三个缘即前缘、后缘和下缘,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左肺心切迹,切迹下发有左肺小舌。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