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及荷兰的节水
- 格式:docx
- 大小:21.80 KB
- 文档页数:3
国外家庭是如何节约用水的作者:文武来源:《华人时刊》2019年第03期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之环境污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节约用水的政策和措施,并从家庭的洗菜、做饭、洗衣、浇花、洗车、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着手,让节约用水走进千家万户。
德国是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政府仍然号召“人人拧紧水龙头”。
在德国人眼里浪费水和其他资源,是一种没修养、不道德甚至是可耻的事情。
许多家庭对雨水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房顶收集雨水,雨水经过管道和过滤装置把水抽到卫生间或花园里使用。
一些州和社区鼓励、帮助居民购买雨水收集设备,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环保组织或基金会也支持市民充分利用雨水,开辟网站或热线电话,向居民介绍利用雨水的科学方法、在何处购买蓄水装置、如何安装和使用蓄水装置等。
在德国陆地地区,一些家庭打扫卫生时,一桶水先用来擦洗家具,再用来擦洗门窗、拖地板,最后用来冲马桶。
以色列处于地中海东岸,处于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气候干旱、淡水资源最稀缺的国家之一。
以色列十分注重对公众全面节水意识的培养,通过宣传画、报纸、网站、标语等媒介大力号召家庭的节约用水,发布了《家庭节约用水的十项规定》和《花园节约用水的十项规定》以及《节约用水的建议》等,让每个家庭都有着明确的节水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全民节水。
此外,政府还免费发放水龙头和计时器以促使公众节省洗澡时间、要求建筑物安装节水设备、限制公众浇花时间和次数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公众的节水意识推向行为层面。
居民家庭中也都会自觉地把水龙头的水流尽量开小,洗澡时间尽量缩短,时刻注意节水。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四季水量充沛。
英国政府号召市民从点滴做起。
通过各种办法节约用水。
“要节水,首先要知道使用了多少水”是英国环境署经常提及的一句节水口号。
欧洲的河流与水资源利用欧洲,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自然环境和丰富水资源的大陆,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
这些河流扮演着欧洲各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欧洲的河流及其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讨论与之相关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欧洲的重要河流1.1 伏尔加河(Volga River)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全长约3688公里,横穿俄罗斯西北部。
它是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命脉,为该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有助于农业、工业和航运的发展。
1.2 多瑙河(Danube River)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的河流,流经欧洲10个国家,全长约2850公里。
它为这些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并且扮演着促进旅游、航运、灌溉和能源生产的关键角色。
1.3 莱茵河(Rhine River)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横穿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
它被称为“欧洲的动脉”,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莱茵河还是欧洲内陆水路网的一部分,为各国的贸易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二、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2.1 农业用水欧洲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因此农业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部分。
农业占据了欧洲水资源消耗的大部分,尤其是灌溉用水。
然而,农业用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土地退化和化肥农药对河流水质的污染。
因此,农业部门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措施,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不良影响。
2.2 工业用水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因此工业用水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工业用水主要用于能源生产、制造业和矿物加工等领域。
然而,工业用水的过度使用和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部门需要采取节水措施并引入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
2.3 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对水资源供应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欧洲的城市供水系统普遍发达,并且大多数城市拥有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面临供水不足和污水处理不完善的问题。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水资源供应和环境的健康,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管理。
国外节水重点案例国外节水重点案例:1. 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大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墨尔本实施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包括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鼓励居民使用节水设备、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墨尔本成功降低了用水量,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缺问题。
2. 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之一,也是干旱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了应对长期干旱的挑战,加州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节水政策,包括限制耗水量、鼓励农民改进灌溉系统、提供节水设备补贴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用水量,保护了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咸水转化为淡水,建立了大规模的水务循环系统,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水来供应农业和工业用水。
这种创新的节水模式使新加坡能够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荷兰:作为一个低洼国家,荷兰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管理水资源,荷兰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修建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堤坝和水闸,用于调节河流水位和防洪。
此外,荷兰还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监测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浪费,实现了高效的农业和园艺生产。
5. 德国: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
为了降低用水量,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推广了高效节水设备,如节水淋浴头和厕所冲洗器,以减少居民的用水量。
此外,德国还鼓励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措施,例如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废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工业过程中的用水量。
6. 瑞士:瑞士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其山地地形和冰川融化的加速,瑞士也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为了保护水资源,瑞士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建设了大规模的水库和水利工程,以储存雨水和融雪水。
世界水利史-正文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
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
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
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
公元前 3世纪的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
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
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
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
一般来说,早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
世界灌溉事业近 200年来发展很快。
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
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
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 2亿公顷。
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
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
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
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
1902年阿斯旺坝建成以后,又由水库引水进行常年灌溉。
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和成功案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都在积极寻求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和成功案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以期为我们制定更好的环境保护策略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成功经验。
德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的发展成果斐然。
德国政府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民众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
此外,德国还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形式。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另外,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在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的成功案例。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
日本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鼓励居民进行分类垃圾回收,并设立了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专门机构。
此外,日本还鼓励企业采用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废物分类回收制度的建设,提高废物处理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荷兰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荷兰地势低洼,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
然而,荷兰政府通过投资建设排水系统和水利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管理问题。
荷兰还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通过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
我们可以借鉴荷兰的做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我们可以学习加拿大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
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他们非常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拿大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公园,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此外,加拿大还注重生态旅游的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的经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节约用水的资料节约用水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保措施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本文将介绍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节水的方法以及全球和中国节水的实施情况等。
一、节约用水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节约用水有助于减少对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经济效益:节约用水可以降低农业、工业和家庭的用水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从而节约资金。
3. 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节约用水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确保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节水的方法1. 家庭节水措施:- 安装节水装置:例如低流量淋浴头、节水马桶等设备,有效减少家庭用水量。
- 自来水管道修护:及时修复漏水管道,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 合理用水:关掉水龙头、修剪完善花园灌溉系统等,避免不必要的用水浪费。
2. 农田节水措施:- 选择适宜作物: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宜耐旱的作物,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
- 精确灌溉:利用科学技术,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浪费。
3. 工业节水措施:- 优化设备:通过更新设备、调整工艺,实现工业用水的高效利用和回收。
- 水循环利用: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三、全球节水的实施情况1. 国际组织:联合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可持续管理水资源的目标。
国际水资源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也提倡全球节水行动。
2. 国家行动:各个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例如,美国实施了节水法案,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
四、中国节水的实施情况1. 政策法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节约用水条例》,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
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2. 政府投资:中国政府大力投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程建设。
龙源期刊网 德国人节水作者:刘凌来源:《课外阅读》2012年第22期今年春天,我们一行人去德国参加汉诺威供水设备展,打算选择合作伙伴参与市里的水网改造工程。
拿回一摞产品目录,请当地华人翻译。
经过反复比较,我们认为德国人设计更精准,设备更耐用,技术也遥遥领先。
最后,我们选定劳森公司作为合作方,达成了由他们派出两名专家,帮我们规划管网改造方案,付咨询费,并采购部分关键设备的协议。
我们参观了该公司汉堡总部和工厂,他们的产品模拟实验室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是设备制造厂,但厂房四周绿树成行,空气新鲜,车间里几乎听不到一点噪声。
在食堂用餐前,我们下意识地说要洗手,陪同参观的汉斯先生笑容可掬地把我们带到一排水管前。
我们对水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不像国内的水龙头,口径很大,而是并排有6个,3个放冷水,3个放热水的有低、中和高温之分,但口径一律很细,可以用涓涓细流来形容。
看我们在琢磨,汉斯先生用不太熟练的英语笑着解释道,冷水管春夏用,分初洗、中洗等。
热水管在冬天使用。
德国人虽然人高马大,但不管家居、酒店、超市或其他公共场所,水管都与之不“配套”。
德国人很少使用洗手液,不少酒店甚至没有烘干器,德国人习惯让手自然风干。
因为这些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小电器也消耗了不必要的能源。
随后,我们在下榻的酒店和旅游地对饮水器进行仔细观察后,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水龙头几乎都比我们的小一号,精细纤巧,这是他们刻意为之。
有些用水处张贴了温馨的提示语,有的水管则由感应器控制。
用过量,它们会毫不客气自动断水或收费。
德国经济发达、国民富足,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肆意挥霍;相反,他们很抠,甚至抠到水管粗细这样的小事上来。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是德国人自觉遵守的生活法则。
德国及荷兰的节水
2007世界水日德国、荷兰均不缺水,比如德国,目前抽用的地下水仅占地下水总量的10%,但两国都重视节水。
德国推行节水的目的主要是从保护环,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境出发,避免地下水位下降而破坏和谐、湿润的生态环境;荷兰节水主要考虑的是保护地下水平衡,防止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防止地下水污染。
在具体做法上,两国都是立法完善,措施得力,技术先进,成效显著。
德国、荷兰节水的主要政策及措施是:
1.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广告宣传,营造一个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氛围,提高全体公民节约用水的意识。
2.完善立法,加强执法。
德国联邦政府制定有框架式的水法律,各州制定了具体的水法规,对地下水的抽取量、抽水地点及时间等由各州水管理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发给许可证。
荷兰对地下水管理进行立法,所有关于地下水监测、研究、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活动都必须按法律规定进行。
3.制定利于节水的供水价格。
德国、荷兰的专家都认为提高水价是最有效的节水办法。
德国的水价由固定水价和计量水价两部分构成,目前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为6-8马克/立方米,包含清水成本2.5马克/立方米和污水处理成本3.5马克/立方米。
在特里尔市格外勒镇的一家农场,我们了解到那一地区的水价是目前德国最高的,为15马克/立方米。
这样的水价,一方面使得居民不得不关紧水笼头,自来水公司也干方百计防止输水管道漏水;另一方面也利于防止水污染。
由于水价高,不但居民节约用水,而且工业部门也设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消耗。
目前德国工业用水平均重复利用3次,而著名的大众汽车公司用水可循环利用5-6次。
荷兰目前实行的是累进制水价政策,水价反映的是用水和排水两方面的成本,这方面与德国类似。
4.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全方位节水。
德国、荷兰都非常重视节水新技术
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德国居民生活用水中,三分之一用于做饭、饮用及洗衣,
三分之一用于洗澡,还有三分之一用于冲洗马桶。
根据这种用水结构,德国对
各类用水设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除了生产节水型的洗衣机、洗碗机外,从1985年开始对抽水马桶和公共场所的便池等进行技术改进。
通过在抽水马桶上
设置节水键,每次冲洗马桶的用水量由以前的9升降到现在的3-6升,每人每天可节水15升。
在一些大学和体育场馆,还安置了新研制的小便池,使用除味剂
而不用水冲。
为了避免下水道因废水过少而堵塞的问题,还专门设置了集水器,作为节水的配套设施。
在德国,农业生产极少需要灌溉,灌溉面积仅占全国耕
地面积的10-15%,灌溉比例最高的下萨克森州,也只占耕地的30-40%。
这些
灌溉面积大都分布在轻壤土质地区,一般采用喷灌。
由于德国农产品价格较低,喷灌设备费用较高,农作物很少采用,采用喷灌的大都是经济作物。
德国使用
喷灌不仅是从节水的角度考虑,而且从节省劳力、能源和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
面考虑较多。
荷兰的农业灌溉很有特点,每块耕地的田间地头都有一个蓄水池,农户根据耕地面积和作物需水情况确定蓄水量,蓄水量务必准确,因为多了排
不出去,而少了又不够用,以这种方式达到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5.建立节水基金。
德国的工业及城市供水,不论是抽取地下水、引河水或
从水库引水,都必须向水利部门交纳水资源费,目前的标准是10芬尼/立方米(相当于人民币5角)。
农业用水是1芬尼/立方米。
水资源费是节水基金的主要
来源,主要用于资助节水工程措施及研究项目。
德国、荷兰的节水政策及措施
总体上与我国相差不大,但是德国、荷兰节水的动机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且
政策完善,措施得力,,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执行坚决,可以说是进入了一
个很高的境界。
荷兰专家说,根据荷兰的经验,对于节水来讲,仅靠法律很难
做到,经济手段效果好,通过教育增强节水意识的效果比法律效果好。
我们在
节水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即由于节水而使供水部门收入下降,这在德国同样存在,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提高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