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7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模型探究方青,吴中河海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8)E-mail:fangqing2010@摘 要: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开始了这种关系模型的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每个模型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本文着重对ITLUP模型、TOPAZ模型和基于空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了MEPLAN模型作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设想。
关键词:土地利用,交通,ITLUP模型,TOPAZ模型,MEPLAN模型0.引言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且这一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于任何工程系统,而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
自5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的学者致力于用地模型的研究,用土地使用模型以预测土地使用的变化。
比较经典的模型有Hansen(汉森)模型和Lowry(劳瑞)模型[1]。
其中劳瑞模型的突出贡献在于将土地利用和交通作为一个系统,具体的体现到土地利用设施和具体的规划中。
总的来说,这些模型涉及影响一个区域的,包括人口、经济增长(或衰退)、居民、工作岗位、服务的区位及交通供应等因素的变化。
但因为包含长的时间期(未来20年)变量及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土地使用发展因素特别多,预测特别困难和复杂,因此它们在应用上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自70年代开始,逐步开始采用传统的“四阶段法”[2],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模式选择和交通分配的方法,但是常常忽略了交通和土地使用之间的联系,或者将交通仅仅作为土地使用预测的一种粗略方法;或者仅仅作为将土地使用预测作为交通模型的输入,而没有二者之间的反馈,或者就交通预测交通,它们不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这类模型往往导致预测的错误。
事实上,土地使用和交通之间存在一种轮转式的相互关系。
1981年,英国交通与道路研究实验室牵头,建立了由七个国家和包括九个模型研究的国际土地利用-交通研究组(ISGLUTI)[3]。
浅谈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协调规划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协调发展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其中规划作为“龙头”,必须率先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但是,现实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规划却面临规划编制主体的技术方法滞后和组织规划编制主体的价值取向误导两方面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规划目标和策略。
具体表现为: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城市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互动与协作程度不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交通专项规划与用地功能控制要求、用地指标等强制性内容的确定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沟通和反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针对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的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缺少保障两者协调规划的工作机制方面的内容。
为此,建议在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层面补充和完善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加强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编制的互动机制。
1)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突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建立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的互动机制。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需要有不同的交通系统支持,不同的交通系统也会引导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
因此,有必要以促进城市空间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土地使用混合度、大运量公共交通站点500 m范围覆盖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比率、年人均公共交通乘次、年人均车公里等指标,采取定量化分析方法科学论证综合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匹配与融合关系。
2)在总体规划实施阶段,一方面,应建立区域空间发展与重要交通廊道协调规划机制,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比如,2005年北京市组织编制的《北京市东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实现了全市性重大交通设施与区县发展功能定位要求的匹配、与区县空间结构布局的耦合,尤其是在重大交通网络的线位选择和用地控制环节所涉及的利益博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不同部门之间协同的职责分工与合作机制,交通运输部门应把握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明确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定位和功能,而城市规划部门应当统筹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处理好行业发展与城市总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LUTI)研究进展与展望谭琦川;黄贤金【摘要】研究目的:基于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梳理,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LUTI)的复杂机理展开系统回顾与述评,并尝试提出未来亟需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实证研究领域及空间尺度表现出明显分异,部分研究结果亦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国外热衷于引入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LUTI一体化模型,而国内所引入的数学规划模型多停滞在理论分析与模拟层面,应用性相对有限,但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加强LUTI协调性评价,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特征.研究结论: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LUTI研究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未来应加强对LUTI模型方法与互馈机理的研究,并深入探讨现代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环境、社会因素亦应引起重视,国内学界则应注重本土性与应用性研究.【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18(032)007【总页数】9页(P81-89)【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LUTI);综述【作者】谭琦川;黄贤金【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城市空间优化的过程,也是人类活动干扰下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的过程。
自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各国或地区城市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镇化,城市用地过度扩张的外部性成本日益增长。
同时,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致的交通需求持续膨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峻。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影响着城市交通格局与发展模式,而城市交通则通过推动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带来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重组。
因此,对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Land Use-Transport Interaction, LUTI)的研究对于解决城市高速发展进程中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urbansim模型应用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仿真模拟》2023-10-30CATALOGUE目录•引言•Urbansim模型概述•Urbansim模型构建•Urbansim模型应用•Urbansim模型优化建议•Urbansim模型未来发展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城市发展与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与交通拥堵成为普遍面临的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Urbansim模型的应用价值Urbansim模型是一种先进的城市仿真模型,能够模拟城市土地利用、交通、人口等各方面的变化,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应用Urbansim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仿真模拟进行研究,探讨城市发展与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模型构建、数据采集、模拟实验等方法,对Urbansim模型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应用Urbansim模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仿真模拟,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缓解城市发展与交通拥堵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将促进Urbansim模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02 Urbansim模型概述Urbansim模型定义Urbansim模型是一种基于仿真模拟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模型,它通过构建城市空间和交通网络的虚拟环境,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交通需求、交通方式等变量的动态变化。
Urbansim模型采用离散时间框架,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模拟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和土地利用选择,预测城市未来的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
Urbansim模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交通研究所开发。
该模型经历了多个版本和改进,目前最新版本是Urbansim4,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高的模拟精度。
VSUrbansim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仿真模拟,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分析和参考依据。
cim城市信息模型标准化+应用案例集标题:深度解析CIM城市信息模型标准化及应用案例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化的应用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CIM是一种用于描述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交通等信息的标准化数据模型,它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城市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CIM城市信息模型标准化及应用案例集进行深度解析,为您带来全面的信息和深刻的理解。
一、CIM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什么是CIM在城市信息模型(CIM)中,信息模型是指对特定领域或过程中所涉及对象的特性和关系进行描述的模型。
城市信息模型则是运用信息模型对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进行描述的数据模型。
2. CIM标准化的意义CIM标准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建立同一城市或不同城市之间的数据互操作性,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效率,促进城市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
二、CIM标准化的国际规范1.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CIM的标准化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CIM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如ISO 29400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CIM的概念、架构、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促进了全球范围内CIM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
2. CIM标准化在国际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集国际上已经有不少城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应用了CIM标准化的技术。
新加坡通过CIM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管理;芬兰赫尔辛基则利用CIM模型实现了城市数字孪生,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三、CIM标准化在国内的案例分析1. 国内CIM标准化的推进和应用情况近年来,我国在城市信息模型标准化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促进了CIM标准化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
北京市通过CIM模型对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上海市利用CIM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
四、对CIM标准化及应用案例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CIM标准化及应用案例集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推动城市数字化和智慧化进程。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摘要: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飞速,城市的覆盖率也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在城市化的脚步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较为常见的有城中村现象,它给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形成了一定障碍。
相同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交通规划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其中包含着一些几乎无法消除或难以解决的矛盾,当然它们也有很多关联。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关系1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联第一,针对我们国家的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来说,因为社会环境的复杂导致它会受到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实际过程当中进行共同规划的难度是巨大的。
通常地,我们是先将土地利用的规划做好,以此为基础,才能够继续进行更为详细的城市交通规划。
实际的政策落实当中,只有二者间良好的相互作用才可以有效的推动整个城市更加全面地发展,然而上述的顺序性的规划模式在反馈的周期上比较浪时间,这样就会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给整个城市的发展的脚步带来较大的影响。
第二,我们国家的土地市场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形态,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改革也是土地制度需要面对的现实。
针对我们国家目前大部分城市,土地的开发工作的开展非常迅速,持续有新土地需要被开发,原本的城市交通规划很难与当下的土地开发的形态进行良好的配合,所以强化二者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它们进行一个同步的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土地置换的脚步,以保证整个城市在短期甚至长期的发展当中能够更加稳定。
以此为基础,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规划的同时也要站在城市交通方面考虑,综合考量二者的配合,建立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从而给出更加合理的交通系统评价。
同时我们也要按照以上的结论来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加强其合理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其协调发展与进步。
针对城市的交通规划,在对方案进行制订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土地规划的同步测试,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二者的同步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